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强夯区土路床高程

合集下载

路基强夯方案

路基强夯方案

目录贵安新区路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2)一、技术大纲 (2)二、工期保障措施 (7)三、主要施工方法: (7)四、质量保证措施 (9)五、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2)六、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14)七、附表 (15)贵安新区路基强夯处理工程施工方案一、技术大纲1.1、工程概况:路基填筑及三背回填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运营期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贵安新区市政道路路基填筑的密实度与承载力,增强路床的整体性与均匀性,减少路基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贵安新区市政道路路基除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外,拟采用QCY360/YCT25冲击压路机对路堤进行冲击碾压补强,采用HC25E1高速液压夯实机对桥台台背、涵台台背、挡墙墙背进行夯实补强。

主要工程量:贵安路(一期)、金马路,冲击碾压面积为93.8669万平方米,三背回填补强面积为5.9705万平方米。

1.2、编制依据:1.2.1、编制依据:(1)贵安新区三纵一横道路建设项目冲击碾压、三背夯实《询价文件》(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有关设计文件、图纸1.2.2、编制原则: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⑷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1.3、路基冲击碾压补强范围及技术1.3.1冲击碾压补强范围⑴、填方路基中心填高大于6m的填方路段,在距路床顶面以下深15~20cm处进行一次路基冲击碾压补强,碾压遍数为12~20遍,具体碾压遍数根据填土、填石路堤试验段确定。

⑵、上路床顶面冲击碾压补强前的高程应比路床顶面设计高程低15~20cm,待冲击碾压补强完成后一次铺筑到路床顶设计高程。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强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2)三、技术指标及参数 (2)四、施工准备 (4)(一)设备准备 (4)(二)劳动力准备 (4)(三)技术准备 (4)五、施工方案 (5)(一)工艺流程 (5)(二)施工参数确定 (5)(三)施工方法 (6)(四)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6)(五)质量控制流程 (7)(六)注意事项 (8)(七)质量验收标准 (10)六、施工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0)(一)施工质量控制 (10)(二)质量保证措施 (11)七、安全保证措施 (12)八、文明施工 (13)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金山大道(四纵线)快速干道起点接悦来片区已建成的金山大道,与柑悦大道相交形成沙井湾立交,与金山大道连接线相交形成杨柳沟立交,与椿萱大道相交形成蒋家山立交,上跨猪肠溪河,继续向北与渝广(重庆至广安)高速相接,是重庆北部一条重要的纵向交通走廊。

其中本次设计起点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分界处,向北通过连接线北支线、南支线与金竹湾隧道左线与右线相接,后上跨金竹湾隧道,止于金山大道K9+550处,主线长1.19 Km,设计速度80km/h,双向8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4m,为城市快速路,含杨柳沟喇叭立交1座。

工程项目造价约为87330547元,工期为300日历天。

B标段由金山大道主线K9+220~K9+550、金山大道南连接线K0+420~K0+822.245、金山大道北连接线K0+334.267~K0+730.370、B匝道K0+180~K0+379.307、A匝道K0+061.464~K0+297.830的道路工程、人行天桥、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标志标线、交通设施的预留预埋及3号地块、4号地块、5号地块和6号地块的土石方工程组成。

B标段金山大道K9+440~K9+550段原为冲沟,近期作为临近项目的弃土场,该部位因全部为施工弃土抛填,根据设计要求,将该部位抛填土石方以设计路基顶面为界,如该部位弃土高程高于设计路基顶面高程,则以路基设计顶面高程向下翻挖10m,如弃土高程低于设计路基顶面高程,则以弃土高程向下翻挖10m。

强夯法在路床挖方路基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在路床挖方路基的应用研究
道路工程 H i g h w a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消散 。夯 点 间 距 不 宜 过小 。 当要 求 加 固深 度 较 大 时 ,第一遍 的夯 点间距 更不 宜过小 ,以免夯击 时在 浅层 形成密 实层 而影 响夯击 能往深 层传 递 。实践证
明 。间隔夯击 比连夯好 。间夯 对深 层加 固有利 ,原
O . 6 ~ 0. 8 m
弯i E / ( x O . 0 1 h n m)
9 3
9 6
部分 土体 得 到能 量 ,并 克服 土 颗 粒 对 水 的 吸 附
力 ,将 土体 孑 L 隙水 挤 出而 得 到加 固 ,提 高 土体 强
度 连 夯 则全 面 产生超 孔 隙 水压 ,而 没 有 低压 区 , 孔 隙水处 于相对 平衡 ,反 而使水 不容 易排 出 。夯 击 点 过密 ,相邻 夯点 的加 固效果将 在浅 层处 迭加 ,形 成 硬层 ,影 响波 的传播并 造成 能量损 失 。另外浅 层 受 面波 的运 动 做 功 而松 动 ,为使 地 基 表 层 得 到 加
方 案
表2 — 1 强夯 施 工 方 案组 合 表
桩 号 具 体步 骤
夯 击 两 击 共 三遍 ,振 乐 三 遍 夯 击 三 击 共 遍 。振 压 遍 夯 击 五击 共 一 遍 ,振 压 遍
方 案 一 K 2 1 + 7 0 0 ~ K 2 1 + 7 5 0 方 案 二 K 2 l + 7 5 0 ~ K 2 1 + 8 0 0 方 案 j K 2 1 + 8 0 0 ~ K 2 】 + 8 5 0
因是 问夯便 于 能量 的吸收 ,使夯击 能有 利于 向深层 传递 ,孔 隙水 容易 向低 压 区排 出 ,从而 可先 固结一 部分 地基 土 再夯第 二遍 时 ,可使 充满 孔 隙水 的 另

