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5月月考试题
河南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物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a=Δv/Δt可知,a与Δv成正比,a与Δt成反比B.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内的物体,其惯性因物体失重而消失C.a、F、Δv的方向总是一致的D.单位中kg 、 m/s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2.下列所给的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A.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B.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C.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D.无论a为多大,A都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B.2.5NC.8.65N D.4.3N5.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2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6s,这列火车的节数为()A.3节B.5节C.7节D.9节6.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7.如图,物体A的质量为2m,物体B的质量为m,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摩擦不计,用水平力F向右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则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A. B.C. D.8.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4m/s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f ,则F∶Ff的大小为:( )A.2:1B.3:1C.1:4D.4:19.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放在沿平直轨道向左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
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物理答案
三、填空题 16、2:1
17、s t ∆∆ t θ
∆∆ 匀速直线 卡文迪许
18、1:2 1:1 四计算题
19、将飞机的实际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得:
30300/150/x v vcos km h km h =︒== 1
30300/150/2y v vsin km h km h =︒=⨯
=
20、(1)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x
t v
=
,
解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1.6
0.82t s =
=
(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2
12h g t =
,
解得小球抛出点的高度;
()2
1
10 3.22
0.8h m =⨯⨯
=
答(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0.8s .
(2)小球抛出点的高度是3.2m .
21、(1)汽车受重力G 和拱桥的支持力F ,二力平衡,故F =G =500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汽车对拱桥的压力为5000N
(2)
v m 2
gr
v
=5
10m/s
(3)汽车只受重力G,G=r。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上)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B.研究车轮的转动,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转动作,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接在一起的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3.下列说法中哪个说的是时间()A.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开始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播放约30min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开播D.某学校上早自习从6点55开始4.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5.两个人以恒定的相同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直至相遇。
则在这过程中,下列物理量相同的是:A.路程B.位移C.相遇时的速度D.平均速度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t0时,位移s>0,速度v>0,其加速度a>0,后a逐渐减小,则它的A.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速度开始逐渐增大,后不变C.位移逐渐减小D.位移、速度始终为负值8.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象,则该物体在6 s内的路程是xA.0 m B.2 m C.4 m D.12 m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运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在t2时刻丁车和丙车速度相同。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5月月考化学试卷.pdf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高一第二次考试2015-05-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Mn—55 I—127一、选择题(共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分。
) .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
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 B. C. D. 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铁 B.铍 C.砷 D.碘 . 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3周期第IA族B.第3周期第IIA族C.第5周期第IA族D.第4周期第VIIA族 4.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键放出942kJ热量。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沸点比P4(白磷)高D.1 mol N4 气体转变为N2吸收882kJ热量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在太阳能作用下将、转变为、。
其过程如下(m-x)CeO2·xCe+xO2 (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没有消耗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如图中H1=ΔH2+ΔH3 D.以和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6.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H4 B. C2H6 C.C3H6 D.C6H6 7. 将1mol CH4和适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甲烷和氧气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1kPa,120℃),其总质量为72 g,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4 g/molB.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恢复至(101 kPa,120℃),则压强变为原来的1/3C.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为56 g D.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全被吸收,若通过浓硫酸,则不能被完全吸收 烷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CH3 -CH2- 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A.6B.7 C.8 D.109.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物理高考模拟卷-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6)

2014-2015年扶沟高中高三物理高考预测题答案时间 2015.5.15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被赫兹所证实。
