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备课手册:02北京的春节鞋的故事怀念红狐含解析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及评析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及评析作者:闫柏林吴红华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0年第10期【教学片段一】师:(范读“除夕”一段)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老师朗读这一段很有感情。
师:老师被浓浓的年昧陶醉了,所以沉醉其中。
你们想不想读一读?你们可以选择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在空白处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做些批注。
(生读书)师:看着同学们这样认真地读书,老师都不忍心打断你们。
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请几名同学谈一谈,你最喜欢哪个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生: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谈谈你的感受!生: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
最后一句也写出了腊八粥的用材之多。
师:你体会得多好啊!看看,在老舍笔下,这腊八粥不是粥,而是农业展览会。
这就是老舍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得有趣一些。
(指名读)师:你是这样读的。
看,老师这样读。
(师范读)像老师这样,自己再练习练习。
(生自由练读)【点评】教者用饱含深情的范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了亲密和谐的气氛。
巧妙地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导师”。
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选自己喜欢的文字。
多读几遍,写上自己的批注,教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发于心,留于笔,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读书交流,互相启发,形成“对话场效应”。
教者既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体验。
也能及时地纠正学生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你是这样读的。
看,老师这样读。
”,平等的对话,巧妙地处理好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者注意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品味老舍这位文学大师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师就那么一句话“写得多有意思!这就是老舍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得有趣一些。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北京的春节

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北京的春节测试题 2019.9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C.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B.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心中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C.这两支甲A足球的劲旅激战了九十分钟,不分胜负,终结城下之盟。
D.在求知识、作学问上,贪得务多,细大不捐,自古就讽誉为美德。
看来,"贪"什么、"得"什么,才是问题的要害。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B.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C.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D.书面语和口头语互相制约,书面语经常从方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B.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C.大家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嘛。
D.学无止境,读书人务必谦虚好学,才能进步;倘若师心自用,就裹足不前了。
5,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第2专题 自读课文 北京的春节

自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一、字音辨读1.焚.化(fén) 2.白云观.(ɡuàn) 3.薏.仁米(yì) 4.蜜饯.(jiàn) 5.榛.子(zhēn) 6.瓤.儿(rán ɡ) 二、字形辨识1.⎩⎪⎨⎪⎧ 通xiāo (宵)九xiāo (霄)云外2.⎩⎪⎨⎪⎧蜜jiàn (饯)qiǎn (浅)显 3.⎩⎪⎨⎪⎧ fěi (翡)翠fěi (斐)然fēi (蜚)短流长4.⎩⎪⎨⎪⎧zhǎ(眨)眼biǎn (贬)低针biān (砭) 三、词语辨析1.庇佑·庇护 辨析⎩⎪⎨⎪⎧ 庇佑:重在保佑,多与神有关。
庇护:重在保护。
如:庇护坏人。
例句⎩⎪⎨⎪⎧ ①事实上、今天比赛,王皓运气非常不错,比赛中,好几个擦网、擦边的关键球,卫冕冠军似乎得到幸运女神的庇佑。
②据英国广播公司6月21日报道,叙利亚一飞行员于当地时间早晨从叙首都附近军事机场驾驶军机叛逃至约旦,要求提供政治庇护。
2.熏染·熏陶辨析⎩⎪⎨⎪⎧ 熏染:多指受到的坏影响。
熏陶:多指受到的好影响。
例句⎩⎪⎨⎪⎧ ①记者了解得知,目前厦门市面上假燕窝横行,特别是所谓 “血燕”,基本上是由鸟粪熏染而成的。
②居住在文庙附近的郭万升,就因受环境熏陶,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研究木雕,现在已经雕刻出很多作品了。
3.迥然不同·截然不同辨析⎩⎪⎨⎪⎧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例句⎩⎪⎨⎪⎧ ①中超和中甲时代客战河南建业战绩迥然不同,让长春球迷对这场比赛充满了期待,也让球员卯足了劲想改写这种尴尬的历史。
②消息曝出之后,网易体育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然而章明基却给出了与美媒体截然不同的答案:“姚明没有宣布退役。
”四、熟语释义1.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3.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

第一单元单元导航本单元围绕“中国民间风俗”这一主题,安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三篇精读课文,《藏戏》一篇略读课文,习作:家乡的风俗,以及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篇章页有两部分内容:上部分写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下部分写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提示了本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
.从文化角度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肥沃、广袤的土地上,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
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各种民间风俗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
本单元所选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三篇精读课文,由不同时代的作者运用精妙、传神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流动的民间风俗画,涉及到我国春节、腊八节、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
这些文章、古诗中所展现的民俗风情唤起了人们对亲人、家庭、民族、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了人们对同宗同源的文化内涵的认同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藏戏》这篇课文则向我们展示了流传于藏族地区的一种名叫“藏戏”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充分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
