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万亿土地出让金超8成用于征地补偿
4万亿后遗症

4万亿后遗症: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成“鬼城”请注意,这不是电影剧照:宽阔的马路上没有车流,锈迹斑斑的钢筋斜插在天空,烂尾建筑外的防护网游魂似的随寒风摇曳。
请注意,这不是某部末世灾难片的外景地,而是摄影师记录下的营口沿海产业基地2013年4月5日的街头景象。
这些照片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不敢相信的事实,而且与之相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三、四线城市里发生。
原标题:三四线城市“空城计”本刊记者谢思聿编辑袭祥德摄影潘景隆经历了2012年土地市场的持续低迷后,新一轮城镇化适时地为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已经有人算过一笔账,4亿人、40万亿投资——近期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及这一轮城镇化将拉动40万亿投资,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1万多个城镇,以及4亿新增城镇人口。
地方政府趁势而起,从地级市到省会城市,各种产业园、城市新区以及城市带规划层出不穷。
各级官员四处奔走,招商引资与土地出让同步并举。
上一轮4万亿救市计划所造成的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的后遗症尚未解决,新一轮巨量土地供应狂潮已经席卷而至。
开发商们摩拳擦掌,准备分享房地产行业最后一场饕餮盛宴。
“这或许是房企们最后一轮机会。
”首创置业(02868.HK)董事长刘晓光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说,他认为房企们应研究如何将地产与产业相结合,在这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寻机扩张。
但刘晓光应该不会想到,在距离北京不远的辽宁营口,他的老部下李兵在沿海产业基地经营地产已经6年,如今却走得步履艰难。
沿海产业基地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之一,最初建立在一片废弃的盐田和滩涂之上。
2007年,五矿集团在这里圈下30平方公里土地,成立了五矿(营口)产业园(以下简称“五矿产业园”)。
作为园区副总经理,李兵一直负责地产板块的运营。
他说,自己眼见着这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却阻挡不了它渐渐走向萧条。
“他们迟早会发现,地价便宜是没有用的。
浅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弊端与治理措施

浅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弊端与治理措施摘要:近年来,地王不断出现,房价不断上涨,失地农民不断增加,房地产泡沫崩溃正处在临界点,究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无限制地出让国有土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导致“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情况越发突出。
这一现象的形成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延缓,文章将结合我国现状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土地财政;征收补偿;净收益一、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现状分析“土地财政”是学界对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戏称,通常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增加收益。
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1.6万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8.8%。
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计入土地出让金收入,2009年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实际已突破10万亿元,约占gdp的32%。
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
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
到2009年,该比例已上升为48.8%。
期间有几年,该比例甚至一度超过50%。
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额达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0.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依然没有下降。
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收入,是为“土地财政”。
二、土地财政的体制格局第一,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地方财政难以获得足额的制度内收入。
现行财政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具有明显集权化倾向的分税制改革,直接导致了地方初次分配财力的急剧下降。
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一般通过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予以弥补,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很弱,使其很难承担这一职责。
第二,征收、补偿一体制。
地方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征收补偿一体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
它使地方政府能够低价征收土地,这种低成本征地是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的重要条件。
地方政府既是国有土地征收的主体也是补偿标准的制定者,所以征收补偿一体制是“土地财政”愈演愈烈的根本保证。
这就直接导致了土地市场上只有一个收购者和供应者,征用多少、以什么价格征用,供应多少、以什么价格供应全由地方政府说了算。
土地是农民的,出让金何归政府

不 会 有 高 效 率 。只 是 中 国 虽 然 “ 轨 ” 年 , 转 多 但
这 一 基 本规 律 至 今 未被 当局 所 认 同 。 否 则 也
就 不 会 宁 可 多 办 几 家 国 有 商 业 银 4- 也 绝 不 5,
允 许 民 间 资 本 自由进 入 银 行 领 域 。
归 税 )黻 干 吗 要 绕 这 么 大 一 个 弯 子 , 由鹿 么 呢 ? 先
地 m 让 金 实 质 是 民 众 的 租 金 收 入 . 政 府 征 地 卖 地 的 差 价 收 益 , 该 主 要 用 于 农 村 建 设 和 农 民 增 收 。中 应 社 会 科 学 院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所 乇 小 映 博 + 等 专 家 调 查
发 现 . 业 用地 出让的增 值 收益 扣除 征地 管理 费后 。 工
作 者 称 政 府 所 收 的 土 地 出 让 金 应 该 主要 毒 用i
私 人 银 行 未 必 效 率 都 高 ,但 国 有 银 行 却 一 定
农 村 建 设 和 农 民 增 收 ,其 实 叉 何 必 这 棒 J “ 霖
烦 ” 为 什 么不 一 开 始 就 让 农 民 自 己 来 出让 自 . 己 的 土 地 呢 ? 为 什 么 不 干脆 让 农 民 来 直 接 雌 ≮
用 于 农 业 和 土 地 开 发 的 比 例 . 在 中 圜 西 部 最 高 为
4 % , 部 最 低 是 2 % : 经 营 性 用 地 出 让 的 增 值 收 5 东 9 而 益 中 , 于 农 业 和 土 地 开 发 的 比 例 只 有 1 %到 2 % 。 用 0 5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尽 管 对 于 土 地 出 让 金 这 块 大 蛋 糕 应
2014年新华网十问

