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穿刺深度与麻醉效果的关系
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硬膜外穿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操作,用于诊断和治疗脑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硬膜外穿刺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硬膜外穿刺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在进行硬膜外穿刺操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病人的病历,了解其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
然后,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最后,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消毒物品。
2. 麻醉进行硬膜外穿刺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注射局麻药使其麻木。
有时也会采用全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硬膜外穿刺操作(1)定位:使用CT或者X射线等影像学技术,确定穿刺点位置。
通常选择腰椎区域进行穿刺。
(2)消毒:用消毒剂对穿刺点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感染。
(3)局麻:在穿刺点上进行局部麻醉,使其麻木。
(4)穿刺:医生使用穿刺针沿着硬膜外腔的中线进行穿刺,直到听到或感觉到腰骶隔的阻力,表示已经穿透了硬脑膜。
(5)放置导管:穿刺针穿过硬脑膜后,医生将导管通过穿刺针插入硬膜外腔。
(6)注入药物:通过导管,医生注入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查。
(7)结束操作:完成操作后,医生逐步将导管拔出,并进行局部处理,如敷药等。
4. 观察和护理完成硬膜外穿刺操作后,病人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保持穿刺点的清洁,避免剧烈活动等。
二、评分标准对于硬膜外穿刺操作的评分标准可以有多种衡量指标,下面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评分标准。
1. 操作时间:从开始穿刺到结束穿刺的时间,操作时间越短越好。
2. 穿刺成功率:成功穿刺且无并发症的比例,穿刺成功率越高越好。
3. 并发症发生率: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的比例,如脑脊液漏、感染等。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越好。
4. 疼痛评分:病人在穿刺过程中或术后的疼痛评分,评分越低越好。
5. 麻醉效果评估:麻醉效果的评估,如麻醉成功率、麻醉时长等指标。
判断硬膜外腔的试验方法

判断硬膜外腔的试验方法标题:硬膜外腔试验方法的判断与应用一、引言硬膜外腔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脊髓和颅骨之间的空隙,包含脊髓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
在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在麻醉和神经外科领域,准确判断硬膜外腔的位置和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硬膜外腔试验方法,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精准诊断。
二、试验方法1. 检查体征: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来初步判断硬膜外腔的状态,如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Lasegue征(直腿抬高试验)可以检测腰椎硬膜外的问题。
2.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判断硬膜外腔的重要工具。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硬膜外腔的形态、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结构,如肿瘤、囊肿或炎症。
3. 硬膜外穿刺试验:这是一种直接的诊断方法,通过在预定部位进行硬膜外穿刺,然后注入少量的无菌液体,观察患者的感觉变化和是否有脑脊液流出,以确定硬膜外腔的位置和完整性。
4. 电生理测试:如诱发电位和肌电图,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和肌肉反应,帮助诊断硬膜外腔的神经损伤或疾病。
三、试验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硬膜外腔的试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麻醉、手术前评估、疾病诊断等。
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风险,如硬膜外穿刺可能导致出血、感染或神经损伤。
因此,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结论准确判断硬膜外腔的状态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试验方法,医生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硬膜外腔的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每种试验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医生在选择和执行时需要谨慎决策。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操作规将局部麻醉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使相应节段脊神经根阻滞,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功能暂时消失,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简称硬膜外麻醉。
在硬脊膜外留置导管可连续给药,称连续硬膜外麻醉。
1.适应证与禁忌证⑴适应证:胸壁、腹部、盆腔、肛门会阴及下肢手术,术后PCEA 镇痛与疼痛治疗等。
⑵禁忌证: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对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或应用抗凝药物者防止使用,以防止硬膜外腔出血、血肿造成截瘫。
2.麻醉前准备⑴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咪唑安定5mg im。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应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im。
