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2.1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2章 2.2.1 6和7的加、减法 课时练 含答案01

第二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 6~9的加、减法(第1课时)2.2.1 6和7的加、减法一、选择题1.小英6岁,她比小刚小1岁,小刚的岁数是()。
A.5岁B.7岁C.8岁2.盘子里有7颗草莓,红红吃了一些草莓后,草莓还剩3颗,红红吃了()颗草莓。
A.2B.6C.43.妈妈买来7个桔子,吃了3个桔子后,还剩下()个桔子。
A.3B.4C.104.下列数中的哪()个数,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
A.5、2、1B.2、7、1C.5、2、75.照下图这样,打6个结要()根短绳连在一起。
A.5B.6C.7二、填空题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4=7 1+( )=67.分一分,写一写。
1+=7 +=7 +=7 +=7+=7 +=78.画△,比多3个。
9.4+( )=7,△△△△。
10.青草地上有4只小羊,又来了3只,草地上现在有( )只小羊。
11.画:比多2。
三、解答题12.有6只小鸟停在树上休息。
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小鸟?(只)13.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跳绳的有()人,踢毽子的有()人,一共有几人?(人)14.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有()只母鸡,有()只小鸡。
一共有几只鸡?(只)15.小白兔和妈妈拔萝卜。
妈妈拔了5根胡萝卜,小白兔拔了2根胡萝卜。
小白兔和妈妈一共拔了多少根胡萝卜?(根)16.一共有7个胡萝卜,小兔子运走了4个,还剩多少个胡萝卜?(个)参考答案1.B2.C3.B4.C5.C6.3 57.6 2 5 3 4 4 3 5 2 6 1 8.△△△△△△9. 3 △△△10.711.12.6-4=2(只)答:树上还剩2只小鸟。
13.跳绳的有4人,踢毽子的有2人。
4+2=6(人)答:一共有6人。
14.有1只母鸡,有5只小鸡。
1+5=6(只)答:一共有6只鸡。
15.5+2=7(根)答:小白兔和妈妈一共拔了7根胡萝卜。
16.7-4=3(个)答:还剩3个胡萝卜。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章 2.2.1 烯烃 炔烃 烯烃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环己烯 能 (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将环己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充分振荡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r2
,反应类型
为加成反应
。
(3)已知环己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中含氧官能团
的名称为 羟基 。
解析(1)环己烯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环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D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丙烯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共面不共线;结构中有—CH3,所有原子 不共面;丙烯与HCl加成可生成CH2ClCH2CH3、CH3CHClCH3两种产物。
9.环己烯的结构简式为
CH3 CH3
烯烃的化 学性质
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①可燃性
CnH2n+
3n 2
O2点燃nCO2+nH2O
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卤素单质或其溶液
催化剂
氢气 △
烷烃
卤化氢 催化剂 △
水 催化剂 醇 △
卤代烃
卤代烃
加聚反应 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小结】烷烃与烯烃化学性质的比较
烷烃
通式 分子结构特点
CnH2n+2 全部单键,饱和
(三)、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丙烯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2CH3CH===CH2+9O2―点―燃→6CO2+6H2O
烯烃燃烧的通式
CnH2n+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 《第二章》2.2.1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2.2.1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2.1 合并同类项,内容包括: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化简、求值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理解和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知道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准确合并同类项.(3)能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化简、求值运算.2.目标解析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理解同类项的定义,能够识别同类项.根据分配律,类比数的计算进行式的计算,从而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例题学习和习题训练,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化简多项式,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但我所教班级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在找同类项中问题不大,这部分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消化,而在合并同类项时对同类项中利用乘法交换律时容易出错,还有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时易将单项式的系数找错,特别是系数是负数的,学生容易遗漏,老师要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能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化简、求值运算.