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软件设计师教程第五版

软件设计师教程第五版

软件设计师教程第五版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考试范围有个大概的认知,官方教程《软件设计师教程(第5版)》目录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

主要包括硬件组成、数据表示、存储系统、输入/输出技术、总线等知识点。

第二章: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成分和汇编、编译、解释程序的基本原理等知识点。

第三章:数据结构。

主要包括线性结构、数组与矩阵、树、图、查找、排序等知识点。

第四章:操作系统知识。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分类、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知识点。

第五章: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软件生存周期、软件过程模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之路、软件度量等知识点。

第六章:结构化开发方法。

主要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理、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WebApp分析与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知识点。

第七章:面向对象技术。

主要包括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测试及UML、设计模式等知识点。

第八章:算法设计与分析。

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限算法、概率算法等知识点。

第九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主要包括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模型(E-R模型、关系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等知识点。

第十章: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网络的分类及拓扑结构、网络互联硬件、网络的协议与标准、Internet及应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点。

第十一章:标准化和软件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ISO9000标准简介、ISO/IEC 15504过程评估标准简介、知识产权基础等知识点。

第十二章: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主要包括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实现等知识点。

看完要考的内容后是不是吓了一跳?这么多知识点怎么记得过来?其实也不用过多担心,再来了解下考试模式。

选择性重传arq协议

选择性重传arq协议

选择性重传arq 协议篇一:ARQ一、ARQ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是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错误纠正协议之一。

它包括停止等待ARQ 协议和连续协议和连续ARQ 协议,错误侦测(Error Detection)、正面确认()、正面确认(Positive Acknowledgment )、逾时重传(Retransmission after Timeout )与负面确认继以重传(Negative Acknowledgment and Retransmission )等机制。

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是通信中用于处理信道所带来差错的方法之一,有时也被称为后向纠错(Backward Error Correction ,BEC);另外一个方法是信道纠错编码。

);另外一个方法是信道纠错编码。

传统自动重传请求分成为三种,即停等式(stop-and-wait))ARQ ,回退n 帧(go-back-n))ARQ ,以及选择性重传(selective repeat )ARQ。

后两种协议是滑动窗口技术与请求重发技术的结合,由于窗口尺寸开到足够大时,帧在线路上可以连续地流动,因此又称其为连续ARQ 协议。

三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出错的数据报文的处理机制不同。

三种ARQ 协议中,复的杂性递增,效率也递增。

除了传统的ARQ ,还有混合ARQ((Hybrid-ARQ )。

1. 停等式ARQ在停等式ARQ 中,数据报文发送完成之后,发送方等待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如果状态报告报文发送成功,发送后续的数据报文,否则重传该报文。

停等式ARQ为,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均为1,发送方每发送一帧之后就必须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接收方确认正确接收后再继续发送下一帧。

该方法所需要的缓冲存储空间最小,缺点是信道效率很低。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_陈鸣编_课后答案_部分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_陈鸣编_课后答案_部分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一章网络工程设计概述1.网络工程的定义是什么?答:定义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思想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定义2:对定义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4. 详细描述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为何将该模型称为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具有哪些优点?为何要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该模型?答:下图给出了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提出了设计和实现网络系统的系统化工程方法。

虽然该模型支持带有反馈的循环,但若将该模型视为严格线性关系可能更易于处理。

该模型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

由于在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网络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网络的,因此将该模型称为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6.简述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的步骤及其主要工作。

答:1)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货商。

2)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3)逻辑网络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

5)网络安全设计。

6)系统安装与调试。

7)系统测试与验收。

8)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

7.给出网络系统的层次模型以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为什么说该层次模型对网络工程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答:(1)环境平台层:环境平台层能够为网络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

(2)网络平台层:网络平台层主要用于构成信息交互的高速公路。

(3)信息平台层:信息平台层主要是为标准因特网服务(如DNS、电子邮件、Web、FTP等)和特定网络服务(如P2P、视频服务、办公系统等)提供支撑的数据库技术、群件技术、网管技术和分布式中间件等的集合。

(4)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主要容纳各种网络应用系统,而这些网络应用程序则体现了网络系统的存在价值。