⑵急救用具及药物、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等。
3.操作⑴体位:同蛛网膜下腔阻滞。
⑵选择穿刺点:一般可选与手术切口中点相应的脊神经节段作为参考。
胸壁手术选择T4-5向头端置管,上腹部T8-10。
下腹部T10-12向头端置管,下肢T12-L1向尾端置管或L2-L3向头端置管;腹、会阴手术:T12-Ll向头置管联合L4-L5向尾端置管。
⑶穿刺方法:穿刺前应仔细检查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是否通畅完整和匹配。
①直入法:在穿刺点作皮丘及皮下浸润麻醉;换12号粗针破皮,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16号或18号穿刺针,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双手持针,双手用力相互拮抗,缓慢推进,经棘上、棘间韧带进入黄韧带,有坚韧感,取出针芯,接5ml玻璃注射器,含生理盐水约1ml,有少许空气,此时试探阻力大,气泡压缩变形,然后边试阻力,边进针,每次2mm左右,至针尖阻力消失(有明显的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气泡不变形,轻轻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根据需要向头(尾)置管,保存导管3~4cm,退针,包扎穿刺点;②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1cm,经皮肤、皮下组织,针倾斜4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达黄韧带,其余操作同直入法。
完成穿刺后,改平卧位。
⑷判断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依据:穿透黄韧带“阻力消失〞感明确;注射无阻力,注射器气泡不变形或负压明显(吸入水注法)。
探讨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因素

探 讨 影 响 硬 膜 外 麻 醉 效 果 的 因 素
邹 全 书 【 摘 要】 目的 探讨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 的主要 因素 。方法 选择我 院 2 0 1 2 年1 月至 2 0 1 3 年1 月
期 间采用硬膜外麻 醉下行 膝关 节手术的 3 8例病人 进行 研究 , 随机 分为两组 , I组注射 1 % 盐酸利 多卡 因
而麻醉不确切 的例子 产 生… 。为 了探 究 影响 硬膜 外麻 醉 的
组患者硬膜外注射 2 %盐酸利多卡 因 3 m l , 如 无不 良反应 , 硬 膜外腔注射利多 卡因 2 4 0 m g剩余 剂量 , 两者患者 注射速度相
同, 均为 5 mVm i n 。 3 . 观察指标 : 术前 检测 患者血压( B p ) 、 心电图 ( E C G) 、 脉 搏 氧饱 和度 ( S p O ) 、 尿 量等 。分别记 录患者 给药后 1 5 m i n 、
导致脑血管 通透 性增 加 , 血浆 外渗 , 引起脑 间质 水 肿 J 。上 述 因素综合作用 , 最终加重 了患者脑损伤 , 引起 了病情 进展。
研究表 明 , 在颅脑外伤发生后 3— 4小时 内中和氧 自由基
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 提示应用 依达拉奉 进行治疗 不仅安 全
可靠 , 而且 可以显著 改善患者 预后 , 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 因此
的硬膜外导管 , 固定。给患者面罩氧气维持呼吸畅通 , 氧流量
为5 L / a r i n 。 I组患者硬膜外注射 l %盐酸 利多卡 因 6 m l , Ⅱ
用于除头部 外 的其 他部 位 的手术 麻… 。但 目前 , 由于颈部 、 上肢及 胸部 的手术管理 复杂 , 因此很 少应用 。虽 然硬膜 外麻 醉在现代麻 醉中 占据很重 要的位 置 , 但 临床上 常有穿 刺成功
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

·12·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崔明明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惠州 516000摘 要:目的 浅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6月,将同期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单纯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 麻醉优良率研究组(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麻醉不良反应率研究组(10.53%)与对照组(13.16%)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麻醉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还有助于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麻 阻滞麻醉 硬膜外麻醉手术是会带来创伤的治疗方式,所以存在较高的风险,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乎着手术成功与否。
相关研究表明[1],认知功能障碍、低体温、呼吸循环紊乱等都会受到麻醉质量的影响。
另外,麻醉本身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合理的手术麻醉方式意义重大。
在剖宫产手术、下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阻滞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都是常用方式,为了掌握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影响,我院进行了此次研究,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76例研究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入的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成各38例的两组。
研究组年龄段35-69岁,均值(51.35±4.28)岁,手术方式:20例下腹部手术、18例下肢手术;对照组年龄段37-66岁,均值(51.08±4.15)岁,手术方式:21例下腹部手术、17例下肢手术。
客观处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对比研究要求。
1.2 方法1.2.1 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首先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根据手术具体情况处于第4腰椎和第10胸椎之间,穿刺成功注射3ml 2%利多卡因,如果生命体征无异常、没有脊麻征象,追加13ml 2%利多卡因。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11

