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硕士)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版9篇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版第1篇(1)一般分三级标题。
具体要求如下: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可以用“章、节”、“一、(一)”、“1、1.1”等形式。
使用章节标示的格式如下:第一章□□□□□(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第一节□□□□□(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一、□□□□□(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可采用其他格式,要求不变。
其它级次标题或需突出的重点,可用五号黑体(或加粗),可单列一行,也可放在段首。
正文中文采用简体,特殊的个别情况可用繁体,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阿拉伯文、日文等其他文字使用该文字的惯用字体。
(1)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可参照正式出版物。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2)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图形不能跨页显示。
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3)公式一般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4)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重新排序。
引文注释的具体格式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试行)》执行,见附件四。
一律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可不编序号。
著录项目及次序与引文注释基本相同,但不注页码。
中文著作和论文、电子文献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升序排列。
硕士毕业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

论文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1.封面:根据硕士类型采用封面格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含同等学力)学位论文的封面为黄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绿色,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蓝色。
校徽及校名:校徽居页面左上角,校名在页面顶端居中;“工(理)学硕士学位论文”:40磅华文中宋加粗,单倍行距,居中,字符间距加宽1磅;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居中;英文题目: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培养单位、研究生姓名等:三号仿宋体加粗,分散对齐,间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1.5”;密级:四号宋体字。
2.中英文摘要要求:“摘要”: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字,左缩进2个汉字的距离;中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20磅,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Key words”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左缩进4个字母的距离;英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3.论文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大标题 第一章章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30磅、居中)一级节标题4.1实验装置及方法(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8磅、居左)二级节标题 4.2.2实验装置(小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2磅、居左)三级节标题 4.3.3.2激光分子束系统(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段前后6磅、居左)(1)小标题。
接排正文。
(首行缩进2个汉字。
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①下一级小标题。
接排正文。
(首行缩进2个汉字。
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正文(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表题与图题(五号黑体、单倍行距、居中、段前空五号字一行)图、表中汉字用宋体五号字,数字、外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参考文献及篇眉用五号宋体文中数字及字母除标题及图表题外,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目录第1章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1)1.1 学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 (1)1.2 学位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1)1.2.1 中、英文封面 (1)1.2.3 中、英文摘要 (3)1.2.4 目录 (4)1.2.5 主要符号对照表 (4)1.2.6 正文 (4)1.2.7 参考文献 (5)1.2.8 致谢(打印在同一页) (5)1.2.9 附录 (5)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量和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关图、表、表达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页面设置、篇眉与页码 (8)1.3.1 页面设置 (8)1.3.2 页眉与页码 (8)第2章论文几个主要部分的写法 (10)2.1 论文的语言及表述 (10)2.2 论文题目的写法 (10)2.3 摘要的写法 (10)2.4 引言的写法 (11)2.5 “材料与方法”的写法 (11)2.6 结果与讨论的写法(也可将两者分开) (12)2.7 结论的写法 (12)附录 (13)第1章学位论文格式要求1.1 学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一本装订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包含如下部分,其顺序如下:●封面(含其背后的答辩合格证明)●中文封面(内)●英文封面(内)●摘要●Abstract●目录●文献综述●主体部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含主要符号对照表)●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用声明以上各项各自独立成为一部分,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
1.2 学位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1.2.1 中、英文封面(内)中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分别为: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所在院系、导师姓名及职称、论文提交日期。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正文字数硕士学位论文:人文学科一般为3~5万字,其中引言(或绪论)要求为3000~5000字。
二、论文版式、格式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1.论文页面设置纸张:纸型为A4(21.0 cm×29.7cm)标准,双面印刷。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30mm,上边距:36mm,下边距:25mm。
