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电动机教案

合集下载

电动机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电动机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电动机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机、电池、导线、小车、风扇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动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电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

3.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动机的应用:生活中的各种电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生活中见过的电动机,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

2.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学会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1 什么是起动机起动机是一种用来启动内燃机的设备,通过电力驱动旋转发动机的曲轴,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1.2 起动机的主要功能- 提供足够的启动力矩,克服内燃机的惯性阻力。

- 保证发动机能够快速、平稳地启动。

2.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起动机的结构- 电动机:主要由电枢、线圈、电刷和电刷架等组成,通过电流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 飞轮:连接在曲轴上,负责储存和释放机械能,提供启动力矩。

- 齿轮减速器:将电动机的高速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2.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按下起动开关,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力使电枢旋转。

- 电枢与飞轮通过齿轮减速器相连,将电动机的高速低力矩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 飞轮带动曲轴旋转,使内燃机开始工作。

3. 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3.1 起动机故障的常见原因- 电源故障:如电池电力不足、蓄电池线路短路等。

- 电动机故障:如电动机烧毁、电装线路断路等。

- 减速器故障:如减速器齿轮损坏、润滑油不足等。

3.2 起动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检查电源:确认电池是否正常、线路是否短路。

- 检查电动机:检查电刷、线圈和电枢是否正常。

- 检查减速器:检查齿轮是否破损、润滑油是否充足。

3.3 起动机的常见维护方法-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起动机的电路连接、齿轮和润滑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 清洁保养:保持起动机的清洁,特别是电刷和电枢,以免积灰影响工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起动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起动机的结构,向学生展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关系。

3. 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4. 分析起动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并提供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

起动机实训教案

起动机实训教案

起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十章“起动机的检修与调试”。

具体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起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检测及调试方法。

2. 能够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重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检修及调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拆装工具、检测仪器、教学PPT等。

学具:起动机拆装工具、检测仪器、实训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无法启动的汽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进而引出起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利用PPT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拆装与检测方法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训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实训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训操作步骤,独立完成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练习。

6. 故障分析及排除(10分钟)教师提出起动机常见故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工作原理2. 起动机结构组成3. 拆装与检测步骤4.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起动机实训报告。

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心得、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2. 答案:参照实训操作过程及教材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起动机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训操作演示2. 故障分析及排除3.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训操作演示实训操作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演示和指导至关重要。

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五篇)

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五篇)

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五篇)第一篇: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发动机起动系统一、复习提问1、电子点火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二、导入新课上一章我们学习发动机点火系统,这一章继续学习发动机五大系统之一发动机起动系统。

三、讲授新课11.1 概述(一)基本概念1、发动机的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自动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2、起动系统的作用:就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过起动机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以足够高的转速运转,以顺利起动发动机。

3、发动机起动时,必须克服气缸内被压缩气体的阻力和发动机本身及其附件内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克服这些阻力所需的力矩称为起动转矩。

4、能使发动机顺利起动所必需的曲轴转速,称为起动转速。

(二)起动方式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辅助汽油机起动和电力起动机起动等多种形式。

1、人力起动即手摇起动或绳拉起动。

其结构十分简单,主要用于大功率柴油机的辅助汽油机的起动,或在有些装用中、小功率汽油发动机的车辆上作为后备起动装置。

2、辅助汽油机起动起动装置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只用于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起动。

3、电力起动机起动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当电动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周缘上的环齿啮合时,电动机旋转所产生的电磁转矩,通过飞轮传递给发动机的曲轴,使发动机起动。

(三)起动预热1、进气预热装置为了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一些化油器式发动机的进气道上装有进气预热装置。

2、电热塞采用涡流室式或预燃室式燃烧室的柴油发动机,由于燃烧室表面积大,在压缩行程中的热量损失较直接喷射式大,更难以起动。

3、起动预热锅炉有些重型汽车使用起动预热锅炉作为起动预热装置,将冷却液和机油加以预热。

4、起动液喷射装置它主要用于某些柴油发动机的起动预热。

5、起动减压装置它采用降低起动转矩、提高起动转速的方法来改善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内容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学对象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时15分钟一、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学习过电工基础,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上节课学习了汽车起动系统的作用,对起动机在整个起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定了解。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特点优点1、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2、喜欢自己解决问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1、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2、初学汽车专业的课程,还没有完全入门。

教学对策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明确学生任务;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发扬学生的优点,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弥补学生的不足。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材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课程类型以“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掌握汽车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难点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汽车起动机的基本组成;2、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3、掌握汽车起动机工作的原理。

情感目标1、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4、通过动画的演示,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头脑风暴法让同学任意思考、联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激发更多更好的主意。