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1.银行职员数钞票时,把100元票面、50元票面、20元票面、10元票面…的人民币分类来数,在多项式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呢?2.下图中有两个三角形,两个矩形,你能用式子表示这四个图形的面积和吗?四个图形面积和:2a+ab+3a+2ab=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探究一:(1) 运用运算律计算:100×2+252×2=______________;100×(﹣2)+252×(﹣2)=________________;(2) 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100t+252t=____________.在(1)中,我们知道,根据分配律可得100×2+252×2=(100+252)×2=352×2=704100×(﹣2)+252×(﹣2)=(100+252)×(﹣2)=352×(﹣2)=﹣704在(2)中,式子100t+252t表示100t与252t两项的和.它与(1)中的两个式子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字母t代表的是一个因(乘)数,因此根据分配律也应该有100t +252t=(100+252)t=352t.探究二:填空:(1)100t -252t=( )t ;(2)3x 2+2x 2=( )x 2;(3)3ab 2-4ab 2=( )ab 2.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吗?对于上面的(1)(2)(3),利用分配律可得100t -252t=(100-252)t=﹣152t3x 2+2x 2=(3+2)x 2=5x 23ab 2-4ab 2=(3-4)ab 2=﹣ab 2观察:多项式100t -252t 的项100t 和﹣252t ,它们含有相同的字母t ,并且t 的指数都是1;多项式3x 2+2x 2的项3x 2和2x 2,它们含有相同的字母x ,并且x 的指数都是2;多项式3ab 2-4ab 2的项3ab 2和﹣4ab 2,它们含有相同的字母a 、b ,并且a 的指数都是1次,b 的指数都是2次.【归纳】同类项的概念像100t 与﹣252t ,3x 2与2x 2,3ab 2与﹣4ab 2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例如5与﹣3.(三)考点解析例1.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2x 3y 5与x 5y 3;①x 6y 7z 与﹣3x 6y 7;①6xy 与53xy ;①x 4与34;①4x 2y 与3yx 2;①﹣100与15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只有①【总结提升】同类项的判别方法(1)同类项只与字母及其指数有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在单项式中的排列顺序无关;(2)抓住“两个相同”:一是所含的字母要完全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要相同,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不要忘记几个单独的数也是同类项.【迁移应用】1.下列单项式中,ab 3的同类项是( )A.a 3b 2B.3a 2b 3C.a 2bD.ab 32.下列各选项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A.3a 2b 和﹣5ba 2B.12x 2y 和12xy 2C.6和23D.5x n 和﹣3x n 43.在多项式x 3﹣x+4﹣6x 3﹣5+7x 的每一项中,_____与x 3,____与﹣x ,____与4分别是同类项.(四)自学导航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4x 2+2x +7+3x -8x 2-2=4x 2-8x 2+2x +3x +7-2 (交换律)=(4x 2-8x 2)+(2x +3x)+(7-2) (结合律)=(4-8)x 2+(2+3)x +(7-2) (分配律)=-4x 2+5x +5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如-4x 2+5x +5也可以写成5+5x -4x 2.(五)考点解析例2.多项式3x 2y −4x 5y 2+2−xy 3按字母x 的降幂排列正确的是( )A .3x 2y +4x 5y 2+2+xy 3B .−4x 5y 2+3x 2y −xy 3+2C .4x 5y 2+3x 2y −xy 3+2D .2-xy 3+3x 2y -4x 5y 2【分析】把一个多项式按照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照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解:3x 2y −4x 5y 2+2−xy 3按字母x 的降幂排列为−4x 5y 2+3x 2y −xy 3+2【迁移应用】1.代数式3m 2n −4m 3n 2+2mn 3−1按m 的降幂排列,正确的是( )A .−4m 3n 2+3m 2n +2mn 3−1B .2mn 3+3m 2n −4m 3n 2−1C .−1+3m 2n −4m 3n 2+2mn 3D .−1+2mn 3+3m 2n −4m 3n 22.多项式5x2y+y3−3xy2−x3按y的降幂排列是()A.5x2y−3xy2+y3−x3B.y3−3xy2+5x2y−x3C.5x2y−x3−3xy2+y3D.y3−x3+5x2y−3xy2(六)自学导航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七)考点解析例3.合并同类项:(1)4a2﹣9b﹣3a2+8b;(2)x3﹣3x2﹣2+4x2﹣1;(3)﹣4a2b﹣3ab+1+3ab﹣2a2b﹣4.解:(1)4a2﹣9b﹣3a2+8b=(4a2﹣3a2)+(﹣9b+8b) =(4﹣3)a2+(﹣9+8)b=a2﹣b;(2)x3﹣3x2﹣2+4x2﹣1=x3+(﹣3x2+4x2)+(﹣2﹣1)=x3+(﹣3+4)x2+(﹣2﹣1)=x3+x2﹣3;(3)﹣4a2b﹣3ab+1+3ab﹣2a2b﹣4=(﹣4a2b﹣2a2b)+(﹣3ab+3ab)+(1﹣4)=(﹣4﹣2)a2b+(﹣3+3)ab+(1﹣4)=﹣6a2b﹣3.