硬膜外麻醉操作最佳规程陈博言李润林江都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对于符合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的患者,我们麻醉科医生总希望麻醉效果最好,患者感到最舒适,而麻醉并发症最少。
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穿刺点的选择、局麻药的容积和剂量、病人的体位、药液的种类、药液的重力作用、注药的速率以及置管的方向和方式。
在临床上也可观察到一些影响如:穿刺路径、穿刺针头斜面方向以及穿刺次数的多少。
另外,适时适量的静脉辅助用药则可让患者感到更舒适。
如何使硬膜外麻醉操作步骤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我们可试图从以下开始:一、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体位硬膜外麻醉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
孕妇硬膜外麻醉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辰子宫在不同程度向右旋。
麻醉试验剂量在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应考虑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可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可取右侧卧位。
高位硬膜外麻醉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还可在手术开始前通过调整体位来达到阻滞平面。
如若为左(或右)侧手术,则将体位调至左(或右)斜位;或阻滞平面低(或高)于手术部位,可视情况追加局麻药后将体位调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
这同样是利用了局麻药的重力作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解剖特点和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无菌术硬膜外隙严防感染,硬膜外麻醉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例如,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台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头端应高于尾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洞巾等。
五、穿刺路径硬膜外麻醉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
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
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穿刺针头斜面方向这一因素常常被忽视,但它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
硬膜外麻醉的几个问题

硬膜外麻醉的几个问题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而实用的麻醉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注意不够或掌握不好,也会发生一些问题。
本文结合硬膜外腔的解剖生理特点,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 硬膜外腔的解剖及生理特点硬膜外腔位于椎管内的硬脊膜脊柱内层骨膜之间,为一潜在的腔隙,上起椎骨大孔,下止骶骨裂孔,成人总容积量约100ml。
腔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脊神经根,脊髓动脉和极为丰富的静脉丛,所以在穿刺或置管操作中,易受损伤而引起出血。
硬膜外腔分为前、后、侧三腔,多数为相互交通的,后硬膜外腔在黄韧带、椎板和脊神经背根,脊髓背面之间,为穿刺和注药部位。
其平均宽度为5mm,颈段较窄,向下逐渐增宽,至第二腰椎处最宽,到腰骶连接处又形成一角度变窄,往往阻碍药物扩散。
后硬膜外腔的结缔组织在中线处,有者交织致密,将硬膜外腔左右分开,有时可使注入的药液扩散偏于一侧。
硬膜外腔丰富的静脉丛静脉均无静脉瓣,上与颅内静脉相连,下与盆腔静脉相结,周围与邻近的躯体静脉相通,最后引流至奇静脉与下腔静脉。
因此,如误入空气或局麻药能直接到脑,引起严重反应,如咳嗽或有腹内巨大肿块及妊娠晚期等压迫使上腔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可使硬膜外腔的静脉淤血并扩张,不仅易被穿刺或置管损伤,注药后也易发生麻醉平面过广。
因此,对上述情况的病人,所用麻醉药物、剂量应相对减少,为了减少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可在麻药中加入一定量的肾上腺素。
另外,由于硬膜外腔内血管纵横交错,也易使置入的导管扭折、转向,甚至在硬膜外腔打结,其发生率与置管深度成正比。
所以置管不宜过深,一般3-4cm为宜。
做硬膜外腔穿刺时发现,上胸段有90%的病人出现负压,腰段50%出现负压。
由于负压的影响,药物容易向胸部方向扩散,这在确定穿刺点及置管方向时需加注意。
2 如何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2.1麻醉药物的选择目前最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地卡因和普鲁卡因(由于普鲁卡因和地卡因麻醉时间短,毒性大,现已很少单独使用)。
关于硬膜外麻醉,你了解多少

关于硬膜外麻醉,你了解多少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是一种重要的局部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技术在许多临床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通过对腰部的硬膜外腔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入,阻止神经传导,以达到麻醉的效果。
其独特的注射位置和方法使硬膜外麻醉具有一系列的优势,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硬膜外麻醉的优势及操作方法。
一、硬膜外麻醉的优势1.安全性高。
与传统的脊髓腔内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的应用在操作上更加安全,更少有可能损伤到脊髓,从而减少了由此产生的风险。
麻醉药物的注入地点位于硬膜外腔,这是一个围绕脊髓的自然空间,充满了脂肪和血管,其毗邻的硬膜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防护壁,防止麻醉药物进入脊髓腔。
2.持续麻醉效果好。
通过在硬膜外腔内留置一根特殊的导管,麻醉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手术之后,根据需要,持续或间断地注入麻醉药物,以延续或加强麻醉效果。
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适合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也适合那些需要长时间的疼痛控制,如术后疼痛管理或者剖宫产手术的镇痛。