(5)除了上述4个层次外,该模型还包括一个贯穿四层的网络安全结构。

该网络安全结构是由在网络系统中保证信息在产生、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鉴别、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软硬件措施组成。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分组交换方式的特点:数据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分组由用户信息部分和控制部 分组成,控制部分包含差错控制信息,可以用于对差错的检测和校正;交换节点以“存储- 转发”方式工作,可以方便地支持终端间异步、可变速率的通信要求;引入了统计时分复用 技术。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服务,无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 适用于突发性较强的数据业务。
主机 A 第五层 四、五层接口 第四层 三、四层接口 第三层 二、三层接口 第二层 一、二层接层协议
第四层
第三层协议
第三层
第二层协议
第二层
第一层协议
第一层
物理介质
8.仿照 OSI 的思想,以邮政系统中信件传递业务为例,说明该系统可以分为几层?对用户 而言,邮政系统的哪些变化是可见的?而哪些变化则是不可见的?
参考答案要点:
仿照 OSI 的思想,邮政系统中信件的传递也是分层实现的,根据系统功能分工的颗粒度 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下面以分为五层为例:
对用户而言,写(读)信件、邮局是可见的,其他层次均不可见。 9.假定某机构希望组建一个网络,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文件传输业务、E-mail 业务,但不考 虑实时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要求业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的物理网络无关,你认为该网络 逻辑上应分为几层才是合理的,物理上需要几种类型的网络单元,每一种的协议栈结构如 何。
参考 TCP/IP 协议栈。
10.请说明 OSI 和 TCP/IP 的分层模型和各层功能,并对比二者的特点。 1)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其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该层协议定义
传输中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点到点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帧的 传输;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分组在网中任意主机(终端) 间的传递;传输层协议负责为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通讯服务,对上层 屏蔽下层网络的细节,保证通信的质量,消除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流量控制,以及 对分散到达的包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等;会话层主要控制用户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连接的建 立和终止、会话连接的控制、会话连接的同步;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其目的是解决格式与数据表示的差别;应用层是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 层,由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构成。

CADCAM课后习题答案

CADCAM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CAD、CAM、CAPP?什么是CAD/CAM集成?答: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是指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来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分析和绘图等工作。

CAD的功能包括: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装配设计、曲面设计、工程图样绘制、工程分析、真实感和渲染、产品数据接口。

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ystem) 通过计算机与生产设备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完成从生产准备到成品制造整个过程的活动。

狭义的CAM指NC数控程序编制,包括:刀具路径规划、刀位文件生成、刀具轨迹仿真及NC代码生成。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借助计算机根据设计阶段的信息,人机交互的或自动完成产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过程的设计,称为CAPP。

CAPP的功能包括:毛坯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艺路线制定、工序设计、刀夹量具设计等。

CAD产生的图纸直接被CAPP,CAM 以及以后的CIMS所利用,这就是CAD/CAM集成。

2、一般所说的CAD/CAM过程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CAD/CAM过程链是一个串行的过程链,在此过程链中包括从市场需求到产品整个的产品生产过程,具体包括:1)市场需求2)产品设计(任务规划、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3)工艺设计(毛坯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刀夹量具设计)4)加工装配(NC编程、加工仿真、NC加工、检测、装配、调试)3、CAD/CAM集成方案有哪几种?答:1)通过专用数据接口实现集成2)利用标准格式接口文件实现集成3)基于统一产品模型和数据库4)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系统集成4、CAD/CAM的发展趋势如何?答:1)CAD/CAM系统的集成化方向发展(CIM)2)并行工程3)智能化CAD/CAM系统4)虚拟产品开发5)网络化CAD/CAM第二章CAD/CAM系统的支撑环境1、CAD/CAM系统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答:1)交互图形输入及输出功能。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PSTN:交换网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DDN:数字数据网FR:帧中继ATM:异步转移模式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VOD:电视点播WAN:广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2章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三要素:(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

