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知识,知识创造能力与高科技企业新产品开发率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具备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企业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技术创新能力。

1.1 自主研发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包括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研发人员,具备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取得相关专利。

1.2 技术成果转化。

企业应能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1.3 技术创新投入。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投入比例、研发人员数量比例等指标,能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二、市场竞争能力。

2.1 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应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能够在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2.2 技术领先性。

企业应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领先性,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能够在市场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3 品牌影响力。

企业应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三、管理水平。

3.1 组织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

3.2 财务状况。

企业应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指标,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

3.3 创新管理。

企业应重视创新管理,包括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机制建设等,能够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评价,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才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并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希望各企业能够重视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知识经济概念

知识经济概念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主要部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

释义: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

概念起源:知识经济曾经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其中所述的知识,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技术、管理及行为科学知识。

影响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投资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展现出的骤然增长的就业前景,将导致对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

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再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将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为前提,在变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将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还使经济活动都伴随着学习,教育溶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同时,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身学习成为必要。

内涵发展“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的历史产物。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

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

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

企业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

企业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

企业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效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管理体系来支持和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

本文将探讨企业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创新管理的实践经验。

首先,企业创新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推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创新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创新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思考和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此外,企业还需要制定创新策略和目标,并建立创新评价和监控机制,以确保创新能够顺利进行。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创新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来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等。

创新管理通过制定明确的项目管理计划和目标,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创新管理还可以通过提供创新资源和知识支持,激励员工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推动新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一些创新管理的实践经验来推动新产品的开发。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创新团队,由专业的研发人员和市场专家组成,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专长,提高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适应性。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确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以优化资源利用和共享创新成果。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注重知识管理和学习。

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和积累,并与员工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机制,企业可以将过去的创新经验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

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

主要 是发生 在个人 层 次 . 透过个 人 与个人 之 问的社 会互 但
动 . 在群 体 及组 织 等非个 人 层次 上 发展 、 会 储存 及 累 积知
识 。这 种 非 个 人 层 次 的 知 识 可 以 是 外 显 性 或 内 隐 性 的 , 并
而有效 地提 升新 产品开 发的绩效 , 直是 高科 技企 业经 营 一
分 为适应 性学 习( d pielann ) A a t erig 与创造 性学 习 ( e ea v G nr—
t elann ) 前者为 组织 成员 除维 持 现有技 能外 , 具有 i rig , v e 还 能解 决组织 现有 问题 的能力 ; 者则是 培养 组织 成员 判断 后 问题 的能 力 , 以使组 织能具 备适 应未来 的能 力{ 这 两种学 4 1
来效 能科 一 般而言 , 织 的学 习必 须在这 两者 之问进 行取 。 组 舍, 而这往 往会 面临 着两难 的境地 。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5 期
2 0 年 1月 08



步 与


V0.5No. 1 2 1 J n. 00 a 2 8
Sce e& Te h oo yPr g e sa d lc inc c n lg o r s n Poiy
步 完 善 相 关 理 论
poa o ann )也有 类似 的涵 义。 l t nl rig , ri e 尽用 学 习有 利于 发挥
现 有 的知 识 与能 力 的价值 , 提高 资 源运 用 的效 率 : 而探 索 学习 则有 利于未 来知 识与 能力 的更 新 , 提高 资源 运用 的未
努力 的方 向。B lsba a im &Am i(9 9 认 为在 目前 aau rm na r 19 ) t 企业 竞争 的基 础 已逐 渐 由资 产资 源 向知 识 资源 转 变 的大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

第一章导论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由此可见,培养创新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大学生是创业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创业既是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

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

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法国也重视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将会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的浪潮。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许多高校开设创业学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与高科技创业园区,并采取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的创业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例如,北京大学创立了包括融资服务、营销服务与管理服务于一体的3M创业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

复旦大学在设立创业学课程的基础上,成立了创业中心,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山大学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者提供场地的支持。

其他高校也分别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大学生创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科技创新水平。

创业设计与实验—企业经营仿真综合实验但对于创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面临资金、技术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外,创业企业所需的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欠缺。

