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费的披露
应交税费的风险和内部控制

应交税费的风险和内部控制1、应交税费的控制目标(1)公司按照税法的规定定期计算各税种的金额,并定期申报纳税;(2)公司没有漏缴或少缴税款;(3)所有税款均以登记入账;(4)未缴税款的金额在恰当的期间记入恰当的金额。
2、应交税费控制中存在的风险(1)没有按照税法的规定,没有按照规定的税率和方法计算规定的税种应纳税额;(2)没有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申报纳税,导致公司缴纳滞纳金或罚款;(3)公司管理层授意或指使员工偷税或者漏税,违反国家法律或法规的规定;(4)税种和税率没有准确分辨,导致纳税金额计算错误;(5)公司没有指派规定的人员办理税务事项,导致税收缴纳不及时,出现错误。
3、应交税费内部控制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1)应交税费涉及的经济业务:开具销售发票、成本费用计算、纳税计算、纳税申报、纳税优惠减免等;(2)控制要点:详见应交税费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3)涉及的报表认定: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4)涉及的会计科目: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税金及附加等。
4、增值税的主要控制点(1)对于公司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时,发生纳税义务,公司应该指派专门的办税人员检查公司发生的业务是否属于缴纳增值税的范围;(2)开票人员应该认真核对销售合同、发货单以及确认单,根据销售单价和销售数量开具增值税发票或者一般发票,开票金额包括销售额和价外费用;(3)办税人员应认真审查进项税额,包括从海关进口应缴纳的增值税,是否取得税票等;(4)审查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如将产成品用于投资、职工福利等,应缴纳增值税;(5)审查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包括生产过程中毁损的在产品,产成品中所包含的进项税额;(6)按照税法规定填写纳税申报表,定期向税务机关纳税;(7)办税人员审查减免税情况;(8)由独立于办税的人员定期进行纳税检查,防止漏缴或少缴税款。
5、消费税的主要控制点(1)审查销售自产消费品的情况,实行从价定率征税办法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分别是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2)审查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对各关联方企业之间收取的价款、支付的费用进行核实,如价格明显偏低有无正当理由的,按照税法规定予以调整;(3)实行从量定额征税办法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4)审查应税消费品以物易物、以货抵债、投资入股的业务,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的是否纳税;(5)审查不同应税消费品适用的税目、税率,审查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是否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销售额、销售数量的,或者将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是否从高适用税率;(6)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审查,应针对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不同特点而进行;(7)按照税法规定填写纳税申报表,定期向税务机关纳税;(8)由独立于办税的人员定期进行纳税检查,防止漏缴或少缴税款。
税收学中的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