从语文要素的角度看,本单元所安排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课文皆为名篇佳作,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也是绝佳之作,特别是在安排内容的详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本单元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浸入式感受祖国民间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中蕴含的极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出心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要体会不同作家的文字风格、表达特点,汲取其写作精华。
精选: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全册课件--《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北京的春节》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春节的习俗、食物、活动等。
2. 北京春节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3. 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节日和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述课文中细节部分,如描述春节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
2. 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
3. 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北京春节的文化背景。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春节习俗,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对联、剪纸等。
5.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北京的春节》文本。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春节习俗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对联、剪纸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春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课文内容,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对联、剪纸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 2.6《怀念红狐》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2.6《怀念红狐》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设想: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把握主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很快理解红狐的那份母爱并被感动,把握主旨的关键在文章的第七段,所以我通过反复阅读和与《生命的跪拜》进行比较阅读,这样理解文章中的平等善待世间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主旨就不难了。
教学目标:1、寻找一份感动2、理解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导语:每天,太阳升起又落下;每天,一件又一件的事从我们身边经过。
那些触动心弦的事件,便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怀念。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怀念红狐》。
二、揭示学习目标:1、寻找一份感动2、理解文章主旨三、作者介绍:投影显示:刘志成,男,西部散文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3年生于陕西神木秃尾河上游的一个小村。
有散文集《魂牵梦系黄土地》、《塞北风情录》、《边地罹忧》、《大道通天》等。
文学界人士曾评论刘志成的散文是“对本质的,原始形态生命意义的珍爱和张扬”。
“内蒙古2003文学年”曾被文学界人士誉为是“刘志成散文年”。
1、学生齐声读一遍2、教师补充其成长经历刘志成是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走出来的一个吃够子苦、受够了罪的民工和“盲流”。
这样的人生历练让作者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感知世界,以一种悲伤感伤忧虑的沧桑情愫来体察着人生。
他的作品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四、请同学复述故事。
教师小结并投影:遭遇红狐——红狐偷鸡——捉其幼崽——红狐跪求——释放狐崽(教师简单点评、过渡)五、探讨一:这些情节里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1、请学生大声读文章,划出感动的细节,并想想什么东西触动了你的心弦。
2、共享那份感动请学生找出后多阅读,关键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动词、形容词等。
指导学生在这些词上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
六、在传统的审美习惯中,狐狸常常以反面形象出现,诸如(学生补全),这类狐狸形象,我们都不喜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自读课文 怀念红狐 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26一、字音辨读1.浸濡(rú) 2.伶俐(línɡ lì)3.沮丧(jǔ)4.蹿到(cuān) 5.长嗥(háo)6.圪坨(ɡē tuó) 7.蜷成(quán)8.干嚎(háo) 9.唾沫(tuò)10.呆滞(zhì)二、字形辨识 1. 2.⎩⎨⎧浸rú濡nuò懦弱 3. 4.⎩⎨⎧ quán 蜷成疲juàn 倦5. 6.⎩⎨⎧ 长háo 嗥干háo 嚎三、词语辨析1.揶揄·嘲讽辨析⎩⎨⎧ 揶揄:嘲弄、开玩笑的意思。
嘲讽:嘲笑、讽刺的意思。
“嘲讽”比“揶揄”多了讽刺的意思,语气更重。
例句⎩⎪⎪⎨⎪⎪⎧①昨日在路上,老同学被他揶揄了一番,他开玩笑说:“老同学,瘦了啊!”在老同学正欲感慨之际,他接着来了一句:“我说的是你的衣服!”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②曹赟定走在最后,面对电视台的镜头没有说些什么,而他T恤胸前的那行法文此时读来多少有些嘲讽,“这并非一只雄鸡”。
2.不止·不只辨析⎩⎨⎧不止:①动词,连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句⎩⎪⎨⎪⎧①农产品中,白糖大幅高升后小幅震荡走低,粮价“高烧不止”,截止10:00,1 201合约上涨1.78%。
②我希望大家不仅学习欧美各国和日本最新的经营技巧,还要学习“不只为自己,也为社会追求”这样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
四、熟语释义1.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
2.黯然无神: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
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对应学生用书P26一、走近作者察着人生,从而使他的作品跳出同时代“小女人散文”的低迷情调走向更为阔大的境地,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作家并不囿于一己之悲,一己之痛,而能在作品中对自然、人类、社会表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忧患与终极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鞋的故事怀念红狐本课话题——热爱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很多年以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
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点评:人类遗失了美好的情感——对动物的爱怜和同情没了。
物欲社会中人性的迟钝、麻木,似乎无暇体悟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去想什么狐的感人之处。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
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金币,把一枚金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