学生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四组,相互依次发言,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模式,小组内部又形成合作模式。

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自主探究法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使用方式作用《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教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提供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师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电子翻页笔、黑板教师教学操作方便提高课堂效率Flash动画、视频片段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充满活力更加生动形象五、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1、新课导入——2分钟通过观看汽车起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起动机和发电机实训课程教案

起动机和发电机实训课程教案
5-6节
一、拆卸发电机前的准备
二、要求
三、注意事项
四、发电机的拆卸
1、 打扫卫生
2、做标记
3、拆穿心丝
4、分开定子跟转子
5、分开定子与后端盖
6、分开定子与整流器
五、发电机的组成
1、前轴承
2-定子
3-电刷及电刷架
4-电压调节器
5-后轴承
6-滑环
7-整流二极管
8-转子
9-皮带轮
课后作业
1、掌握发电机的控制原理
实训课程教案
实训时间:实训地点: 指导教师:
实训内容
车间安全制度、认识汽车交流发电机及拆装与检测
实训目的
认识汽车交流发电机、对交流发电机拆装与检测、调节器的检测
教学重点
车间安全制度
教学难点
交流发电机的测量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所使用 设备
1-4节
一、安全与操作规范
1.必须听从车间管理老师和实训教师安排,不得擅自操作与本次实训不相关设备。
2、怎样检测发电机的各个原件
课后心得
实训课程教案
实训时间:实训地点:指导教师:
实训内容
发电机的拆装及测量及实车测量
实训目的
让学生掌握发电机的拆装方法及测量
教学重点
发电机的拆装
教学难点
发电机的的测量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所使用设备
1-4节
一、交流发电机各零件的测量
发电机拆解后,先用布或棉纱蘸适量清洗剂擦洗转子绕组、定子绕组、电刷及其他机件。然后再检测转子、定子的电阻值及绝缘电阻。为了取得较准确的测量数值,建议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最后,要将检测结果记录到表中。

第三章起动机教案

第三章起动机教案

旧知回顾:发动机如何起动?本节内容:第三章起动机第一节起动机的构造一、起动系1、功用:通过转动曲轴起动发动机,起动之后,起动系立即停止工作。

2、组成:蓄电池、起动机、起动继电器、点火开关等组成。

二、起动机1、组成直流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电磁转矩传动机构:起动时,将起动机的转矩传给发动机;起动后自动退出传动。

操纵机构:接通和断开电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2、分类1) 按磁场分类➢励磁式起动机——串励,并励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永磁式起动机——磁极为永磁材料,无磁极绕组。

2) 按操纵机构分类➢直接操纵式——由脚踏或拉杆直接控制,接通或切断起动机主电路。

➢电磁操纵式——由按钮或点火开关控制继电器,再控制主开关来通断主电路。

3) 按传动机构的啮合方式分类➢惯性啮合式——小齿轮靠惯性力自动啮入或退出啮合。

➢强制啮合式——靠人力或电磁力强制小齿轮啮入飞轮齿圈的。

➢电枢移动式——靠电枢移动啮合和退出,用于大功率的柴油机上。

➢齿轮移动式——推动安装在电枢轴孔内的啮合杆,使小齿轮啮合和退出。

➢减速式——电枢和驱动齿轮之间装有一级减速齿轮。

3、型号第1部分为产品代号:起动机的产品代号QD、QDJ、QDY分别表示起动机、减速起动机及永磁起动机。

第2部分为电压等级代号:1—12 V;2—24 V;3—6 V。

第3部分为功率等级代号:第4部分为设计序号。

第5部分为变形代号。

例如,QD124表示额定电压为12 V、功率为1~2 kW、第四次设计的起动机。

三、直流电动机的构造1、工作原理受力方向:左右原则磁场方向:右手原则2、构造串励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电枢(转子)、磁极(定子)、电刷架与电刷等构成。

1) 电枢——电动机的旋转部分,包括电枢轴、换向器、电枢铁芯和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采用较粗的矩形裸铜线绕制成成型绕组。

换向器:换向片和云母片叠压成,电枢绕组各线圈的端头均焊接在换向器片上,通过换向器和电刷将蓄电池的电流引进来。

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教案

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教案

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课题:第二节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教学目的及要求:a)理解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b)掌握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组成c)了解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特性教学重难点:a)理解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b)掌握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的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具:起动机、多媒体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各种普通起动机的结构大同小异,外形如图3-1所示。

图3-1 普通起动机实物图它主要由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

起动发动机时,通过操纵控制装置即开关,将直流电动机产生转矩,经传动机构传递给曲轴,带动发动机。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起动机的直流电动机。

二、讲解本次授课的具体内容第二节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直流电动机主要由壳体、磁极、电枢、换向器和电刷组件等部分组成,如图3-1。