2014年新华网十问"钱去哪儿"了?涉及万亿彩票资金分享到...(新华视点·“钱去哪儿了”2014十问)“钱去哪儿了”十问,还有哪些部门欠公众一个交代?2014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陆续10次播发追问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
“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调查背后的发现令人触目惊心。
渐入年尾,上述调查和追问有了哪些结果?哪些部门还欠公众一个交代?追问一:土地出让金调查:13年增长超30倍,近20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去哪儿了?据国土资源部数据,全国土地出让价款到去年首次超4万亿元为止,13年间增长超30倍,总额累计19.4万亿元。
最近5年支出达13.49万亿元,部分省份已超过税收收入,土地收支账中存在诸多乱象。
结果:于8月份启动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全国性审计,已结束现场审计阶段。
目前,审计工作待完成汇总、整理等程序后,将向社会公告结果。
此次审计重点关注征收、管理和支出等方面。
据一位审计系统的负责人介绍,此次土地出让金审计工作从各地审计部门抽调大批骨干力量参与,统一以审计署特派办的名义前往各地。
搜集的资料和汇总的情况都不经过地方,直接向审计署上报汇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全国性土地出让金审计,不仅能够揭开一些地区土地出让金收支乱象的盖子,还能摸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为下一步对土地出让金强化刚性管理,以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系提供支撑。
追问二:民航发展基金调查:一张机票除了票价本身,还包含被称为“民航发展基金”的几十块钱。
2012年,机场建设费被整合成民航发展基金。
2013年,该基金收取超过250亿元,其背后是3亿多人次乘坐飞机。
记者调查发现,这笔钱不少成为广州、北京等地机场上市公司的收入,还有数十亿元“其他支出”不知所终。
财政部驻广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民航发展基金合并后,白云机场并未就“能否将民航发展基金部分作为营业收入”向他们请示。
4万亿财政政策

4万亿财政政策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刺激内需的十项措施,明确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4万亿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4万亿财政政策目前,4万亿投资具体是存量还是增量,中央财政承担比例及资金来源等细节还未公布。
但这项财政刺激政策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
这4万亿的投资,如何才能投到点上?应对这场危机政府还需做什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要达到目的,须谨慎选择投资项目,辅以“体制政策”,并对失业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周其仁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政府花钱。
政府的行政开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就不但不应扩大,还应该收缩。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把资本投向未来能产生效益的方向。
回顾历史经验,周其仁说,1998年,中国面临通货紧缩时,在朱镕基主导下,国家迅速启动了国债项目,增发了约3000亿元的国债。
这些国债,加上商业银行贷款,大概创造了2万亿的投资规模,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
周其仁认为,这些措施为经济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但是,有些项目水平不高,“有些高速公路到今天也没有什么车在跑。
”所以,政府投资有必要投“准”项目。
周其仁还指出,投资项目将来能产生多大的效益,这个效益由谁负责,都是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手里大把花钱的时候,监督怎么样?审计怎么样?”他提醒在投资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在上一波国债项目中出现的许多贪污腐败事件。
扩大国债和政府开支的同时,“中央纪委的编制也要扩大,”周其仁开玩笑说。
“万一这4万亿元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怎么办?”周其仁认为,需要有所“储备”,也就是,不仅要有财政和货币政策,最重要是有“体制政策”。
他说,现在一个项目,从立项,审批,到批准,十分耗时,税收项目也太多、太杂,不简明,而现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必须降低这些“制度成本”,才能保证内需恢复。
他强调,实行财政刺激政策后,必须有体制保证,否则,很容易形成寻租的物质基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财政部: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逾四万亿元

龙源期刊网
财政部: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逾四万亿元作者:
来源:《西部资源》2015年第02期
财政部3月24日公布,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亿元,同比增长3.1%;全国土地出让支出41,210.98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超八成为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全国土地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土地出让收支规模小幅增加。
在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中,招拍挂和协议出让价款37,956.43亿元,增长1.7%;补缴的土地价款1,886.89亿元,下降1.1%;划拨土地收入935.94亿元,增长5%;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2,161.04亿元,增长43.1%。
当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别为631.97亿元和643.84亿元,增长22.4%和25.4%。
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增速逐季回落,且地区分化明显。
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增速放缓导致工业仓储用地、房地产用地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土地出让面积萎缩,以及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地价上涨但涨幅回落。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4,1210.98亿元,同比增长0.8%。
其中,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出让前期开发、补助被征地农民等成本性支出33,952.37亿元,同比增长
0.7%,占总支出82.4%,占比与上年持平。
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当年形成的土地出让收益为8,987.93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国土地出让收入20.9%。
当年,土地出让收益实际用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非成本性支出7,258.61亿元,同比增长1.1%,占17.6%,占比与上年持平。
土地财政全面审计将倒逼政府征地拆迁更加自律