【总结提升】“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一找,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不同类的同类项用不同的标记标出;二移,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将不同类的同类项集中到不同的括号内;三合,将同一括号内的同类项相加即可.【迁移应用】1.﹣4a2b+3ab=(﹣4+3)a2b=﹣a2b,上述运算依据的运算律是( )A.加法交换律B.乘法交换律C.分配律D.乘法结合律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x2﹣x2=3B.a+b=abC.3+x=3xD.﹣ab+ab=03.合并同类项:(1)﹣2x2y﹣3x2y+5x2y; (2)3x2+2xy﹣5x﹣3y2﹣6xy.解:(1)原式=(﹣2﹣3+5)x2y=0;(2)原式=(3﹣5)x2+(2﹣6)xy﹣3y2=﹣2x2﹣4xy﹣3y2.例4.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解:原式=(3x2﹣2x2+x2)+(4x﹣x﹣3x)﹣1=(3﹣2+1)x2+(4﹣1﹣3)x﹣1=2x2﹣1当x=﹣3时,原式=2×(﹣3)2﹣1=17.【迁移应用】1.当x=2025时,3x2+x﹣4x2﹣2x+x2+2024的值为______.2.求多项式a2b﹣6ab﹣3a2b+5ab+2a2b的值,其中a=0.1,b=0.01.解:原式=(a2b﹣3a2b+2a2b)+(﹣6ab+5ab)=(1﹣3+2)a2b+(﹣6+5)ab=﹣ab当a=0.1,b=0.01时,原式=﹣0.1×0.01=﹣0.001.例5.七年级有三个班参加了植树活动,其中一班植树x棵,二班植树棵数比一班的2倍少5,三班植树棵数比一班的一半多10.这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x+10)棵,解:根据题意,得二班植树(2x﹣5)棵,三班植树(12所以这三个班一共植树(单位:棵)x+10x+2x﹣5+12)x+(﹣5+10)=(1+2+12=7x+5.2【迁移应用】张老师家住房结构如图所示(图中长度单位:m),他打算在卧室和客厅铺上木地板.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需要木地板_____m 2.例6.已知4a 4b m c 与﹣72b 2a n+3c p﹣2的和是单项式,求5m+3n ﹣p 的值. 解:因为4a 4b m c 与﹣72b 2a n+3c p﹣2的和是单项式, 所以4a 4b m c 与﹣72b 2a n+3c p ﹣2是同类项所以4=n+3,m=2,1=p ﹣2,所以m=2,n=1,p=3.当m=2,n=l ,p=3时,5m+3n ﹣p=5×2+3×1﹣3=10.【迁移应用】1.若多项式5a 3b m +a n b 2+1可以进一步合并同类项,则m ,n 的值分别是( )A.m=3,n=1B.m=3,n=2C.m=2,n=1D.m=2,n=32.若13x 3y m+2与12x 1﹣n y 4的差是单项式,则这个差的结果是_________. 3.已知﹣4x a y a+1与mx 5y b ﹣1的和是3x 5y n ,求(m ﹣n)(2a ﹣b)的值.解:因为﹣4x a y a+1与mx 5y b ﹣1的和是3x 5y n ,所以﹣4+m=3,a=5,a+1=b ﹣1=n.所以a=5,b=7,m=7,n=6.所以(m ﹣n)(2a ﹣b)=(7﹣6)×(2×5﹣7)=3.例7.已知关于x ,y 的多项式2x 2+ax ﹣y+6﹣2bx 2+3x ﹣5y ﹣2的值与字母x 的取值无关,求a ,b 的值.解:2x 2+ax ﹣y+6﹣2bx 2+3x ﹣5y ﹣2=(2﹣2b)x 2+(a+3)x+(﹣1﹣5)y+(6﹣2)=(2﹣2b)x2+(a+3)x﹣6y+4因为多项式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所以2﹣2b=0,a+3=0,所以a=﹣3,b=1.【迁移应用】1.若关于x的多项式﹣3x2+mx+nx2﹣x+3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则m,n的值分别为( )A.﹣1,﹣3B.1,3C.﹣1,3D.1,﹣32.若关于x,y的多项式mx3+3nxy2﹣2x3﹣xy2+y中不含三次项,则2m+3n的值为______.3.有这样一道题:“当x=1,y=2025时,求多项式7x3﹣6x3y+3x2y+3x3+6x3y﹣3x2y﹣10x3+3的值.”小聪4同学说:“就算不给出x=1,y=2 025,也能求出多项式的值.”他的说法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4解:有道理.理由如下:原式=(7+3﹣10)x3+(﹣6+6)x3y+(3﹣3)x2y+3=3.该多项式的值与x,y的取值无关.所以小聪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八)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错解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误认为b是边长或是距离,只能取正 值,混淆截距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截距的定义实质.
正解:由题意,设直线的方程为y=3x+b. 令x=0,得y=b;令y=0,得x=-3b. 由于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 故12×|b|×-3b=6,解得b=±6.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y=3x+6或y=3x-6.
(4)点斜式与斜截式是两种常见的直线方程的形式,点斜式的形式不 唯一,而斜截式的形式是唯一的.
(5)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区别和联系 ①斜截式方程中,k≠0时,y=kx+b即为一次函数,k=0时,y=b 不是一次函数. ②一次函数y=kx+b(k≠0)一定可以看成一条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
(2)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0.
()
(3)过点(1,1)的所有直线都可以用点斜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 ) 【答案】(1)× (2)× (3)×
【解析】(1)点(x0,y0)不满足yx--yx00=k,所以yx- -yx00=k 不能表示过点(x0, y0)斜率为 k 的直线.
