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商誉减值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价值的价款。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中支付的溢价部分,往往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在市场上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等非物质资产所形成的。
商誉减值是指企业的商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时,需要将商誉价值减记为实际价值的过程。
商誉减值不仅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调整项目,也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要表现。
本文从商誉减值的概念、影响因素、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方面展开综述。
一、商誉减值的概念商誉减值是指当企业的商誉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时,需要将商誉价值减记为实际价值。
商誉减值往往是由于被收购企业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市场前景不佳、竞争加剧等原因导致的。
商誉减值的目的是还原商誉的实际价值,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二、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并购活动和商誉减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并购活动减少,商誉的实际价值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导致商誉减值的发生。
2.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使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商誉减值。
3. 公司治理: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商誉的管理和减值情况。
三、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是指企业在发生商誉减值时,如何进行财务会计处理的方法。
一般来说,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
1. 减值测试:企业需要进行商誉的减值测试,判断商誉的实际价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若是,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2. 减值准备: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若商誉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需要计提对应的商誉减值准备,以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
四、商誉减值的研究展望1. 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竞争、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因素对商誉减值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2. 商誉减值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企业在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针对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商誉减值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摘要】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一系列问题。
商誉减值计提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企业对商誉减值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时间点不确定,缺乏规范性和明确性。
商誉减值计算方法不清晰,缺乏具体指导,容易引起误导性操作。
商誉减值的判断主观性较强,存在管理层主观判断的风险。
商誉减值后果不明确,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商誉减值、会计准则、标准、时间点、计算方法、主观性、管理层、后果、问题、结论1. 引言1.1 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商誉在财务报表中是一个重要的资产项目,代表企业因为收购其他企业而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商誉减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商誉价值可能大幅下降,需要进行减值计提,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然而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减值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商誉减值计提标准不统一。
目前在我国,商誉减值计提的标准并不统一,不同企业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计提的商誉减值金额不一致,影响了财务报表的比较性和真实性。
其次是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时间点不确定。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商誉减值的准备计提时间点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减值是否发生以及计提减值的时间点,这容易导致商誉减值计提的延迟或过早,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再次是商誉减值计算方法不清晰。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商誉减值的计算方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和方法来计算商誉减值,导致计算结果的差异性较大,不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评价。
商誉减值的管理层判断主观性较强。
商誉减值计提是由企业管理层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的,由于商誉减值是一个涉及到大量假设和估计的项目,管理层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到计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进入企业并购的高潮期,随着市场竞争与企业活动日益频繁,并购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在实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扩大产业链等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频繁的并购活动在活跃交易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合并问题,其中,高估值高溢价并购模式下产生的巨额商誉就已经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上不容忽视的高风险隐患。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合并商誉及其减值问题的处理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商誉减值压力巨大、将商誉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外部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的相关会计政策,上市公司应将计提的商誉减值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如此一来商誉减值将减少企业未分配利润,数值较大时还有可能形成需要用未来盈利弥补的亏损。
在企业无法弥补前期亏损的情况下,公司不可分配股利,也不可通过增发等形式进行股权融资,相当于企业丧失了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功能。
商誉特殊的确认及其计提减值的方法引发了现阶段对于商誉减值而言所存在的人为调控、估值计算不严谨、计提依据不充分、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使得商誉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一、本文依据的基础理论(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认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
1986年专家首次提出过度自信假说,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应对特殊事件能力的高估,进而高估预期投资收益、低估潜在的风险。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增加了并购失败或者高溢价并购的可能。
并购过程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可能产生自负心理和盲目乐观心态,在未经充分市场调研与对并购方信息求证的情况下,对行业发展前景过度乐观,高估协同效应提升未来业绩的效用,低估并购失败的可能性与负面经济后果,更倾向采用现金支付对价、盲目选择目标公司等激进的并购策略,导致合并对价高于被并购标的的真实价值,支付过高溢价。
因此产生了商誉,如果结果证明收购绩效不及预期,将产生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
(二)盈余管理理论盈余管理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前提下,管理层通过调整报告内容和收益信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商誉减值问题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商誉减值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Iatridis G E 和Senftlechner D[1](2014)总结了导致商誉减值的三个主要因素:并购时的过度支付、并购方的投资机会及并购方过高的股票定价。
Jensen M C[2](1990)发现SFAS142颁布后,会计信息的盈余预测能力有所上升,表明商誉减值包含公司未来经济情况的相关信息。
Glaum M和Landsman W R , Wyrwa S(2018)[3]通过研究商誉减值与已实现未来现金流的关系,发现商誉减值能有效预测商誉减值后一到两年的现金流。
商誉减值为股票市场提供了额外的信息,Qiang Cheng, 和David B. Farber(2008)[4]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后股票市场反应悲观。
曲晓辉等学者基于中国A股市场研究发现投资者会因为商誉减值行为的发生,调整对公司的预期,导致股价下跌,从而得出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有负效应的结论。
Amy(2017)[5]探讨了企业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是否与企业对债务期限的选择有关。
发现由于经理人在企业的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确认了商誉减值的公司更容易被债权人认为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而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债权人会考虑通过迫使减值公司对信息进行更频繁的披露和对合同条款进行重新谈判等方式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更倾向于这样的企业提供期限较短的贷款。
Li Z[6]等(2011)考察了市场参与者对商誉减值损失的反应,以及企业商誉减值的原因是否可以追溯到企业收购时对目标公司的超额支付。
研究表明,市场上的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都下调了对资产减值损失企业的预期。
通过追踪不同公司的CEO,Bertrand 和Schoar(2003)[7]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的投融资行为。
