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合集下载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

学习课时:两课时一、新课导入二、题解:“阿长”是人名,鲁迅家的一个女工,“《山海经》”是书名。

文章即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三、了解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2、我们学过的鲁迅文章有哪些?3、《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4、《山海经》是部什么书?《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

四、基础过关给下列的字注音并解词惊骇()掳()掠震悚()惶()急诘()问霹雳()疮()疤惧惮()粗拙()五、问题导读1、文中写了阿长的几件事?2、哪几件事详写?3、我对长妈妈感情有何变化?(可在文章找相应词语)4、本文的写作线索是理解链接:精读并按以下句式说一句话:读文章片断,我认识到长妈妈是个的劳动妇女。

5、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6、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方法是六、阅读理解仔细阅读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边的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5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5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5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学步骤可以包括导入、预习、讲解、练习、巩固与评价等环节,有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下面给大家分享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欢迎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散文组织材料的线索,了解作品中细节的写法和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重点: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作者把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

(板书文题、作者)二、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积累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渴慕霹雳惧惮2.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明确: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2、理解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知识链接】1、阿长简介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仅仅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2、《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

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我所理解的鲁迅先生》(创设学习气氛)教师导入:鲁迅没有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她是个怎样的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预习情况检测1、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pī() 雳2、填空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的、、。

本文选自《》,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3、结合文意,理解下面词语:疏懒、磨难、深不可测、面如土色三、探究性学习(一)整体感知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2、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作者对他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 四:达标检测完成《课堂练习》上的习题。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珠海新世纪学校2018级初一语文 导学案NO.1 编制人:陈家森 备课签字:张宝芝 包科领导签字:王玉周 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chensh255@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 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体悟作者在文中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预习案】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1.填空。

鲁迅,原名 ,字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有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 ,杂文集 、 、 等,本文选自 。

2.你能说出作者的几句名言吗?3.给加点的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霹雳..( )( ) 渴慕.( ) 二、研读课文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当时的什么心理?【我的疑问】探究案:活动一鲁迅先生写人描物,往往了了数笔就能传神至极。

本文中对阿长的刻画是否也这样呢?让我们摘录一些相关的语句,并尝试着作适当的点评。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活动二长妈妈懂得哪些“我”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活动三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体现了阿长怎样的品质?“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作者,你最想表达对阿长怎样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读了此文,让我们对阿长写一篇简要的人物小传。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枣市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专用备课纸班级姓名主备:贺运平6《阿长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

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吗?正是这个惊险的故事为“我”儿时的“百草园”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而讲给“我”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她对作者的儿时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致时隔多年之后,作者仍然写了一篇回忆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围绕中心人物梳理课文结构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的深层意蕴,理解“大词小用”以及夸张的妙用。

4.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

5.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品格素养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感受鲁迅先生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预习资料速查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资料1926 年3 月18 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以避难,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因此,他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体知识叙事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写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生活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阿长与》导学案班级:姓名:一、自学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文章紧紧围绕阿长写下了哪些事,重点写下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窥见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到整体表现作者看待短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自学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作品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发行了《欢呼》、《坟》、《热风》、《迷茫》、《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十卷》等专集,整体表现出来爱国主义和全盘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山海经》就是___________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就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___科学知识,还留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____,例如《刑天舞干戚刑》二、我会学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ōng()着急②粗拙()③愁suǒ()④惧惮()⑤苍sǒng()⑥Seyches()问⑦jí()贯⑧pī雳()2.表述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3.释题:融合课文内容,说道说道阿长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4、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三、整体认知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2、恳请同学们找到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3、分析“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就是一个:,,的阿长的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导学案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工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导学案以《山海经》为背景,结合主人公阿长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山海经》及其文化内涵。

第一部分:导入1. 导入问题:你是否听说过《山海经》?你对它了解多少?2. 引发思考:《山海经》是一部与中国古代神话、地理、生物相关的文献,你认为它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 阅读:请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

2. 思考问题:阿长为什么对《山海经》感兴趣?他是如何学习和理解《山海经》的?3. 分析文本:你觉得《阿长与山海经》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第三部分:山海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探究性学习:了解《山海经》的起源和发展背景,以及其与中国古代神话、地理、生物的关系。

2. 思考问题:《山海经》中的传说和故事如何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它们又如何反映了古代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索?3. 文化价值:你认为《山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重要意义?它对现代中国文化有何影响?第四部分:思辨与展望1. 思考问题:《山海经》中描述的奇幻生物和异域景观,你觉得它们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为什么?如果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2. 个人见解:你对《山海经》的理解和认知有哪些?第五部分:拓展学习1. 阅读拓展:选择一篇与《山海经》相关的短文或文章阅读,并总结其内容和观点。

2. 创作展示:以《山海经》为创作题材,写一篇短文、创作一幅画或设计一份图片展板,展示你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想象。

第六部分:总结与反思1. 总结:你在本次导学案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山海经》的知识?你对《山海经》的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2. 反思:在学习《山海经》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本导学案通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山海经》及其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学习《山海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神话与传说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你看过《山海经》吗?为什么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
【合作探究】
1、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2、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重点研读】
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有哪些心理活动?
字词正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 诘问() 霹雳() 辟头() 画舫()
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课堂检测】
1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2、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①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人,我国现代伟大的()、()、()。主要作品有《》《。》本文选自()。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设计
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1、称呼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睡姿| 4、元旦的古怪仪式|抑5、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6、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7、谋害“我”的隐鼠| 8、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扬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整体把握】
1、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