(2)y 轴所在直线方程为 x=0. (3)过点(1,1)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不能用点斜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由斜截式方程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2x-2.
【例题迁移1】 (变换条件)若将本例中“直线l与l1平行”改为“直 线l与l1垂直”,其他条件不变,又如何求解?
解:由斜截式方程知直线 l1 的斜率 k1=-2. 又因为 l⊥l1,所以 l 的斜率 k=-k11=21. 由题意知 l2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2, 所以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b=-2. 由斜截式方程可得直线 l 的方程为 y=12x-2.
【预习自测】
1.一条直线的方程为y=-2x-3,则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 ________.
2024年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2章 整式加减 2.2 整式加减 2.2.1 合并同类项

(1)-8x+8x=___0____;(2)-a-7a+3a=__-_5_a___;
(3)1 xy2 2 y2 x =___53_x_y_2_;
3
(4)abc
4 3
abc
1 3
abc
=___0____.
5.已知 -4xaya+1 与 mx5yb-1 的和是 3x5yn, 求(m-n)(2a-b)的值. 解:因为-4xaya+1与mx5yb-1的和是3x5yn, 所以-4+m=3,a=5,a+1=b-1=n. 所以a=5,b=7,m=7,n=6. 所以(m-n)(2a-b)=(7-6)×(2×5-7)=3.
2ab和ab都含有字 母a和b,并且a的指 数都是1,b的指数 也都是1
πr2和πr2都含 字母r,并且r的 指数都是2
2 ab + ab – (π r2 + π r2 )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 分别相同的项叫作同类项. ➢ 常数项与常数项是同类项
练一练: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C ) ①2 x3 y5与x5 y3 ;②x2 y3z与 3 x2 y3 ;③6xy与 5 xy ; 3 ④x4与34 ;⑤4 x2 y与3 yx2 ;⑥-100与 1 . 5
谢谢 大家
(1)3a2b与3ab2; 不是 (2)4abc与4ac; 不是
(2)xy与-xy;是
(4)-3与
1 3
.
是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B ) A. 3a+2b=5ab B. 3a2b-3ba2=0 C. 3x2+2x3=5x5 D. 5y2-4y2=1
【选自教材P76练习 第2题】
3.下列合并同类项的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给出正
第二章 2.2 椭圆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第 二 章 圆 锥 曲 线 与 方 程
(2)∵椭圆 9x2+4y2=36 的焦点为(0, x2 y2 ± 5),则可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 m m+5 =1(m>0). 又椭圆经过点(2,-3), 4 9 则有 + =1. m m+5 解得 m=10 或 m=-2(舍去). x2 y2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 =1. 10 15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第 二 章 圆 锥 曲 线 与 方 程
考点三
利用椭圆定义求方程
先根据几何知识找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 关系,寻找出满足椭圆定义的条件,然后再确 定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称为定义法.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上 页
下 页
规律方法总结
随堂即时巩固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课堂互动讲练
第 二 章 圆 锥 曲 线 与 方 程
【解析】 若P点的轨迹是椭圆,则一定有|PA|+ |PB|=2a(a>0,且a为常数), 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必要条件. 若|PA|+|PB|=2a(a>0,且a为常数),不能推出P 点的轨迹是椭圆. 这是因为:仅当2a>|AB|时,P点的轨迹是椭圆; 而当2a=|AB|时,P点的轨迹是线段AB; 当2a<|AB|时,P点无轨迹. 所以命题甲不是命题乙的充分条件. 综上可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B
课堂互动讲练
第 二 章 2.椭圆的标准方程 圆 锥 曲 线 与 方 程 焦点在x轴上 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2.2.1不等式及其性质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3.已知 a,b 为实数,且 a≠b,a<0,则 a________2b-ba2.(填 “>”“<”或“=”) 解析:因为 a≠b,a<0,所以 a-2b-ba2=(a-ab)2<0,所 以 a<2b-ba2. 答案:<
4.已知 a,b∈R,x=a3-b,y=a2b-a,试比较 x 与 y 的大小. 解:因为 x-y=a3-b-a2b+a=a2(a-b)+a-b=(a-b)(a2+ 1),所以当 a>b 时,x-y>0,所以 x>y; 当 a=b 时,x-y=0,所以 x=y; 当 a<b 时,x-y<0,所以 x<y.
1.比较实数 a,b 的大小 (1)文字叙述 如果 a-b 是正数,那么 a__>__b;如果 a-b 等于零,那么 a_=___b; 如果 a-b 是负数,那么 a__<__b,反过来也对. (2)符号表示 a-b>0⇔a__>__b;a-b=0⇔a_=___b;a-b<0⇔a__<__b.
■名师点拨 符号“⇔”叫做等价号,读作“等价于”,“p⇔q”的含义是: p 可以推出 q,q 也可以推出 p,即 p 与 q 可以互推.