装订线位置:装订线在左侧,装订线距左边距0mm。
页眉边距:28mm,页脚边距:20mm。
论文装订后成品尺寸为:宽200 mm、长280 mm。
2.论文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另起一页,居中,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2行;二级标题:左对齐顶格,黑体,小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5行;三级标题:左起齐顶格,黑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3.论文字体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宋体简化汉字。
英文、罗马字符和阿拉伯数字均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如果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缩微。
正文的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s Roman字体;正文中的图、表标题采用相应的五号宋体和五号Times News Roman字体,均居中;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小五号宋体。
字距和行距:如无特殊说明,全文一律采用无网格,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不空行。
页眉文字均采用五号宋体。
页眉居中排列。
全文的页码、脚注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三、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要求硕士生约1200字左右。
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研究内容各过程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
硕士学位论文引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10篇

硕士学位论文引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第1篇硕士学位论文引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相关内容:注:1、文献综述加页附后,整齐装订。
2、纸张限用A4(页边距为上、下:2.5cm, 左为2.6cm,右为2.1cm;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18磅)。
...1.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统一格式和要求打印,必须正确无误。
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
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800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一、各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提交评议和答辩的学位论文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程度,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要求,对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进行修研究生学院:XXXX级研究生XXX于XXXX年XX月XX日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经资格审查,符合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
1.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一年半理论知识学习,修完了XX门课程,成绩均合格,其中学位课XX门,平均成绩XX分...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程度,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要求,对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进行修订完善。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提高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一、各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提交评议和答辩的学位论文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程度,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要求,对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进行修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申请硕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目录第1章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学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一本装订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包含如下部分,其顺序如下:●封面(含其背后的答辩合格证明)●中文封面(内)●英文封面(内)●摘要●Abstract●目录●文献综述●主体部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含主要符号对照表)●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用声明以上各项各自独立成为一部分,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
学位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1.2.1 中、英文封面(内)1.2.1.1 中文封面中文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分别为: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所在院系、导师姓名及职称、论文提交日期。
1.论文题目题名使用标准宋体二号字,加粗。
一行写不下时可分两行写,并采用倍行距。
2.学位申请人填写学位申请人姓名,标准宋体四号字。
3.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填写入学的确定的专业、研究方向,标准宋体四号字。
4.所在院系填写“生命科学学院”,标准宋体四号字。
5.导师姓名及职称填写导师姓名,后衬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两者间空一格。
联合指导教师与此相同。
一般情况下,只写一名指导教师,经正式批准、备案的联合指导教师,写在联合指导教师一项中(限一名),标准宋体四号字。
6.论文提交日期此部分填写论文成文打印的日期,用标准宋体四号字,不用阿拉伯数字。
1.2.1.2 中文封面(内)中文封面内页包括以下内容: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粗宋体小2号字居中论文题目,段前3倍行距,黑体2号字居中学生姓名,段前3倍行距,宋体3号字居中导师姓名、职称,段前3倍行距,宋体4号字院系,宋体4号字专业名称,宋体4号字答辩日期,宋体4号字具体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一。
1.2.1.3 英文封面(内)英文封面的内容与中文封面相对应,题名使用Arial字体,字号20pt,加粗,居中书写。
其他详细要求可参见附件二。
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B5页面,上2.7cm,下2.4cm,左2.8cm,右2.6cm;距边界,页眉1.5cm,页角1.5cm。
2、论文装订顺序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部分,参考文献3、目录目录格式:一级标题:小四,宋体+Arial,1.3倍行距,无缩进。
二级标题:小四,宋体+Arial,1.3倍行距,左缩进2字符(中文字符)三级标题:小四,宋体+Arial,1.3倍行距,左缩进4字符(中文字符)4、正文正文:小四,宋体+Arial, 1.3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中文字符。
