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二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本次实验将利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通过搭建模型、参数调整、仿真运行等过程,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imulink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系统仿真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熟悉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 理解和掌握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调整系统参数、运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绘制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Simulink绘制出所需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传感器等。
2. 参数设置:针对所绘制的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系统的参数,例如增益、阻尼系数等。
3. 仿真运行: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对所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4.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我们绘制了一个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设置了相应的参数。
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我们进行了仿真运行,并获得了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经过调整参数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输出信号的稳态误差较小,并且在过渡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振荡或超调现象。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验证了系统的稳态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较为理想。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了系统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参数调整和仿真结果分析的方法。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Simulink使用手册》,XXX出版社,20XX年。
2. XXX,XXX,XXX等.《系统仿真与建模实践教程》. 北京:XXX出版社,20XX年。
matlab中Simulink 的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 的仿真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熟悉使用Simulink的各种使用方法及仿真系统2.数学建模:假设系统的微分方程为:r''(t)+3r'(t)+2r(t)=e(t) , 其中e(t)=u(t)求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令等式右边为零,则可求得方程的两个特征根为:r1=-1, r2=-2所以设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r(t)=Ae^-t+Be^-2t+C其中C为方程的一个特解,由微分方程可知,等式右边没有冲激函数及冲激函数的微分,故系统在零负到零正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跳变,则C为一个常数。
将C带入方程可解得C=1/2由于零状态响应时系统的初值都为零即r(0-)=0 , r'(0-)=0,且系统无跳变,则r(0+)='(0+)=0.带入r(t)得:A+B+1/2=0-A-2B+1/2=0解得:A=-3/2 B=1所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r(t)=-3/2e^-t+e^-2t+1/2Simulink仿真: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可编辑仿真模型如下图打开开始按键,可以得到波形图:验证仿真结果:由前面得到的系统零状态响应结果:r(t)=-3/2e^-t+e^-2t+1/2可编辑仿真模型:>> t=(0::10);>> plot(t,((-3)/2)*exp((-1)*t)+exp((-2)*t)+1/2)实验结论:Simulink仿真结果和函数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所以simulink仿真是正确的。
实验心得:1.此实验是利用matlab对一个微分方程进行建模求解,既要求我们掌握对微分方程的求解,又要求掌握用matlab对微分方程进行建模,所以要求我们对软件得熟悉。
2.信号与系统的实验主要是用matlab分析或验证书上的东西,前提当然是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再学好matlab这个软件。
3.用simulink仿真的时候,对函数用积分器较好,不知为什么用微分器做不出来,报错显示不出图形。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Simulink软件来进行仿真实验,掌握Simulink仿真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且了解如何应用Simulink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1. Simulink软件的基本介绍2. 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3. Simulink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4. Simulink仿真结果分析三、实验步骤及方法1. Simulink软件的基本介绍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块化编程思想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可以用于建立各种系统模型,并且进行系统仿真分析。
在Simulink中,用户可以通过拖动不同类型的模块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系统模型,并且可以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连接操作。
2. 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首先,在打开Simulink软件后,可以看到左侧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模块,包括数学运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类型的模块,并将其拖入到工作区域中。
然后,用户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连接操作,以构建出完整的系统模型。
最后,在完成了系统模型的构建后,用户可以进行仿真分析,并且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3. Simulink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是以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为例来进行仿真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将数学运算模块、控制器模块和被控对象模块拖入到工作区域中,并将它们进行连接。
然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以确定各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最后,在完成了系统模型的构建后,我们可以进行仿真分析,并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4. Simulink仿真结果分析在完成了Simulink仿真实验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仿真结果数据,并且可以通过Simulink软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Simulink软件来绘制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误差曲线等图形,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图形来判断系统是否满足预期要求。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姓名杨利刚班级A0811 实验室203 组号28 学号28 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实验三Simulink建模与仿真实验成绩教师签字一、实验目的1、了解simulink的相关知识2、掌握Matlab/simulink提供的基本模块库和常用的模块3、掌握simulink建模仿真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
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并且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Simulink基本库是系统建模中最常用的模块库,原则上一切模型都是可以由基本库中的模块来构建,为了方便专业用户使用,Simulink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模块库,如为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而提供的CDMA参考库、通信模块库和DSP模块库等,但是,建议初学者不宜过多使用这些专业库,而应当从所建摸的系统原理入手,利用基本模块来构建系统,以深入理解系统运行情况。
Simulink的常用库模块有12个:(1)连续时间线性系统库;(2)非连续系统库;(3)离散系统库;(4)查表操作模块;(5)数学函数库;(6)模型检查和建模辅助工具;(7)端口和子系统;(8)信号路由库;(9)信号属性转换库;(10)信号源库;(11)信宿和仿真显示仪器库;(12)用户自定义函数库。
Simulink的建模主要是子系统的建模,子系统建模完成后,再对其进行封装,即完成了一个基本模型的建立。
三、实验内容1、现有对RLC充放电电路进行仿真的模型。
请参照仿真模型,进行Simulink的建模仿真,相关参数按照例题中的参数设置。
实验报告 simulink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AM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
2.AM 信号是如何进行调制与解调的。
实验原理:1.调制原理:AM 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就是按原始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m(t)S AM (t)A 0cos ωc tAM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表达式分别为:()()[]()()()()t t m t A t t m A t S C C C AM ωωωcos cos cos 00+=+=式(4-1) ()()()[]()()[]C C C C AM M M A S ωωωωωωδωωδπω-+++-++=210 式(4-2)在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