土地财政全面审计将倒逼政府征地拆迁更加自律2014年9月19日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征地拆迁的违法违规现象全国各地每天都在发生,就是因为管理制度的漏洞,导致了国家和民众都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以说征地拆迁严重违法违规的都导致了居民怨声载道,而且大大的降低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标准。
严重违法征地拆迁的实际原因就是,这些违法人员没有挡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原有的标准和重心,国家审计署开始针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如果力度和决心很大,拆迁律师认为这个审计将会审计处很大一批违法征地用地人员。
我们来看看审计署是如何布置过去6年的审计工作的。
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将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
此次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务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
“土地财政”是观察、理解当代中国复杂国情的矛盾交汇点。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伴随土地出让收入节节攀升,“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之一,譬如2013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5%,土地出让金收入在整个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比例更是高达86%,更不用说,此外还有规模同样惊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由“土地财政”担保而取得,因此总的来说,如果我们认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引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那么“土地财政”就是这种因素之所以奏效的关键抓手。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日益严重的依赖症,结合中国一以贯之的“强政府”治理模式,导致“土地财政”同样成为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因素的集中孳生地,譬如中国社科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显示,目前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约有一半左右由征地拆迁引发;再譬如一路飞涨且每遇拐点即有地方政府出手托底的房地产价格,其所积聚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对实体经济部门和居民消费、福利的“挤出”效应,早已是人皆可见的经济社会巨大隐患。
国家调整土地出让金比例

土地收益近半被控分配新规酝酿中2011年11月05日04:32经济观察报[微博]席斯我要评论(120)字号:T|T土地出让收益一直是地方市县政府可以自由支配的财源,现在45%都由中央规定了用途,但这仍然不够。
本报获悉,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研究应对地方政府土地依赖症的“良药”,主旨是对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使用制定新的规则,中央虽不会按照收取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的方式来提取这部分收益,但会更多地规定用途。
“调研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地方政府对此反应很大。
”知情人士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央各部门陆续下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10%用于保障房建设、10%用于教育投入、10%用于水利建设,加上2004年规定计提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目前已有45%的土地出让净收益被中央挂了号。
近半收入被控45%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途被中央安排,地方财政显然觉得失去了部分的收入支配权,尽管这45%也是用于地方的各项支出。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黄小虎认为,这些举措反映了中央对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决心。
通过这几年政府基金预算的编制和财政专户的清理,中央政府已经基本掌握了地方政府土地收入情况。
而中央并不满意地方政府使用土地收入的现状,所以希望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安排,让地方将土地收入更多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
财政部信息显示,土地出让收入中约有40%的支出用于支付征地拆迁补偿费、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补助等。
按照40%到60%的收益区间计算,2010年2.9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中,土地出让净收益1.16万亿元到1.74万亿元。
在此基础上提取45%则为5200亿到7800多亿元。
2007年,财政部曾就廉租房建设要求地方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10%用于资金来源,中央转移支付补助中西部省市。
但令财政部没想到的是,没有一个省动用土地出让收入,当时地方政府需要建设的廉租房面积并不算大。
财政部一位司长曾情绪激动地表示,“总说廉租房中央不给钱地方做不了,其实地方只要从土地收入中提取1%都绰绰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4万亿土地出让金超8成用于征地补偿
据新华社电财政部昨日对外公布了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细账,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0亿元,仅同比增长3.1%,其中超过8成用于拆迁征地补偿等成本性支出。
计提教育资金增长两成
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中,大头来自土地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收入,总计37956.43亿元,增长1.7%。
此外,收入还来自补缴的土地价款1886.89亿元,下降1.1%;划拨土地收入935.94亿元,增长5%;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2161.04亿元,增长43.1%。
当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别为631.97亿元和643.84亿元,增长22.4%和25.4%。
城建等支出占比与上年持平
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41210.98亿元,同比增长0.8%。
其中,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出让前期开发、补助被征地农民等成本性支出33952.37亿元,同比增长0.7%,占总支出82.4%,占比与上年持平。
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当年形成的土地出让收益为8987.93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国土地出让收入20.9%。
当年,土地出让收益实际用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非成本性支出7258.61亿元,同比增长1.1%,占17.6%,占比与上年持平。
去年收入增速逐季回落
财政部表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增速逐季回落,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增速放缓导致用地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土地出让面积萎缩,以及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地价上涨但涨幅回落。
此外,财政部还指出了当前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依然严重、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土地出让支出管理不尽规范等。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4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81420件,涉及土地面积4.09万公顷。
财政部建议,通过健全土地督察审计制度、全面清理土地优惠政策、加强土地出让收入征管、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强化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