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2人口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1.2人口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2分)1.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平均每年仍净增人口1200万左右。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省级行政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现状是()A. 人口基数大B. 人口数量增长缓慢C.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D.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的巨大差异。
说明了()A. 东部应向西部大规模移民B. 西部计划生育落实较好C. 西部向东部迁移了大量人口D. 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 西多东少B. 东多西少C. 南多北少D. 北多南少3.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A. 年龄结构合理,劳动力充足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 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多D. 出生率偏低,人口增长慢4.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 我国人口分布平均B. 农村人口比城镇多C.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人口少D. 汉族人口少,少数民族人口多5.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 黑河一腾冲一线B. 漠河一腾冲一线C. 秦岭一淮河一线D. 黑河-昆明线一线7.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B. 黑河——腾冲C. 漠河——腾冲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界线是()A. 秦岭——淮河线B. 800mm年降水量线C. 季风区与非季风界线D. 黑河——腾冲线9.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但近年来仍每年新增人口1200 多万,主要原因是()A. 生活水平高B. 死亡率低C. 经济发展快D. 人口基数大10.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 南多北少B. 南少北多C. 东多西少D. 东少西多二、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1.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课时作业4:1.2人口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一、单选题1.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人口处于低增长率阶段,但人口总数仍比2000年增长7000余万,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生活水平高C.出生率高D.死亡率低2.(2011•泰安)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特征()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分布疏密不均C.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D.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3.(2017•赤峰)“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以该线为界人口分布特点是()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C.东南、西北都多D.东南、西北均匀分布4.从陆地面积和人口来看,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A.第二位,第三位B.第三位,第二位C.第三位,第一位D.第一位,第一位5.(2017•福建)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时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
下图示意1987~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1987~2015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人口综合素质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6.读四省区轮廓图,回答下面下列各小题(1)图中四个省区,没有陆上疆界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四个省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下列平原地区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A.内蒙古河套平原B.四川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中下游平原8.(2017•连云港)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B.沿海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疏C.西部人口稠密,东部人门稀疏D.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9.“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课件晋教版

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对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人口密度太大,会产生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淡水短缺、 环境恶化等问题; 西部人口密度低,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可不可以用向西部大量迁 移人口的方法来改变这种不均 的现状?
135 9 27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世界
39
人口密度比较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10.26 7406 722
15.30 9125 596
160 1934 12
122 270 2
[探究活动5]——学以致用
读下图,你能得出什么信息?你还有什么疑问?
西部地区人 口密度小
黑龙江 黑河
东部地区面积 43﹪,人口占94﹪.
西部地区面积占57﹪, 人口占6﹪.
东部地区人 口密度大
云南省 腾冲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地形
降水
资源
交通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人文原因:东部交通便利,西部反之 历史原因:东部开发早,西部晚 …….
2000年中国人口( 12.95亿 ) 2006年世界人口约( 65亿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以上
中国十三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 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
中国人口的增长
[探究活动2]——合作学习 读上图,思考回答:
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怎样? 2、两个增长高峰分别是哪一时期? 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5、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但人口形势依然 不容乐观!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数据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人口数据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PPT课件-1.2人口合理容量

(参考教材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年 70亿 13年 60亿 14年 50亿 30年 40亿
(2)分析1830年以 来,世界人口的增 长趋势。
100年 30亿
20亿 10亿
1830 1930 1960 1974 1987 1999 2011
探究一:“人口爆炸”
人口的“J”型曲线增长
人口的指数增长
探究二:环境的限制性
[自主探究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 、范围都在不断变化。(参考教材P11“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小结
“人口爆炸”
人
口 合
环境的限制性
理
三个概念及关系
容
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因素
量
人口容量的特点
谢谢
(2)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实际人口数量应该保持在多少才能 保证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如果超过将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什么特点?
(3)单从区域资源来看,我国东部和西部单位面积人口容量一 样吗?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什么特点?
小结
思维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人类应该怎么做?谈谈你的看法。
1.2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1.2人口迁移(备课版)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异同相同点:人口在空间上发生移动不同点: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永久或长期改变;人口流动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又在短期内返回。
3.人口迁移属性①时间属性: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4.人口迁移条件①居住地变更②永久性或长期性(1年以上)③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县级以上)5.人口迁移类型(1)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也叫城市化②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现在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也叫逆城市化③农村向农村迁移④城市向城市迁移6.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①推力(或排斥力)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的因素,如:自然环境恶劣、就业机会少、自然灾害风险大、收入低②拉力(或吸引力)因素: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如:气候适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③阻碍因素: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困难,如:移民限制、迁移距离远、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传统文化观念、语言不通等④个人因素: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及评价等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②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大型工程建设③政治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8.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提高城市化水平⑤促进资源开发弊: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增加就业压力③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社会问题增多(2)对迁出地利: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③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弊:①造成劳动力缺失或人才外流②农村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增多③老龄化加剧二、国际人口迁移1.二战前迁移方向: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迁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迁移原因:新大陆发现、新航线开辟、殖民主义扩张2. 二战后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西欧、北美、北非、西亚迁移特点:政治性迁移增加;流向发生大变化;美国迁入人口来源地发生变化迁移原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变革、战争;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三、国内人口迁移1.新中国成立前迁移方向: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1.2《人口》教学设计(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5. 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10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请大家打开教材附带的GIS软件,根据软件提示进行操作。通过GIS软件,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操作完毕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
6. 课堂问答(5分钟)
7. 小组竞赛(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分布的认知能力。
2.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地理问题。
3. 地理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请大家注意作业中的人口数据和事实,确保准确无误。
- 在分析我国人口政策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请教,我会为大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十.板书设计
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 人口密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 课文主旨内容探究(10分钟)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课文的主旨内容。请大家打开教材第1.2章《人口》,我们首先来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大家边阅读边思考,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 小组讨论(10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讨论。请大家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就刚刚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得出小组的结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 人口稀疏区: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八年级地理上 1.2 人口 练习1 含答案

