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鼻腔_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切除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2006年7月第3卷第21期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占鼻肿瘤的0.5% ̄4.0%[1,2],但它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6.0% ̄48.0%)、易恶变(7.0%~27.0%)和转移性的临床特点[3]。
因此,彻底切除病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传统手术方法以鼻侧切开术为主。
近几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报道不断增多,但仍有不少争议。
我科自1999年8月~2004年8月,经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共48例,经3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48例患者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35~71岁,平均46岁。
病程5个月~3年。
患者的病变均为单侧,临床主要表现:单侧鼻塞48例,脓涕、嗅觉减退32例,涕中带血15例,头痛19例。
43例为首诊患者,5例曾有1~4次鼻部手术史。
患者检查均见单侧鼻腔肿物,大小不等,多数基底较广,灰白色,表面粗糙,呈分叶状,质地中等,触之易出血。
病变主要来源于鼻腔外侧壁和中鼻道,并侵及筛窦和上颌窦。
所有患者术前经活检病理确诊,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CT检查,12例行MRT检查。
根据1997年韩德民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标准[4]将病变分为4期:I期10例,肿瘤限于鼻腔一个解剖区域单个鼻窦的局限性病变;II期33例,肿瘤侵犯鼻腔两个以上解剖区域和/或两个以上鼻窦,有部分骨吸收;III期5例,复发性肿瘤,肿瘤侵犯全鼻腔和/或多个鼻窦,有明显的骨质吸收;IV期0例,肿瘤已侵犯至鼻外或有恶变倾向。
1.2手术方法
10例I期和28例II期患者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5例II期和5例III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在鼻内镜下确定肿瘤基底部,切除钩突,
用电动吸割器切除中鼻道内、上颌窦窦口区及筛窦内肿瘤,完成鼻腔外侧壁和筛窦切除术,直至肿瘤周围的鼻腔、鼻窦正常组织,安全切缘距肿瘤边缘0.5cm。
根据需要完成筛窦全切除、经上颌窦自然口行上颌窦内肿瘤切除、颌隐窝探查和鼻甲切除术,将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切除后,用双极电凝予以烧灼残余基底黏膜。
经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式先行齿龈沟切开,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前壁彻底切除上颌窦内肿瘤及病变黏膜,清除已破坏的骨质,再经鼻腔清除鼻腔、筛窦内肿瘤组织。
2结果
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鼻内镜清理换药,术后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第3~6个月,每月1次,第7~12个月,每2个月1次,以后每半年1次。
一般术后2~3个月术腔即可上皮化。
鼻内镜
4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
切除的疗效观察
方培鑫叶威朱燕辉余思忠(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广东深圳,518103)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患者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和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10例Ⅰ期和28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5例Ⅱ期和5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
手术效果良好,随访3~8年,共有3例复发,无恶变患者。
结论术前行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关键词]乳头状瘤;鼻腔-鼻窦内翻性;内窥镜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easibilityofendoscopicsurgeryfornasalinvertedpapilloma.Methods48caseswhowerediagnosedasnasalinvertedpapillomawereanalyzedabouttheestimationbeforesurgery,duringthetreatmentandthefollow-upaftersurgery.Results10casesinⅠperiodand28inⅡperodwereoperatedaboutnasalinvertedpapillomabyendoscopicsurgery.And5casesinⅡandⅢperiodsbyendoscopicsurgerywithCaldwell-luc.Thesurgeryeffectwasgood;thefollow-upwas3 ̄8years.Inall,3caseswererecurrentbutnotworse.ConclusionsTheexaminationofendoscope,CTandMRIbeforesurgerycandeterminethediseasefield,accordingtowhichthesurgerywaycandedecided.EndoscopicsurgerycanexcisethediseaseinⅠ,ⅡandⅢperiods,butthediseaseinⅣperiodstillneedthetraditionalnasalsideexcision.
