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辨证绪论总论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件-辨证绪论总论PPT幻灯片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件-辨证绪论总论PPT幻灯片
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症的基本概念
◆症(症状、体征):病人自身的异常感觉 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
--------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临床表现)
2
(二)证的基本概念 ◆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候---证的外候(证的特定临床表现)
◆表里(表证、里证)----病位的深浅(大体、笼统) ◆脏腑(脏腑病证)----病变的脏腑(具体)
6
◆咳嗽、咯痰、气喘、短气---→肺 ◆心悸、失眠、脉结代---→心 ◆纳呆、呕吐、恶心、嗳气、呃逆---→胃 ◆腹泻、腹胀、水肿---→脾 ◆情志异常、胁肋胀痛、黄疸---→肝 ◆腰痛、阳痿、夜尿多、遗尿、水肿、五更泄---→肾
(二)定性
◆定性症状:有定性意义的症---→反映病性
◆病性:病变性质(寒、热、虚、实、痰、瘀……)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潮红---虚热
舌苔白腻—-寒湿 疼痛喜按---虚
胀痛---气滞7
(三)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病证发展转化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表证------→里证
(四)识别真假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与病 机性质不符或相反的表象 颧赤如妆----真寒假热(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三)病的基本概念 ◆病: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涵盖了病变全过程,有特
定的规律性)
◆反映出病变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本质 ◆一般涉及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要素
3
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辨证的方法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医学中医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医学中医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辨证求因是对疾病具体征象进行综
合分析,求得疾病的本质和癥结所 在。
辨证求因,即通过患者的自觉症状 和四诊检查所得,确定病因、病位、 病性和病势等,从而为临床治疗提 供确切的依据。
2019/7/3
18
(四)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系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的原则。
中医治疗疾病,既要对疾病作出确 切的诊断,又要辨明疾病所表现的 证候,才能进行整体论治。
2019/7/3
14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 四诊合参 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
2019/7/3
15
(一)
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诊察病证
的原则,称为“审察内外”。
2019/7/3
16
(二)
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
切四诊并重,诸法相参,方能见 病知源。
2019/7/3
17
(三)
2019/7/3
19
四、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要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还要融汇贯通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要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
2019/7/3
20
再见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元杜本编《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 最早的舌诊专著。
2019/7/3
7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 辨证 诊病 病案

中医诊断学ppt

中医诊断学ppt

提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
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望神
假神----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
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相见亲人;或病至语声 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 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说明正气将脱,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 以致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诀,属病危,多为 临终表现
清,由阴转阳
甚,因虚致实; 微,由实转虚;
7.散:面色疏散,主新病,由散
8.抟:面色壅滞,主病久,由抟 9.泽:面色润泽,主轻证,由泽
抟,邪渐聚;
散,邪将解; 夭,由轻到重;
10.夭:面色枯槁,主重证,由夭
泽,病情缓解。
望形态
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此属“形盛 气虚”多为阳气不足之证
形瘦肌消,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 又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
• 明、清:
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 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 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 《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 • 近代: •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 刘冠军《脉诊》、赵恩俭《中医脉诊学》; 费兆馥主编的《中国脉诊研究》。
• 望目形目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 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
生理状态 下的面部 色泽
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 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 例如随着四时、阴晴、起居、寒冷、情 绪等变化而引起的变化。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望色 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中医诊断学辨证绪论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医诊断学辨证绪论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二)定性
◆定性症状:有定性意义的症---→反映病性
◆病性:病变性质(寒、热、虚、实、痰、瘀……)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潮红---虚热
2020/12/8舌苔白腻—-寒湿
疼痛喜按---虚
胀痛---气滞8
(三)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病证发展转化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表证------→里证
(四)识别真假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与病 机性质不符或相反的表象 颧赤如妆----真寒假热(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一个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证
( 温病:卫分证 / 气分证 / 营分证 / 血分证 )
◆一个病在某一发展阶段可表现为几个不同的证
( 感冒:表寒证 / 表热证 )
异病同证: ◆不同病的一定发展阶段,可表现为相同的证
异病异证、同病同证
2020/12/8
5
三、审症、诊病、辨证三者相结合的中医诊断体系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2/8
1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学
绪论
◆定义---研究分析病情资料、辨别证候的学科
( 综合分析 )
(概 括 )
(推 断 )
临床资料--→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理本质
◆辨证方法:纲---八纲辨证 目---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血、六经、三焦、经络辨证
2020/12/8
2020/12/8
9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复习思考:
1. 何谓“诊断”? 2. 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 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 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 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第一章


