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二六年上半年)(1)
深圳环境评估报告

深圳环境评估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深圳市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重要城市,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将对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水平、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2. 空气质量评估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是城市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收集深圳市各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数据,我们可以评估出深圳市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数据分析,深圳市空气质量呈现以下特点:•PM2.5浓度较高:深圳市的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普遍偏高,尤其是在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域。
•VOCs排放量大:深圳市的VOCs排放量较大,对空气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深圳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对于工业企业,应加强排放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优化交通管理:鼓励低排放交通工具的使用,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树造林,提高空气质量。
3. 水质评估水质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深圳市各个水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出深圳市的水质状况。
根据数据分析,深圳市的水质状况如下:•部分河流水质差:深圳市的部分河流水质较差,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深圳湾水质较好:深圳湾的水质较为良好,受到其他海域的影响较小。
为了改善深圳市的水质状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污水处理:提升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水污染源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水域保护:加强水域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减少水域污染源的输入。
4. 噪音水平评估噪音是城市环境中的一种污染源,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对深圳市不同区域的噪音水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出深圳市不同区域的噪音水平。
根据数据分析,深圳市的噪音状况如下:•部分区域噪音超标:深圳市一些繁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的噪音水平超过了国家标准。
深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0.3%;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5608个,增加931个,增长19.9%;私营企业39424个,增加20224个,增长105.3%;其他内资企业540个,增加319个,增长144.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8434个,增加1231个,增长17.1%(详见表2)。
2004年未,市中心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数37356个,占全市的48.6%;特区外拥有产业活动单位数27881个,占全市的36.2%。
产业活动单位数最多的是福田区,产业活动单位数为23978个,占全市的31.2%;其次是龙岗区、罗湖区、宝安区和南山区,产业活动单位数都在1万个以上;盐田区单位数量相对较少,产业活动单位数为1360个,仅占全市的1.8%。
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目大小依次是:福田、宝安、龙岗、罗湖、南山和盐田。
个体经营户数目大小依次是:宝安、龙岗、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以上详见表3)。
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19575个,占25.4%;批发和零售业24878个,占32.3%;房地产业5717个,占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29个,占8.2%。
以上四个行业合计占73.5%(详见表4)。
个体经营户较为集中的四个行业是:工业14503户,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5.1%;批发和零售业189076户,占66.3%;住宿和餐饮业29913户,占10.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8953户,占13.7%(详见表5)。
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市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3]数为5609679人。
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3069655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2539956人。
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4651326人,占82.9%;个体经营人员958353人,占17.1%。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2183975人,占47.0%。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制造业2575308人,占55.4%;房地产业561263人,占12.1%;批发和零售业365514人,占7.9%;建筑业243543人,占5.2%(详见表6)。
二○一四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二○一四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时间:2014-10-24 来源:减排处 [内容纠错] 【字体:大中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现将我市二〇一四年第三季度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如下:一、空气环境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AQI范围在25~131之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天数为65天,比上年同期增加4天;Ⅱ级(良)的天数为25天,比上年同期减少4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合计90天,占总有效天数(92天)的97.8%,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上升0.1毫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上升9微克/立方米。
全市平均降尘量为3.7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比上年同期上升0.9吨/平方公里·月。
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4.87,比上年同期下降0.21;酸雨频率为46.9%,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酸雨污染基本保持稳定。
二、水环境(一)饮用水源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
清林径水库水质类别为Ⅰ类,深圳水库、梅林水库、赤坳水库、松子坑水库、径心水库和三洲田水库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为优;西丽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和罗田水库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良好。
与上年同期相比,清林径水库水质类别由Ⅱ类变为Ⅰ类,水质保持为优;铁岗水库水质类别由Ⅱ类变为Ⅲ类,水质有所下降;其他水库水质变化不大。
(二)河流盐田河和王母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龙岗河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其它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
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一)环境质量概况
2011年,深圳市环境质量整体维持良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紧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要紧河流部份时段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其它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东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平安状态。
(二)环境爱惜与建设
深圳市人居环境工作紧密围绕制造深圳质量的战略部署,强力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人居环境爱惜与建设“十二五”计划、深圳市污染减排“十二五”计划、深圳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计划编制;公布实施《深圳市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打算》;完成《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完成“十一五”和2011年度污染减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大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环境爱惜模范城市复核预评估。
二、环境空气。
2020年度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0年度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1.06.01•【字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2020年度深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东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为优,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稳定。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处于一般(三级)水平。
辐射环境状况良好。
一、环境空气(一)环境空气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良)的天数共355天,占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66天)的97.0%(见图1),比上年上升6.0个百分点;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见图2)。
全年灰霾天数3天,比上年减少6天。
图1 2020年深圳市空气质量级别天数图2 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污染物单项指数分担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分别为100%、100%、100%、100%、100%和97.0%。
全年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6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臭氧评价浓度为1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微克/立方米。
