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无机化学课件第四章

第四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离子—电子法酸性介质酸性介质))1)写出两个半反应写出两个半反应::MnO -Mn 2+ (MnO -Mn 2++ 8H ++ 4 H O +5e SO 3SO 4+ 2H + H 2O + 3H O3)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求出最小公倍数配平规律:酸性介质酸性介质,,多氧加多氧加H H +,少氧加少氧加H H 2O碱性介质碱性介质,,多氧加多氧加H H 2O ,少氧加少氧加OH OH -中性介质中性介质,,反应物加反应物加H H2O ,生成物少氧加生成物少氧加OH OH -, , 多氧加多氧加多氧加H H+4.2 电极电势: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作用原理原反应可以组成原电池2+ ZnΔG ø= 212.25KJ/mol电子流出的电极—负极负极((-)Zn :Zn -2e = Zn 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Cu :电池反应电池反应::Zn + Cu 2+ = Cu + Zn原电池符号符号::(-)Zn | ZnSO4(c1) ‖CuSO4(c2) | Cu(+)/ Zn Cu/ Cu+ ne Cu 2+ + 2e Cu Zn 2++ 2e Zn + e Fe + 2e Fe 2+ 2e 2I Cu 2+ / Cu 2+ I 2/ I -1. 1. 金属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离子电极::电极符号:Zn | Zn 2+(c) Ag | Ag +(c)电极反应:Zn 2+ + 2e Zn Ag + e Ag2. 氧化还原电极氧化还原电极::电极符号电极符号::Pt | Sn 4+(c 1) , Sn 2+(c 2)电对电对::Sn 4+/ Sn 2+Sn 4++ 2e Sn2+3 . 3 . 气体气体—离子电极氢电极:Pt | H 2 ( p ) | H +(c) 电对电对::H+/ H 22H ++2e H 2氧电极:Pt | O 2( p ) | OH -(c) O 2/ OH -O + 4e + 2H O 4OH -4. 4. 金属金属—金属难溶盐—难溶盐离子电极(难溶盐电极难溶盐电极))Ag —AgCl (s) | Cl -(c) 或Ag | AgCl (s) | Cl -(c)电对电对::AgCl / AgAgCl + e Ag + Cl-Ag ++ e AgV :趋势4.2.2 电极电势的产生 E 1 1 产生产生V 溶解> V 沉积金属表面带负电带负电,,附近溶液带正电E(Cu 2+ / Cu ) > E(Zn 2+/ Zn)/ Cu) -E(Zn 2+/ Zn)标准氢电极Eø(H +/ H 2)= 0.0000V 将标准氢电极和标准锌电极组成原电池将标准氢电极和标准锌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电动势得电动势,,可算出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H ( 101325Pa )2H + (1mol/L) + 2e(-)Zn| Zn2+(1mol/L) ‖2e Zn+ 2e H 2Zn + H 2E= E+-E -= 0 -E -= 0.76V注标准电极电势只适用于溶液2 2 E Eø与得失电子数无关+e Fe= 0.77V + 2e 2Fe2+E = E(Cu/Cu) -E(Zn饱和甘汞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金属金属Hg Hg Hg表面覆盖一层氯化亚表面覆盖一层氯化亚汞(Hg 2Cl 2),然后注入然后注入KCl KCl KCl溶液溶液E (Hg 2Cl 2/Hg )= 0.2415V+ e Hg (l) + Cl -2多孔物质导线绝缘体-----------------------------------….......Pt 丝汞汞和甘汞汞和甘汞混合物混合物KCl 加液口...a (a (氧化型氧化型氧化型))+ + ze zeb (b (还原型还原型还原型))][][ln还原型氧化型zF RT E E +=ΘZ:电极反应式中转移的电子数电极反应式中转移的电子数E (氧化型氧化型//还原型)= E ø+ ———lg —————氧化型]a [还原型]0.0592Z 4.2.3 4.2.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例[Zn 2+] =0.01mol/L Eø(Zn2+/Zn ) =-0.76V ,求E (Zn2+/Zn)+ 2e Zn ] /Cø0.01/1 = -0.82 V < E ø0.05922例[H+] = 2mol/L , 求E (MnO 4-/ Mn 2+),其他浓度均为1 mol/L——————————= 1.491 + 0.0592 / 5 lg (2 )8= 1.519 V > Eø[Mn ]/C例实验室能否用二氧化锰与盐酸作用制取氯气MnO2+ 4HCl = MnCl2+ ClEø( MnO2/Mn2+) < Eø( Cl2/ Cl-) E < 0MnO 2+ 4H ++ 2e = Mn 2++ 2H 2O ([ H+Cl 2+ 2e = 2Cl-E = E (Cl / Cl -)= E ø+ 0.0592 / 2 lg——————= 1.29 V P Cl / P ø( [Cl -] / C ø)2例电对:Ag ++ e -AgEø(Ag +/Ag) = 0.779V在溶液中加入NaCl ,使[Cl -] = 1mol·L -1,计算E (Ag +/Ag) 为多少多少??[Ag ] = ———= 1.6 ×10[Cl -]E = Eø+ 0.0592 lgK spø= 0.221VAg +/Ag 后,形成新的AgCl/Ag 电极E ø(Ag +/Ag)E ø(AgCl/Ag)Eø(AgBr/Ag)E ø(AgI/Ag)K ø减小减小减小浓度对E 的影响:(1)对与酸度无关的电对对与酸度无关的电对,,如:M + e M , ————[M (3)电对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弱电解质或配合物弱电解质或配合物),),),对对E 的影响4.2.4 电极电势的应用2 Fe3++ Sn2+2Fe2+ + Sn4+E ø(Sn 4+/ Sn 2+ ) = 0.15 V氧化还原反应总是自发地由较强氧化剂与较强还原剂相互作用较强还原剂相互作用,,向生成较弱还原剂和较弱氧化剂方向进行和较弱氧化剂方向进行。
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课程号(代码):20307130,20307030,20306930,20306830,20315930,20320840,30829720,3082984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必修)学时学分:理科类:102学时,6学分,工科类:72学时,4学分;医药类:药学68学时,4学分;医检、卫检:51学时,3学分。
前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大学数学等开课时间:大学二、三年级课程教材:理科:《物理化学》(上、下册),袁永明,何玉萼,薛英,胡常伟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工科:《物理化学教程》,周鲁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2年医药类:《物理化学》(第5版),侯新朴,詹先成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开课单位:四川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周鲁(教授)、薛英(教授)、卫永祉(教授)、何玉萼(教授)、李象远(教授)、龚茂初(教授)、高翔(副教授)、杨华清(副教授)、翟淑华(讲师)、谈宁馨(讲师)、童冬梅(讲师)、林涛(讲师)、唐星烁(讲师)、胡安明(讲师)、张文华(讲师)、周歌(讲师)。