税收学中的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在税收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社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其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度和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税收透明和信息披露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在税收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实践中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的概念税收透明度是指税收制度和政策的公开程度,包括税收收入的组成、用途等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信息披露则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主动公开有关税收的相关信息,使纳税人和社会公众了解税收政策与实施情况。
税收透明和信息披露不仅仅是法律要求,更是现代税收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透明度可以增加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升纳税人的认可程度,减少非法避税行为。
同时,信息披露也有助于防范腐败和权力滥用,增强政府的问责制和透明度,保障公众利益。
二、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1. 增加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税收透明度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情况,使纳税人对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有清晰的认识。
透明的税收制度能够保证不同纳税人按照同样的法定程序缴纳税款,杜绝特权和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增加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减少非法避税行为税收透明度可以避免纳税人因信息不对称而采取非法避税行为。
当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有充分理解和信任时,他们更愿意主动遵守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减少逃税和偷税行为的发生。
3. 防范腐败和权力滥用信息披露对于防范腐败和权力滥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公开税务行政机关的决策过程和征管执法情况,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税务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发生。
4. 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税收透明和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政府通过公开税收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展示其治理能力和财政决策的合理性,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税收透明与信息披露的挑战税收透明和信息披露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保护、技术限制和意识改变等。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交税费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交税费分析
各位学友们,大家好!
在分析公司的应交税费情况时,一般应付职工薪比率需要结合企业行业判断,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付职工薪比率高,资本密集型企业应付职工薪比率低,应付职工薪比率就保持在一定范围。
应交税费的定量分析主要看应交税费对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定性分析看财报注释:
1、企业缴税义务是强制的。
2、行业的税率一般是固定的,但税法允许合理避税。
3、应交税费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判断企业的税负水平,在同行业中对比反映企业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水平。
以下查询证券交易所公告栏收集上市公司的季末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应交税费情况,整理财务报表数据如下:
战略分析经理安排分析文员拆分应交税费、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这里基值使用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还可以使用生产费用、管理费用等,整理数据如下:
还可以查看企业财报注释,在金融网站可以找到公示。
为了展示应交税费情况,增加应交税费/收入比率数据系列,重新格式化数据区域。
使用前文商业分析图表基础的绘图方法绘制柱形图、折线图,应交税费、主营业务收入使用柱形图,应交税费/收入比率使用次要坐标轴折线图。
格式化标题、纵坐标、横坐标,调整横坐标轴为日期坐标轴,增加数据标签
更改图表类型,调整图表类型为组合图,应交税费/收入比率数据系列使用次要坐标轴,调整次要坐标轴最小值、最大值,增加图表图例,这里主营业务收入是剔除季报数据,展示年报数据。
应交税费/主营业务收入比率是税法规定的,一般会接近税法规定
的企业税率,如果企业的应交税费/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要认真阅读财报注释,找到管理原因,很可能是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混乱,要远离这样的企业。
审计报告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审计程序表篇二:应交税费审计程序应交税金审计程序应交税费的审计程序(一) 1.取得或编制应交税金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总帐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
2.检查企业税务登记证,如有税金减免政策,检查其批准文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3.实施分析性复核。
4.检查增值税的核算是否正确、合法,是否及时足额缴纳。
5.结合损益表项目审计,检查应交消费税核算是否正确、合法,是否及时足额缴纳。
6.结合损益表项目审计,检查应交营业税核算是否正确、合法,是否及时足额缴纳。
7.检查应交资源税(1)检查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和单位税额的正确。
将销售收入或基本生产等帐户资料与企业纳税申报表相核对①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以销售为目的的,检查课税数量与销售数量是否一致。
②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以自用为目的的,检查课税数量与自用数量是否一致。
(2)检查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是否履行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职责。
(3)检查收购矿产品的成本是否包括按收购未税矿产品实际支付的收购款以及代扣代缴的资源税。
(4)检查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业务交纳的资源税抵扣及差额交纳情况。
(5)检查应交资源税计算是否正确。
(6)检查应交资源税是否及时足额缴纳。
8.检查应交土地增值税(1)检查转让房地产所取得收入是否正确。
(2)检查土地增值额的主要扣除项目是否正确。
与下列无关的不能列为扣除项目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②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③新建房屋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④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3)检查应交土地增值税计算是否正确。
(4)检查应交土地增值税是否及时足额缴纳。
9.检查应交房产税(1)检查纳税基数是否正确。
对自用房产,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各地自行规定)后的余额计算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
(2)核对房屋出租合同和银行存款等相关帐户,检查房产租金收人有无错、漏。
(3)检查应交房产税计算是否正确。
会计实务:应交增值税在会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

应交增值税在会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根据财会(2016)22号的规定(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自2016年12月3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小规模纳税人只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不需要设置上述专栏及除“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外的明细科目。
“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列示;“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列示。
案例说明:甲企业2018年6月“应交税费”科目有借方余额100000元,其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借方余额200000元,“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有贷方余额30000元,“应交税费——简易计税”有贷方余额70000元,假设无其他影响因素,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如何填列?案例分析:——根据财会(2016)22号的规定,甲企业2018年6月资产负债表上应这样填列:“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填200000元,“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余额填30000元,“应交税费”期末余额填70000元。
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 准则