3.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对医疗设备的需求较低,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
全身麻醉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度训练的团队,以监控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硬膜外麻醉则只需专业的麻醉师进行操作,并使用相对简单的设备即可。
这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为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提供了可能。
4.硬膜外麻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相比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来说比较小,这对于一些心脏病、高血压病等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来说,是更安全的选择。
其麻醉的持续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这给疼痛的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硬膜外麻醉并不仅限于用于外科手术。
它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在慢性疼痛管理、助产以及一些特定的内科治疗等领域都有其身影。
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在进行心脏内科治疗,以及一些如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时,也可以使用硬膜外麻醉,尽管这些领域的临床经验目前还不丰富,但预示着硬膜外麻醉未来可能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 .两组 间 Bo ae 0 rm g 评分与手术开始平面 Ser a pam n相关系数为 02 8 .2 ,P< .5 00 ;与未被 阻滞的节段 S er a pa n m
相关 系数为 一 .8 ,P<0 5 02 9 . ;与补救措施 S er a 相 关系数 为 一 .3 ,P<0 5 0 pa n m 0 3 2 . ;与再加 药时间 S er a 0 pam n相 关系数为 02 9 .3 ,P<00 .结论 . 5
Bo g 评分 、未被 阻滞 的节段 、补救 措施 、再加药时间等并进行 统计学处理. 结果 手 术开始时 1 6 %患 rmae 组 9
者未发生阻滞不全 ,2组为 8 %,P<00 ,两组间 Bo g 9 . 5 rmae评分 P<0 5 . ;补救措施 P< .5 0 00 ;再加药 时间 P<
c ef in s wee 0.2 o f c e t r 2 8, 一0 2 9, 一0 2 3, 0.3 e pe t ey ewe n Br ma e s o e a d a e t e i e e , i .8 .3 2 9 r s c i l b t e o g c r n n sh sa lv l v
( 昆明 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院麻 醉科 ,云 南 昆 明 600) 511
[ 摘要] 目的 探讨增 加增大进针深度 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 确定硬膜外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后分
为两组 ,1 组置入硬膜外导管 ;2组再进针 2m m才置入硬膜外导管 ,两组在加入局麻药后测试麻醉平面 ,记录
c te e s p ti t he e du a pa e Afe ii g l c la e t tc, t e a e t sa lv lwa a u e ah trwa u n o t pi r s c . t rgv n o a n shei l h n she i e e sme s r d, t e h Br ma e s o e, n n lc e e me t , r me ilme s r s, a h i f e e ih n o e we er c r e n o g c r o —b o k n s g n s e d a a u e nd t etmeo pln s i g d s r e o d d a d r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1 ,( )8  ̄ 6 0 0 7 :3 8
CN 3—1 4 /R 5 09
J u n l fKu mi g M e ia ie st o r a n n dc lUnv r i o y
硬 膜 外腔 穿 刺深 度 与麻 醉效 果 的关 系
邓新波 ,杨家驹 ,许太武
n n bok nsg e t,rm da m aue ,a dte i e fe l s n d s P<00 ) S er ncr l i e l h t or n h g . . p ama or a o 5 e tn
1 n 8 % i go p . T ee a sg ic n i ee c b t e te t ru s i h rma e c r , a d 9 n ru 2 h r w s inf a t df rn e ewe n h wo go p n t e B o g soe i f
[ bt c O jcv T ne i t r aosi bten i r s gt et o pnt ead t A s at b te oi sg e e tnh e e n e i edp f uc r n h r ] ei v ta li p w c an h h u e
Anes het c E c t i t
D N E GX n—b ,r N i—j ,X a —W i o A GJ a U UT i H
( p.fAns eil y h n f ltdHopt K n n dclU i ri , Deto et s o ,Te2 dA ie sil h og i a a o umigMeia nv sy f e t K n n u nn6 0 0 ,C ia u mi Y n a 5 1 1 hn ) g
a e t e i f c. Me h d T ee i u a e d e w si s re n s t ef t h c e t o h p d r l e l a e d 2 mm r f r n e e h p d r l p c , a d a n n t mo ea t tr d t e e i u a a e e e s n
长.
腰段硬膜外麻醉随进针深度 的增加麻醉效果得 到明显 的改善 ,再 加药时间延
[ 关键词]硬膜外 ;穿刺 ;麻 醉 [ 中图分类号]R 1. [ 64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 0 (0 0 7—0 8 —0 0 3 76 2 1)0 03 4
Th l t o h p be w e n Epi ur l e Re a i ns i t e d a Punc u e De h a d t r pt n
a ay e t t t al . Re ut W h n o e a in b g n, i c mp ee b o k o c re 9 p t n si e g o p n lz d sai i l sc y s l s e p rt e a o n o lt l c c u r d i 6 % ai t t r u n e 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