适用专业: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生命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纺与食品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11个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冶金、生物化工、药学、医检、卫检、安全工程、皮革、食品、纺织、塑料、铸造、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等27个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的内容和任务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借助于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实验方法,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 , 研究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科研、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201X年613无机及分析化学真题

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科目代码:613适用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试题共5页〕〔可带计算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卤化物中,共价性最强的是A 、BeI 2B 、LiBrC 、RbClD 、LaF 32、有关H 3PO 4, H 3PO 3, 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A 、氧化态分别是+5,+3,+1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C 、三种酸在水中离解度相似D 、都是三元酸3、(CN)2是拟卤素,以下反响与卤素无相似之处的是A 、---=++22(CN)+2OH CN OCN H OB 、+==+2222(CN)2O 2CO NC 、与卤素反响生成CNBr 、CNCl 等D 、与银、汞、铅反响得难溶盐4、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以下离子不是硬酸的是A 、+3LuB 、+4TiC 、+2ZnD 、+Cs5、以下离子与过量的KI 溶液反响只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的是A 、+2CuB 、+3FeC 、+2HgD 、+22Hg6、能用NaOH 溶液别离的离子对是A 、+3Cr 和+3FeB 、+2Sn 和+2ZnC 、+3Cr 和+3AlD 、+Ag 和+2Cu7、红外光谱仪光源使用A 、空心阴极灯B 、能斯特灯C 、氘灯D 、碘钨灯8、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130403010cm 和--116701620cm 处有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 、B 、C 、D 、9、某化合物分子为C 10H 14,1HNMR 谱图如下:有两个单峰a 峰δ=7.2,b 峰δ=1.3;峰面积之比:a:b=5:9,试问结构式为A 、B 、C 、D 、10、镇静剂药的气相色谱图在3.50min 时显示一个色谱峰,峰底宽度相当于0.90min ,在1.5m 的色谱柱中理论塔板数是A 、62B 、124C 、242D 、48411、在色谱法中,定性的参数是A 、保存时间B 、峰面积C 、色谱柱长D 、流动相12、取3-⋅1mol L 一元弱酸HAc 溶液,与2-⋅1mol L NaOH 溶液混合,混合后的pH 为A 、=+NaAc a HAc C pH pK lg CB 、=+HAc a NaAcC pH pK lg C C、+=[H ] D、+=[H ]13、以EDTA 滴定相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 ,检测终点时∆=pM 0.20,=7.0K '(MY)10,假设要求终点误差为0.1%,那么被测金属离子M 的最低原始浓度为A 、0.10-⋅1mol LB 、0.20-⋅1mol LC 、0.010-⋅1mol L-⋅1mol L 14、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名单_四川大学考研论坛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名单姓名报考专业名称曹静无机化学崔超慧无机化学董雪华无机化学郭琪无机化学何诗雨无机化学姬励无机化学刘鑫无机化学罗贸兰无机化学屈浪无机化学徐雪梅无机化学杨云江无机化学张莹无机化学郑燕玲无机化学朱秋红无机化学陈滔分析化学邓小兰分析化学杜静分析化学范小根分析化学范煜分析化学何巧分析化学何雅秦分析化学衡月容分析化学胡加西分析化学胡婧分析化学胡雪梅分析化学黄丹分析化学黄丽分析化学雷静分析化学李文静分析化学刘蕾分析化学罗晶分析化学罗亚分析化学彭茜茜分析化学蒲娟分析化学石红丽分析化学水雨分析化学宋玉梅分析化学孙海峰分析化学孙甲分析化学唐丹分析化学王冰分析化学王欢分析化学王礼娟分析化学王学羽分析化学王彦莹分析化学吴俐鸿分析化学吴铉分析化学吴益分析化学徐毓炜分析化学余格婷分析化学张亚分析化学周冰煜分析化学周素荣分析化学朱悦分析化学陈小旺有机化学陈雪有机化学董沛有机化学杜娟有机化学方再香有机化学冯政淮有机化学高敬硕有机化学何模云有机化学胡林峰有机化学黄正松有机化学金松杨有机化学柯超琦有机化学李伟伟有机化学廖晨童有机化学米艳有机化学庞振国有机化学彭超有机化学蒲继洋有机化学蒲兴文有机化学税凤有机化学孙英有机化学唐子夜有机化学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四川大学考研网。
第一章 川大无机化学

四种。
十四种晶格
三斜 P(简单格子) 单斜P、单斜C (底心) 正交P、正交C、正交F(面心)、正交I(体心) 立方P、立方I、立方F 四方P 、四方I 六方P 三方P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定义?
热力学:研究热能和机械能以及其它形 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
四、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 PV = nRT ,恒温下, PV = 常数。 实际气体:
实际气体出现偏差主要是: ① 高压时,气体分子自身体积不容忽视,如 1mol气体分子的体积为b,则:
P(V-n b)= nRT ② 高压时,气体分子的相互引力不容忽视, 造成气体碰撞器壁时产生的压力要比理想 气体小,则: (P + P内)(V-n b)= nRT
金属晶体:晶体中有序排列的质点是金属原子或离子。
三、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
晶系 晶轴长度
立方 a=b=c