Chemmanur等[8](2010)分析了管理质量与股票发行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高质量的管理者更具可信性,这减少了他们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生产成本。
企业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商誉并不是实体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商誉的形成是由于企业获得了比正常投资率高所形成的价值。
随着商品的发展,要求商誉也拥有明确可表示的价格,这就同其他商品的要求一样。
随着各项经济业务的展开与发生例如股份制的合作、企业并购以及资产重组,那么商誉价值的确定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就是通过商誉的介绍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商誉评估;商誉减值;商誉的计量商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可以增加本企业的资产总额,这种增多可多可少,而这种增多只对企业有好处而没有坏处,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都会格外重视本企业的商誉。
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都希望将本企业的商誉评高。
可是往往实际来得更残酷,许多企业以及会计人员都不明白什么是商誉。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很多企业将商誉的评估作为工作重点,而在具体操作上则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讨论一下。
一、企业商誉减值相关理论概述对于企业商誉减值,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
1.企业商誉减值的概念简单来说,商誉减值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指在合并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商誉,在其经过减值测试后,企业可以确定其减值损失后所能确定的金额。
这就是企业商誉减值的基本概念。
2.商誉减值的实质在企业的所有资产当中,商誉就是其中一个。
商誉是指企业在获得正常盈利以外后所能获得收益的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现值,这种现值是超额收益。
那么他的具体表现为企业在合并过程中支付的买价大于卖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3.企业商誉评估的基本方法企业商誉评估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接法,二是残值法,三是轧差法。
对于直接法而言,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先要计算出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即有形资产加无形资产。
再计算出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
对于无形资产而言,计算出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可辨认出的价值就是企业的商誉。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word版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提要本文首先对商誉减值的确认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其次介绍我国商誉减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最后对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在会计实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减值测试一、引言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
商誉的会计处理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一直成为会计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立足于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通过对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为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处理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在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做出思考。
二、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国际惯例(一)商誉减值的会计确认。
由于对商誉特性认识的不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也莫衷一是。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与其他主要国家已经达成一致,即只确认外购商誉,其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
随着FASB和IASC要求采用减值测试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减值测试法,并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改进。
(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选择。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基于商誉的不可辨认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对商誉减值采用“两步法”。
第一步,比较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和账面金额。
如果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金额,可初步判断为商誉已减值,应实施减值测试的第二步,以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金额;第二步,比较报告单元商誉的公允价值和账面金额以计量减值损失。
如果报告单元商誉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公允价值,超过部分应作为减值损失在报表中以确认,确认的减值损失不能超过商誉的账面金额。
减值损失确认后,商誉的账面价值应按调整后的金额记账,而且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予转回。
这种方法利于缩小企业的会计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距,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IASC使用“一步法”。
首先,进行自下而上的测试,确定商誉的账面价值能否合理分摊至查核中的现金产出单元;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金额,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其次,如果企业不能将商誉的账面金额合理分摊至查核中的现金产出单元,则实施自上而下的测试,确定商誉的账面金额能合理分摊的最小现金产出单元,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账面金额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超出合理价值支付的部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会计处理上,商誉被列为无形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企业商誉的价值变动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价值符合市场实际。
企业在面对商誉会计问题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可以得出启示,指导企业正确处理商誉会计,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经营效益。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商誉会计问题仍将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减值测试,应对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商誉在并购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处理,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师和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会计确认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商誉的定义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及会计确认、减值测试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整体提升企业商誉管理水平和会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企业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企业商誉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探讨企业商誉的会计确认和减值测试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誉会计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商誉会计问题,提升商誉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商誉减值是会计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商誉是一家企业在并购或兼并活动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值差额。
商誉的减值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以反映商誉的净现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
商誉减值的目的是维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公平性,确保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处理商誉的价值。
商誉减值的会计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可以从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研究商誉减值。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对商誉减值的要求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研究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对商誉减值的要求和效果,以及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其次,可以从商誉减值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研究。
商誉减值需要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商誉的盈利能力、市场情况、行业竞争力等等。
研究可以探讨商誉减值的决策过程中,管理层的动机和因素,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股东利益的影响。
另外,可以从商誉减值的会计方法和模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商誉减值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和模型,如净现值法、收益法、市场价值法等。
研究可以比较不同的会计方法和模型在商誉减值计算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及其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股东利益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从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和市场反应的角度来研究。