B.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开普勒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5.如图甲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足够长斜面,倾角为37°,物体A放在斜面底端挡板处,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绳跨过光滑轻质滑轮与物体B相连接,B的质量M=1kg,绳绷直时B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在t=0时刻,无初速度释放B,由固定在A上的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数据绘出的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B落地后不反弹,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下落的加速度大小a=10m/s2B.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A做的功W=3JC.A的质量M=0.5Kg,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D.0~0.75s内摩擦力对A做的功0.75J16.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上极板带正电荷.如果两极板间距不是足够近或者两极板面积不是足够大,即使在两极板之间,它们的电场线也不是彼此平行的直线,而是如图所示的曲线(电场方向未画出).虚线MN是穿过两极板正中央的一条直线.关于这种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可以看做匀强电场B .b 点的电势高于d 点的电势C .b 点的电势低于c 点的电势D .若将一正电荷从电场中的任一点由静止 释放,它必将沿着电场线运动到负极板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 是原线圈的中心接头,电压表V和电流表A 均为理想电表。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学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物理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成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成锐角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以9.8m/s 的水平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θ为30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C. D. 2S3.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正在工作中,主动轮半径是从动轮半径的一半.传动过程中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A 、B 分别是主动轮和从动轮边缘上的两点,则A 、B 两点的角速度、线速度之比分别是( )A .1:2;1:1;B .1:2;2:1;C .2:1;1:1;D .1:1;2:1.4.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是 ( ).A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C .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 .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等5.人造地球卫星在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转,它的运动速度、周期和轨道半径的关系是(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大B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C 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小D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6、知引力常量G 与下列哪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密度( )A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绕地球转的轨道半径C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运行周期D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半径和重力加速度7、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33a0547dad02de80d5d84012.png)
扶沟县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三仿真模拟理科综合试卷(物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余题目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思想和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质点和点电荷是同一种思想方法B.重心、合力和分力、总电阻都体现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势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速度与位移成正比15、如果说美国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是可口可乐,那么,俄罗斯畅销全球的形象产品则是AK47步枪(如图所示),AK47步枪得到众多军人的极度崇拜,算得上是全球局部战争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武器。
若AK47步枪子弹的质量m=2×10-3 kg,子弹在枪膛内受到压缩空气推动力F与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时间t满足F=400-43×105t,子弹在枪膛内运动时重力、所受阻力都忽略不计,子弹离开枪膛后,推力立即变为零,在水平射击时,关于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600 m/sB.子弹离开枪膛时的速度为300 m/sC.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为0.45 mD.子弹在枪膛内运动的距离为0.90 m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在斜面上恰好能匀速下滑,现在用一平行于地面向右的力F 作用在m 上,则加上力F 后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体M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m )gB. 斜面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C. 斜面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D. 斜面体没有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17、图中B 为理想变压器,接在交变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的电源上。
2015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9)

2015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9)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物理学在揭示现象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实质上是导体内运动电荷受到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B.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了电场使电荷定向移动C.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有取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电流D.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D【解析】解:A、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实质上是导体内部运动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故A正确.B、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感应电流,是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故B正确.C、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分子电流的取向基本一致.故C正确.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安培力实质是所受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磁场发生变化,会产生电场,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磁铁周围存在磁场,是因为磁铁内有取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电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安培力的实质、闭合回路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实质.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如图所示,离地面高h处有甲、乙两个物体,甲以初速度v0水平射出,同时乙以初速度v0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滑下.若甲、乙同时到达地面,则v0的大小是()A. B. C. D.【答案】A【解析】解:甲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得:t=①根据几何关系可知:x乙=②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合=°=③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知:④乙由①②③④式得:v0=所以A正确.故选A.