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2
故宫博物院2

学案三【学习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练写导游词。
【学习过程】:一、专题导练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
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
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
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
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
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 说明顺序:(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3)说明的内容: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
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
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
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故宫博物院2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明确: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讲述更有条理,足见作者游览时的从容闲适之态。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突破方法:朗读批注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时间设计
教师
15分钟
学生活动
25分钟
学案
导案
导学案修正
一.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旅游路线图(PPT展示),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明确: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作业布置:
A类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习题
B类作业:1、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习题
2、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请你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吧!
教学反思:
故宫博物院2

保和殿
保和殿内景
雍正后,保和殿是举行最高
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乾清宫外景
乾清宫内景
乾清宫,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交泰殿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
礼的地方,也是清代放置玉 玺的地方。
交 泰 殿 内 景
坤宁宫
坤宁宫
坤宁宫即皇后
宫,是皇帝结婚 的地方,清朝只 有同治与光绪两 位皇帝在这里住 过。每逢大的庆 典和元旦,皇后 还要在这里举行 庆贺礼。
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建筑总特点。 太和殿
前朝(三大殿) 中和殿
故 宫 博 物 院
保和殿 分 内廷 后三宫 御花园 总: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景山回望故宫,强调艺术风格
总体特点: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风格独特
介绍我们学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 物(如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 运动场等)。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肃穆 (1)严肃而恭敬。 矗立 (2)高耸地立着。 (3)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迥然不同 (4)整齐而有秩序。 井然有序
神 武 门
午 门
东 华 门
西 华 门
城
墙
角楼
护城河与角楼
护城河
午门
午门
午门与金水桥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
六年级上册 故宫博物院 (2)教案

作者按参观的路线沿故宫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过午门,进太和门,开始介绍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合称为“前朝”的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然后继续向北,到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离开故宫。其中介绍得最具体的是太和殿。
(2)画一画:绘制一幅故宫参观路线图。
预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桥―→太和门―→三大殿―→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终点)
(3)写一写:结合材料一、三、四设计导游词。
(4)演一演:推荐一名小导游进行汇报交流。
任务二:
我是小导游:抓住一两个景点,为“家人”进行导游介绍。
引导学生把材料二的故事融入介绍太和殿的景点中,增加趣味性。
预设:
生1:懂得了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
生2:懂得了要把重点材料多读几遍,可以圈画关键词,写批注。而其他材料可以用略读的方式阅读。
生3:我知道了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生4:故宫博物院里的建筑太多了,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去看,要设计最合理的路线图。……
活动提示:
(1)精读材料一(第5~8自然段):抓住太和殿的特点,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预设:
太和殿的特点:
①外观方面,抓住色彩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②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升龙、降龙。
③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
(2)哪一个材料对任务有帮助,就要多读几遍(精读),对任务没有帮助的可以略读。
2021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1 故宫博物院 (2)

重点讲解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 面的情况?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 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 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 威严。
D.重建。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11 故宫博物院
新课导入
阅读方法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 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 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探究学习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故宫博物院(1-2)

杨井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集体备课备注栏一、课题:《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难点)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资料链接: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
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给加点字注音: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殿檐.( )藻.井( ) 蟠.龙( ) 中轴.线( ) 金銮.殿( ) 磬.( ) 檀.木( ) 攒.( ) 乾.清宫( ) 坤.宁宫( ) 肃穆.( )奏.报( ) 慈禧.( ) 额枋.( ) 妃嫔.( ) 鎏.金()2、结合课文语句理解下列词语:玲珑:湛蓝:肃穆:幽雅:井然有序:【导学释疑】1、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在途中标示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来说明。
【巩固提升】进行以“我所知道的故宫”展开交流。
(学生对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进行介绍)【检测反馈】1.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宏大壮丽乐声悠扬龙凤成祥迥然不同井然有序相互应衬和协统一庄严肃目2.填空。
故宫,坐落在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是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
故宫博物院 2课件

阅读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
• 立足点: • 大殿正中朱漆方台。 • 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 说明顺序: • 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 由上—后—两旁 • 以蟠龙为立足点 • 由周围—下
写作提示
• • • • 1.先观察,找出门和窗的位置,数数共有几件家具? 2.选择好立足点.如“门、书桌、窗、四壁” 3.恰当运用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两边、四周等。 4.运用一定说明顺序。如:上—下—左—右 中间—两边—左—右
故宫博物院
本文说明顺序的特点
• 1.以空间说明顺序为主。这样按照事物的空间分 布位置介绍的说明顺序叫作空间顺序。 • 2.故宫建筑顺序也是作者的参观路线。按照由南 到北沿中轴线进行。 • 3.本文的结构安排特点:先总—分—总进了、走进、到了、往北、 在两边、在中间 • 从方位词可以看出作者的立足点在不断变化,这属 于“动点观察”。 • 静立某种建筑物时,需要进行“定点观察”。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故宫博物院2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 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 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 太和殿的说明。要明确说明的 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 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 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 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 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 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 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 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 、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 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 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 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 、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 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 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 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 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 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五、质疑解难。 六、课文小结。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 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 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 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 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七、拓展延伸。
广河一中授课教师教学活动设计(活页)
科目 课题 三维教 学目标
语文
授课教师
故宫博物院
授课时间 课 型
年
月
日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1.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 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 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 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 (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 (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 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 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 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 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 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 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 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 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 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 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 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 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 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 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 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县中小学导学案
备课者:科目_____年级____ 时间总第课时课题故宫博物院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4--(2)
教学
方法
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具
三维教学目标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教学
重点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
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多媒体展示
指导自学
自主研读课文4--10段重点部分,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导学达标一、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
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观察还是移步观察?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4. 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内部装饰要突出“龙”?
5.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6、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二、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
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4、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三.有效训练
游览完故宫,我们不得不为它的宏伟壮观惊叹折服!惊叹之余,我们能否想一些精妙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故宫呢?
训练提升拓展:相信你能行:
1、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
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2、请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所熟悉的建筑物,要求抓住事物特征,重点突出。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端门-------午门
前殿- ---------后廷神武门景山
布置作业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完成一篇习作。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