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10

合集下载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人民和社会的影响。

1. 历史遗迹与文物保护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这些遗迹和文物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文物保护政策,包括设立保护机构、修缮古建筑、开展文物考古和推行文化遗产教育等。

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崇尚和平、尊重家庭、重视孝道、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而闻名。

这些传统价值观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的传承,已深入人心,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起到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维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中国的历史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服饰、传统医学和传统手工艺品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开发,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外交交流与文化交流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展览和艺术节等,中国向外国人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中国也从交流中吸取了其他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与其他文明相互融合,实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人民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传承传统价值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中国文化概论_全国2010年10月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_全国2010年10月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A.社会生活B.精神生活C.物质生活D.家庭生活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A.七百年B.六百五十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文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目》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A.宗族B.家庭C.什伍里甲D.个人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

通过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传统价值观、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以及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展开几个关键方面,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一、传统价值观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扎根于儒家思想,崇尚仁爱、孝顺、忠诚和礼仪。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深深扎根,并且对社会关系、家庭结构和个人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孝顺作为一个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此外,义务、同情心和公益精神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这使得中国社会相对和谐稳定。

二、艺术形式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极其多样,并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中,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意境而闻名于世。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常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

中国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字的形状、笔画的力度和排列的布局都包含着深意。

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乐器演奏而闻名,如古琴、二胡和笛子等。

而传统舞蹈则以优雅的姿态、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舞技吸引着观众。

三、哲学思想中国有着丰富的哲学传统,其中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流派影响最为深远。

这些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个人修养产生了极大影响。

儒家思想崇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我修养。

墨家思想则强调爱与公平,反对战争和压迫。

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演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四、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文学、哲学、科学还是技术方面。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将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一)一、单选1.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3.唐代的科举制度考试:每年一次4.中国历史始终坚持的基调是:统一5.《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著作6.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重大贡献是翻译了:《天演论》7.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8.“药王”孙思邈是:道教徒9.以道教为题材的神话小说是《封神演义》10.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地理条件11.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所用的格式是:八股文12.我国古代皇宫、寺庙、官府等建筑物选址的朝向是:正南13.中国古代林木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性的原因是统治者喜欢:大兴土木1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发生在:汉唐时期15.文字神赐说典型的代表是:《河图洛书说》二、多选1.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的人才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孝廉、茂才、贤良3.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宗教祭祀,军事讨伐4.属于平民的礼俗有:三月三、七月七、春节、清明、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天人合一、天人交胜、天人之分、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7.中国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剑舞、软舞8.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尚意追求中和之美、尊崇自然9.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谦和、重义轻利、真诚有信10.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文化的成就表现在: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三、名词解释1.九族: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2.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篇章,歌颂的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

3.三言: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4.文曲星:星宿名之一。

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5.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

几千年的历史赋予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和文学等方面,还深深根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其中包括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艺术。

首先,传统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而闻名于世。

例如,古代的皇宫和寺庙是中国建筑的典范,它们以其宏伟的外观和精心雕刻的细节而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中国的传统园林也是中国建筑的瑰宝,通过精心布置的花园、亭台和湖泊,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其次,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之际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和亲朋好友相聚共度佳节。

此外,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节日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最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涵盖了绘画、音乐、书法、戏剧、舞蹈和文学等多个方面。

例如,中国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独特的着色技巧而闻名于世,书法则以其简洁而优美的字体而受到赞誉。

此外,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传统乐器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了中国人的豪情和情感。

总之,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中国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艺术都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审美观。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为中国人带来了自豪感,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一、填空1、周公制礼作乐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等。

2、分封制度的具体内容,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

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宗教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5、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6、《诗》、《书》、《礼》、《易》、《春秋》,亦一变而为儒家独奉的经典并被正式尊为“五经”。

到了东汉,又增加《孝经》、《论语》,合称为“七经”。

7、玄学是魏晋时期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8、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9、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10、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

11、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2、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1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

14、《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5、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物。

16、张陵创立了道派。

1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二、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

按照周制,最高统治者称天子,统治天下的土地和臣民,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

至于这位嫡长子贤与不肖,不在考虑之内。

如果嫡妻无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至于被立者是否为庶子最年长者,也不在考虑之内。

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

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紧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崇拜”。

中国文化概论 春秋历史10分钟展示

中国文化概论 春秋历史10分钟展示

推荐书目
点击添加文本
谢谢!
(若有错误,才学浅薄,望看客指点!)
西





——








目录
红颜祸水 晋景公 四大刺客
西周——烽火戏诸侯
主要人物:褒姒 [bāo sì] 性格(原因):天生不爱笑 丈夫:周幽王 结局:犬戎军在骊山下杀害周幽王、伯 服,掳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财物离 去 ,褒姒从此下落不明。
春秋—— 西施“沉鱼”
息夫人——一位绝色美女使三个国 家兵祸相接,其中两个国家分崩离 析。尽管有人称她为“祸水”,后 世却始终把她当作主宰桃花的神仙 祭拜,又称“桃花夫人”。
春秋四大美人—大刺客
晋景公——生平
邲之战
鞍之战
联吴制楚
赤狄战争
晋楚争霸
晋景公——病重逝世
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一句话描 写此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点击添加文本
正准备吃饭前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但却掉到 粪坑中死亡。
目录
红颜祸水 晋景公 四大刺客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专诸——鱼腹藏剑 聂政——弟忠姐烈 豫让——斩衣三跃 荆轲——图穷匕见
专诸——鱼腹藏剑
春秋时期,吴王诸樊有三个弟弟
大弟 余祭
二弟 夷
三弟 季札
姬光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 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 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 诸成大事自缢而死。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书目