晶轴夹角
α=β=γ=90°
实例
NaCl
四方
正交 单斜 三斜 六方
a=b≠c
a≠b≠c a≠b≠c a≠b≠c a≠b≠c
α=β=γ=90°
α=β=γ=90° α=γ=90° β≠ 90° α≠β≠γ≠90° S
参考书:
1. 《无机化学》上、下,曹锡章等编,高教社 2. 《近代化学导论》上、下,申泮文编,高教社 3. 《化学元素周期律》申泮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4. 《大学化学》上、下,傅献彩编,高教社 5. 《物理化学》上,袁永明等编,川大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一、化学在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研究物质组成、结构、 性能以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1.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在原子、分子或离子层 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2. 化学研究的目的:认识物质化学变化规律,随心 所欲地改造他们,使它们为人类造福。 3. 化学研究的方法:试验。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化学平衡状态1:熟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
2:了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会运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Q K θ>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Q K θ<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K θ=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r m G θ∆的关系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ln r m r m G G RT Q θ∆=∆+),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Q K θ=ln r mG RT K θθ⇒∆=-。
2:重点掌握运用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进行热力学数据之间的计算。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1: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习题一 选择题1.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 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一定发生变化B. 一定不变C. 不一定变化D. 与k 无关2.反应:2CO (g )+O 2(g 2(g )在300K 时的Kc 与Kp 的比值约 为( )A.25B.2500C.2.2D.0.043.反应的温度一定,则下列的陈述中正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平衡常数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B.转化率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D.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不能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4.相同温度下:2H2(g)+S2(g2S(g)Kp12Br2(g)+2H2S(g2(g)Kp2H2(g)+Br2(g)(g)Kp3则Kp2等于()A. Kp1· Kp3B.(Kp3)2/ Kp1C. 2Kp1· Kp3D. Kp3/ Kp15.下列反应中,K˚的值小于Kp值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2(g)+Cl2(g)== 2HCl(g)B. 2H2(g)+S(g)== 2H2S(g)C. CaCO3(s) == CaO(s)+CO2(g)D.C(s)+O2(g)== CO2(g)6.N2(g)+3H2(g3(g),H=-92.4KJ·mol-1,473K时,三种混合气体达平衡。
四川大学近代化学基础无机复习提纲.ppt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的概念。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熟悉原电池的符号。了解电极电势的概 念及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规定及意义。 ✓掌握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浓度、 酸度、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并能熟练地计算给定条件下的 电极电势。 ✓能熟练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会用电极电势判 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次序。会用元素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 关性质及计算相关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压力)
第五章 酸碱反应
✓理解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及酸碱反应的实质。掌握水的质 子自递反应及其常数。 ✓掌握一元弱酸和弱碱、多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共轭酸碱对 的Ka和Kb的关系。 ✓了解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了解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 ✓掌握电离度及稀释定律。 ✓理解分布系数的概念,掌握酸碱水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 能计算常见酸碱体系的pH值。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 [重点]酸碱质子理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分布系数,酸碱水 溶液中[H+]计算的最简式,缓冲溶液pH的计算。
[重点]电极电势及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元素电势
图。
题型: 判断题10分、选择题40分、填空20分、计算30分 第一到三章:~40分 第四章:~25分 第五到八章:~35分
