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化学义务送教讲学活动
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送教上门工作总结送教上门活动总结送教上门工作总结送教上门活动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次送教上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志愿者的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帮助,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培养其健康成长。
该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预先联系志愿者、选拔培养,以及上门送教等环节。
工作计划是在两个月内,持续进行教育志愿活动。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本次送教上门工作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完成,预先选派了65名志愿者,他们来自各个大学和职业学校,都是热心肠、有志向的年轻人。
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以非常积极的态度,认真地履行职责,按时到达教学点,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开展教育和教育辅导。
每个志愿者都有一份详细的教育计划,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工作完成状况如下:1.志愿者选拔由于活动期间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因此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筛选。
本次活动中,我们先进行了面试和筛选,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人进行培训和指导。
最终,通过筛选出来65名志愿者,从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和各大职业技术学校选择。
通过预先的培训和支持,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支持。
2.教育计划安排针对教学计划的安排,团队提前设计了一份详细的教育计划,按需求分配给每个教育志愿者。
同时,志愿者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确保教育与实际的情况相适应。
3.教育辅导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教育帮助,预计覆盖160名学生,30个家庭,完成率达到98%,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自信心大大增强。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送教上门工作中,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1.教育资源短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经济来源有限,所在扶贫地区教育资源也不够充足,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孩子们可能因为缺乏教育机会和良好的上进心态而对学习缺乏热情,这对教师和志愿者的教育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并且增加了我们达成教育目标的难度。
3.家长监管不到位在一些家庭中,监管不到位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控制学习进度,这对教学辅导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导学案

第二单元跨学科活动实践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导学案一、自主预习填空1.空气质量的检测指标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组装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检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仪器是______。
二、知识清单任务一:认识空气质量检测的意义常见的空气质量检测指标及意义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所需仪器和材料检测不同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活动设计与实施空气质量日报(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 空气质量指数(3)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1)气温:当气温较高时,上层空气对流旺盛,有助于污染物向上扩散,从而缓解了空气的污染;当气温较低时,上层空气对流不显著,容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出现雾霾等重污染天气。
任务二:参观与访谈(2) 气压:在同一季节,气压相对较高的时候不容易出现污染,气压相对较低的时候容易出现污染。
气压较高时,气流会使污染物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减轻空气污染;气压较低时,气流会将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向中心堆积,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3)风速:风速越大,空气质量越好,因为风速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4)降雨:降雨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好,因为自然降雨,降雪对空气污染物起着清除和冲刷作用。
此外,降水过后往往伴有冷空气过境,风力大且地面没有扬沙,浮尘,非常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3.其他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汽车尾气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废渣任务三: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工作原理:弥漫在空气中的悬浮物对光具有一定的散射作用,通过检测不同的散射值,可以知道他的浓度不一样,在较高的浓度时,它会提高光的散射,测定光的散射值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换算公式就可以得出浓度多少。
任务四: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使用1.选择不同地点,检测并记录空气质量。
送教下乡活动简报

送教下乡活动简报
为了帮助XXX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
需要,同时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县教育局到XXX送教下乡
并提供教学指导。
4月13日,县教育局XXX副局长带领教研
室XXX主任和XXX主任以及部分优质骨干青年教师到XXX
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当天上午,来自XXX的五位县级骨干教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和物理五堂示范课。
同时,XXX的教师也
各自上了一节探讨课,以便送教下乡活动组提供指导。
这次活动旨在为XXX的教师提供直观的研究途径和有效的教学指导,同时让农村孩子感受到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力量。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2023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1为了加强校际之间、老师之间相互合作、沟通,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发挥能手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特制定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在能手工作站的引领下,以骨干老师送课下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骨干老师送课、课后互动研讨,老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流程、驾驭课堂、等专业实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我片区老师队伍教学教研实力,促进基础教化均衡发展。
二、活动目标为发挥我校骨干老师队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老师教化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老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三、活动方式1、由学区学校支配公开课教学展示.2、由授课老师谈教学思路及教后反思。
3、针对学区学校公开课进行分析点评。
4、授课老师与听课老师沟通互动。
四、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0日---21日。
活动学校:苏坊镇中、原任镇中、桥陵镇中、兴镇镇中。
五、参与活动人员支配:第一组:韦莉、万宽社、蒲移山、樊荣。
科目:语文、数学、化学。
学校:苏坊镇中(21号早)原任镇中(22号)。
其次组:黄小强、华彬、曹志鹏、郭鸿图科目:英语、物理学校:桥陵镇中(21号)兴镇镇中(22号)六、几点看法:1、受援学校要高度重视,仔细对待,支配扎实,公开课要打算充分,起到带动辐射作用。
2、授课老师上交工作站纸质教案一份,课件电子版。
3、工作站成员要按时到位,高标准点评,主动指导,做好听评课记录,并留部分影像资料归档。
2023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2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化的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农村老师的专业实力,促进教化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为促进我市教化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的老师资源,发挥我县骨干老师队伍的引领和幅射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老师教化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并建立骨干老师支持农村教化的`长效机制。
2024年名师送教下乡简报