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
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2.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珍贵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
——海涅科恩3.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惠特曼4.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5.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蜜饯.(jiàn) 焚.化(fén) 长嗥.(háo) 搀.和(chān) 圪.台(ɡē) 唾.沫(tuò) 双颊.(jiá) 鼻涕.(tì) 二、多音字别⎩⎨⎧ (biè)别扭(bié)别离 颤⎩⎨⎧ (chàn )颤抖(zhàn )颤栗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là(腊)八粥là(蜡)烛 ⎩⎨⎧ 通xiāo (宵)云xiāo (霄)⎩⎨⎧ fàn (贩) 卖bǎn (坂)上走丸 ⎩⎨⎧面目qīn ɡ(清)秀qīn ɡ(青)山绿水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辨别·鉴别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分析比较,使区别开”的意思。
但前者侧重于对不同事物或事物的真伪区分开来;后者则侧重指鉴定辨别文物等艺术品。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之前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买家多是有鉴别(辨别/鉴别)能力的收藏家。
而现在艺术品市场已经演变成“赚钱”市场。
大家在乎的是作品的流通性,至于真伪,已经不再放在首位。
(2)反应·反映二者都可作动词。
“反应”是指有机体因受外部刺激而产生的活动;同时,还可以做名词,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带有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日前,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阿德里安·莫瓦特称,中国经济已经处在所谓的“硬着陆”进程中。
对此,国内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说属反应(反应/反映)过激,调低GDP增速意在调结构。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相同的化学元素,由于结构不同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比如坚硬无比的钻石和柔软易碎的石墨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碳。
(√)请说明理由:“截然不同”,_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请说明理由:“格格不入”,_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多用于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
用在此处适用对象错误,且程度太重。
[常识·速览][识作者]“人民艺术家”——老舍老舍(1899—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
1926年7月,发表第一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后又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原名孙树勋。
其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其代表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采蒲台》,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西部作家——刘志成刘志成(1973—),陕北人,西部散文学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边地罹忧》、《魂牵梦系黄土地》、《塞北风情录》等五部散文集。
[探背景]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包括前后不同的日程、节目、玩意儿、吃食、礼仪、景观等等,作者着重写了春节的几个重要日子:腊八、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紧扣春节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文章的结尾也表示了一种肯定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于付出代价的无奈,透露出一种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所表达的趋同、向往、保留和发扬的美好愿望。
《鞋的故事》以“鞋”为线索,通过写“我”与做鞋人“小书绫”之间的交往,着力塑造了小书绫这一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广大淳朴美丽的农村妇女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流露出对寄托在“家做鞋”上渐渐消失的朴素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隐隐担忧。
《怀念红狐》通过我们一家与沙漠红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平等善待世间万物、尊重生命的审美情趣和自然文化见解。
[文脉·梳理]【答案】①闹元宵②情面之情③关爱自然[文本·层析]一、阅读《北京的春节》,回答问题。
1.作者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
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
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上、家中庭院、到处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
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
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盒”、“火判”、“天灯”等。
2.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是如何选取、组织材料的?试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
(2)作者紧扣北京春节各节日的风俗特点来选取和组织材料。
如写腊八,选取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风俗来写;从腊八到小年,围绕一个“忙”字组织材料,既写小孩的忙着玩,又写大人的忙家务;写送灶,则又从新旧社会风俗的不同角度去写;写除夕,着重写其热闹;写闹元宵,紧扣一个“闹”字写灯的数量、样式之多。
二、通读《鞋的故事》,回答问题。
3.作者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小书绫,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书绫是一个勤劳、善良,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形象。
(1)有主见,心地善良。
文章第四段中通过柳嫂的介绍,写她“婆家是自己找的,定婚之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了一次”;第八段通过“我”的观察,写她“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
(2)勤劳、肯吃苦又有一定的生活技能。
“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她“吃带沙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当“我”开玩笑让她做一双鞋时,她没有说什么,“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3)生活艰苦,但却非常仗义。
文章第八段中作者观察到“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我”央求她做鞋子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但“没想她真给做了”。
4.文章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家做鞋”的喜爱,但是作者从“幼小时”到“现在”对“家做鞋”的态度其实是有变化的,具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作者把“沙丘遇狐”这一事件提到文章的最前面来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运用倒叙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