它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转矩带动发动机曲轴,起动发动机。

一般均采用直流串励式电动机。

串励是指电枢绕组与磁场绕组串联。

(1)磁极磁极的作用是产生电枢转动时所需要的磁场,它由固定在机壳上的磁极铁心和磁场绕组组成。

如图3-2。

为了增大起动机的电磁转矩,磁极一般有四个或六个。

四个激磁绕组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四个绕组串联后再与电枢绕组串联,如图 3-3 a)所示,另一种是两个绕组先串联后并联,然后再与电枢绕组串联,如图3-3 b)所示。

目前普遍采用后一种连接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连接方式,其激磁绕组通电产生的磁极必须N、S极相间排列。

图3-2 直流电动机结构图(2)电枢图3-4所示为电枢总成,由外圆带槽的硅钢片叠成的铁心和电枢绕组组成,磁场绕组和电枢一般采用矩形断面的裸铜线绕制。

换向器装在电枢轴上,它由许多换向片组成。

换向片嵌装在轴套上,各换向片之间均用云母绝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从展示中获得成就感。
课堂小结
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起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收获。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
布置作业
电动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课后及时复习所学知识。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设计
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本人的市个人课题,从学生刚进行过的的实训技能出发,情境模拟,并给出学习目标,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探索并及时反馈,有效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技能,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的第二节(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组成。旨在使学生对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这一内容有简单的了解。
1.定子
定子亦称磁极,其作用是产生磁场,分励磁式和永磁式两类。为增大转矩,汽车起动机通常采用四个磁极,两对磁极相对交错安装,定子与转子铁心形成的磁力线回路如图3-5所示,低碳钢板制成的机壳是磁路的一部分。
(1)励磁式定子
励磁式电动机定子铁心为低碳钢,铁心磁场要靠绕在外面的励磁绕组通电建立。为使电动机磁通能按设计要求分布,将铁心制成如图3-6所示的形状,并用埋头螺栓紧固在机壳上。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是汽驾专业的学生,刚在公交公司实习过这一内容,因此在上课时结合实习的状况,使学生了解起动用直流电动机的作用、电动机的组成,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表二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评价
给出学习目标:
1.能讲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能说出起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这两个端盖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起动机主要由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直流电动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组成。
二、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每个部件的作用。
由学生自己思考回答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事物本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起动机的直流电动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对照图片讲出电动机的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和练习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问题串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及时反馈,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采用励磁式定子的电动机,其励磁绕组与转子串联连接,故称串励式电动机。
(2)永磁式定子
永磁式电动机不需要电磁绕组,可节省材料,而且能使电动机磁极的径向尺寸减小;在输出特性相同的情况下其质量比励磁定子式电动机可减轻30%以上。
2.转子
转子亦称电枢,由电枢轴、铁心、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等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
4.驱动端盖
驱动端盖上有拨叉座和驱动齿轮行程调整螺钉,还有支撑拨叉的轴销孔。为了避免电枢轴弯曲变形,一些起动机装有中间支撑板。端盖及中间支撑板上的轴承多用青铜石墨轴承或铁基含油轴承。
了解起动系的作用
通过看视频起动机的拆卸,让学生回忆自己动手时的情景,加深印象。
通过看图讲解起动机的组成
看图讲解定子的结构、作用及分类。
《起动系概述》教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王秀梅
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11(7)班
班级
人数

授课日期
12.6
教学内容
起动机用直流电动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讲述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能说出起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掌握转子的结构、作用。并提问让学生回答。
掌握电刷端盖的结构及作用。
掌握驱动端盖的结构及作用。
利用图片资源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起动系的作用。
看图讲解起动机的组成,并让同学们进行
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在这里主要使学生知道定子的两种类型分别用在什么的车子上。
让学生知道转子的结构、作用。这里通过图片和提问来学习。
典型起动机转子结构如图3-9所示。转子铁心由硅钢片叠成后固定在转子轴上。铁心外围均匀地开有线槽,用以放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由较大矩形截面的铜带或粗铜线绕制而成。
3.电刷端盖
电刷端盖一般用浇铸或冲压法制成,盖内装有四个电刷架及电刷,其中两只搭铁电刷利用与端盖相通的电刷架搭铁。另外两只电刷的电刷架则与端盖绝缘,绝缘电刷引线与励磁绕组的一个端头相连接,如图3-4和图3-10所示。
通过给出一段视频,引入本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视频引入
设问
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学习
一、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流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把电枢线圈感应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靠换向器配合电刷的换向作用,使之从电刷端引出时为直流电动势。
二、直流电动机的组成:
起动机的直流电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换向器、电刷及端盖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