望诊的概念: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姓 名
论 著
黄帝内经 难经

为四诊奠定基础

公元五世纪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南宋 元朝 金元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巢元方 施发 敖氏 杜清碧 刘完素 李杲 伤寒杂病论 中藏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察病指南 点点金、金镜录 伤寒金镜录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神乱鉴别表
型 类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 虑 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 卑谍、脏躁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狂 躁 不安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癫病、痴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发展简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简史熟读叔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辩证教学课件ppt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与现代应用
发展历程
中医诊断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 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代应用
中医诊断学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中医诊断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重要性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入门的基础课程,对于认识疾病、选择治 疗方法、判断疾病预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脏腑、病因、气血津 液等辨证方法。
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实习和见习,多参与临床实践。
THANKS
感谢观看
闻诊
听病人的声音和嗅病人之气,以辨 别病情。
问诊
询问病人病史、症状及感受,以了 解病情。
切诊
诊察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 以获取病情信息。
八纲辩证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
根据八纲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 正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
03
中医诊断学辩证方法
三焦辩证的实践意义
三焦辩证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 医生全面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为治疗提供依据。
04
中医诊断学案例分析
六经辩证案例分析
太阳病案
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
少阳病案
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等。
阳明病案
白虎汤证、承气汤证等。

1中医诊断学绪论全解PPT课件

1中医诊断学绪论全解PPT课件
21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以常衡变 因发知受
22
司外揣内
《灵枢·论疾诊尺》:”从外知内” 《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
内脏,则知病矣”
23
见微知著
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
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 《难经》:望闻问切,尤重独取寸口。 ❖ 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
32
❖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首次确立辨证施治理论。
❖ 西晋·王叔和《脉经》 是现存最早的脉诊专著。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论述病因病机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 元杜本编《敖氏伤寒金镜录》, 是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33
•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提出十怪脉。 •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提出“十问
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27部脉。 •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 • 明·周学霆《三指禅》
34
• 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提出“十问
歌”、“二纲六变”、“脉神章”。 • 清·汪宏《望诊遵经》 •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 陈泽霖《舌诊研究》 •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
4
中医诊断学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5
(一)诊 法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7
望诊
• 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 头面、四肢、皮肤毛发、五官九窍以及 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 情,测知脏腑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性(对症处理---止血、止痛)
◆辨证、诊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疾病本质 ◆辨证--→阶段、当前本质 ◆辨病--→疾病的共性本质(全过程特点与变化规律)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6
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辨证的方法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一)定位 ◆定位症状:有定位意义的症----→反映病位 ◆病位(病变部位):表里、上下、经络、脏腑等
◆表里(表证、里证)----病位的深浅(大体、笼统) ◆脏腑(脏腑病证)----病变的脏腑(具体)
2020/10/18

7
◆咳嗽、咯痰、气喘、短气---→肺 ◆心悸、失眠、脉结代---→心 ◆纳呆、呕吐、恶心、嗳气、呃逆---→胃 ◆腹泻、腹胀、水肿---→脾 ◆情志异常、胁肋胀痛、黄疸---→肝 ◆腰痛、阳痿、夜尿多、遗尿、水肿、五更泄---→肾
(三)病的基本概念 ◆病: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概括(涵盖了病变全过程,有特
定的规律性)
◆反映出病变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本质 ◆一般涉及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病理性质、
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要素
2020/10/18
4
二、症、证、病三者的关系 ◆症、证、病-----人体病理变化的反应 1、症与证,症与病: 证、病←---多个症 2、证与病: 同病异证: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一个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证
( 温病:卫分证 / 气分证 / 营分证 / 血分证 )
◆一个病在某一发展阶段可表现为几个不同的证
( 感冒:表寒证 / 表热证 )
异病同证: ◆不同病的一定发展阶段,可表现为相同的证
异病异证、同病同证
2020/10/18
5
三、审症、诊病、辨证三者相结合的中医诊断体系 ◆审症---◆辨证、辨病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学
绪论
◆定义---研究分析病情资料、辨别证候的学科
( 综合分析 )
(概 括 )
(推 断 )
临床资料--→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理本质
◆辨证方法:纲---八纲辨证 目---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血、六经、三焦、经络辨证
2020/10/18
(四)识别真假 ◆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出现的与病 机性质不符或相反的表象 颧赤如妆----真寒假热(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2020/10/18
9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二)定性
◆定性症状:有定性意义的症---→反映病性
◆病性:病变性质(寒、热、虚、实、痰、瘀……)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潮红---虚热
2020/10/1舌8 苔白腻—-寒湿
疼痛喜按---虚
胀痛---气滞8
(三)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病证发展转化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表证------→里证
2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略)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 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症的基本概念
◆症(症状、体征):病人自身的异常感觉 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
--------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临床表现)
2020/10/18
3
(二)证的基本概念 ◆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反映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证候---证的外候(证的特定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