降水pH年平均值为5.45,同比下降0.03;酸雨频率为26.6%,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现将2002年我市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全面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在国内大中城市居首位。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8:55.2:44.0,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出口导向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在高位运行。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42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年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3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2、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增加2002年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47.4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2%,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新建项?"三同时"环保投资以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等。
高强度的投入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3、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全球500佳"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旨在表彰在环境保护及促进环境质量提高方面有特殊贡献和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的官方环境保护评选活动,是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荣誉。
由于深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002年5月深圳市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称号,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深圳市20多年来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正文:---------------------------------------------------------------------------------------------------------------------------------------------------- 2008年度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一、综述(一)环境质量概况。
2008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近岸海域东部海水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西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辐射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二)环境保护与建设。
2008年,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统一监督管理,大力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市政府制定并印发《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我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盐田区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福田区创建工作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核查;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开展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2008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2.8%;高质量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在全省污染减排考核中名列前茅;完成《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并提请市人大审议;开展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环境影响评价,将环保要求充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深入开展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执法力度保持全国前列,市环保部门获得全国"整治违法排污者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称号;发布了电镀、线路板等10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指引,按时保质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深圳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深圳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下面我将对深圳现状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深圳的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污染影响。
由于大量的机动车辆和工业排放,深圳的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细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据统计,深圳的空气污染指数常年处于不良水平,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水污染也是深圳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周围环绕着大量的河流和水体,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此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也引发了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垃圾处理是深圳亟待解决的另一个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的垃圾产量不断增加,但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却比较薄弱。
大量的垃圾被填埋或焚烧,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空气污染的加剧。
针对深圳现状的环境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的建设,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应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限制机动车辆的数量和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治理力度,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然后,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广生态建设和植被覆盖,加强河流和海洋生态的保护和恢复。
最后,在垃圾处理方面,应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实施,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再生利用。
总之,深圳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实现深圳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二○一○年第二季度)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现将我市二○一○年第二季度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如下:
一、空气环境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91天,占总天数的100%,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0.00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0.00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为0.037毫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为0.04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0.008毫克/立方米。
全市平均降尘量为3.58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比上年同期下降0.73吨/平方公里·月。
全市降水pH平均值为4.98,比上年同期上升0.05,降水酸性有所减弱;酸雨频率为65.1%,比上年同期上升6.7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
(一)饮用水源
全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持平。
径心水库、梅林水库、清林径水库、赤坳水库、松子坑水库、铜锣径水库、枫木浪水库和三洲田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为优,其中径心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深圳水库、西丽水库、铁岗水库、石岩水库和罗田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
与上年同期相比,铜锣径水库水质类别由Ⅲ类变为Ⅱ类,径心水库水质类别由Ⅱ类变为Ⅰ类,水质有所改善;赤坳水库、松子坑水库和三洲田水库水质类别由Ⅰ类变为Ⅱ类,水质有所下降;其他水库水质变化不大。
(二)河流
全市部分河流上游河段水质较好,龙岗河上游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坪山河上游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主要河流中下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
与上年同期相比,盐田河、深圳河、新洲河、布吉河、沙湾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福田河、茅洲河、西乡河、凤塘河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其他河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三)近岸海域
东部近岸海域水质良好,达到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大肠菌群。
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近岸海
域水质保持稳定,西部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加重。
三、辐射环境
全市各监测点位的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环境γ辐射累积剂量均处于正常水平,未出现异常;大气气溶胶和湖库中总α、总β值未出现异常。
四、环境管理
全市共开展环境执法检查16734厂次,组织专项执法行动36次,限期治理企业27家,限期整改企业617家;处罚环境违法案件755宗;审批建设项目7954项。
2010年第二季度重大环境违法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