商誉减值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价值和市场评估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可以探讨商誉减值对企业股价、市值和投资者反应的影响,以及商誉减值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绩效的长期影响。
最后,可以从商誉减值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商誉减值涉及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管理层可能存在突出自身利益的动机,以及操纵财务报表的风险。
研究可以探讨商誉减值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对企业和管理层的约束作用,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影响。
总之,商誉减值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问题,涉及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和企业价值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摘要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
即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主要依赖于有形资产,商誉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商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和控制,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
经济学界、法律学界和会计学界都纷纷开始关注商誉问题,商誉问题成为会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魅力的课题,也是会计实务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日益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更加频繁。
适时地、前瞻性地制定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商誉会计规范,可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相同的竞争地位。
否则,会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也应当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出一份力,这样才能保持与大国相称的地位。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 IASB)等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实务,从而更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2006年 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资产减值,尤其是商誉减值问题作了较为全面地规定。
尽管如此,我国商誉会计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发展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够强等。
因此,深入研究国外相关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 FASB)于 2001 年6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42 号?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以下简称SFAS142)以及 IASB 于 2004年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 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 IFRS3)和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6 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 IAS36)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38号?无形资产》 (以下简称 IAS38)等,以及其他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会计文献,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在立足于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商誉减值的会计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
包括对商誉的性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报表披露等问题的研究;然后,从会计学的角度对中外商誉会计处理的规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实际经济状况和相关规范,尤其是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研究论证其中有关商誉问题处理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分析商誉减值会计问题,尤其是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持。
再次,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入对新准则中有关商誉问题规定的理解与运用。
最后,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商誉会计体系、发展商誉会计理论尽一份绵薄之力,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就具体内容而言,本文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第 1章“前言”、第 2 章“文献综述”、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第 4 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和第 5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及展望”。
第 1 章“前言”简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 2 章“文献综述”概括了有关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研究成果。
本章主要从商誉的定义、商誉的构成及本质、商誉的确认及减值计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的研究文献作了回顾和小结。
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7 个部分,即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单元、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方法、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时间、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与披露。
鉴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本章主要选取这两个准则体系中有关商誉减值的规定进行研究。
通过与我国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准则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新准则中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准则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 4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
本章首先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商誉减值测试的合理性。
然后结合资产负债观,讨论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必然性。
最后,结合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案例,分析了商誉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
第 5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体系的建议及展望”。
本章在之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秉着国际趋同这一原则,立足于中国经济实际和制度环境,从 6 个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为商誉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 商誉商誉减值 AbstractGoodwill is an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 of a company, which indicates theability of a business to earn an above-average return. When one company purchasesanoth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netidentifiable assets is recorded as goodwillIn the past, the operation of an enterprise mainly depended on tangible assets, so goodwill had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and economy, people are facing the coming of an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Economic and financial markets interpenetrate, and national economies are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This results in a growing need for comparability ofaccounting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ly. Accounting for goodwill illustrates thisphenomenon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day in light of thecontinuing level of activity in corporate mergers and takeovers. Goodwill has beenan extremely contentious topic for accountants and other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with many different treatments allowedAs China joins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es day by da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circulates more frequently. It is vital that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to further the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international treatment for goodwill accountingOtherwise, our companies will be at a dis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because of the drawback of related principles. Meanwhile, China isa big country inthe world, which requires China to make effort for the harmonization of accountingstandardsMany bodi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 are taking steps to further the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international