知识共享、战略匹配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知识共享、战略匹配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中 的项 目选择 和 优 先 级划 分 、内部 资 源 分 配 和 外部 知
识选择等等。本文着重强调在企业新产品开发 过程 中
企 业 的总体 业 务 战 略 同企 业 新 产 品开 发 所 需 的 资源 相
[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 “ 基 于企 业 知 识 演 化 观 与创 新 生 态 观 匹配 的 企 业 创 新 问题 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7 1 0 7 2 0 0 2 ),中央 高校 基 金 项 目 “ 基 于 吸 收能 力 的企 业 竞 争优 势 研 究 ” ( 项 目编号 :2 0 1 0 B 1 7 0 1 4 ) 的研 究 成 果 。
[ 文 献标 志 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5 -8 2 1 4 ( 2 0 1 3 ) 0 8 -0 0 0 1 -0 5
1 引言
知 识 经 济 时代 ,企业 如 何获 取 并 维 持 市 场 的竞 争 优 势 成为 学 界 、业 界 、政 界 普遍 关 注 的焦 点 。不 断 地 开 发 出 新 产 品 以满 足 顾 客 需 求 是 企 业 获 取 差 异 化 竞 争 ,保 持 竞 争 优 势 的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知 识 基 础 观 认 为 ,新 产 品开 发 可 以 纳入 知 识 管 理 的 范 畴 ,因此 ,新
显 著 的 正 向 影 响 ;战 略 匹 配 对 新 产 品 开 发
与手段 ;知识共享的治理 。本文将波特的五力分析模
型应 用 到 知识 共 享 当中 ,讨 论 企业 如 何 共 享 影 响 企业 竞 争优 势 的五 种力 量的外 部知识 。为 了减少 分析 的复杂
绩 效 有 显 著 的正 向影 响 。

知识创造在企业中的应用

知识创造在企业中的应用

知识创造在企业中的应用知识创造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来创造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知识创造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知识创造在企业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1、知识创造的概念知识创造是指人们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知识创造包括知识产生、知识应用和知识交流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多个层面的创新。

2、知识创造的重要性知识创造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和创新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同时,知识创造也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和竞争环境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战略决策。

3、知识创造的应用案例众所周知,知识创造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将介绍一些知识创造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3.1、腾讯的智能语音翻译腾讯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两个方面不断创新,成功研发出了一款智能语音翻译产品。

该产品在后台利用先进的语音识别和翻译技术,实现了极高的翻译精度,同时还具备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和便捷的操作方式,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和好评。

3.2、华为的5G技术华为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出了全球领先的5G技术,成为全球5G技术的领导者。

华为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合作等多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为全球5G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3、招商银行的移动银行招商银行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移动银行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使用体验。

招商银行在产品设计、交易流程、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快捷、安全的银行服务。

技术创新的定义

技术创新的定义

技术创新的定义问题一: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技术创新的概念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技术创新的内涵定义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问题二:技术创新的定义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简单的说,创新就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包括:方法创新、学习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等等,科技创新只是众多创新中的一种,科技创新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方法等技术创新,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中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

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Science Policy Research Unit,简称SPRU)根据创新的重要性划分。

1、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渐进性的、连续的小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知识,知识创造能力与高科技企业新产品开发率一项对72家科技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性劳工的的研究表明,企业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组织成员交换并综合知识的能力起作用的。

我们是基于以下能力而进行的后续研究:雇员现有的知识(他们的教育水平以及实用方面的不均匀性),来自自己关系网络的知识(与自己有直接或紧密联系的成员),以及组织对承担危险和团队协作的态度。

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对组织的运行和生存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决定(Damanpour,1991)。

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和技术(Burgelman,1991)并通过改变迎合新的市场需求(Brown&Eisenhardt,1995)。

在这篇文章里新产品创新的关键前提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维持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所影响的新产品的研发率。

Hargadon和Fanelli(2002)通过两个方向或方法对知识的进行研究。

首先,一些研究着重关注于知识是如何在分散于企业的雇员、技术、资源、日常工作和程序中的。

这些工作所强调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固定的,它关注于现存的知识通过被复制或剥夺来影响某些结果,比如经济表现(Levitt&March,1988)。