青海公路强夯工程标准

青海公路强夯工程标准

青海公路强夯工程标准一、强夯工程的概述强夯工程是指在路基填筑土工程中使用重锤或振动机进行振实土壤的一种方法。

强夯工程不但能够增加路基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还可以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一)控制填筑厚度2、填筑过程中要加强对土壤的扰动和振实状况的观察,如果发现土壤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二)控制强夯次数和强夯能量1、控制强夯钢板的直径、重量、高度、冲击数和冲击能量以及强夯振动机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2、按照路基土壤性质和交通荷载要求,控制强夯工程的次数和强夯能量。

对于土质较坚硬、密实度较高的路段,强夯次数可适当减少,强夯能量可适当增加;对于土质较松软、密实度较低的路段,强夯次数可适当增加,强夯能量可适当减小。

(三)控制工艺流程1、选用合适的强夯机具和工艺流程,控制好每个工艺环节的执行过程,确保强夯工程的质量。

2、严格控制土壤的装载、铺盖和排放,避免土块、石头等杂物混入土壤中。

(一)制定详细施工方案1、按照强夯工程的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工程实施的时间、地点、机具、人员等要素。

2、对路基土壤的性质和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制定适合该地区的施工方案。

(二)保证施工质量1、强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土壤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土壤达到设计要求。

2、对强夯机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三)保证安全生产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控制工作。

2、严格聘用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人,培训和指导他们正确使用设备、掌握好施工技术,确保工人安全。

1、对强夯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工作人员遵循强夯工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二)强夯工程验收1、强夯工程施工完毕后,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对经过验收合格的工程进行签字盖章并颁发合格证书。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施工机具2.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

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2.1 主要施工机具2.1.1 夯锤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

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

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

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

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

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高要强夯工程施工

高要强夯工程施工

高要强夯工程施工一、工程概况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市东部,西江中游。

本次强夯工程施工地点位于高要市某工业区,工程主要包括对一幅约2000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强夯处理,以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和降低地下水位。

工程要求强夯后土地的承载力达到150kPa,地下水位降低至5米以下。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施工方应与业主、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标,确认施工方案。

2. 施工方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组织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3. 施工方应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方应与当地政府部门、社区等进行协调,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水电等供应。

5. 施工方应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三、施工流程1. 施工前,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清除障碍物、垃圾等。

2.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放线,确定强夯范围和点位。

3. 施工采用强夯法,利用夯锤的重量和下落高度对土地进行冲击,使土地颗粒紧密,提高承载力。

4. 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夯点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5. 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确保地下水位降至5米以下。

6.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区域进行平整,清理施工现场。

7. 施工方应根据业主要求,提供施工资料和验收报告。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夯锤的质量和高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确保地下水位降至设计要求。

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和设备受伤。

5.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业主、设计单位的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五、施工质量保证1. 施工方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施工方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

3. 施工方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方案第一篇:强夯施工方案锦绣壹号观邸商住小区强夯施工方案一、目地锦绣壹号观邸小区基础处理、在拟定各项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对试夯前与试夯后地基选点进行原位测试,通过检测对比,为强夯各项参数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准备工作:1、为确定施工参数,建议在场地内选择一块楼房基础进行强夯试验,即确定最佳夯基数,夯点间距,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对该区域及试夯影响范围内障碍物进行处理,正平场地。

暂定试夯区主要夯点间距采用4m×4m的正方形放线,三角形放点,采用100kn.m、进行试验。

并在单位夯击试验区设置观测点,观测试夯下沉量及水平角位移。

3、通知检测部门在原位进行测试工作,掌握地基土质情况,以便与夯后进行对比。

三、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强夯法加固地基是采用重型履带吊车将夯锤吊起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经反复多次多遍夯击,讲地基土加固到密实状态,达到提高荷载的目地。

四、各项技术参数。

在强夯前通过监、设计部门对我方所提供的两种方案进行审核、确认。

方案:点夯:夯击能量,夯锤,直径,落距间距,排距,击数沉量不大于。

五、施工方法及程序1、在已开挖完毕的基坑内,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及主夯点高程;3、吊车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将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2,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9、进行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六、质量控制与措施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特制定以下措施:1、强夯能级控制能级选择合适的夯锤,用测绳和钢圈尺配合,调整自动脱钩装置,设置落差距,并加以严格控制,保证设计要求的夯击能。

2、击数控制施工过程中有专职测量人员监测夯击数、夯击点的下沉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控制,并做好现场记录,如不能达到要求,及时增加锤击数,直至达到控制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