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0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0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0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0课《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的】
1.罗列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对立外来侵略妥协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妥协肉体
【单元概述】
1.近代中国:年〔事情〕~ 年〔事情〕
2.线索〔时间轴〕
【概念解释】〔行动表达训练〕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旧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
【图说两次鸦片战争】
图一
广州,图片诉说的是我国清代的政策,其影响有〔思索〕:
图二
上图人物为,上右图纪念馆,纪念的是发作在年的事情,这件事成为鸦片战争的。

〔是、不是〕鸦片战争迸发的基本缘由。

图三
上图诉说的是鸦片战争进程中事情,显示了中国人对立侵略的妥协肉体。

图四
上图为年中英«»条约签署的情形
条约的内容、影响〔重点记忆〕
图五
上图诉说的是年战争中火烧的罪行。

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自愿签署了«条约»和«条约»。

内容、影响〔记忆〕
【知识框架】
【课后作业】思索课后〝学习延伸〞;完成«导与练»第10课练习。

【我的疑问】。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知道中国近代史,及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这些战争让中国失去了独立和主权,使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悲壮事迹永远激励着中国民族前进。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引入】我们将要研究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这之前,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已经到了极点,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迅速崛起。

这种背景下,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标志。

知识与技能】在研究鸦片战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因果,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重点掌握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层层分析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等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鸦片战争,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在近代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独立和主权的结果,使近代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悲壮事迹永远激励着中国民族前进。

近代世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它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4.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你如何看待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独立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预习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鸦片战争已有初步了解,但在高中阶段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本质和影响。
2.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挖掘和运用史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如下:
-论文主题自选,可以是对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影响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6.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利用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2.讲解背景:简要介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为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背景知识。
3.分析过程: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爆发、主要战役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战争的过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吗?”“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等。
8.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9.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战场遗址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
4.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学习目标】1.列举、第二次的主要史实;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认识、第二次的历史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

(1)自主阅读本课引言及课文正文子目“虎门销烟”下的第一、二段,并参考《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与《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相关内容,归纳比较在18世纪中期的前夕,中、英两国的不同社会状况。

(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最后组长指定某一位同学进行成果的口头展示。

)(2)自主阅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英国为什么要向走私,的输入给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危害?(3)集体朗读课文子目“”下的第一、二段,拿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的时间、人物或事件等主要史实。

(要求:声音洪亮,勾划准确。

)(4)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位同学对《南京条约》的总结。

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助他修改过来。

《南京条约》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割香港给英国,破坏了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两白银,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南京五处为通商口岸;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破坏了的贸易和关税主权。

从此,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活动二:理解第二次。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欧洲殖民者认为打开了偌大的市场大门,进行商品贸易,一定供不应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阅读下列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最后组长指定某一位同学到前面进行成果投影展示。

)1853年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对比表请回答:①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②如果你当时是受雇于英国某一公司的市场调查员,请你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分析说明英国商品在滞销的原因。

(2)自主阅读课文子目“战火再燃”,通过填写完成下列表格的形式,说明:为什么第二次是的继续和扩大?(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语言简练,并准备上黑板进行成果展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通过观看两段
视频材料,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敌的精神;分
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殖民主义的
罪恶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民族富
强而奋斗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鸦片战争(板书)
师(叙述):1840年,资本主义列强英国悍然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致使中国门户洞开,中国人民从此步入灾难的深渊,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屈辱
的历程。

关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这样一种观点很有代表性。

(课件展示如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我们再看一段材料,(又出示材料)
1、原因:(板书)
(1)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6)
师:对,同学们体会一下“直接原因”和“借口”这两个词有什么差别?
生:“直接原因”两事件应该有因果关系,“借口”则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有
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师:很好,同学们理解的很准确。

现在请大家看教材P50的“资料回放”思考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及道光帝支持他严禁的原因、目的?(两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从此,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英国资产阶级早已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当作重点猎取的目标。

他们多次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要求。

而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对国外的产品并无多大需求。

加之中国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政策的实行就成为必然。

在双方贸易中,英国的毛呢敌不过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结实耐用的土布,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又是英美市场的畅销货。

所以,在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成为白银内流国家。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英国政府支持和怂恿其商人把“杀人毒品”──鸦片作为捞取中国白银和榨取中国人民膏脂的“特殊商品”,偷偷地运进中国,造成了几乎毁灭整个中国社会的大灾难。

《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清朝在战前的封建统治虽已衰落,但中国仍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着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照旧进行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主权已不完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鸦片战争中,在镇江率军用大刀长矛同英军浴血奋战的满族将领是()A.关天培B.陈化成C.葛云飞D.海龄2.英法联军洗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在()A. 1856年B. 1858年C. 1859年D. 1860年3.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沙皇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二)能力提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腐朽无能B.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C.林则徐虎门销烟D.英国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要2.“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随时来往,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1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疑难阐释】1.重要概念:(1)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含义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在中国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难点精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到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革命性质: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习目标】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单元概述】
1.近代中国:年(事件)~ 年(事件)
2.线索(时间轴)
【概念解释】(口头表达训练)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旧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
【图说两次鸦片战争】
图一
广州,图片诉说的是我国清代的政策,其影响有(思考):
图二
上图人物为,上右图纪念馆,纪念的是发生在年的事件,这件事成为鸦片战争的。

(是、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图三
上图诉说的是鸦片战争过程中事件,显示了中国人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图四
上图为年中英《》条约签订的情形
条约的内容、影响(重点记忆)
图五
上图诉说的是年战争中火烧的罪行。

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条约》和《条约》。

内容、影响(记忆)
【课后作业】思考课后“学习延伸”;完成《导与练》第10课练习。

【我的疑问】
第 - 18 -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