镇人大代表在入户走访白蛇沟村三组谢厚平家中,发现他家中5口人,他自身言语三级残疾,母亲肢体二级残疾,妻子肢体一级残疾,长女现年11岁,智力一级残疾,长子现年8岁,也患有智力一级残疾,两个孩子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语言缺陷,且无生活自理能力,不方便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人大代表第一时间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协调,决定由耿家垭小学负责安排教师,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为两位残疾儿童架起一座教育桥梁。
林金美老师的《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揣摩感悟、资源利用诸方面匠心独到,让学生、教师感受神话故事的意境美,课文的语言美,人类的创造美。
艾青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师生、生生、生本对话,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让教师感受到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陈寿宗、柯楚蓉两位名师的讲座,分别为《人物语言、动作情态描写训练》、《热点问题冷思考 课堂教学求实效》。他们就如何进行人物语言、动作情态描写训练和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展示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东山教师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该镇人大代表表示,乡村振兴一个都不能少,代表们会以实际行动关心关爱残疾儿童,为支持和关爱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贡献人大力量。
名师送教下乡简报 5
“相从不觉又初寒.....转头山上转头看。路漫漫,玉兰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在此初冬时节,心怀送教之任.踏着这水和泥山路,行进在丛林里,面对此时此刻的情形,我不禁想起苏东坡描写此状的诗句来。
化学讲座方案策划书3篇

化学讲座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化学讲座方案策划书》一、讲座主题探索化学奥秘,开启智慧之门二、讲座目的1. 普及化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化学的兴趣和认知。
2. 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3. 激发听众对化学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讲座对象广大市民、学生、化学爱好者等。
四、讲座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 [具体时间段]2. 地点:[详细地址]五、讲座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讲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让听众对化学有初步的了解。
2. 化学与生活:介绍化学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家居用品等方面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药物的合成原理、洗涤剂的去污原理等。
3. 化学与工业:阐述化学在石油化工、化工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4. 化学与环境:探讨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污染物的处理、绿色化学的发展等,提高听众的环保意识。
5. 化学实验展示:安排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听众亲身体验化学的神奇和魅力,同时讲解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讲座形式1. 讲座讲解:由专业的化学教师或科学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互动交流: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听众积极参与,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3. 实验演示:现场进行化学实验演示,让听众直观感受化学现象和变化。
七、讲座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讲座的目的、嘉宾和流程,欢迎听众的到来。
2. 讲座讲解:按照讲座内容依次进行讲解,期间穿插互动环节,回答听众提问。
3. 实验演示:安排精彩的化学实验演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增强讲座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 自由交流:听众可以自由提问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八、讲座宣传1. 线上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学校网站、社区论坛等发布讲座信息和宣传海报,吸引更多人关注。
2. 线下宣传: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传单,提高讲座的知名度。
关于送教下乡活动总结3篇

关于送教下乡活动总结3篇送教下乡活动总结篇1今年教学工作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纲领,我做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感到十分欣慰。
早在实施新课程实验的时候,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好教学改革。
今天为了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又来到英才学校经受一次锻炼,我感到三生有幸。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标”,就是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今天在英才上课,使用五年级教材下《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早在去年3月下旬到某些学校,看到有的老师就是拿着一本教科书在上科学课,我的心非常难受。
对科学课,没有感情,就不要教科学课了。
老师心中都没有目标,谈不上学生达到目标。
所以科学课教师必须热爱这一门课程,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教师的情感到位,自然就会学习,就会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就会树立学生观,就会积极努力培养学生达到目标。
科学课教学目标其实包括五个方面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那么具体到今天上的这一课,它的目标就是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其中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4、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由于受条件限制可以安排在第五课内进行。
因为这一课学生的`实验过多,不可能到课外开展进行。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一般注意到学生的知识结果,就是“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认为只要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就匆匆忙忙总结结论,认为达标了,可以了。
这是受到立竿见影的理论影响。
不是当堂达标忽略了过程性的目标同样可怕,可怕到学生技能的低能,情感的枯竭,思想的盲目,没有资质独立思考能力,忽略了情感方面的目标教师十分危险,危险到后来没有办法驾驭课堂。
教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