第一章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熟悉原子轨道的概念,掌 握四个量子数取值范围,熟记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 布图; ✓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会用鲍林近似能级图排布多 电子原子核外电子。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系的关系。熟悉有效核电 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 四个量子数及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多电子原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过渡状态理论
一、碰撞理论
碰撞理论认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 重新组合,在组合过程中,必须破坏反应物分 子中的化学键,才能形成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 而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通过 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在反应物分子的 无数次碰撞中,只有极少数的碰撞能发生化学 反应。这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 撞。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它 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 通常把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 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反应的活化能。
k (T a 10 K) a k (T )
二、 阿伦尼乌斯方程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速率系数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为:
k Ae
Ea / RT
k 主要由 Ea 决定,Ea 越小,k 就越大。
将上式以对数形式表示:
Ea ln{k} ln{ A} RT
对温度微分:
d ln{k } Ea dT RT 2
v k p (NO2 )
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是通过实验确定的。
例题
三、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一)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项的幂指数之和 称为反应级数。元反应都具有简单的级数,而复 合反应的级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反应级数反映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程度。反应级数越大,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就越大。 反应级数通常是利用实验测定的。
例题
第五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二、酶的催化作用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 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催 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称为催 化作用。
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由于催 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中间化合物,改 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 过程中,催化剂又可以从中间化合物再生出来, 导致反应速率显著增大。
第四节斯方程
一、范托夫近似规则
温度每升高 10 K,化学反应速率大约增加 到原来的 2 ~ 4 倍。这一规则称为范托夫近似规 则。 当温度由 T 升高到 T+10 K 时:
k (T 10 K) k (T )
当温度由 T 升高到 T+a×10 K 时:
(3) 温和的催化条件:酶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发 挥催化作用,温度过高会引起酶变性,失去催化 活性。 (4) 特殊的 pH:酶只能在一定的 pH 范围内发 挥催化作用,如果 pH 偏离这个范围,酶的活性就 会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对于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一般认为是通过生成 某种中间化合物进行的。酶 E 先与底物 S 形成中间 化合物 ES,然后 ES 再进一步分解为产物 P,并释 放出酶 E。此过程可表示为:
对大多数化学反应,近似认为 rUm r H m ,由上 式可得:
r H m rU m=Em,2-Em,1 = (E -Em,1 E -Em,2) )(
r Hm=Ea-Ea
'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元反应和复合反应 二、质量作用定律 三、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1 dpB v vB dt
三、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
消耗速率定义为反应物 A 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率:
vA
def
dcA dt
生成速率定义为产物 Z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率: def dcZ vZ dt 反应速率、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的关系为:
vA vZ v vA vZ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
分子碰撞的位置示意图
产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 (1) 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即反 应物分子必须是活化分子; (2) 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部位必须合适,即 恰好碰撞在能发生作用的部位上。
二、过渡状态理论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 应物分子首先形成一种中间过渡态的活化配合 物。反应物与活化配合物之间很快达到化学平 衡,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由活化配合物的分解 速率决定。
二、酶的催化作用