[Keyword]Papilloma;nasalinverted;Endoscopes
48
医药产业资讯MEDICINEINDUSTRY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MEDICINEINDUSTRYINFORMATION
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7月第3卷第21期
复查时及时对术腔内新生肉芽组织、囊泡进行清理,对可以组织取材行病理检查。
术后随访2~5年,局部复发3例,复发部位均为筛窦外上角,分别于术后5个月、17个月复发,均于门诊在鼻内镜下再次用电动吸割器切除肿瘤,肿瘤基底部周围0.5cm范围的黏膜采用微波烧灼,再随访至今均无复发。
均未出现恶变。
3讨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破坏作用,在临床上常以低度恶性肿瘤对待。
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后易复发,而且有恶变倾向。
本组共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6.3%。
Lawson等[5]认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受周围解剖关系限制,肿瘤未能彻底切除。
②多中心病
变。
③原发肿瘤发生部位。
④肿瘤边缘化生区域的存在。
术前检查是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和病变范围的重要手段:鼻内镜可直观肿瘤情况,对基底位于鼻甲鼻道的肿瘤可以明确了解肿瘤情况,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CT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骨质破坏情况,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但伴有炎症时可能导致病变评估范围扩大,导致临床分期提高。
MRI能更好的区分炎症与肿瘤组织,使临床分期更准确,但二者对肿瘤基底的位置、范围的判断仍有一定难度。
如何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关键,而术中良好的视野则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
传统鼻侧切开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鼻腔功能严重破坏,术后面部留有明显瘢痕,深部病变不易察觉,增加了术后的复发几率。
鼻内镜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放大作用,视野清晰,能精确确定肿瘤范围。
对局限于中鼻道、筛窦、上颌窦口周围的I、II级病变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对上颌窦内病变范围广泛的5例II级和5例III级病变,笔者认为采用经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时,上颌窦前内下角仍有视野死角,难以彻底切除肿瘤,故改用鼻内镜加Caldwell-
Luc术式以弥补上述缺陷,且术中可获得广阔视野和良好的手术操作空间,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目的。
5例III级病变均伴有上颌窦后壁骨质破坏,均通过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式,彻底切除上颌窦内肿瘤及破坏的上颌窦后壁骨质。
此10
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故认为,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中,应充分利用鼻内镜良好的照明与视野范围,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为目的,不必拘泥于手术径路。
即使对IV级病变需采用经鼻侧切开径路术式时,仍可借助于鼻内镜完成对肿瘤的彻底切除。
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时,术中常有较多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
故拥有一台不易堵塞的高性能电动吸割器是开展鼻内镜下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前提之一。
电动吸割器带有吸引头的电钻,可以边吸引边切除肿瘤,在不挤压肿瘤的情况下通过负压吸引切割而切除肿瘤,减少了术中出血,能更好地观察肿瘤基底部的情况,缩短手术时间,从而达到更精确地切除病变范围、不损伤健康黏膜并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的目的。
由于肿瘤边缘化生区域的存在,手术时需清除包括边缘区域的病变部位所有的黏膜,甚至骨面,并需切除基底部边缘0.5cm范围内的黏膜,再行双极电凝边缘烧灼,以达彻底清除目的,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多见于最初手术切除后2年之内,因此术后定期鼻内镜复查至关重要。
鼻内镜复查可以发现早期复发病变,并可对可疑的新生组织给予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有无复发或恶变可能。
本组3例复发患者均在术后随访及时发现,发现时范围较小,经门诊简单处理后均无再次复发。
反复复发患者亦可行放射治疗,对一般复发患者不主张术后放疗。
参考文献
[1]王袁园,赵艳梅.经鼻内镜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2,8(1):55~56
[2]闫宝星,柴林,陈宝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18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2):271
[3]于得林,马有祥,刑志敏.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
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3):169~171
[4]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6~146
[5]LaswsonW,billerHF,JacobsonA,etal.Theroleofconser-
vativesurgeryinthemanagementofinvertedpapillima[J].
Laryngscope,1983,93(3):148~
155(收稿日期:2006-04-21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