另一方面则更加有活力,强调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是如何产生新一代的新颖的组织产物,比如新产品(Kogut&Zander,1992)。

这两种知识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互利关系。

比如,形成新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现有知识,同时这种新的知识从某方面来说必须产生能够创造价值的新产品或服务(Boland&Tenkasi,1995;Hargadon&Fanelli,2002)。

因此,现存的知识影响力新知识创造的程度,同时新知识以新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转化并形成现存知识。

目前的研究研究了组织现有知识与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和该能力是如何影响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之间的关系。

我们研究了两个问题:⑴组织现有的或可获得的知识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的?⑵考虑到现有的知识,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是如何影响其创新水品的?为了调查企业现有的或可获得的知识,我们重点关注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掌握关键知识的员工的知识储备,以及分散于企业内部成员的知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员工通过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可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以及通过组织内部氛围提供的引导。

检测知识创造能力时,我们强调企业成员的交换并综合信息形成新知识的能力(Nahapiet&Ghoshal,1998)。

我们通过检测72家高科技公司新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的水品研究企业的创新能力。

高层管理人员包括关键办公人员和CEO 决策制定团队中的执行者,以及知识型员工包括哪些对创造新知识或的组室内发展创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雇员(Boland&Tenkasi,1995)。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的分析集中于组织。

原理及假定组织知识的定义含糊不清,并且前人已从不同的方面下了不同的定义(cf.Huber,1991;Nonaka&Takeuchi,1995)。

在Nonaka和Takeuchi的基础上,我们将组织知识定义为公司中关于公司及其环境的关系有效的理解和信念。

在这一定义中,组织知识是固定的,反映了现在关于为了获取优势,现有的资源是如何成型或被剥离的普遍观点。

然后,我们组织知识是由两种类型组成的:明确的知识和隐晦的知识。

明确的知识是指以规则的形式存在的,易于转化为事实和信息的知识。

隐晦的知识是指为人所知道的但是难以加以确认和表达的知识。

(Nonaka&Takeuchi,1995;Polanyi,1975)尽管关于知识的之一固定的观点非常重要,但是研究人员还对知识做了一个动态的展望,这主要强调了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新知识的创造对企业的成功和生存至关重要(Kogut&Zander,1992;Nonaka&Takeuchi,1995)。

这一定义暗示了组织的知识创造取决于组织成员交换并综合现有信息、知识和观点的能力(Kogut&Zander,1992,1996)。

在Nahapiet 和Ghoshal(1996)的基础上,我们将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定义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工人从其他人或其他知识拥有者身上获取知识的程度,将信息和知识综合并形成新的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这一交换和综合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价值。

毫无疑问,交换这一观念是假定拥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知识或信息的个人,当他们受雇于一项团队工作或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及时没有获得报酬,他们也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综合是指“将以前没有联系的或者通过一种新的方法将以前有联系的物质重新混合在一起的过程”(Nahapiet&Ghoshal,1998:248)。

当拥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知识的个体开始将观念混合是,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潜在的知识。

当这种潜在的知识成形,比如通过市场调查或其他测试,它就成了一种新的知识。

我们认为,知识从字面上至少包含了三种影响知识创造能力的企业资源。

首先是企业成员的知识储备,Hargadon和Fanelli(2002)称之为潜在知识。

第二是个人社交网络或联系渠道,它通过创造交换观念和信息的渠道或动因,是知识拥有者和雇员之间的知识流通更为便捷(Hargadon&Fanelly,2002;Nahapiet&Ghoshal,1998)。

最后是组织的日常活动和程序,它由非正式的或许是隐晦的反映企业是如何发展并利用知识的氛围组成。

我们推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工人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社交网络以及组织氛围影响了知识创造能力,而该能力最终会影响新产品或服务的研发。

知识储备和知识创新能力大多数关于企业学习能力的研究将员工看做组织的主要知识储备(Argote,1999)。

实际上,自然的能力,理解力和关键员工从正规教育和工作经验中获得的知识组成了组织的人力资本水平(Becker,1964)。

为了进行此次研究,我们将组织知识定义为随着时间增长的行业经验,企业高层和知识型员工的教育水平和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的多样性(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的专业背景上)。

