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代化初期(1840-1890)之特性及其启示
德国近现代化

德国近现代化初探摘要:19世纪,德国进入了以普鲁士为主导的社会现代化,使德国清除了分裂状态,走向统一,德国的现代化的发展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英法美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德国(德意志);统一;现代化一、德国近代化历程与特点近现代化问题在德国一经出现便与德国的统一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德意志民族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事实上,近代英国和法国早就确立了统一的民族同家,解决了统一问题。
而此时的德意志诸邦还在相互厮杀,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的意识还很淡漠。
不得不说,真正改变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力量,并非来自德意志内部,而是来自邻邦发起的战争——拿破仑战争。
从1800年的马伦哥战役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同封建欧洲进行了历时15年的战争。
毗邻法兰西的德意志受战争的打击最为巨大。
1805年第三次反法联盟的失败及《普兰斯堡和约》的签订和“莱茵联邦”的建立直接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
至此,形式上的德意志国家不复存在。
1806、1807年普鲁士军队和普俄联军的失败及《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使普鲁士这个曾经拥有30万平方公里土地,逾1000万人口和25万军队的强邦,连同它那自称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以及曾被资产阶级视为进步和理性之所在的开明专制主义精神一道.陷于全面崩溃的境地。
拿破仑军事上的胜利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的胜利。
以普奥为代表的德意志的失败反映了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分裂的诸侯专制统治的没落。
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的封建专制制度.破坏了德意志强固的封建分裂格局,客观上有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社会内部新因素的兴起和成长。
1803年.德意志有关邦在拿破仑战争打击下召开的一个全帝国代表会议取消了112个邦国,使邦国数减少到30几个,德意志在统一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更为重要的是,战争中产生了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上义,人们意识到:落后足由国家的分裂造成的,于是,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了,它以西方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丰义为旗帜,要求国家统一和政治自由。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欧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思想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本次演示将介绍德国教育 改革的思想,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一、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1、自治原则
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各州享有课程设置的自治权,受宪法保护。每个 州的文化事务部根据州内政治、经济和人文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这种自主权也反 映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州的文化自治权受到重视,不同的州可以有不同的教育 项目。
二、德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重视自治权
德国教育改革的自治原则启示我们,自治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也 应该给予各地区和学校更多的自治权,允许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个性化的 教育。这样有助于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注重灵活性
德国教育改革的灵活性原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 应该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谢谢观看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 的启示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其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特点。 特别是在近代,德国教育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不仅展现了 德国教育的实力和活力,而且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点就是“双元制” 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实践。在企业实 践的时间大约占70%,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大概占30%。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 习,
生将来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基础知识。同时,德国文化教育部于2004年12 月16日颁发的《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强调了在职前培养阶段进行职业能力 的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学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具备一 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德国现代化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洪杨柳

德国现代化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洪杨柳(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德国现代化进程与德国统一密切相关,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政治上是“跛子”,其社会现代化方面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自成体系的教育制度。
德国现代化可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些启示。
关键词:近代德国;现代化;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K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16(2011)04-0004-03Characteristics of German modernization and itsenlightenment on Chinese developmentHONG Yang-liu(College of History &Societ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German ’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unity closely related ,its industrialization was dominant with heavyindustry ,its politics was lame but it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elf-contained education system in social modernization.German modernization can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Key words :modern German ;modernization ;characteristic ;enlightenment 现代化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动,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它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史指导教师:***20050401中文摘要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转变的客观过程。
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萌芽于18世纪中叶的开明专制,经历19世纪初施泰因——哈登堡改革、1848年欧洲革命及革命后普鲁土改革、19世纪60、70年代俾斯麦改革及统一运动,到19世纪晚期,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基本完成。