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
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是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规
定了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应交税费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根据这
一准则,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出应交税费,然后在财务报表中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和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应交税费的重分类调整主要涉及所得税的
处理,包括所得税的计提、缴纳和调整等方面。
首先,根据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
的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
应的会计处理。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税方法和税率
来计算所得税的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会计科目予以记录。
其次,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
时需要进行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调整。
具体来说,企业需要
根据税法规定的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来确认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还涉及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所得税相关信息的要求。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的注释中详细披露所
得税的计提、缴纳和调整情况,以及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所得税情况。
总的来说,应交税费重分类调整准则对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
的所得税处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这些规
定来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专科中级财务会计(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201122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科《中级财务会计(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一习题一一、目的,练习应交税费的二、资料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经营货适用增值税税率13%、适用消费税税率10%,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为6%。
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向B公司采购甲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900000元、增值税153000元,另有运费2000元。
发票账单已经到达,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及运费以银行存款支付。
2.销售乙产品5000件,单位售价200元,单位成本150元;该产品需同时交纳增值税与消费税。
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已委托银行收取,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3.转让一项专利的所有权,收入15000元已存入银行。
该项专利的账面余值为80000元、累计摊销75000元。
4.收购农产品一批,实际支付款80000元。
我国增值税实施条例规定收购农产品按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农产品已验收入库。
5.委托D公司加工一批原材料,发出材料成本为100000元。
加工费用25000元。
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4250元、消费税2500元,由受托单位代收代交。
材料加工完毕并验收入库,准备直接对外销售。
加工费用和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已用银行存款与D 公司结算。
6.购入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80000元、增值税30600元。
设备已投入使用,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7.公司在建的办公大楼因施工需要,领用原材料一批,成本50000元。
8.月底对原材料进行盘点,盘亏金额4000元,原因待查。
三、要求对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盘亏的原材料,由于原因尚未确认.无法确定增值税是否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相关会计分录:1、借:原材料 902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 180贷:银行存款 1 019 1802、借:应收账款 1 23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 000——应交消费税 100 000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750 000贷:库存商品 750 0003、借:银行存款 15 900累计摊销 75 000贷:无形资产 80 000资产处置损益 1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004、借:原材料 73 394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606贷:银行存款 80 0005、①借:委托加工物资 125 000贷:原材料 100 000银行存款 25 000②借:委托加工物资 2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250贷:银行存款 5 750③借:库存商品 127 500贷:委托加工物资 127 5006、借:固定资产 1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 400贷:银行存款 203 4007、借:在建工程 50 000贷:原材料 50 0008、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4 520贷:原材料 4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20习题二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350万元。
税务信息披露指引

税务信息披露指引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个人以及税务管理部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税务透明度,促进税收公平,还能加强税务监管,降低税务风险。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税务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税务信息披露指引。
一、税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税务信息披露是指纳税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税务机关或其他相关方提供有关其税务状况、财务信息和交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税务透明度通过披露税务信息,纳税人的税务行为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有助于减少税务欺诈和逃税行为的发生,维护税收秩序。
2、促进税收公平准确和全面的税务信息披露可以使税务机关更好地了解纳税人的经济状况和纳税能力,从而确保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
3、提高税务管理效率税务机关能够凭借披露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优化税务管理流程,提高征管效率。
4、增强市场信心对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而言,良好的税务信息披露能够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
二、税务信息披露的主体税务信息披露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类纳税人。
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在披露范围和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异。
1、企业企业通常需要披露其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重大税务事项(如税务筹划方案、税务争议处理等)以及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等。
2、个体工商户根据规定,个体工商户可能需要披露其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纳税情况等基本信息。
3、自然人在特定情况下,如个人取得大额收入、进行房产交易或参与重大投资活动时,可能需要向税务机关披露相关税务信息。
三、税务信息披露的内容1、基本税务信息包括纳税人的名称、纳税识别号、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所属行业等。
2、财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相关的财务附注和说明。
3、纳税申报信息包括各种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税款缴纳情况、税收优惠享受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