我们将经验,教育水平和知识多样性作为储备的原因是他们代表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知识量(Dierickx&Cool,1989)。

经验新的生产知识储存在经理们以及有责任进行新产品创新的知识性员工头脑中(Drazin&Rao,2002)。

这些员工所掌握的知识通常是隐晦的(Glaser,1984)。

这些知识随着在特定工作和行业花费时间的增加而发展扩大。

因此,我们认为,那些高层和知识型员工具有大量工作经验的的企业将得到更多的专业建议,因此在交换和综合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参与进来。

然后研究人员比较了专家和新手的知识以及知识获取能力。

与新手相比,专家具有大量的知识基础,并通过他们在特定行业领域的经验而发展,同时他们的知识构架更为庞大并且更容易获取(Glaser,1984;Lord&Maher,1990)。

实证研究已经证实这一观点,研究表明,与新手相比,专家在进行决策时的计划更为丰富和详细,并且能回忆到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能够更多地关注信息中矛盾的地方,并且在回忆信息的时候有较少的偏见(Fiske,Kinder,&Larter,1983;McKeithan,Reitman,Rueter,Hirtle,1981)。

同样的,Hambrick和Mason认为组织中那些拥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关键员工能依据经验认识事物并且作出决策。

他们称那些执行者缺少经验的企业在决策时会缺少知识基础。

Cohen和Levinthal(1990)详细的描述了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缺乏投资是如何阻碍新知识的发展的。

考虑到这些理论,我们预言:假说 1.1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员工的数量和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成正比。

教育和工作经验一样,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框架的改善以及信息的处理之间存在着联系。

特别的,Glaser(1984)认为通过教育而产生的知识基础的改变会产生复杂的认知表现的改变。

教育帮助人们改善对已知道的事情的理解,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更好的利用时间和资源,并掌控结果。

实际上,教育提供了新的明确的信息和知识,这些知识和信息会对人的认知探究能力产生很大影响。

同样的,Hambrick和Mason(1984)认为员工正式的教育反映了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Bantel和Jackson(1989)认为一个受过更好教育的高层有更强的认知能力,从而产生更新颖的更有创造力的组织结果。

同样的,Kimberly和Evanisko(1981)的研究结果也说明更高的教育会改进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人更有创新能力。

最后,有更高教育水平的员工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新的思路和变化(Boeker,1997)。

因此,我们假设:假设1.2,一个公司的受过教育的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型工作者的数量与公司的知识创造能力正相关。

功能多样性尽管表现为经验和教育的组织的知识水平,会影响到参与交换和综合的东西,组着成员所拥有的知识的类型和水平也非常重要(Kimberly&Evanisko,1981)。

从本质上讲,当一个组内的个人持有不同的信息,认知冲突是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更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更大努力结合的信息和知识减少冲突的企图(内梅特,1992年)。

科恩和利文索尔(1990)认为,公司的个人持有的独特的知识越大,通过知识的交流产生的新知识的潜力越大。

相反,当组织中的所有个人持有相同的知识,创造力可能受到打击,因为成员将是不太可能的交流与结合的过程中(Amabile,1996)感知价值。

我们假设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工作者所拥有的知识越多样化将会产生更多样化的信息参与交流与结合过程。

这一观点与TMT的字面意思吻合,它表明在高层管理团队的多样性将导致更广泛的战略选择和更大的创造力决策(Boeker,1997年)。

假定1.3: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型工作者的功能多样化与公司的知识创造能力水平呈正相关。

个人社交网络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创造取决于一个公司的内部专家社区联系(Boland&Tenkasi,1995)。

关键员工是如何通过社交网络连系到另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给予它重要的关于在知识交换和综合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暗示(Nahapiet&Ghoshal,1998)。

Hasen(2002)认为社交关系对知识创造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网络中的成员知识是否存在,存在位置以及包含在网络中的重要知识,同时它还为知识的流动提供重要渠道。

我们研究了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型员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