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桌与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 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 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1、2课时字音第3、4课时汉字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第7、8课时标点符号第9、10课时修辞第11、12课时病句(文的修改第13、14课时缩句、扩句、仿句第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第17、18课时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第19课时中外名著第20课时口语交际第21课时获取信息与时事第22课时图文转换第2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部分现代文第24、25课时记叙文阅读第26、27课时说明文阅读第28、29课时议论文阅读第30、31课时散文阅读第32、33课时小说阅读第34、35课时现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文第36、37课时文言实词第38、39课时文言虚词第40、41课时文言句式第42、43课时文言翻译第44、45课时课内阅读第46、47课时课外阅读第48课时诗词赏析第四部分写作篇第49、50课时中考作文概述第51、52课时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第53、54课时材料作文第55、56课时话题作文第57、58课时选题作文第59、60课时中考高分作文要旨第61-90课时综合(模拟练习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二课时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û er(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ûe(鼻韵母8个 an en in û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û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û上两点省略,如雨(yu;û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û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û、吕(lû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ãr tïng,"花儿"拼作huü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 (论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③形近字的误读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二、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A.脂肪(zhÿ干涸(hã心旷神怡(yíB.魁梧(wú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C.湖泊(bï和谐(xiã彼竭我盈(jiãD.褴褛(lǚ违背(wãi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A.铿锵(qüng挪动(nuï不无裨益(bì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C.兑换(duì处理(chù哄堂大笑(hōngD.摇曳(yâ别墅(shù大事渲染(xuü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 项中"锵"的注音"qü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 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惟妙惟肖xiào (2参天耸立sǒng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ü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þr"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A.绽放(zhàn对称(châng潜滋暗长(qiánB.斟酌(zhýn)C.模样(mï)D.提防(tí)袭击(xí)教诲(huì)赔偿(cháng)深恶痛疾(wù)不屑置辩(xiâ)人迹罕至(hǎ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A 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ân"C 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 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ÿ"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嗟 jiý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贮 zhù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ü"" 贮"容易读成"chǔ"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 C.瞠目结舌谪守巴陵堂而皇之 B.不辍劳作 D.杞人忧天缀满繁星挤眉弄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 A 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ã, B 项"辍"读chuî,"缀"读zhuì,C 项"瞠"读chýng,"堂"读táng,D 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附录:《重点汉字的读音》《常见多音多义字辨析》《常见容易读错的成语》、、(详见《成功中考》第4-7页)四、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2-3页[NextPage] 第三、四课时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 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 6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 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7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8。

中考语文题《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教案苏教版

中考语文题《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教案苏教版

中考语文题《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复习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判断说明文。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的复习,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特点,如客观性、条理性和准确性等。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关注、开头和段落首尾句等。

4.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策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概括题等。

5. 典型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目分析与解答:结合实际中考题目,分析题目要求、答题思路和得分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掌握文章内容和解题思路。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分析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策略。

4.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中考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答题思路和得分要点。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2. 练习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型,对照答案解析,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和不足之处。

3.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答题技巧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3. 中考说明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中考说明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得分水平。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目,让学生了解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2. 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捕捉文章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解题经验。

4. 针对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⑤扬派盆景的造型并无固定程式,因“本”制宜,特别是残桩,经 盆景艺人改造,定能变废为宝。扬派盆景最经典的造型是游龙弯式,一 般采用“S”曲线矮化树本高度,同时通过上下、左右不同走向变化展现 曲线美,使其有凤翔之姿,龙舞之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⑥ 2008 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09 年,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万花园内,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扬派 盆景博物馆,成为扬州盆景的重要展示窗口。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
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
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
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
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
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
文化的完美结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 有松、柏、榆、杨四种。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 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 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 的逸闻。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挑选树本时,首 观其根,次看其本。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选本则 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之 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 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 片”的层次与姿态。

说明文2 说明文阅读复习 理清说明层次 初三语文 精品教案

说明文2  说明文阅读复习 理清说明层次 初三语文 精品教案




说明文的结构层次梳理,包括梳理某一段、段落群及全篇文章的层次。要学会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迅速找到能概括段落内容的重要句子,并会随时圈划,然后找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梳理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每一段的意思——合并——结构层次




独立完成《产品的生态设计》和《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中的相关试题。
《小品建筑》
17.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 个宇)(3分)
17.答案:“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 “群体性’的内涵 以太和殿为例作具体说明(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中国园林》
18.文章第②段说明的层次是:先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再说明中国园林的特点,最后说明(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案:18.大园包小园(1分) 大湖包小湖(1分) 观赏小园、小湖这些小境界的方法(1分,意思正确即可)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9.文章③④⑤⑥段的说明层次依次是:先以
为例,说明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庄严肃穆、气概雄伟;然后举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楼、门等,


1、所以学生复习《桃花源记》
2、优生完成总复习上的一篇说明文




式。
概括句意或段意,将概括的内容进行同类合并,最后归纳出说明的层次。(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注意标点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的作用;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贵州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

贵州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中国石拱桥》。
生动说明文,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如:《看云识天气》。
说明对象及其
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事物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比如《苏州园林》,这类说明文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而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难以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
作用:使……(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引资料
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摹状貌
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具体有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 从特点到用途等。如:《死海不死》,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下定义
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特征。常用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作用:……是……,准确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
就是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三) 》教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三) 》教案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顺序)
第5-6课时
主备人:授课人:
四个“讲究”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说明的,每个特征又总是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说明。

理清顺序应关注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关联词,如“总之……”、“由于……所以……”、“首先……其次……再次……”。

三、一直没出现的文体考点——文章的结构样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形式,它与顺序不同,顺序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但理解顺序对理解结构有帮助。

说明事物按空间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内,或由整体到局部,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事物发展过程,工作程序,以时间为序,前后相互承接,采用承接式(连贯式)结构;采用递进式,文章各部分关系是有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常是以逻辑为序的事理说明文;还有总分式,它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它常用于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全文与文章局部的结构,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未必是统一的。

说明顺序考查以理性思考为主,“请写出选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看来,考说明顺序更注重理性思考。

四、淡化文体考点
——段的作用。

开头段,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下文的说明内容;结尾段,与文章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1.学生思考、归纳规则、回答:
2.做笔记
1.学生思考、归纳规则、回答
2.做笔记
1.学生思考、归纳规则、回答
2.做笔记:记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桌与案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

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
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

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

比如我们常
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

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
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

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
因为我们过
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

去办公
,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
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

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
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

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

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

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

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


这.

递给你
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

是案重要的本意。

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
指案上的文件;
案件

后来



审案子

把在案前审理事情
简称为

”。

审桌子

没有人说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

这个小翘头干什么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

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

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
得到一幅手卷
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

急忙在桌子上打开
手卷的轴一下




把没抓住


滚到桌边
轴滚到案的两头

就停住
咣当就掉下去

如果他在翘头案上看
,画被撕破了。

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
越来越小。

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

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
的意思。

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

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
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文章解构我来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