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6、《阿长与山海经》学教案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准印份包科领导签字: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学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主备人:王崇芹课型:新授课审核:八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11年8月10日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
骇(hài)掳(lǔ) 悚(sǒng)絮说(xù)惶急(h uáng ) 疮疤(chuāng )诘问( jié) 霹雳(pī lì) 辟头(pì) 画舫(fǎng )2、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解释下列词语。
悚:害怕。
诘问:追问,责问。
忌惮:害怕。
渴慕:非常思慕。
惶急:惊慌急迫。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6《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 导学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课时)课型:讲读课
主备:审核: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研读第一部分
1、前半部分,作者对阿长有什么态度?为什么?
2、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
3、阿长遇到过怎样的不幸?
4、她教我的道理,现在大抵忘却了,为什么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5、对阿长懂的规矩,你认为是烦琐的缛节还是必要的礼数?
6、从6—12段: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研读第二部分
【学习提示】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一)自主探究,品读归纳。
1、作者在这里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
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出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怎么理解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5、试想她是怎样买到的?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
(二)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1、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2、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写了:
态度:
作用:
三、课后拓展延伸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从叙事、描写方法上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特色。
二、研讨与交流
1、阿长形象很鲜活,得益于鲁迅的描写功底,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描写:对人物、事件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
例: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
写了什么:写说话的声音,写说话时习惯性动作,绘声绘色。
描写效果:人物身影,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反复描写睡相。
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元旦的古怪仪式。
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自选事件)。
写了什么:
描写效果:
2、叙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详写得书前的渴慕和得书后的惊喜?
不写买书过程的好处:
写“渴慕”的妙处:
写“惊喜”的妙处:
3、本文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上运用了写作方法。
请你点评一下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展开全文阅读
4、组内阅读疑惑的交流解决及展示。
三、自测自评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段不超过300字的小短文写下来(用上本文写人的手法)。
徐秀形。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及答案

jié( )问震sǒng jí贯pī( )雳孤shuāng()
3、解释下列词语。
惧惮:_________震悚:__________
诘问:_________惶急:__________
4、初读课文。
①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
母亲开始用小心翼翼的姿态寻找着,都不许我碰一下抽屉,彷佛躲着的铜板是活的。不小心就会惹它生气,滴溜溜地逃跑。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_
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至此为止,你知道作者鲁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了吧?你能理解作者流淌文中的这份深厚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体都震悚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

6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一、识记重点字词,明白得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详略适当的写法。
3、熟悉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情感,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一、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详略适当的写法。
二、领会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目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难点】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深切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浓厚情感。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教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关于阿长。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生的老妈子,平常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若是我国民间传奇中的地理知识,还保留了很多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积存词语。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详略适当的写法,学习作者描述人物的方式。
3.明白得文中带有情感色彩的文句,把握作者情感转变的进程。
自主学习案:一、基础知识积存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这是一部集。
作者,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咱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
2.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憎恶.惶.急惊骇. chuāng疤 jié问惧dàn 掳.走震悚.粗拙.孤shuāng zhóu骂 pīlì3.说明词语震悚:面如土色:诘问:情有可原:二、整体把握,深切研讨1.阅读课文。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写的事件的序号上打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合作探讨整体把握,深切研讨2.鲁迅是如何描述阿长的?写出了阿长是如何的一个人?这些描述有什么特色?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能够是原文,也能够归纳)。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含答案

主备人韩静娟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备课组长签字曲岩学习课题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4、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重点作者在叙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扬的写法。
难点如何看待阿长身上的“坏习惯”。
学法讨论法点拨法相关知识链接一、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二、相关信息:在《狗•猫•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这种隐鼠“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
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
这使我非常惊喜了”。
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
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
预习检测1注音:憎恶..鼹.鼠颈.子烦琐.辟.头震悚.灸疮疤...诘.问孤孀.2解词:谋死:切切察察:絮说:辟头:全体:震悚:3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原名,家、家、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本文体裁是。
整体感知1、作者喜不喜欢阿长?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语,试试用文中的事例佐证他的态度。
整体感知2、阿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鲁迅回忆呢?(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3、纵观全文长大后的鲁迅对阿长有怎样的感情?品读揣摩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问题觉察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阿长与山海经》问题发现课学导目标 1.掌握文中“骇人、掳掠、惶急、疮疤、诘问”等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阅读文章把握长妈妈的形象,学习通过人物描写与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恋之情,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2.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问题预设1..整体感知文本: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阅读选段,思考这段文字写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长妈妈的什么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目标2)2本文结尾部分,鲁迅说:“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文字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意与怀念,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长妈妈的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规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目标2)3.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茫茫求学路,幽幽人生谷,那份浓浓的爱意,壮大着我们前行的力量,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他(她)是怎样影响你的?请简要写下来。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答案)

“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都是统一在表现儿童对未知、神秘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中心之内的。略写“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锦城四中八下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编:帅炎平主审:使用时间:2013/09/13共3课时
课题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2、文章1—18自然段都在写“不大佩服”“讨厌”“憎恶”阿长 ,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动作描写)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语段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喜欢饶舌多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授课时间:2011 月日学案编号:6--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执笔:审核:审批:印数:470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预见〗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
惧惮.()粗拙.()疏.懒()惊骇.()憎恶.()惧惮.()孤shuāng( ) pī( ) 雳
2、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集《》,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3、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
备注
(此栏为教师复备及学
生补充笔记及反思用)
中间(摆成、摊成)一个“大”字,(挤、压)得我没有
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烘、烤)得那么热。
4、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为什么这
样安排?略写:
详写:
原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
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
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
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
的心情?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
讨,请把它写下来。
三、拓展学习,展示提升:
1、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
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
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200字
左右的想象短文。
2、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