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它是具有催化 作用的蛋白质,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相比较,具有以下几 个主要特点: (1) 高度的选择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反应 物 ) 有高度的选择性,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 特定的反应。 (2) 高度的催化活性:酶的催化活性非常高, 其催化能力为一般非生物催化剂的 106 ~1013 倍。
(二)反应分子数 反应分子数是指元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 的数目。元反应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 和三分子反应。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反应级数是指速率方程中浓度项的幂指数之和, 可利用实验测定,它体现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其数值可能是整数、分数或零, 也可能是负数。反应分子数是对元反应而言的, 它是由反应机理所决定的,其数值只可能是 1、 2、3 。在元反应中,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通 常是一致的。
E+S
k1 k-1
ES
k2
E+P
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AB C [A B C] = A BC
在过渡状态理论中,活化能定义为活化配合 物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
能 量
O
反应进程
反应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变化图
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等于产物的平均摩尔 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摩尔能量的差值:
rUm = Em,2 Em,1
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示意图
催化剂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 反应历程实现的。 (2)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和 平衡状态。 (3)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时间。 (4)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在一定 条件下只对某一种反应或某一类化学反应具有催 化作用,而对其他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5)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aA(aq) bB(aq) yY(aq) zZ(aq)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速率方程为:
v k c c
a A
b B
对气体元反应:
aA(g) bB(g) yY(g) z Z(g)
其速率方程为:
v k p p
a A
b B
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可根据组成复合反应 的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导出。例如: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一、转化速率 二、反应速率 三、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
一、转化速率
对化学反应 0 vB B , 转化速率定义为:
一、元反应和复合反应
反应物的微粒间直接碰撞而一步实现的化 学反应,称为元反应。 大多数化学反应要经过若干个元反应才能完 成,这类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在复合反应中,速率最慢的步骤决定了总反 应的反应速率,称为复合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二、质量作用定律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 反应的速率越快。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力,反 应速率也会随之增大。 质量作用定律指出: 在一定温度下,元反应 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化学计量数的绝 对值为幂指数的乘积成正比。 表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 数学表达式称为速率方程。对元反应:
由上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温度升高时,速率系数增大。 (2)温度对活化能较大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系数影响较大。 (3)温度对速率系数的影响,在低温范围 内比在高温范围内更显著。 若某反应在 T1 时的速率系数为 k(T1), 在 T2 时的速率系数为 k(T2),则有:
k (T2 ) Ea (T2 T1 ) ln k (T1 ) RTT2 1
E
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越大,活化 分子越少,有效碰撞次数就越少,化学反应速 率就越慢;反应的活化能越小,活化分子越多, 有效碰撞次数就越多,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除了要考虑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和反 应物的活化能外,还要考虑碰撞时分子的空间 取向。活化分子要发生有效碰撞,它们彼此间 的取向必须适当。
.
def d
B
1 dnB dt vB dt
转化速率与 B 的选择无关,但与化学反应
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二、反应速率
对等容反应,反应速率定义为:
1 d(nB / V ) 1 dcB v V vB dt vB dt 对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def
aA(aq) bB(aq) yY(aq) zZ(aq) 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1 dcA 1 dcB 1 dcY 1 dcZ v = = = a dt b dt y dt z dt 对气相反应,常用气体的分压力代替浓度:
NO2 (g) CO(g) NO(g) CO2 (g)
分成如下两步进行: NO2 (g)+NO2 (g) NO3 (g)+NO(g) (慢反应) NO3 (g)+CO(g) NO2 (g) +CO2 (g) (快反应)
在上述两步反应中,第一步反应是总反应的 速率控制步骤,该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即为总反应 的速率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