1.2 人口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越多,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B.人口分布比较均匀C.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D.人口数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5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20%B.人口越多越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C.目前我国人口超过13亿D.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3.关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与我国的资源、环境不相适应②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③控制好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给国家、社会减轻负担,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④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总数已达到13.41亿,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人口数量依然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许多,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出生率大C.人口死亡率低D.自然增长率高5.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7个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人口多,东部人口少C.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总量持续减少D.我国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6.有关我国人口状况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C.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人口密集地区7.读我国2000年到2010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8.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人口分布东多西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D.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9.我国在解决以下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是()A.人口向西部迁移B.促进乡村城市化C.坚决实行计划生育D.积极向海外移民10.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11.造成下图中福建省城乡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镇居民到乡村养老B.城镇青年到乡村创业C.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D.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12.我国西部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A.地形复杂,气候干旱B.平原广阔,土壤肥沃C.城镇多,交通便利D.耕地多,气候适宜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结合我国地理环境,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东部平原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发达,因此人口较为稠密B.西部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C.河流上游人口一般较多、较稠密,因为有充足的水源D.青藏高原是我国人口稀疏区之一,因为气候“高寒”1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江大河中上游人口密度大B.北方人口密度大,南方人口密度小C.我国汉族人口都分布在东部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多15.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适合人们生存B.城镇发展快,交通闭塞C.地形多种多样D.耕地多,气候适宜居住1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其特点是()A.东北少、西南多B.东南多、西北少C.东部少、西部多D.南方少、北方多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面积占 57﹪,人口占6﹪.
东部地区人 口密度大
云南省 腾冲
中国人口的分布
黑河
腾冲
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以哪条线为界?
中国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500 400 300 200
东 部 中 部 东 部 中 部
100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河 -腾冲一线为界 西部 西部 0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为什么 年 (人 /平方千米) 2000 1990 呢?
[探究活动1] :自主思考--惊人的数字
2010年中国人口( 13.40亿 )
2010年世界人口约( 70 亿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 1/5 )以 人口总数稳定
逐步上升 人口总数 快速增加
直线上升 人口总数 迅速增加
[探究活动2]:合作学习 读课本P11图,思考回答:
3.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B ) A.新疆 B.西藏 C.甘肃 D.青海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B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 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在我国各省中,河南、山东是人口最 多的两个省 B.从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新中国以后人 口增长大体上是直线上升的. C.尽管我国人口多,但土地面积大, 所以人口密度并不高 D.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 增长1200万人
二、填空题: 社会经济 1.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______和 环境资源 _ _相适应。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政府把________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 __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 大 小 4.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 ______到______。 黑龙江黑河 云南省腾冲
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人口密度太大,会产生住房紧张、交通拥 挤、淡水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西部人口密度低,会出现劳动力不足 、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等问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可不可以用向西部大量 迁移人口的方法来改变这种 不均的现状?
人口密度比较
省区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10.26
15.30
160
122
7406
9125
1934
270
722
596
12
2
[探究活动5]:读P13图,你能得出什么信息?你还 黑龙江
有什么疑问?
黑河 西部地区人 口密度小
东部地区面积 43﹪,人口占 94﹪.
关于人口的思考: 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
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
资源短缺
人均教育经费少 学校设施落后
人口数量过多 的负面影响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饥饿贫困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应对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是什么?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 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
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怎样? 2、两个增长高峰分别是哪一时期? 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5、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但人口形势依 然不容乐观!为什么?
观 察
对比两图,你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自然增长率对比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3.90% 2.90%
1200 1000 800 600
年净增人口(单位:万人口) 1180
448
0.88%
400 200 78.7 中国 叙利亚 阿曼
中国
叙利亚
阿曼
0
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
思考: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已经下降,但人口形势依然不 容乐观!!为什么?
我国现在每年新增人口仍高达1200万,相当于 一个法国的人口!!! 造成我国人口过多的原因有二: (1)人口增长快 (2)人口基数大
[总结]
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3亿(2005),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众多的人口
人口分布不均: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人口稠密
西部人口稀疏
练一练
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二位 的是( A ) A.豫、鲁 B.京、津 C.青、藏 D.苏、皖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小结]
我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我国的人口国策: 实施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 人口东多西少 中国的人口密度
面积(万平方 人口(亿) 人口密度(人/平 千米) 方千米) 960 12.95 中国 135 1700 1.5 俄罗斯 9 27 930 2.5 美国 39 世界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 丰富
聚 落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地形
降水
资源
交通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 自然原因: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 主,气候温暖湿润. • 人文原因:东部交通便利,西部反 之 • 历史原因:东部开发早,西部晚 • …….
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对社会的影响:
复习要点
• 我国行政区划包括 省 、 县 、 乡 三级 • 我国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 行政区 • 我国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省区分别 黑龙江和 新疆 。 是:黑龙江 、 海南 、 • 我国面积最大、东西最宽南北最长的 省区分别是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每课一问
第二节
人口
人口超级大国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 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 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 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 ,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世界 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 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 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