5、标题一级标题:黑体+Arial,小三,段前1.5行,段后1.5行,单倍行距。
形式如“第1章”。
二级标题:黑体+Arial,四号,段前0.5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
形式如“1.1”。
三级标题:黑体+Arial,小四,段前0.75行,段后0行,1.3倍行距。
形式如“1.1.1”。
在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中,标题号和标题之间空两个格,例如: 3.2 催化重整固定床反应器综合数学模型3.2.1 基本微分方程组四级及以下标题:宋体、加黑、小四号字、1.3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首行缩进2字符6、表格(1)表格标题:段前0.5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黑体+Arial,居中,五号(2)表格正文:黑体+Arial,五号(3)表的格式为三线表,黑色单线形,线粗0.75磅。
(4)表中“-”表示未发现,“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5)表格中数字栏所有内容居中;最左侧项目栏中,不同项目左对齐,垂直居中;某一项目中的具体子项目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居中。
(6)表格要尽量紧挨正文说明部分。
表格格式如下:表3-1 原料油的主要性质HAGO HVGO加氢油 HVGO 项目914.1 962.8 密度(20 ℃),kg/m3 858.10.007 0.024 0.071 残炭,wt%260 278 340 平均分子量13.07 12.00 11.24 氢含量,wt%86.07 87.79 85.22 碳含量,wt%1.82 1.64 1.58 H/C原子比14.69 22.08 29.03 芳碳率,%烃类组成,wt%39.9 6.5 2.8 烷烃31.8 42.8 33.7 环烷烃28.3 50.7 55.8 芳香烃0 0 7.7 胶质+沥青质大庆常压重油906.9 4.300 577 13.11 86.52 1.82 10.9057.08 27.61 15.317、公式公式要按照下面的样式录入,公式要居中,公式编号为(3.1)或(3-1)形式,且该行要右对齐。
论文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印制格式一、用纸与规格1、封面:统招生论文封面统一使用淡蓝色皮纹纸;2、内页:A4纸印制。
二、版式与字型1、封面(见后页)2、摘要:摘要(三号,黑体,居中)内容摘要: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小四,宋体)关键词: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小四,黑体)(另页)Abstract(三号,Time New Roman 字体)Content: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小四,Time New Roman 字体)。
Key words: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小四,Time New Roman 字体)。
3、目录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第1章ⅩⅩⅩⅩⅩ(四号,黑体) (1)1.1ⅩⅩⅩⅩⅩ(小四,宋体) (1)4、正文版心:146×240,不含篇眉、页码为146×220mm;每行32-34字,每页29-31行。
页眉:论文题目(居中)宋体五号大标题(第一章)黑体小三号一极节标题(4.1)黑体四号二级节标题(4.2.2)黑体四号三级节标题(2.3.3.2)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小四号,黑体,居中)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按国家统一的规范格式排列(宋体五号)。
6、论文独创性声明(见后页)封面学校代码:10165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小一黑体)中文题目(小二黑体)英文题目(小二号,Time New Romanz字体)研究生姓名:学号: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时间:(小三宋体)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1. 引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
本格式自发布日起实行。
2.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学位论文主要部分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组成。
2.1 前头部分(1)封面(2)扉页——题名页(中、英两种)(4)声明(独创性声明)(3)摘要(中、英两种文字)(5)目录(6)插图和附表清单(只限必要时)(7)缩略字、缩写词、符号、单位表(只限必要时)(8)名词术语注释表(只限必要时)2.2 主体部分(1)绪论(前言、引言、绪言)(2)正文(3)讨论、结论和建议2.3 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1)参考文献(2)致谢(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等项。
(4)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5)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只限必要时采用)(6)索引(只限必要时采用)3. 版式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
正文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全文统一。
每页30~35行,每行35~38字。
装订: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一字横线修饰,如·3·或-3-。
页眉: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可用单线或双线(二等线、文武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左端“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东北大学研究生(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封面(双A4)。
4. 体例4.1 标题论文正文按章、条、款、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
排版格式见表4.1。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四级。
再分可用(1)、(2)……;(a)、(b)……等。
4.2 正文汉字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小4号宋体。
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WORD系统中的Time New Roman体或相近字体。
4.2.1 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曲线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
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如“图2.1“表示第2章第1图。
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字,字体可用宋体,须全文统一。
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4.2.2 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
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2.1是第2章中的第1表。
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空1~2字,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
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4.2.3 公式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
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式号),如:式(2.1)表示第2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右排版。