本文试图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对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萌芽、正式开始、重要进展、到基本完成作一下宏观的叙述和分析,对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选择渐进式改革之路的成因从历史传统、阶级、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探讨,并简要论述了对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全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的大致情况和目前的写作意义。
第二部分:粗略叙述了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大致过程。
第三部分:简要分析和探讨了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选择渐进式改革之路的成因。
第四部分:结合近代德国的历史实际简要论述了对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部分:结语部分。
简要总结了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分析了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推进政治现代化的昭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政治现代化,容克,改革ABSlRAGlPoliticalmodernizationisanimportantpartofmodernizat—ionwhichreferstoatransitionalstagefromtraditionalpoliticstomodernpolitics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inmoderntimebeginswithEnlightenedDespotismoftheeighteenthcentury,experiencingStein’SandHardenberg’SReformoftheearlynineteenthtentury,theRevolutionof1848andPrussianReform,Bismarck7sReformandUnificationMovement.Tillthelatenineteenthcentury,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hadfinishedinmoderntimes.Thethesistriestoanalyzethemacroscopicprocessesof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includingtheembryoticperiod,beginningperiod,improvementandaccomplishmentperiodandattemptstoanalyzethereasonofthepoliticalmodernizationwhyGermanychoosesthewayofreformgraduallyfromhistorical,rankedandCulturalfacts·The.themSiSmainlydividedintofiveparts.PartI:Instructions.Mainlyintroducingthebackgroundanddevelopmentofthethesis,themeaningofresearch.PartII:Roughlyanalyzingtheexperiencingtheprocessof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inmoderntime.PartIII:AnalyzingthereasonofpoliticalmodernizationwhyGermanchoosesthewayofreformgradually.PartⅣ:RoughlyanalyzingthecomprehensionaboutGermanp01iticalmodernizationreferstothehistoryofGermanyinnmoderntimes.PartV:Conclutions.Roughlysummarizingtheprocessof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andemphasizingthe1essonsthatthethirddevelopingcountriesshoulddrawfromtheGermanpoliticalmodernizationinmoderntime.Keywords:Germany,PoliticalModernization,Junker,ReformⅢ引言和文献综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的“发展热”把现代化研究一再推向学术理论的前沿。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概述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848年革命后,德国革命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
到七十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虽然开始较晚,但进展快,进程短,英、法两国所望尘莫及,从工业革命的时间看,英国用了七八十年,法国花去六七十年,而德国仅用了四五十年,并且在接近尾声时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
背景:众所周知,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母国的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
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建立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的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松弛邦联,各邦享有独立的主权。
既没有中央政府又没有武装力量,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各自为政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其中的两个大国,其他小邦都依附于他们。
1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
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著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1](p22-23)。
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
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概述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848年革命后,德国革命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
到七十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虽然开始较晚,但进展快,进程短,英、法两国所望尘莫及,从工业革命的时间看,英国用了七八十年,法国花去六七十年,而德国仅用了四五十年,并且在接近尾声时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
背景:众所周知,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母国的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
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建立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的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松弛邦联,各邦享有独立的主权。
既没有中央政府又没有武装力量,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各自为政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其中的两个大国,其他小邦都依附于他们。
1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
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著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1](p22-23)。
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
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容克地主们通过收敛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而交付的赎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许多农民则在人身获得自由的同时,成了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
浅析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几个特点

浅析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几个特点作者:郭志恩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5期河北保定大学历史学院071002摘要: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阶段和结果,每个国家因为条件和环境的不同,现代化的道路不尽相同,德国作为一个后起到强国,其现代化的道路明显不同于英、法、美等国,呈现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现代化容克普鲁士国家统一【中图分类号】I2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5-0060-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从封建时代向近代工业时代的过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它可与人类诞生、文明出现并称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三大变革。