根据题意可知:甲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可以通过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求解,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与甲相等,由几何关系及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该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抓住时间相等去求解,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3.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水平足够长的固定木板,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30°的斜面,让该小物块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t′与t之比为(设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C. D.【答案】B【解析】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在水平木板上的加速度大小,在倾斜木板上的加速度大小°°=gsin30°+μgcos30°,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at,解得时间之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在水平面木板和倾斜木板上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之比.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4.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1000匝,副线圈匝数为n2=200匝,将原线圈接在u=2002sin100πt(V)的交流电压上,副线圈上电阻R和理想交流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现在A、B两点间接入不同的电子元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两点间串联一只电阻R,穿过铁芯的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为0.2W b/sB.在A、B两点间接入理想二极管,电压表读数为40VC.在A、B两点间接入一只电容器,只提高交流电频率,电压表读数增大D.在A、B两点间接入一只电感线圈,只提高交流电频率,电阻R消耗电功率增大【答案】C【解析】解:A、在A、B两点间串联一只电阻R,输入电压最大值为200V,有效值为100V,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副线圈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为20,故A错误;B、在A、B两点间接入理想二极管,会过滤掉负半周电流,设电压表读数为U,则根据有效值定义,有,故U=20V,故B错误;C、在A、B两点间接入一只电容器,只提高交流电频率,电容器容抗减小,故R分得的电压增加,电压表读数增加,故C正确;D、在A、B两点间接入一只电感线圈,只提高交流电频率,感抗增加,故R分得的电压减小,电压表读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根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得到输出电压,根据有效值定义求解电压有效值;电感器的感抗与频率成正比,电容器的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本题考查变压器的电压比与匝数比,以及二极管的特点,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成正比,然后转化为恒定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不难.5.如图所示,匀强磁场分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整个第1象限内,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荷量绝对值为q、不计重力的粒子,以某速度从O点沿着与y轴夹角为30°的方向进入磁场,运动到A点时,粒子速度沿x轴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运动过程中,粒子的速度不变C.粒子由O到A经历的时间为t=D.离开第一象限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意作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知,此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B、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所以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C、粒子由O运动到A时速度方向改变了60°角,所以粒子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θ=60°,则粒子由O到A运动的时间为t=T=°°=,故C正确;D、粒子在O点时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x轴是直线,根据圆的对称性可知,离开第一象限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故D错误;故选:C.先根据题意作出粒子运动的轨迹,找出圆心,确定圆心角,根据左手定则及曲线运动的条件判断粒子的正负,根据圆心角与周期的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速度的大小没有变化,但速度的方向改变了,速度是变化的.根据圆的对称性分析粒子离开第一象限时速度与x轴的夹角.本题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要求同学们能运用几何知识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关键定圆心和半径.会根据圆心角与周期的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掌握关系式:t=T.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6.如图所示,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且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A.金属杆ab返回到底端时速度小于v0B.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与重力所做功之和等于mv02C.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mv02-mghD.金属杆两次通过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时电阻R的热功率相同【答案】ABC【解析】解:A、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回路中产生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知,金属杆ab返回底端时速度v小于v0.故A正确;B、上滑过程中,重力和安培力对杆做功,安培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克服安培力与重力所做功之和等于.故B正确.C、对于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W安=0-,得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安=-mgh.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即有Q=W安,则得:Q=-mgh.故C正确.D、上滑的过程做变减速直线运动,下滑的过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同一位置时,上滑的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速度大小,上滑的感应电动势大于下滑的感应电动势,上滑的感应电流大于下滑的感应电流,则上滑时所受的安培力大于下滑时的安培力,由P=F v 知,经过同一位置时,上滑过程中杆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大于下滑过程,上滑过程中电阻R的热功率大于下滑过程R的热功率.故D错误.故选:ABC通过对导体棒受力分析知,上滑的过程做变减速直线运动,下滑的过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功能关系判断出金属杆返回低端是的速度;抓住位移相等,比较安培力大小,即可分析克服安培力做功功率的大小,根据功能关系分析焦耳热的关系.在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减小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即可比较焦耳热与减少的动能的大小.本题分析杆的运动情况,比较同一位置安培力的大小是关键,再根据动量定理、安培力、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比较.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为d.带负电的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q,从下极板N的小孔P处,以初速度v0射入,沿直线到达上极板M上的小孔Q,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在M、N间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B.M板电势高于N板电势C.小球从P到Q,电势能增加了mgdD.M、N间电势差大小为【答案】BD【解析】解:A、小球受重力,电场力,且两者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若小球沿直线运动,则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否则小球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小球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由重力和电场力平衡,可知电场力向上,由于小球带负电,故电场线方向向下,M 板带正电,故M点电势高于N点电势,故B正确.C、由于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即F=mg,电场力方向向上,做正功,做功为:W=F d=mgd,故电势能减少mgd,故C错误.D、由电场力做功W=q U=mgd,解得:,故D正确.