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混凝土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

混凝土习题答案十一章

混凝土习题答案十一章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题思考题答案11到15章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题思考题答案11到15章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教程文件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教程文件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十一章思考题答案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 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得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得前提条件就是什么?答:( 1)次梁就是板得支座,主梁就是次梁得支座,柱或墙就是主梁得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 --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得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 <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得误差在计算荷载与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得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得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 5)大于五跨得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得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得荷载时,可按次梁得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得取值就是不同得?答:两者计算跨度得取值就是不同得,以中间跨为例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就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得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得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 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得理想铰与理想塑性铰得区别。

答: 1)理想铰就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得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得转动,就是有限转动得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就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就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就是得11、 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与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得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 -- 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 --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

混凝土构造与砌体构造设计中册(第四版 ) 十一章思虑题答案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剖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 1 )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 )支座为铰支座 -- 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 <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办理。

由此惹起的偏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 )不考虑薄膜效应付板内力的影响。

(4 )在传力时,可分别忽视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 5 )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同样,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挨次梁的负荷范围确立,隐含着什么假设?答:为何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一样的?答:二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 以中间跨为例 ,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散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 , 即取净跨度 ; 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构造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差别。

;答: 1)理想铰是不可以蒙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蒙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必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穷转动,而塑性铰只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必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散布设计连续梁能否在任何状况下老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俭钢筋?答:不是的试比较内力重散布和应力重散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 -- 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痕工作阶段--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损坏阶段 --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散布,称为应力重散布现象。

由构造力学知,静定构造的内力仅由均衡条件得,故同截面自己刚度没关,故应力重散布不会惹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构造,则应力重散布现象可能会导:① 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惹起内力重散布;② 截面发生转动使构造计算简图发生变化,惹起内力重散布。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十一章思考题答案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 )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 )支座为铰支座-- 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 )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 )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 )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 以中间跨为例 ,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 ,即取净跨度 ; 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 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 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 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 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混凝土结构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十一章思考题答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答:a、c属于单向板,b、d属于双向板试确定下列图中各板的塑性铰线,板边的支承与上题同。

选择题1.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B)。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2.整浇助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A)。

(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3.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C)1、3、5跨(D)2、4跨4.五等跨连续梁,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C)1、3、5跨(D)2、4跨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分重分布是因为(C)。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C)各载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6.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C)。

(A)出现较多的塑性铰,形成机构(B)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C)载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ξb(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7.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限制,主要是考虑到(D)。

(A)力的平衡(B)施工方便(C)正常使用要求(D)经济性8.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ξ≤,以保证(C)。

(A)正常使用要求(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C)塑性较的转动能力(D)发生适筋破坏9.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这是为了(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答:a、c属于单向板,b、d属于双向板11.8 试确定下列图中各板的塑性铰线,板边的支承与上题同。

答:如上图所示11.9 选择题1.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B)。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2.整浇助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A)。

(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3.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C)1、3、5跨(D)2、4跨4.五等跨连续梁,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C)。

(A)1、2、5跨(B)1、2、4跨(C)1、3、5跨(D)2、4跨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分重分布是因为(C)。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C)各载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6.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C)。

(A)出现较多的塑性铰,形成机构(B)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0.35(C)载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ξ=ξb(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7.即使塑性铰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弯矩调幅值也必须加以限制,主要是考虑到(D)。

(A)力的平衡(B)施工方便(C)正常使用要求(D)经济性8.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ξ≤0.35,以保证(C)。

(A)正常使用要求(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C)塑性较的转动能力(D)发生适筋破坏9.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在主梁上设附加箍筋或吊筋,这是为了(B)。

(A)补足因次梁通过而少放的箍筋(B)考虑间接加载于主梁腹部将引起斜裂缝(C)弥补主梁受剪承载力不足(D)弥补次梁受剪承载力不足10.整浇肋梁楼盖板嵌入墙内时,沿墙设板面附加筋(A)。

(A)承担未计及的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B)承担示计及的负弯矩,并减小裂缝宽度(C)承担板上局部荷载(D)加强板与墙的连结11.简支梁式楼梯,梁内将产生(C)(A)弯矩和剪力(B)弯矩和轴力(C)弯矩、剪力和扭矩(D)弯矩、剪力和轴力12.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布局部荷载,还可(A )。