其频谱是DSBSC-AM 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载波的频谱。
2.解调原理:AM 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AM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
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相干载波(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波)进行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在于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
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
相干载波的提取:(1)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即导频,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2)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LPF m0(t)S AM(t)cosωc t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1)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
(2)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3)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
实验内容:1.AM相干解调框图。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二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一、实验项目: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二、实验目的:1、学会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2、学会使用Simulink的基本模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Simulink的名称表明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Simulate(仿真)和Link(链接),即该软件可以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绘制出所需要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四、实验设备:计算机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观察10个正弦波周期。
2、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100KHz,幅度为5mV正弦波相乘的结果。
写出数学表达式。
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100KHz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3、将50Hz,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的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六、实验结果与总结:1、- 1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2 -参数设置如下图:结果如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3 -2、参数设置如下图: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4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5 -结果如下图:3、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6 - 参数设置如下图: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7 -结果如下图:七、拟完成的思考题目:1、你认为SIMULINK 仿真和m 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哪些?答:SIMULINK 仿真的特点:Simulink 采用时间流的链路级仿真方法,将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同用的方框图设计方法统一起来。
SIMULINK 基本模块的使用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SIMULINK基本模块的应用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2-2班学生姓名:韦建萍学号:12090216 指导老师:邓怡辰实验时间:2015 年10 月15 日实验二题目:SIMULINK 基本模块的使用预习指导:实验目的:学习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SIMULINK 的基本摸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实验内容:( 1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 ,幅度为15mV 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显示10个正弦波周期。
( 2 )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 ,幅度为15mV 的正弦波和100KHz ,幅度为5mV的正弦波相乘的结果写出数学表达式.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 、100KHz 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 3 )将50Hz ,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 4 )通过m 语言编程来得刻(2 )、(3 )的波形,用Plot 语句作出波形图。
给出程序。
( 5 )学有余力的司学,可自行对两信号的相加,相减以及其它数学运算模块进行实验.思考题:1 .你认为SIMULINK 仿真和m 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那些?答:SIMULINK 仿真特点和有优点:使用定步长或变步长运行仿真,根据仿真模式(Normal,Accelerator,Rapid Accelerator)来决定以解释性的方式运行或以编译C代码的形式来运行模型;图形化的调试器和剖析器来检查仿真结果,诊断设计的性能和异常行为;可访问MATLAB从而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定制建模环境,定义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模型分析和诊断工具来保证模型的一致性,确定模型中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一、实验项目:
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
1、学会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
2、学会使用Simulink的基本模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
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
Simulink的名称说明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Simulate〔仿真〕和Link〔链接〕,即该软件可以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绘制出所需要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四、实验设备:
电脑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观察10个正弦波周期。
2、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100KHz,幅度为5mV正弦波相乘的结果。
写出数学表达式。
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100KHz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3、将50Hz,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的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
六、实验结果与总结:
1、
- 1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参数设置如下列图:
结果如下:
- 2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2、
参数设置如下列图:
- 3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 4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结果如下列图:
3、
- 5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参数设置如下列图:
- 6 -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结果如下列图:
七、拟完成的思考题目:
1、你认为SIMULINK仿真和m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哪些?
答:SIMULINK仿真的特点:Simulink采用时间流的链路级仿真方法,将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同用的方框图设计方法统一起来。
使用Simulink,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将一系列图形化的系统模块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一个非常直观、功能上却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模型。
优点: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并且仿真结果可以近乎“实时”地通过可视化模块,如示波器模块,频谱仪模块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等显示出来,是系统设计、仿真调试和模型检验工作大为简便;可以防止或减少编写Matlab仿真程序的工作量,从而简化仿真建模过程。
M语言编程仿真的特点:实现了将系统数学方程与系统可视化模型联系起来。
优点:通过编写和使用m语言,用户可以构建出采用Simulink普通模块难以搭建或搭建过程过于复杂的系统模型,大大增强了Simulink的灵活性。
八、教师评语和成绩: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