故选:BD.小球受重力,电场力,且两者一定在一条直线上,若小球沿直线运动,则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由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可知电场力方向,进而判定电场线方向,可得MN电势高低关系.重力等于电场力,可得电场力做的功,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关系可知电势能的变化.由电场力做功W=q U=mgd,可得MN的电势差.本题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关键是分析受力情况,判断出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8.为减机动车尾气排放,某市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该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如图所示的F-图象(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阻力恒定,最终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A.电动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5m/sB.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C.该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1.5sD.该车加速度大小为0.75m/s2【答案】AC【解析】解:A、因为横坐标是,所以全过程中,C点的值最小,匀加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m/s.故A正确.B、AB段牵引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动车的功率,知BC段功率不变,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错误.C、电动机的功率为:P=W=6000W,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m/s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由图线知,f=400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m/s 2,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AB过程牵引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动车的功率,斜率不变,则功率不变,根据功率与牵引力的关系,判断BC段的运动情况,速度达到最大时,牵引力等于阻力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从图线中分析出电动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六、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3.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密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B.PM2.5 (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D.一定之类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压强不变,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一定减少E.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答案】CDE【解析】解: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A错误;B、悬浮颗粒的运动不可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C、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C正确;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增大,压强不变,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一定减少,故D正确;E、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开始时表现为引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表现为斥力再逐渐增大;故E正确;故选:CDE.液体表面分子较内层稀疏,故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从而表现为表面张力;分子热运动是指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具体分子的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的次数、分子的平均撞击力有关;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本题考查热学中的相关内容,重点把握布朗运动的性质、晶体的特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明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八、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C.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E.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小【答案】BCE【解析】解:A、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错误;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即空气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故B正确;C、激光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全息照片就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进行拍摄的;故C正确;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滤去反射光等偏振光;故D 错误;E、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小,从而发生全反射现象,故E正确;故选:BCE.从光现象形成的原因出发,把光现象与说明的问题对应起来: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全息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激光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偏振片是减少反射光的干扰;海市蜃楼与全的反射有关.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干涉和衍射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知道什么叫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及光的全反射条件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9.如图1所示,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①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②一次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如2所示,已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计数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h1,计数点B、C两点间的距离为h2.由此可以确定,在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重物的动能为______ (填字母代号).A.m()2 B.m()2 C.m()2 D.m()2.【答案】D;D【解析】解:(1)打点计时器需要使用交流电源,要测量物体下降的高度,以及瞬时速度的大小,所以需要测量点迹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实验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所以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故选:D.(2)B点的速度,则重物在B点的动能.故选:D.故答案为:(1)①D;②D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测量的器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B点的动能.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会通过原理确定测量的物理量.以及掌握纸带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10.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B)电流传感器1(C)电流传感器2(D)定值电阻R0(2000Ω)(E)滑动变阻器R(0-20Ω,2A)(F)开关和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完成实验.(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该同学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则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2)该同学利用测出的实验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I2为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且I2的数值远远大于I1的数值),如图乙所示.