《中华文明史》1-10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1994年陆续出齐。

《中国古代文化史》1-3册,阴法鲁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文化学通论》,刘守华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上下册),金毅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文化论》,张岱年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陈登原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A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郭尚兴盛兴庆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中国文化导论》林启彦黄嫣梨编著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8年版《中国文化的源流》,唐得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释中国》(1-4卷),胡晓明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国学大师论国学》(上下卷),胡道静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国学通览》,中华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组编,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国故学讨论集》(上中下三册),许啸天著,中国书店1991年版《国学概论》,马瀛编,上海大华书局,1934年版《国学概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巴蜀书社198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文化知识精华》,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原始文化研究》朱狄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刘文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陈剩勇著,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国家起源及其形成》高光晶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黄奇逸著,巴蜀书社,1995年版《二十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下卷),史宗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文化的起源》,〔美〕哈里斯著,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欧洲文化的起源》,〔苏〕兹拉特科夫斯卡雅著,三联书店,1984年版《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王震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朱狄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西方人生精神》郑晓江等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7《论中西哲学精神》成中英著东方出版中心1991《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三联书店 1999《文化模式》,〔美〕露丝•本宁迪克特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文化人类学》,林惠祥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二版《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结构人类学》,〔法〕斯特劳斯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5 年版《人文精神之重建》(一、二)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5《中国地域文化论》,陈侃言等著,广州出版社1994年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的统一
(二)秦始皇的统一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地同域 (1)灭亡六国,拆毁壁垒,销毁兵器。 (2)实行郡县制 (3)修筑直道、驰道、五尺道,开凿灵渠。 (4)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定百越。 (5)五次出巡
秦始皇的统一
2、书同文——统一文字(大篆、小篆、隶 书)
3、币同形——统一货币(圜钱)
三、秦始皇的统一
(一)秦始皇统一的主观因素 1、人民要求结束战乱、和平统一的呼声强烈 ——连年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无穷痛苦。据不完 全统计,从秦孝公至昭襄王时秦国在历次战争 中有明文记载的歼敌数字超过130万,由此 推断秦人自己的损失也在几十万以上。
秦孝公至昭襄王秦军歼敌统计
秦孝公八年,与魏战,斩首7千。 秦惠文王八年,与魏战,斩首4万5千人。 秦惠文王更元七年,与韩、赵战,斩首8万。 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与韩战岸门,斩首万人。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与楚战丹阳,斩首8万。 秦武王四年,占韩之宜阳,斩首6万。 秦昭襄王六年,两次伐楚,先后斩首2万7千和 2万。 秦昭襄王十四年,攻韩、魏,斩首24万。
秦孝公至பைடு நூலகம்襄王秦军歼敌统计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伐赵,斩首3万。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伐魏,斩首4万。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伐魏,斩首4万。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伐魏,斩首13万,沉河2万。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伐韩,斩首5万。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大战,斩杀、坑埋赵军4 5万。(前262年) 秦昭襄王五十年,攻晋军,流河死2万。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伐韩,斩首4万;同年,攻赵, 斩首9万。
秦始皇的统一
2、统一的时代要求在思想家言论中的反映 ——魏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 答曰:“定于一。”问:“孰能一之?”答: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 ——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荀 子》)
3、时世造英雄,英雄造时世——雄才大略的 秦始皇应运而生
秦始皇赢政生平简介
生卒:前259—前210年 在位:前246—前210年 亲政:前238—前210年
秦始皇的统一
4、度同制——统一度量衡 5、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轨距为六尺) 6、行同伦——匡饰异俗,以法为教(统一 法律)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归宿
(三)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统一 的主角必定是中原文明 1、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范围 ——黄土高原和由黄土冲积的平原(包括河南 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 北西南部、山东西部等地) 2、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环境特点 ——土地辽阔、土质疏松、肥力尚可。
统一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归宿
3、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文 化必然 (1)中原文明程度最高 ——由于土质疏松,在铁器还未出现之前, 使用石器、木器、骨器、蚌器等原始工具即 可清除天然植被开垦耕种,从而形成最早的 农业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并长期领先于 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四夷”。
统一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归宿
(2)周边“四夷”必须接受中原文明的文化征 服 ——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发达,远远超过 周边“四夷”,致使 “四夷”不仅无法对中 原文明造成致命破坏,而且最终必须接受中 原文明的文化征服,与之融合为一体,走向 民族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