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

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网络协议分析》习题答案】考给出更好的答案。

第一章1. 讨论tcp/ip成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原因tcp/ip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成功得益于顺应了社会的需求;darpa采用开放策略推广tcp/ip,鼓励厂商、大学开发tcp/ip产品;tcp/ip与流行的unix系统结合是其成功的主要源泉;相对iso的osi模型,tcp/ip更加精简实用;tcp/ip技术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2. 讨论网络协议分层的优缺点优点:简化问题,分而治之,有利于升级更新;缺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都要对数据进行分别处理;每层处理完毕都要加一个头结构,增加了通信数据量。

3. 列出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间的接口数据单元(idu)应用层/传输层:应用层报文;传输层/ip层:tcp报文段或udp分组;ip层/网络接口层:ip数据报;网络接口层/底层物理网络:帧。

4. tcp/ip在哪个协议层次上将不同的网络进行互联?ip层。

5. 了解一些进行协议分析的辅助工具可在互联网上搜索获取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工具,比如sniffer pro、wireshark以及tcpdump等。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截获网络中的各种协议报文,并进一步分析协议的流程、报文格式等。

6. 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clark是众多rfc的设计者,在论及tcp/ip标准的形成及效果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 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智者见智,我认为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 你认为一个路由器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包含哪些?对于网桥、网关、路由器等设备的分界已经逐渐模糊。

现代路由器通常具有不同类型的接口模块并具有模块可扩展性,由此可以连接不同的物理网络;路由表的维护、更新以及ip数据报的选路转发等,都是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1.研究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科学方法 在初期的自由竞争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短时间内得 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形式的多样化、复杂 性,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用户的资源和数据存储在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 机中,这些主机分布在网络的不同地方,需要在不同的传输 媒体上实现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通信;如何解决 异种机和异种网络互连问题;特别是系统的互连成为一个大 问题。






4.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于1963年由美国电气工程师 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而成,是美 国规模最大的制定标准的专业学会。 IEEE由大约17万名从事电气工程、电子和有关领域的专 业人员组成,分设1O个地区和206个地方分会,设有31个技 术委员会。 IEEE制定的标准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元 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 IEEE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通过802方案对LAN和城域网 MAN进行的标准化。802方案含局域网和城域网各方面上百个 单独的规范,符合IEEE的LAN包括以太网(IEEE 802.3)和令 牌环网(802,5),802系列标准和所有规范限于物理层和/ 或数据链路层。