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 V,内阻r= ______ Ω.【答案】变大;3;1【解析】解:(1)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应起到调节电流的作用,滑片P向左滑动时R值增大,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变小,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变大.(2)路端电压:U=I1R0=E-I2r,变形得:I1=-I2;由数学知可得:图象中的k=;b=;由图可知:b=1.50;k==0.5×10-3;故解得:E=3.0V,r=1Ω;故答案为:(1)变大;(2)3,1.(1)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应起到调节电流的作用,滑片P向右滑动时R值减小,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和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都变化.(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与题目中给出仪器有关的表达式,再由数学规律可得出电动势和内电阻.(3)若图象纵坐标为路端电压,则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本题要注意电路中采用的是传感器安安法测电动势和内电阻,其本质就是用其中的表头改装电压表;另外在解题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图象中的纵坐标不是从零开始变化的,应细心观察.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0分)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75kg的小球在距地面高h=10m处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后反弹,碰撞时无能量损失,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f大小恒为2.5N,g=10m/s2.求:(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2)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地面发生第五次碰撞时通过的总路程.【答案】解:(1)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设小球落地的速度为v,得: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由于阻力都做负功,设上升的高度为h1,则:得:h1=5m(2)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设小球第二次落地的速度为v1,得;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由于阻力都做负功,设上升的高度为h2,则:得:=2.5m同理,小球第三次落地后上升的高度:m小球第四次落地后上升的高度:m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地面发生第五次碰撞时通过的总路程:s=h+2h1+2h2+2h3+2h4=28.75m答:(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是5m;(2)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地面发生第五次碰撞时通过的总路程是28.75m【解析】(1)小球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对下落的过程和上升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2)小球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高度与下降的高度是相等的,分别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上升的最大高度与落地时的速度,同理即可表达出相应的数列,然后求和即可.本题应用动能定理全程列式可顺利求解,关键在于明确阻力做功的求法,记住不论物体向下还是上,阻力一直做负功.12.如图,竖直平面坐标系x O y的第一象限,有垂直x O y面向外的水平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大小分别为B和E;第四象限有垂直x O y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电场,大小也为E;第三象限内有一绝缘光滑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轨道最高点与坐标原点O相切,最低点与绝缘光滑水平面相切于N.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从y轴上(y>0)的P点沿x轴正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后做圆周运动,恰好通过坐标原点O,且水平切入半圆轨道并沿轨道内侧运动,过N点水平进入第四象限,并在电场中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并求出其所带电荷量;(2)P点距坐标原点O至少多高;(3)若该小球以满足(2)中OP最小值的位置和对应速度进入第一象限,通过N点开始计时,经时间t=2小球距坐标原点O的距离s为多远?【答案】解:(1)小球进入第一象限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后,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设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有:q E=mg(1)解得:(2)又电场方向竖直向上故小球带正电.(2)设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轨道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3)小球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并沿轨道运动,则应满足:(4)由(3)(4)得:r=(5)即:PO的最小距离为:y=2r=(6)(3)小球由O运动到N的过程中设到达N点的速度为v N,由机械能守恒得:(7)由(4)(7)解得:(8)小球从N点进入电场区域后,作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有:沿x轴方向有:x=v N t(9)沿电场方向有:(1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1)t时刻小球距O点为:答:(1)小球的带正电,其所带电荷量;(2)P点距坐标原点O至少为;(3)经时间t=2小球距坐标原点O的距离.【解析】(1)小球进入第一象限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后,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从而判定小球的电性和电量.(2)设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轨道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小球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并沿轨道运动,则应满足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联立即可求出P 点距坐标原点O至少多高;(3)小球由O运动到N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小球从N点进入电场区域后,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作类平抛运动.根据运动的类型,写出相应的公式,就可以求解.该题中,设置的情景比较复杂,运动的过程较多,一定要理清运动的过程和各个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做功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题.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操作不慎,漏进了一些空气.当大气压强为75cm H g时,管内外汞面高度差为60cm,管内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是30cm,如图所示.问:(1)此时管内空气的压强是多少?(2)若将此装置移到高山上,温度不变,发现管内外汞面高度差变为54cm,山上的大气压强为多少(设管顶到槽内汞面的高度不变)?【答案】解:(1)此时管内空气的压强为P1=(75-60)cm H g=15cm H g.(2)V1=30S,V2=(30+60-54)S=36SP1=15cm H g,P2=(P0-54)cm H g等温变化,由玻意尔定律P1V1=P2V2代入15×30=15×P2得P2=12.5cm H g可得P0=66.5cm H g答:(1)此时管内空气的压强为15cm H g.(2)山上的大气压强为66.5cm H g.【解析】(1)管内空气的压强等于管外大气压与管内60cm水银产生的压强之差.(2)温度不变,管内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求解管内空气压强.根据管内外压强关系求解山上的大气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高一第二次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9、10、11、12为多选题。
多选题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C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只能做曲线运动
2.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 向N 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 )