4.3 附录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
例如:图A.1,式(B.3)等。
4.4 计量单位学位论文一律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论文中命名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
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统一采用一种,不要混用。
4.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
专著格式: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期刊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表格举例:表2.1 设计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Table 2.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designed steels (mass%)C Mn Si N V 合金I0.1 1.0 <0.2 0.01 0.1 合金II0.1 1.0 <0.2 0.02 0.1 合金III0.1 1.0 <0.2 0.01 0.05公式举例:d4)exp(0⋅⋅⋅-=λσm B V RT Q RT D υ (6.1) dt t T R Q t T R D V d B m ⋅-⋅--⋅⋅⋅=⋅))5(exp()5(4d d 000λσ (6.2) 图举例:Reduction,%H a r d n e s s ,G P a Ra,μ m图3.3硬度和表面粗糙度随CSR 形变量的变化Fig. 3.3 Variation of hardness and surface roughnessof the samples with CSR reduction注:分类号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根据自己论文研究范畴填写此号,而不是按专业,具体号码可见附件;UDC 为国际使劲分类法分类号,具体可见附件。
分类号密级UDC学位论文基于GA的ABC支持型QoS切换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仿真实现作者姓名:王某指导教师:王某某教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类别: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论文提交日期: 2008年1月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2月学位授予日期: 2008年3月答辩委员会主席:高某某评阅人:蒋某某、刘某某、张某某、黄某某东北大学2008年1月A Thesis in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Research and Simulated Implementation of QoS Handoff Mechanisms Based on GAwith ABC SupportedBy Wang MouSupervisor: Professor Wang MoumouNortheastern UniversityJanuary 2008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签字日期:基于GA的ABC支持型QoS切换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仿真实现摘要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在更大、更快、更安全、更方便且融合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于一体的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中,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NGI提供可靠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并且可以在通信开始和运行期间为用户提供总最佳连接ABC(Always Best Connected),进而使用户总是以最优方式接入网络并享受服务。
…………………………………………………………………………………………………………………………………………………………………………………………………………………………………………………。
………………………………………………………………………………………………………………………………………………………………………………………………………………………………………………………………………………………………………………………………………………………………………………………………………………………………………………………………………………。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总最佳连接;切换;服务质量;效用;遗传算法Research and Simulated Implementation of QoS Handoff Mechanisms Based on GA with ABCSupported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remendous changes to the way people work and live. In a larger, faster, more secure, more conventient 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that integrates wired and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ies, enjoying high-quality network service anywhere and at any time has become people’s necessary require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NGI must provide QoS(Quality of Service) guarantee and support ABC(Always Best Connected). Therefore, people can choose the “best” way to access to network and enjoy the service.………………………………………………………………………………………………………………………………………………………………………………………………………………………………………………….……………………………………………………………………………………………………………………………………………………………………………………………………………………………………………………………………………………………….Key words: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lways best connected; handoff; quality of service; utility; genetic algorithm目录声明......................................................................................................................Ⅰ中文摘要......................................................................................................................ⅡAbstract (Ⅳ)第1章绪论 (1)1.1下一代互联网NGI (1)1.1.1 NGI主要特点 (1)1.1.2 NGI关键技术 (4)1.2 总最佳连接ABC (7)1.3 QoS·················································································································· (13)第2章ABC支持型QoS切换机制特点 (14)2.1不确定性信息 (14)2.1.1 信息的模糊性 (14)2.1.2 信息的随机性 (21)2.2公平性决策 (25)2.2.1博弈论 (26)2.2.2 Nash均衡 (27)………………………………………………………………………………………………………………………………………………第1章绪论1.1 NGI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1]始于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NGI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