1.若将本例条件改为-1<x<y<3,求 x-y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1<x<3,-1<y<3, 所以-3<-y<1,所以-4<x-y<4. 又因为 x<y,所以 x-y<0,所以-4<x-y<0,故 x-y 的取值范 围为(-4,0).
2.若将本例条件改为-1<x+y<4,2<x-y<3,求 3x+2y 的取 值范围. 解:设 3x+2y=m(x+y)+n(x-y), 则mm+ -nn= =32, ,所以mn==1252., 即 3x+2y=52(x+y)+12(x-y),
第二章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3.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据几何意义作图解释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合理性.知识点一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 1.向量加法的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向量求和的法则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OC →就是a 与b 的和.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际上就是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知识点二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思考 |a +b |与|a |,|b |有什么关系?答案 (1)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与a ,b 不同,且|a +b |<|a |+|b |.(2)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3)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 |=|b |-|a |.1.0+a =a +0=a .( √ ) 2.AB →+BC →=AC →.( √ ) 3.AB →+BA →=0.( √ ) 4.AB →+BC →>AC →.( × ) 5.|AB →|+|BC →|=|AC →|.( × )题型一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例1 如图(1)(2),已知向量a ,b ,c ,求作向量a +b 和a +b +c .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点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 (1)作法: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O ,作OA →=a ,AB →=b ,则OB →=a +b .(2)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O ,作OA →=a ,AB →=b ,BC →=c ,则OC →=a +b +c .反思感悟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三角形法则中强调“首尾相接”,平行四边形法则中强调的是“共起点”.(2)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而平行四边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求和. 联系:(1)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统一的.(2)三角形法则作出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的图形的一半.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O 为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化简下列向量. (1)OA →+OC →=________;(2)BC →+FE →=________; (3)OA →+FE →=________.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点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答案 (1)OB → (2)AD →(3)0 题型二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例2 化简:(1)BC →+AB →;(2)DB →+CD →+BC →; (3)AB →+DF →+CD →+BC →+F A →.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化简向量解 (1)BC →+AB →=AB →+BC →=AC →. (2)DB →+CD →+BC →=BC →+CD →+DB → =(BC →+CD →)+DB →=BD →+DB →=0. (3)AB →+DF →+CD →+BC →+F A → =AB →+BC →+CD →+DF →+F A → =AC →+CD →+DF →+F A → =AD →+DF →+F A → =AF →+F A →=0.反思感悟 (1)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使各向量首尾连接,再运用向量的结合律调整向量顺序后相加.(2)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n ———→=A 1A n —→.特别地,当A n 和A 1重合时,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1———→=0.跟踪训练2 向量(AB →+PB →)+(BO →+BM →)+OP →化简后等于( ) A.BC → B.AB →C.AC →D.AM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化简向量 答案 D解析 向量(AB →+PB →)+(BO →+BM →)+OP →=AB →+BO →+OP →+PB →+BM →=AM →. 题型三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例3 在静水中船的速度为20 m /min ,水流的速度为10 m/min ,如果船从岸边出发沿垂直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求船行进的方向. 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 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运动学中的应用解 作出图形,如图所示.船速v 船与岸的方向成α角,由图可知v 水+v 船=v 实际,结合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在Rt △ACD 中,|CD →|=|AB →|=|v 水|=10 m/min , |AD →|=|v 船|=20 m/min , ∴cos α=|CD →||AD →|=1020=12,∴α=60°,从而船与水流方向成120°的角. ∴船是沿与水流的方向成120°的角的方向行进的. 引申探究1.若本例中条件不变,则经过1 h ,该船的实际航程是多少? 解 由例3知v 船=20 m/min ,v 实际=20×sin 60°=103(m/min), 故该船1 h 行驶的航程为103×60=6003(m)=335(km). 2.若本例中其他条件不变,改为若船沿垂直水流的方向航行,求船实际行进的方向与岸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解 如图,作平行四边形ABDC ,则AD →=v 实际,设船实际航向与岸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 α=|BD →||AB →|=2010=2.即船实际行进的方向与岸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为2.反思感悟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准确作出图象是解题关键.