对于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现代化。
但是因为各国的条件不同,所以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强国,它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德国的现代化呈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一、容克和普鲁士是德国工业化的领导力量在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一般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但是,德国由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性,使其领导权为容克和普鲁士所掌握。
传统阶级容克之所以能够成为德国工业化的推动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发展工业和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与容克的经济政治利益存在一致之处。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土地贵族的部分成员有能力抗衡其中反动分子的意志,为赶超其他国家而掀起一场工业化运动。
①这种现象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德国工业化就是一个鲜明的写照。
工业化与普鲁士富国强兵要求一致,正是普鲁士容克起初大力支持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17-18世纪,普鲁士政府就有通过国家政府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传统。
19世纪普鲁士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潮流的改革。
19世纪后的改革,在促进容克资产阶级化的同时,也给普鲁士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普鲁士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而关税同盟的组建进一步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和政治生活中的新形象。
德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德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德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统一的进程。
在19世纪初,德国是由一系列小国家和城邦组成的,经历了长期的分裂状态。
然而,通过普鲁士的领导和奥地利的排除,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成功统一。
这一统一进程在德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德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德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在铁路、煤炭、钢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德国还在科学、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社会变革也是德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工会运动的兴起对德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妇女权益的争取、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以及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改革也是德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最后,文化领域的发展也是德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德国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文化经历了繁荣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音乐家、哲学家和艺术家。
例如,文学家歌德和席勒、音乐家贝多芬和巴赫、哲学家康德和尼采等都是德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德国还在建筑、绘画和电影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综上所述,德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等方面。
这些特点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德国近代历史的丰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代末 9 O年 代 初 , 业 革 命 已 然 完 成 ; 此 , 工 为 将 1 4 ~i 9 8 0 8 0这 半 个世 纪确 定 为现 代 化 的初 期 阶 段 。 其 特性 具体 表 现 为以下 三方面 :
( ) 实 、 久 的 政 府 规 制 一 务 持
于只有 经 济领域 发 生 了“ 变” 政 治 上 民主 化 进程 裂 ,
鲜有 实 质 性 的创 新 与 突破 , 碍 了德 国社 会 的全 面 阻
此 引出 的政府 为督 促经 济 主 体 行 为符 合 这 些 限制 、
约束 、 范而 采取 的行 动 和措 施 , 规 一般指 直 接 规 制 ,
二 、 国 现代 化 初 期 之 特 性 德
德 国真 正意 义上 的大工业 发端 于 l 9世纪 4 O年 代 , 经历 过俾 斯麦 的“ 在 白色革 命 ” 和普 鲁土 自上 而 下 的王朝统 一 战争后 才充分发 展 起来 ; 9 到 O年代 末 工业 生产 绝对 值增 长 了 6倍 , 工 业 生 产 已 经成 为 大
德 国现 代 化 的 初期 阶段 , 德 国 的统 一 进 程 可 与 谓 二元一 体 。在 此过 程 中 , 意 志 帝 国逐 渐 转 型 为 德
现代 意 义上 的普 鲁 土 , 就 决定 了政 府 对 经 济 发 展 这
的强 力规 制 。俾 斯 麦 于 1 6 8 2年 9月 在 下 议 院讲 话 时强 调 :普 鲁 士必 须积 聚 自己的 力量并 将 它掌握 在 “ 手里 以待 有利 时 机 。 。 是 德 国迥 异 于其 他 国家 ” 这 自由放任 政策 的 独到之 处 。 德 国政 府 通 过 一 系列 规 制措 施 , 步 清 除 不 利 逐 于经济 发展 的 障 碍 。所 谓 政 府 规 制 , 政 府 为 实 现 是
进 步 。直 到 二战后 , 国的 民 主化 在 外 国势力 的支 德
持 下 才 得 以 完 成 。 L 5
在 人类 文 明 演进 的 历 史 长河 中 , 封 建 时代 向 从
近现 代工 业 时代过 渡 的 这 一 阶段 可 谓 至 关 重 要 , 可 与 人类诞 生 、 明 出现 并 称 为影 响 人 类 历 史进 程 的 文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5期
VO1 23 N O . .5
平 原 大 学 学 报
J) ( URNA1 tF P NGYU A UNI RS TY J ) I VE I
20 0 6年 l 月 0
世 界 环 境 的 发 展 过 程 ” 卫 。
作 为后 起的 资本 主义 国家 , 国迥 异 于英 、 德 法等
老牌 强 国 , 别是 英 国“ 发 型 ” 式 。其 特殊 性 在 特 原 模
某 些社 会 目标而 对 经济 中的经 济 主体所 做 出的 各种
直接 的具 有 法律 约束 力 的 限 制 、 束 、 范 , 约 规 以及 由
收 稿 日期 : 0 6 4—2 2 0 —0 8
修 回 日期 : 0 6 6 2 2 0 —0 6
关 键词 : 国 ; 德 现代 化 ; 府规 制 ; 济“ 政 经 内卷化” 教 育与应 用 型科 学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0 88 F 3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4 ( O 6 0 — 0 3 —0 10 — 9 4 2 O ) 5 0 3 4
一
、
现 代 化 与 德 国的 特 殊 道 路
( c . O6 ) t 2O
德 国 现 代 化 初 期 ( 0 - 0 之 特 性 及 其 启 示 14 -19 ) 8 8
王宇川
( 州大学 社会学院 , 苏 江苏 苏 州 2 5 0 ) 10 6
摘
要 : 为“ 作 后发 型 ” 资本 主 义/ 业 国 , 国在 其现代 化初 期表 现 出迥 异 于其他 西方 工业 国的 r - 德
渠 先 生所说 : 现代 化 是指 l “ 8世 纪 后 期 工 业 革 命中心 内 …
容是 在现 代 生产力 引导 下人类 社会 从农 业 向现代 工 业世 界 ( 社会 ) 的大过 渡 。 [1 此 外 , …… 狭义 上现  ̄3 ]8 5 “
特性 : 政府规 制 、 济“ 经 内卷 化” 注 重教 育与 应用 型科 学研 究。通 过对 这 三方 面的 分析 与探 讨 , 、 不仅 可 以对现 代化 的本 质有 更深层 次的理 解 与把握 , 而且 对 我 国现代 化 建 设 能 够起 到 “ 山之 石 , 以 他 可
攻 玉” 的作 用 。
整 个 国民经 济 的 基 础 。] [4 6 从 这 一 角 度 来 看 , 8 到 O
三 大 变革 , 们称 之 为现代 化 。根据 布莱 克 的观点 , 我 “ 代 化” 现 可定义 为 : 映 着人 控 制 环 境 的知 识 亘 古 反 未有 的增 长 , 随着科 学革 命 的发 生 , 历史 上发 展 伴 从 而来 的 各 种 体 制 适 应 迅 速 变 化 的 各 种 功 能 的 过 程 。 另 一方 面 ,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说 , 现 代 化 ” n 从 “ 主 要 指社 会现代 化 , 即人 们利用 近 现代 技术 , 面改造 全 自己生 存 的物质条 件 和精神 条件 的过 程 。
代 化不 是一个 自然 的社 会 演 化 过程 , 落 后 国 家采 是
取 高效 率 的途径 ( 中包 括 可利 用 的传 统 因素 ) 通 其 , 过 有计 划 的经 济技 术 改 造 和学 习世 界 先 进 , 动 广 带 泛 的社 会 改革 , 迅速 赶 上 先 进工 业 国和 适 应 现 代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