treatment for goodwill accounting. Untilnow, many standards in terms of goodwill are issued to norm accounting practiceIn February of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issued new Accounting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It makes overall regulations on goodwillimpairment. The new standard is a turning-point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Chinese accounting system,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edin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re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we make complete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So it is wise to study foreign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goodwill to improve oursFor example, we can study SFAS141/142issued by FASB in 2001 and IFRS3, IAS36and IAS38 issued by IASB in 2004 to further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goodwillaccounting system. As above mentioned, studying from foreign advanced accountingstandards to guide our accounting practice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meaningfulBased on an intensive study of related standard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re topicsof goodwill, such as the nature of goodwill,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goodwillimpairment, reversals of impairment losses and the disclosure of goodwillimpairment, etc. According to these researches, we can justify related standardsissued i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in 2006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new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 This paper is also trying to put forward some correlativesuggestions to complete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according to aboveresearchesAs far as the detailed contents are concerned,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ivechapters, including the first chapter of “foreword”, the second chapter of “literaturereview”, the third chapter of “discussion on basic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the forth chapter of “basis and economi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 the fifthchapter of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system”The first chapter of “forewor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s on how tochoose the research subjec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significance andmethod of case analysisThe second chapter of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zes domestic and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ve papers about goodwill. It will be done from three aspects:the definition of goodwill, the component and nature of goodwill, as well as themethod of measuring goodwill impairmentThe third chapter of“discussion on basic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studies some core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hey are: recognizing and measuring animpairment loss, the unit of impairment test,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impairment test,reversals of impairment losses for goodwill and disclosure of goodwill impairmentGiven the importance of IAS and SFAS, this paper chooses both of them to studyCompared with goodwill standards issued by IASB and FASB, Chinese new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reasonable. Meanwhile, some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The forth chapter of “basis and economi 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justifies the tes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goodwillimpairment test from the test of Asset-liability View. At last, this chapter studies theamalgamation of American Online and Time Warner happened in 2000 to discussesthe economi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SFAS141 and SFAS142 have apparently solved some of the problems but alsoresulted in the largest corporate write-offs in history. By a further analysis, we canlearn why we should test goodwill impairment at the level of a reporting unitannually instead of goodwill-amortizationThe fifth chapter of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 is the last part o f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and the economy and standard condition of China,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some suggestions to complete our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ystem. As isexpected, this paper will be a bridge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to coordinateaccounting standards!Key words: GoodwillGoodwill Impairment目录第1章前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目标 (2)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1.3.1 研究思路 (2)1.3.2 研究方法 (3)第 2 章文献综述 (4)2.1 商誉的定义 (4)2.2 商誉的构成及本质 (4)2.3 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5)2.3.1 各国商誉准则制定的演变历程 (5)2.3.2 会计界理论研究情况 (8)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 (11)3.1 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113.1.1 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 (11)3.1.2 表明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 (13)3.2 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143.3 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单元…………………………………………………163.3.1 IASB 的有关规定 (16)3.3.2 FASB 的有关规定 (17)3.3.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17)3.4 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方法 (18)3.4.1 IASB 的有关规定 (18)3.4.2 FASB 的有关规定 (18)3.4.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19)3.5 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及时间 (20)3.5.1 IASB 的有关规定 (20)3.5.2 FASB 的有关规定 (21)3.5.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1)3.6 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 (21)3.6.1 IASB 的有关规定 (21)3.6.2 FASB 的有关规定 (21)3.6.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1)3.7 商誉减值损失的披露 (22)3.7.1 IASB 的有关规定……………………………………………………….223.7.2 FASB 的有关规定 (22)3.7.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3)第 4 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 (24)4.1 理论基础研究………………………………………………………………244.1.1 基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研究 (24)4.1.2 减值测试与资产负债观 (27)4.2 商誉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研究 (28)第 5 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及展望 (34)参考文献 (39)后记 (42)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第1章前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明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