跟踪训练3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 的物体W 吊在水平杆子AB 上,∠ACW =150°,∠BCW =120°,求A 和B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 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解 如图所示,设CE →,CF →分别表示A ,B 所受的力,10 N 的重力用CG →表示,则CE →+CF →=CG →.由题意可得∠ECG =180°-150°=30°,∠FCG =180°-120°=60°. ∴|CE →|=|CG →|cos 30°=10×32=53(N),|CF →|=|CG →|cos 60°=10×12=5(N).∴A 处所受的力为5 3 N ,B 处所受的力为5 N.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典例 已知|AB →|=1,|AC →|=1,且|AB →+AC →|=3,判断△ABC 的形状.解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AB →|=|AC →|=1,知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且最长的对角线长度为|AB →+AC →|=3,则∠BAC =60°,故△ABC 为等边三角形.[素养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加法的应用,突出考查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从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抓住问题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化简AE →+EB →+BC →等于( ) A.AB → B.BA → C .0 D.AC →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化简向量 答案 D解析 AE →+EB →+BC →=AB →+BC →=AC →.2.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BA →+CD →+EF →等于( )A .0 B.BE → C.AD →D.CF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D解析 BA →+CD →+EF →=DE →+CD →+EF →=CE →+EF →=CF →. 3.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则|AB →+AD →|等于( ) A .1 B. 2 C .3D .2 2 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 答案 B解析 在正方形ABCD 中,AB =1,可知AC =2, 所以|AB →+AD →|=|AC →|=AC = 2.4.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AB →+AD →,则四边形为( )A .矩形B .正方形C .平行四边形D .菱形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 答案 C解析 ∵AC →=AB →+AD →,∴DC →=DA →+AC →=DA →+AB →+AD →=DA →+AD →+AB →=AB →, 即DC →=AB →,∴AB =DC ,AB ∥DC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5.已知向量a 表示“向东航行3 km ”,b 表示“向南航行3 km ”,则a +b 表示__________. 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 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 向东南航行3 2 km解析 根据题意由于向量a 表示“向东航行3 km ”,向量b 表示“向南航行3 km ”,那么可知a +b 表示向东南航行3 2 km.1.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都是求向量和的基本方法,两个法则是统一的,当两个向量首尾相连时,常选用三角形法则;当两个向量共起点时,常选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因此在进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时,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和任意的组合去进行.3.使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特征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向量相加的结果是向量,如果结果是零向量,一定要写成0,而不应写成0.一、选择题1.化简CB →+AD →+BA →等于( ) A.DB → B.CA →C.DC →D.CD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化简向量 答案 D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OA →+BC →+AB →+DO →等于( )A.CD →B.DC →C.DA →D.DO →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B解析 OA →+BC →+AB →+DO →=DO →+OA →+AB →+BC →=DA →+AB →+BC →=DB →+BC →=DC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如果非零向量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那么a +b 的方向必与a 或b 的方向相同; ②在△ABC 中,必有AB →+BC →+CA →=0;③若AB →+BC →+CA →=0,则A ,B ,C 一定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④若a ,b 均为非零向量,则|a +b |=|a |+|b |. A .0 B .1 C .2 D .3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B解析 ①错,若a +b =0,则a +b 的方向是任意的;②正确;③错,当A ,B ,C 三点共线时,也满足AB →+BC →+CA →=0;④错,|a +b |≤|a |+|b |. 4.若在△ABC 中,AB =AC =1,|AB →+AC →|=2,则△ABC 的形状是( )A .正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斜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 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答案 D解析 以AB ,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DC ,∵AB =AC =1,AD =2,∴∠ABD 为直角,该四边形为正方形,∴∠BAC =90°,△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 5.已知四边形ABCD 为菱形,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AB →+BC →=CA → B.AB →+AC →=BC → C.AC →+BA →=AD →D.AC →+AD →=DC →考点 向量的加法运算与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C解析 对于A ,AB →+BC →=AC →≠CA →;对于B ,AB →+AC →≠BC →;对于C ,AC →+BA →=BA →+AC →=BC →,又AD →=BC →,所以AC →+BA →=AD →;对于D ,AC →+AD →≠DC →.6.在矩形ABCD 中,|AB →|=4,|BC →|=2,则向量AB →+AD →+AC →的长度为( ) A .2 5 B .4 5 C .12 D .6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 答案 B解析 因为AB →+AD →=AC →,所以AB →+AD →+AC →的长度为AC →的模的2倍. 又|AC →|=42+22=25,所以向量AB →+AD →+AC →的长度为4 5.7.