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鲁教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上学期1.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8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金华双龙洞的风景名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提高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金华双龙洞的风景名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提高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双龙洞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双龙洞的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双龙洞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双龙洞的风景名胜。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鼓励学生谈谈他们对双龙洞的看法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练习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 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用文字描述图片中的景色,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生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其他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在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通过学生的课堂分享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汇掌握情况。
3. 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八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 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
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尝试。
3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理清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1、难点:明确两条线索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
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年级上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下面wtt就和大家分享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环节。
同学们在《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导学环节活动一:感知课文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流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小组内交流讨论;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4、学习生字。
活动二:理解课文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流程:1、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小组内交流讨论;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活动三:感悟课文问题:双龙洞的洞口、内洞、外洞各有什么特点?1、默读课文并思考:双龙洞的洞口、内洞、外洞各有什么特点。
2、在课本上画出相关的句子并概括特点;3、小组内交流讨论:4、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活动四:复述课文头脑风暴三、导练环节1、按课文内容填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的经过。
课文按照 ( )依次写了去( )、游 ( ) 、由进入( ) 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 )的景色、欢唱的( )外洞的( ) 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 ( ) 、内洞的“ ( )、( )、( )”。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 )、( ) 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 鲁教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读全文,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课激趣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呢?〔生:孙悟空〕,那你知道他生活在哪里呢?那个地方怎么样?〔生兴致勃勃讲述有关水帘洞的情况。
〕是呀,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欣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1、小组读课文,合作学习生字、生词2、小组检查自学情况,〔1〕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那么,联络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风光。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风光的?〔2--3〕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风光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4〕“时而〞什么意思?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风光。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自学,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 记金华的上龙洞教案 鲁教版

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措施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段意1—3:游览双龙洞前的景象;4:洞口的景象;5:外洞的景象;6—7:内洞的景象;8:出洞。
写作特点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生字新词重点词、句明艳:(景物)明净,艳丽。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特殊句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鉴赏与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时而……时而……”说明了由于评价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的表达出溪流的形和声。
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之浓,由此才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创新教育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巩固运用浙簇呈艳溪势佛隙臀近义词:明艳—明丽蜿蜒—崎岖反义词:明艳—暗淡蜿蜒—平坦参阅内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网络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完成预习笔记第二课时:交流预习笔记●品读课文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①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24.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双龙洞的有关资料二、教学课题1.引导学生认识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会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三、教材分析是一篇游记,记叙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以读代讲,读贯穿全文。
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默读、听读、齐读、表演读、带动作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感情朗读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4 月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了解金华双龙洞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阅读和想象相结合,读懂课文,发展想象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教学的重点。
感受孔隙的窄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
由题目猜测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
二、预习检查
1.词语:
浙江金华罗甸双龙洞(用上这些表示地名的词语介绍双龙洞的位置)
粉红色新绿明艳(你还知道哪些明艳的色彩?)
额角后脑肩背臀部脚跟(摸一摸这些部位,说说这些词语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稍微合适聚集呈现昏暗颜色各异变化多端盘曲而上
根据意思说词语:
山或石头高耸的样子(突兀),
树木茂盛的样子(森郁)(葱郁、葱茏)
指导书写生字聚
2.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到的景点。
三、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设疑自探
1.学生默读课文,画游览示意图
2.根据游览示意图,了解游览的顺序。
3.了解课文叙述的重点,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三、欣赏上山见闻
1.作者在上山的路上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见闻)
2.抓住“明艳”,体会山上生机勃勃的景象。
朗感情读。
3.抓重点句子,体会溪流的变化: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朗读,体会溪流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教师作示范朗读,指导读好排比句。
)
四、练习
分类摘抄词语。
(表示地名的,表示身体部位的,描写山和石笋、石钟乳的四字词语)
背诵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和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作者游览的顺序(板书)
多媒体播放“外洞”景
二、阅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解疑。
1.外洞:小船是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的?
(1)学生用两只手演示“我”进入内洞的经过。
边演示边复述或背诵,进一
(2)引读课文口(),外洞()。
(3)外洞很大,全是石头。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2.孔隙:
(1)由外洞进入内洞,要经过一个孔隙。
这孔隙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从小船的“小”,体会孔隙的窄小。
从人躺在船里进孔隙的感觉,体会孔隙的低矮。
(“从……到……到……到……”为什么要这样写?)
朗读课文中描写“我”进内洞时的感觉的句子。
(体会作者细致的描写)
(3)步体会孔隙的窄小、低矮。
3.内洞:
⑴朗读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体放映内洞录象:
认识石笋和石钟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笋和石钟乳,练习说话。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笋(石钟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形状变化之多──()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颜色多──()
⑷理解“是来进房子”,体会内洞的大。
三、总结课文
1.你觉得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帮助?
找出课文中描写溪水和泉水的句子,理清文中的另一条线索。
(板书与游览顺序对应,帮助学生理解两条线索的关系)
2.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事物特征。
四、设计导游词
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导游词。
为录象片配导游词。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迎着溪流↓↑
外洞泉水外流↓↑
孔隙一路水程↓↑
内洞泉水缓流↓
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