(A )承担负弯矩(B )承受收缩及温度应力 (C )减小裂缝宽度 (D )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13.矩形简支双向板,板角在主弯矩作用下(D )。

(A )板面和板底均产生环状裂缝(B )均产生对角裂缝(C )板面产生对角裂缝;板底产生环状裂缝(D )与C 相反14.按弹性理论,矩形简支双向板(D )(A )角部支承反力最大(B )长跨向最大弯矩位于中点 (C )角部扭矩最小 (D )短跨向最大弯矩位于中点15.楼梯为斜置构件,主要承受活荷载和恒载,其中(A )。

(A )活载和恒载均沿水平分布 (B )均沿斜向分布(C )活载沿斜向分布;恒载沿水平分布 (D )与C 相反16.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一般不应小于(B )。

(A )35/o l (B )40/o l (C )45/o l (D )50/o l17.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B )。

(A )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B )均采用支承中心间的距离(C )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D )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18.无梁楼盖可用经验系数法计算(A )(A )无论负弯矩还是正弯矩柱上板带分配的多一些(B )跨中板带分配得多些(C )负弯矩柱上板带分配得多些;正弯矩跨中板带分配得多些(D )与C 相反19.无梁楼盖按等代框架计算时,柱的计算高度对于楼层取(C )。

(A )层高(B )层高减去板厚 (C )层高减去柱帽高度(D )层高减去2/3柱帽高度20.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踏步板配筋应满足(C)。

(A)每级踏步不少于1ф6(B)每级踏步不少于2ф6(C)板式楼梯每级踏步不少于1ф6;梁式每级不少于2ф6(D)板式楼梯每级踏步不少于2ф6;梁式每级不少于1ф621.无梁楼盖按等代框架计算时,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取(C)。

(A)柱轴线距离减柱宽(B)柱轴线距离(C)柱轴线距离减柱帽宽度(D)柱轴线距离减2/3柱帽宽度22.画端支座为铰支的连续梁弯距包络图时,边跨和内跨(D)(A)均有四个弯距图形(B)均有三个弯距图形(C)边跨有四个弯距图;内跨有三个弯矩图(D)边跨有三个弯距图;内跨有四个弯矩图23.画连续梁剪力包络图时,边跨和内跨画(D)(A)四个剪力图形(B)两个剪力图形(C)边跨四个剪力图形;内跨三个剪力图形(D)边跨三个剪力图形;内跨四个剪力图开24.折梁内折角处的纵向钢筋应分开配置,分别锚入受压区,主要是考虑(B)。

(A)施工方面(B)避免纵筋产生应力集中(C)以免该处纵筋合力将混凝土崩脱(D)改善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生产车间计件工资制度方案(草案)一、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薪资制度,实现双赢政策,特拟定以下方案。

二、适用范围:生产部全体员工三、具体方案细则:1、员工薪资计算方式:根据各产品特性不同制定《各产品工序计件单价表》并粘贴公布于众,同时另附于本方案后;2、根据各工位不同实施个人计件方式,个人计件工资总额=计件数量×相应工序单价;3、如因工艺改进,优化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公司有权对其进行单价调整;4、员工作业时应严格遵守公司生产工艺工序的安排,不得随意更改,所有工序生产的半成品都要经过检验确认,如果抽出不合格品负责操作员工需自行免费返工,如因操作不当造成报废的其损失将从操作员工当月计件工资中直接扣除。

每道工序的合格率必须保证达到100%;5、凡不服从工作安排和不按规定操作的员工,生产部应记录考核,经领导纠查后仍无改进者公司有权直接予以解聘处理;6、此方案采用阶段性保底计件考核制,因公司原因停工或因缺货造成员工当月计件工资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时,将按公司给予的保底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即日平均保底工资为70元,此日均工资即为员工平时日计件工资考核标准,日均计件工资未达标者即为不合格员工,公司有权对不合格员工进行相应扣罚或予以解聘处理;7、员工在完成自己负责操作的工序后需如实将计件数量报给生产部主管处。

由生产部主管核实统计好所有员工计件产品数并交于生产部经理在产量统计单上签字确认,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扣除当日工资,另处50元罚款;8、每完成一项计件产量后,员工应自觉清理现场卫生,不得随意把相关残枝泥土堆放在工作区域,每天下班前必须自觉把自己工作区域卫生清理干净后方可下班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