长度相等的三个非零向量OA →,OB →,OC →满足OA →+OB →+OC →=0,则由A ,B ,C 三点构成的△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 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作OA →,OB →的和向量OD →,因为OA →+OB →+OC →=0, 所以OD →+OC →=0,即OD →与OC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OA →|=|OD →|,所以△AOD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AB =12∠OAD =30°,同理,∠OAC =∠OCA =∠OCB =∠OBC =∠OBA =30°, 所以∠BAC =∠ABC =∠ACB =60°,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 二、填空题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是AC 和BD 的交点.(1)AB →+AD →+CD →=________; (2)AC →+BA →+DA →=________. 考点 向量的加法运算与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1)AD →(2)09.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则GA →+GB →+GC →=______. 考点 向量的加法运算与运算律 题点 几何图形中的向量加法运算 答案 0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AG 并延长交BC 于点E ,点E 为BC 的中点,延长AE 到点D ,使GE =ED ,则GB →+GC→=GD →,GD →+GA →=0,∴GA →+GB →+GC →=0.10.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D →|=43,设AB →=a ,BC →=b ,BD →=c ,则|a +b +c |=________.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答案 8 3解析 因为a +b +c =AB →+BC →+BD →=AC →+BD →,延长BC 至E ,使CE =BC ,连接DE .由于CE→=BC →=AD →,所以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 →=DE →,所以AC →+BD →=DE →+BD →=BE →,所以|a +b +c |=|BE →|=2|BC →|=2|AD →|=8 3.11.在菱形ABCD 中,∠DAB =60°,|AB →|=1,则|BC →+CD →|=________.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答案 1解析 在菱形ABCD 中,连接BD ,∵∠DAB =60°,∴△BAD 为等边三角形,又∵|AB →|=1,∴|BD →|=1,即|BC →+CD →|=|BD →|=1.12.设非零向量a ,b ,c ,若p =a |a|+b |b|+c |c|,则|p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考点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题点 利用向量的加法求模长答案 [0,3]解析 因为a |a|,b |b|,c |c|是三个单位向量,因此当三个向量同向时,|p |取最大值 3.当三个向量两两成120°角时,它们的和为0,故|p |的最小值为0.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已知电线AO 与天花板的夹角为60°,电线AO 所受拉力|F 1|=24 N ,绳BO 与墙壁垂直,所受拉力|F 2|=12 N .求F 1和F 2的合力大小.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解 如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合力F =F 1+F 2=OC →.在△OCA 中,|OA →|=24,|AC →|=12,∠OAC =60°,∴∠OCA =90°,∴|OC →|=12 3.∴F 1与F 2的合力大小为12 3 N ,方向为与F 2成90°角竖直向上.14.如图所示,P ,Q 是△ABC 的边BC 上两点,且BP =QC .求证:AB →+AC →=AP →+AQ →.考点 向量加法运算及运算律题点 证明几何图形中的向量等式证明 AB →=AP →+PB →,AC →=AQ →+QC →,∴AB →+AC →=AP →+PB →+AQ →+QC →.∵PB →与Q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PB →+QC →=0,故AB →+AC →=AP →+AQ →+0=AP →+AQ →.15.如图,已知D ,E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AC ,AB 的中点,求证:AD →+BE →+CF →=0.考点 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意义的应用题点 向量的加法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证明 由题意知,AD →=AC →+CD →,BE →=BC →+CE →,CF →=CB →+BF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EF →=CD →,BF →=F A →,所以AD →+BE →+CF →=(AC →+CD →)+(BC →+CE →)+(CB →+BF →) =(AC →+CD →+CE →+BF →)+(BC →+CB →)=(AE →+EC →+CD →+CE →+BF →)+0=AE →+CD →+BF →=AE →+EF →+F A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双曲线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时目标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1.双曲线的有关概念(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F 1F 2|时的点的轨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大于|F 1F 2|时的点的轨迹__________.(2)双曲线的焦点和焦距双曲线定义中的两个定点F 1、F 2叫做______________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____.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焦点F 1__________,F 2__________.(2)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焦点F 1________,F 2__________.(3)双曲线中a 、b 、c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平面上定点F 1、F 2及动点M ,命题甲:||MF 1|-|MF 2||=2a (a 为常数),命题乙:M 点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则甲是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若ax 2+by 2=b (ab <0),则这个曲线是( )A .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B .双曲线,焦点在y 轴上C .椭圆,焦点在x 轴上D .椭圆,焦点在y 轴上3.焦点分别为(-2,0),(2,0)且经过点(2,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x 2-y 23=1 B.x 23-y 2=1 C .y 2-x 23=1 D .x 22-y 22=1 4.双曲线x 2m -y 23+m=1的一个焦点为(2,0),则m 的值为( ) A .12B .1或3C .1+22D .2-125.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和x 2+y 2-8x +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A .抛物线B .圆C .双曲线的一支D .椭圆6.