5.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创建于1924年,当时名为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adio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RMA),总部设在弗吉尼亚的 阿灵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3
协议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结构化协议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Cont.)
一致性(consistency) :一个好的协议中不能出现死锁、活 锁和不正确的终止。
在上述特点中,最基本的是:简单和模块化 。
根据这些特点,人们总结出协议设计的十大基本原 则[Holz91],这些原则是协议设计的指南,而非必须 要做到的原则:
Can define new abstractions on top of any existing protocol IP/UDP provides simple “send a packet” svc • Ex: RPC, DNS, IP phone, etc.
Hourglass shape
层与层的边界应该选择得使通过这些边界的信息量尽 量地少些
难点:层次太少会使每一层协议太复杂,太多则在描 述和综合各层的系统工程任务时产生较大困难。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10
TCP/IP: Features
Layering not strict - only where appropriate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8
Why Layering?
Solution: introduce an intermediate layer that provides a unique abstraction for various network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 Telnet FTP NFS HTTP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计算机1
7
Why Layering?
Application Telnet FTP NFS HTTP
Transmission Media
Coaxial cable
Fiber optic
Packet radio
No layering: each new application has to be reimplemented for every network technology!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5
协议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协议设计十大原则: (Cont.)
6. 不要限制枝节性的东西。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可扩 展的,能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某一特殊问题。 7. 在实现一个设计之前,先建立原型,并进行验证。
8. 实现协议,并进行性能分析,如果有必要,进行性 能优化。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4
协议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协议设计十大原则:
1. 在开始设计协议之前,确保已清楚、完整地了解了所 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所有的设计标准、要求和限制等。 2. 在定义服务之前不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结构去实现这些 服务,即在考虑如何做之前先考虑做什么。 3. 在设计模块的内部功能之前先设计模块的外部功能, 即先考虑它与外部的接口。 4. 尽量用简单地方法来解决问题。奇巧的协议比简单的 协议更容易出错,更难实现、验证,通常还效率低。 复杂的问题通常是由简单地问题构成的。设计者的任 务是将复杂的问题划分成简单的问题,然后分而治之。 5. 不要将无关的功能混在一起。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协议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结构化协议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Cont.)
有界性(bounded)、自稳定性(self-stabilizing)和自适应性(selfadapting) • “有界性”是指协议不能超出系统的限制,如报文队列的容量。 • “自稳定性”是指协议从任一状态开始,总能在有限时间内, 经过有限的状态转换总能达到稳定状态。 • “自适应性”是指协议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地适应这种变 化,如自适应滑动窗口协议能根据信道的质量和发送的数据 的多少动态地调整其流控策略。 健壮性(robustness) • 设计一个在正常条件下能很好地工作的协议不是一件困难的 事。但是要能很好地处理诸多非正常的情况则比较难。 • 设计协议时对其环境应尽量少作假定,以避免设计出来的协 议过分依赖环境中的某些可能发生变化的特性。 • 例如,70年代设计的很多链路级协议如果用在现在的高速数 据链路上就不能很好地工作。
9. 检查最后的实现是否与协议设计中的要求一致,即 进行协议的一致性测试。 10. 不要跳过原则1到7。这一条也是最常被违反的一条 规则。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6
协议设计方法:分层设计
ARPANET的研制经验表明,对于非常复杂的计 算机网络协议,其结构应采用层次式的。
计算机2 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 有关的工作,并向上层 文件及文件传送命令 文件传送模块 提供服务,使上面的通 文件传送模块 信服务模块能够完成可 与通信有关的报文 两个模块间的虚线表示 通信服务模块 靠通信的任务。 通信服务模块 负责:确信接收方的文件管 网络 两个计算机系统交换文 网络 理程序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 接口 件和一些有关文件交换 接口 件的准备;若两个计算机所 网络接入模块 保证文件和文件传送命令可 网络接入模块 通信 的命令 网 络 用的文件格式不一样,则至 靠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 少其中的一个计算机应完成 也就是说,让位于上面的文 文件格式的转换。 划分层次的举例:通过通信网络传送文件 件传送模块利用下面的通信 服务模块所提供的服务。
IP centerpiece, common denominato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o hand-in-hand
IETF requires two independent, interoperable implementations before standardization The “dogma(教义)”: 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working code. --- D. Clark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11
协议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 对n层协议的要求
确机协议机制,并 分析或模拟其性能
分析并描述n层 协议的通信环境
将关系较密切的协议功 能归类构成协议模块
定义n层协议的服务原语、 原语参数、原语时序
根据环境分析,确定 n层协议的协议功能
构造各协议模块的协议元素, 定义元素间的关系
2-13 分析OSI/RM在分层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14
Intermediate layer
Transmission Media Coaxial cable Fiber optic Packet radio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9
协议设计方法:分层设计
分层的原则:
当需要有一个不同等级的抽象时,就应当有一个相应 的层次 每一层的功能应当是非常明确的
确定协议的组织形式,并 修改协议功能和协议元素
对协议进行系统完整的 描述,形成协议文本初稿
将各协议模块的协议元素 综合成统一的协议元素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12
协议设计方法:小结
分层解决复杂协议的设计问题
简单和模块化是两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第2章 协议设计(3-协议设计方法)
13
Laying: 思考题
第 2 章 协议设计 (3-协议设计方法)
南京邮电大学
协议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结构化协议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简单(Simplicity) :
• 协议应该尽量简单而非复杂,因为复杂的协议比较容易出错 且很难设计、实现、测试和验证。一个轻量(light-weight)协 议具有简单、健壮和高效的特点。 • 典型例子:SNMP与CMIP 模块化(Module) • 一个大的具有良好结构的协议可以由许多小的经过精心设计 的且容易理解的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一般完成一种功能。 理解了模块的构造方式和模块间的交互方式就能很好地理解 协议的工作方式。 • 这样设计出来的协议比较容易理解和实现,并且容易验证和 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