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五) Word人教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五) Word人教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五) Word人教版含解析

章末过关检测(五)A卷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C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3.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答案.B解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后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到了无机自然界。

5.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和营养级..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个体数量与能量答案.A解析.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一) Word人教版含解析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一) Word人教版含解析

章末过关检测(一)A卷知识点一.内环境组成及功能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血液答案.C解析.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所以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答案.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液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A解析.A 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5.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答案.B解析.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

6.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人体血浆的pH 通常是7.35~7.45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 项错。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 A的树突fB的轴突B. B的轴突-A的轴突C. B的轴突fA的胞体D. A的轴突fB的树突解析:选D。

根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应由A的轴突传导至B的树突或细胞体。

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I是传入神经,印是传出神经④I是传出神经,IH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llfnifM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finfiifif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llflUfM或MffflfRflfS⑧一般情况下,M的细胞将主要消耗蛋白质分解后释放的能量⑨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⑨C.①③⑧⑨D.②⑤⑦⑨解析:选B。

图中I上有神经节,判断I是传入神经,印是传出神经,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flfHfHIfM,因为兴奋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所以决定了在反射弧中也单向传递。

一般情况下,M 的细胞将主要消耗葡萄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

图中H有两个突触,判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

3.如图所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现小②人③ J(1^⑤ ⑥Q----- 《A.刺激图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在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f电信号f化学信号”的转变C.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刺激⑥处,神经兴奋能传到⑤④③②①解析: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的,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的, 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②处,兴奋可以传到①③④⑤⑥处,刺激⑥处,兴奋只能传到⑤处。

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三) (第5~6章)

章末综合测评(三)(第5~6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故选C。

]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A、B错误,D正确;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C错误。

]3.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该菌种在有氧下能够将污染物的有机物分解,故主要目的是处理有机污染,B正确。

无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能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CD 错误。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C[食物网的成因是由于一种生物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所以该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 5.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B[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不被捕食的营养级为终点,由此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A正确。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目标导航 1.结合概念图,描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概述能量流动的概念。

2.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数据,分析总结能量流动特点。

3.结合实例,阐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阅读P93-94)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在某个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图解二、能量流动的特点(阅读P95-96)1.能量流动的特点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6)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7)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答案(1)×(2)×(3)√(4)×(5)×(6)×(7)√(8)×解析(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而不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食输碇逬(消化.吸收侔用)4俏址系绽 ■■比歸術秋(运输作用) 薄界物质、jfi 环軽1 _氛气」上 二慨化碳.少处水 其氽的代删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 1.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 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 思考与讨论 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1生物必修3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的环境 单堀匏生物(细胞宜搖与丹那环驟港 杼物廣交换} 参纳岂主物f 细昭外液的慮分 细和夕卜戕 「计么足锂态 I 內坏境穂态』花峦的幅节规制翔側外楝的港邀压. 證您処生命垂统 的特征*也是执 体存皓的釆件. '它让稈_・6细胞 令耳、父靠所石 细胞共建 、资料内 泌尿系统4 ii (.肤-—(排泄作就% fit 芥樹威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练习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C.若X表示A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7.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9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 ,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A .等于10-1NB .等于10-2NC .小于10-1N D .多于10-1N10.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利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11.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新编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四) Word人教版含解析

新编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三:章末过关检测(四) Word人教版含解析

章末过关检测(四)A卷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使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但也可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昆虫卵等。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D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答案.D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①②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

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4.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D解析.d处波动可能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过关检测(五)A卷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答案.C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B.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3.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产者利用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答案.B解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后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到了无机自然界。

5.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和营养级..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个体数量与能量答案.A解析.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质量答案.B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的去向。

7.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据图分析,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

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答案.B解析.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个个体。

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能量流动来说,其能量最初都是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0.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型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答案.B解析.图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是消费者,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1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CO2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答案.A解析.在碳循环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到大气中。

知识点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

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

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D.物理和行为信息答案.D解析.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引起其他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

知识点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

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浓度等可适当控制)。

请14.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沼气燃烧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后生成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答案.(1)粪便等废弃物(2)分解作用.可以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4)如图所示解析.(1)据图可知,图示生态系统实现了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 2通入大棚内可作为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3)农作物秸秆青贮后再饲喂禽畜,说明青贮有利于禽畜消化吸收,这是因为青贮过程中的农作物秸秆已经过初步分解。

(4)题目不要求画出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因此图中只需表示出能量的输入和传递过程。

15.我国西部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这为西部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由图可见,该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条。

E 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 1、E 2、E 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

(2)某草原存在着严重的超载放牧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图中________的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_。

(3)牧民在放牧时,发现鼠害现象有逐渐扩大趋势,这说明该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呈________增长。

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鼠群密度调查,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E 1+E 2+E 3)/E.二.(2)牧草.(次生)演替.(3)“J”型(或指数式).标志重捕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第二营养级包括牲畜、昆虫和鼠,第二营养级具有的总能量为E 1+E 2+E3,故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

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牲畜,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2)超载放牧直接导致牧草大量减少,使草原退化。

遭到破坏后的草原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草原生态系统中,控制鼠类、昆虫的大量繁殖,其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牲畜,即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当一个种群独占一个营养级时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

2.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答案.D解析.从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减少(尤其是鸟类),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从而破坏林木,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3.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C解析.“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