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坐标原点且一个焦点为F 1(-5,0),点P 位于该双曲线上,线段PF 1的中点坐标为(0,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A .x 24-y 2=1B .x 2-y 24=1C .x 22-y 23=1D .x 23-y 22=17.设F 1、F 2是双曲线 x 24-y 2=1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PF 1→·PF 2→=0,则|PF 1|·|PF 2|=______.8.已知方程x 21+k -y 21-k=1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F 1、F 2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两个焦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PF 1|·|PF 2|=32,则∠F 1PF 2=______.三、解答题10.设双曲线与椭圆x 227+y 236=1有相同的焦点,且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A 的纵坐标为4,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1.在△ABC 中,B (4,0)、C (-4,0),动点A 满足sin B -sin C =12sin A ,求动点A 的轨迹方程.能力提升12.若点O 和点F(-2,0)分别为双曲线x 2a2-y 2=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取值范围为( )A .[3-23,+∞)B .[3+23,+∞)C .[-74,+∞)D .[74,+∞) 13.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 (7,0),直线y =x -1与其相交于M ,N 两点,MN 中点的横坐标为-2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2.和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要按照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来解,也要和双曲线的定义相结合.3.直线和双曲线的交点问题可以转化为解方程组(设而不求),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等解决.§2.2 双曲线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答案知识梳理1.(1)|F 1F 2| 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不存在 (2)双曲线的焦点 双曲线的焦距2.(1)x 2a 2-y 2b 2=1(a >0,b >0) (-c,0) (c,0) (2)y 2a 2-x 2b 2=1(a >0,b >0) (0,-c ) (0,c ) (3)c 2=a 2+b 2作业设计1.B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乙⇒甲,但甲 乙,只有当2a <|F 1F 2|且a ≠0时,其轨迹才是双曲线.]2.B [原方程可化为x 2b a+y 2=1,因为ab <0,所以b a<0,所以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故选B.]3.A [∵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 (a >0,b >0). 由题知c =2,∴a 2+b 2=4. ①又点(2,3)在双曲线上,∴22a 2-32b 2=1. ② 由①②解得a 2=1,b 2=3,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3=1.] 4.A [∵双曲线的焦点为(2,0),在x 轴上且c =2,∴m +3+m =c 2=4.∴m =12.] 5.C [由题意两定圆的圆心坐标为O 1(0,0),O 2(4,0),设动圆圆心为O ,动圆半径为r ,则|OO 1|=r +1,|OO 2|=r +2,∴|OO 2|-|OO 1|=1<|O 1O 2|=4,故动圆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6.B [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因为c =5,c 2=a 2+b 2,所以b 2=5-a 2,所以 x 2a 2-y 25-a 2=1.由于线段PF 1的中点坐标为(0,2),则P 点的坐标为(5,4).代入双曲线方程得5a 2-165-a 2=1,解得a 2=1或a 2=25(舍去),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 2-y 24=1.故选B.]7.2解析 ∵||PF 1|-|PF 2||=4,又PF 1⊥PF 2,|F 1F 2|=25,∴|PF 1|2+|PF 2|2=20,∴(|PF 1|-|PF 2|)2=20-2|PF 1||PF 2|=16,∴|PF 1|·|PF 2|=2.8.-1<k <1解析 因为方程x 21+k -y 21-k=1表示双曲线, 所以(1+k )(1-k )>0.所以(k +1)(k -1)<0.所以-1<k <1.9.90°解析 设∠F 1PF 2=α,|PF 1|=r 1,|PF 2|=r 2.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2c )2=r 21+r 22-2r 1r 2cos α,∴cos α=(r 1-r 2)2+2r 1r 2-4c 22r 1r 2=36+64-10064=0. ∴α=90°.10.解 方法一 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 (a >0,b >0),由题意知c 2=36-27 =9,c =3.又点A 的纵坐标为4,则横坐标为±15,于是有⎩⎪⎨⎪⎧ 42a 2-(±15)2b 2=1,a 2+b 2=9,解得⎩⎪⎨⎪⎧a 2=4,b 2=5.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x 25=1. 方法二 将点A 的纵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A (±15,4),又两焦点分别为F 1(0,3),F 2(0,-3).所以2a =|(±15-0)2+(4+3)2-(±15-0)2+(4-3)2|=4,即a =2,b 2=c 2-a 2=9-4=5,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4-x 25=1. 11.解 设A 点的坐标为(x ,y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 代入sin B -sin C =12sin A , 得|AC |2R -|AB |2R =12·|BC |2R,又|BC |=8, 所以|AC |-|AB |=4.因此A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除去右顶点)且2a =4,2c =8,所以 a =2,c =4,b 2=12.所以A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12=1 (x >2). 12.B[由c =2得a 2+1=4,∴a 2=3,∴双曲线方程为x 23-y 2=1. 设P (x ,y )(x ≥3),∴ OP →·FP →=(x ,y )·(x +2,y )=x 2+2x +y 2=x 2+2x +x 23-1 =43x 2+2x -1(x ≥3). 令g (x )=43x 2+2x -1(x ≥3),则g (x )在[3,+∞)上单调递增.g (x )min =g (3)=3+2 3. OP →·FP →的取值范围为[3+23,+∞).]13.解 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 且c =7,则a 2+b 2=7.①由MN 中点的横坐标为-23知, 中点坐标为⎝⎛⎭⎫-23,-53. 设M (x 1,y 1),N (x 2,y 2),则由⎩⎨⎧ 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 2=1, 得b 2(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0.∵⎩⎨⎧ x 1+x 2=-43y 1+y 2=-103,且y 1-y 2x 1-x 2=1, ∴2b 2=5a 2.②由①,②求得a 2=2,b 2=5.∴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