3.“套圈圈”是老少皆宜的游戏,如图,大人和小孩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处分别以水平速度1v 、2v 抛出铁丝圈,都能套中地面上同一目标.设铁丝圈在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1t 、2t ,则( )
A .21v v =
B .21v v >
C .21t t =
D .21t t >
4.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 ,a 是它的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 ,小轮的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距离为r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 点与b 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a 点与c 点角速度大小相等
C.a 点与d 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1v 2
v
D.a、b、c、d四点,加速度最小的是b点
5.如图所示,倒置的光滑圆锥面内侧,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玻璃球A、B,沿锥面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A、B两球的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 它们的角速度相等ωA=ωB
B. 它们的线速度υ
A<υB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D. A球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球的向心加速度
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40 cm的两个钉子A和B,如图所示,长1 m 的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0.4 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小球和钉子A、B在同一直线上,小球始终以2 m/s的速率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 N,那么,从开始到细绳断开所经历的时间是( )
A.0.9π s B.0.8π s C.1.2π s D.1.6π s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小环经过大圆环最高点时,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小环对大圆环施加的压力可以等于mg
B.小环对大圆环施加的拉力可以等于mg
C.小环的线速度大小不可能小于gR
D.小环的向心加速度可以等于g
8.理论研究表明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火星探测器悬停在距火星表面高度为h处时关闭发动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落到火星表面。
已知引力常量为G,火星的半径为R。
若不考虑火星自转的影响,要探测器脱离火星飞回地球,则探测器从火星表面的起飞速度至少为( )
A.7.9km/s B.11.2km/s C.2hR
t
D.
2hR
t
9.某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则该卫星的周期为()
A.2R g
π B.
()
2R h R h
R g
π++
C.
2h R
R g
π
D.
2π
ω
10.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上通过
铰链联结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绕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慢转至水平位置(转过了90°角),此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重物M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ωL D.重物M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1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t=0时,将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
A.传送带的速率v0=10m/s
B.传送带的倾角θ=30°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5
D.0~2.0s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f=–24J
12.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为正弦曲线,由图可判断()
A.在0~t1时间内,外力在增大
B.在t1~t2时间内,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在t2~t3时刻,外力在做负功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二、试验题(共12分)
13.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当地g=10m/s2,那么:
⑴(1分)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 Hz;
⑵(2分)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⑶(2分)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14.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A
(1)(1分)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
B .假设法
C .理想实验法
D .等效替代法 (2)(2分)为了验证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实验中必须做到 A .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
B .每次都必须从相同位置释放小车
C .拉小车的细绳必须保持与轨道平行
D .拉力改变后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
(3)(2分)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
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 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图2
(4)(2分)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a -F 图像,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A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 .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 .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 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即m<<M )
D .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 不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细线
定滑轮
盘和重物
小车和砝码 打点计时器
纸带
图1
15.(9分)在足够高处将质量m=1kg的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已知在抛出后第2s末时小球速度大小为25m/s,取g=10m/s2,求:
(1)第2s末时小球下降的竖直高度h
(2)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3)第2s末小球重力的瞬时功率
16.(9分)一位同学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然后测量该平抛物体的水平射程为x,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若物体只受月球引力的作用,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月球的质量;
(3)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宇宙飞船的线速度。
17.(9分)一个质量m=10kg的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滑动摩擦系数μ=0.5,受到一个大小为100N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斜向上拉力作用而运动,假设拉力作用的时间为t=1s。
(g 取10m/s2。
已知sin37°=0.6,cos37°=0.8)
(1)求1s内拉力做的功
(2)求1s内摩擦力做的功
(3)求1s内合外力做的功
18.(13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取g=10m/s2,试求:
⑴若μ1=0.4,μ2=0.1,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⑵若μ1=0.1,μ2=0.4,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⑶接第⑵问,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
(设木板足够长)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高一第二次考试
物理试题答案
1.A 2.B 3.D 4.D 5.C 6.B 7.C 8.D 9.BD 10. CD 11.ACD 12.BD
13.(1)10 (2)1.5 (3)2.5
14.(1)A(2)AC(3)0.64(4) BD
15【答案】(1)20m (2)15m/s (3)200W
16【答案】
17【答案】(1)240J;(2)-60J;(3)180
18【答案】 ⑴t 1=
7
14
s ;⑵t 2=1s ;⑶图略,见解析
解得:t 1=
a
L 2=714s ,即经过714
s 的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