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高一语文基础上册《远的蝴蝶》
高教版高一语文基础上册《永远的蝴蝶》

返回《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授课人段玮婷【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方法】在仔细品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究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分析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小说艺术样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永远的蝴蝶》是一幕发生在都市里的爱情悲剧,故事的结构独巨匠心,语言凄美隽永,是一篇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艺术精品。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再通过学生的诵读,去感悟人物形象及小说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最后,通过精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时,播放钢琴曲《tears》来渲染凄美氛围,增添阅读情趣。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自得法”,也就是指导学生首先在课前略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梗概;再读课文导读,使学生弄清学习本文要“学什么”,此后让学生精读课文,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课文分析完毕,再次研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文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上课之前,我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从歌曲和歌词中请每个人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范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熟悉故事情节,品味文章构思的精巧。
)[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钢琴曲《tears》。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等奖(语文版高一上册)-2024鲜版

作者介绍
陈启佑,台湾著名作家, 以短篇小说《永远的蝴蝶 》等作品享誉文坛。
2024/3/27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 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文学地位
《永远的蝴蝶》被誉为台 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之 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和象征手法。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Chapter
2024/3/27
7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2024/3/27
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 小说的主要事件和情节发展,理 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解读故事主题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所表达的 主题思想,如爱情、生命、责任 等。
8
人物形象分析与评价
小组合作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表现出良好 的团队合作精神,分工明确,共同完 成任务。
情感表达
学生们在朗读和讨论环节能够充分表 达情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有深 入的理解。
2024/3/27
16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析
作业质量
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字 迹
阅读理解 写作训练 口语表达 课堂小结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分 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4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Chapter
2024/3/27
15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 保持良好的互动。
语文版高一上册《永远的蝴蝶》教案

语文版高一上册《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主题的把握。
2.课文语言特色的分析。
3.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永远的蝴蝶》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课文深度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心得。
三、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悬念、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四、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期待。
二、课文主题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课文主题,如:亲情、生命、爱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心得。
三、课文修辞手法运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永远的蝴蝶》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

《永远的蝴蝶》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
《永远的蝴蝶》教案(人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阅读,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最初感受,并能用具体词语进行描述;
2、学会抓文中具体字词句来进一步阐述使自己产生此种感受的细节,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写作时表达情感的途径;
3、通过当堂写作,学生能将自己的体会转化为文字,并在与原文的`比拟中意识到自身文笔的差距与优势,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抓文中具体字词句来进一步阐述使自己产生感受的细节,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写作时表达情感的途径;
教学难点:通过当堂写作,学生能将自己的体会转化为文字,并在与原文的比拟中意识到自身文笔的差距与优势,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一个阴沉沉的雨天里,发生了一个故事。
作家陈启佑用文字将它抒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字去聆听这个故事。
二、课堂探究
1、翻开课本,读到这样这样一篇小说,从你内心深处所涌出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呢?
2、老师想知道大家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都寻找到了触动自己心弦的那一处,今天我们就来提供一下。
三、拓展延伸
1、这篇小说很短,全文仅451个字,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很简练,比方第四段“随着……”,后面发生什么了呢?完全没有交代清
楚,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场面复原,将它写得更完整。
文中这样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找自己觉得需要进行补充的一段来写一下。
2、课堂写作结束后,进行交流提供。
四、朗读体会
佳燕。
2013年刘成银《永远的蝴蝶》说课稿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谷城职教中心刘成银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作者陈启佑。
作品讲述的是:在一个春夜,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寄信,不幸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人世。
全文只有451个字,但作者用高超的小说技艺,把它变成了凄美而又震撼人心的爱情经典之作。
这篇作品曾获得小说大赛第一名。
我使用的版本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这篇作品属于第五单元第三课,是讲读课文。
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而单元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小说的能力,护理专业也要求学生拥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听、说等交流沟通能力,而作品呈现出来的悲剧之美也要求学生把握。
根据以上要求,我把知识目标设定为:学习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欣赏小说,品味小说的感情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感受小说创造的悲剧之美。
把能力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樱子年轻的生命,生命如此脆弱,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珍爱生活。
具体的教学重点是从三要素入手欣赏作品,难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使用多媒体辅助, 引导学生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以及延伸联想等。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接下来,我还将从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继续解说这堂课。
我所教的是护理类高考班,女生, 26名,全班学生活泼开朗,积极上进,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较好的诵读习惯,但基础不是很好,对理解较深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我决定根据学生积极发言喜欢诵读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诵读,启发讨论,延伸联想,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的指挥棒展现自己的风采。
而学生呢,在我的引导下诵读感知,合作交流,亲自参与,把听、说、读、看贯穿课堂始终。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我走,我及时评价,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提问也选择难度适当的,让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品尝成功的果实。
《永远的蝴蝶》教案(语文版高一上册)

《永远的蝴蝶》教案(语文版高一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2、能力目标:通过范读、诵读、精读、探究基础上,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文本的研读,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构思方法、写作结构及语言特色难点: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品及相关知识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蝴蝶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6页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1、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就与朋友合办《拜灯》诗刊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 现在彰化师范大学任教著名作品:新诗《竹》散文《吃桑叶的哲人》《永远的蝴蝶》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荣获台湾短篇小说大奖赛第一名2、扫除字词障碍①、柏油:②、骑楼:方言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③、贱:溅:④、拔尖:文中指强烈刺耳的刹车声⑤、煞车:3、知识积累: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喜欢)那我们关于小说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温故一下①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哪些?--常见的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校园小说等等②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分为哪几类?长篇小说:篇幅长、情节复杂、人物多,反映广阔的社会画面的作品,字数在10万字以上例如: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恩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篇小说:中篇小说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简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字数一般在2万至10万字左右如鲁迅的《阿Q正传》,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字数一般在2千至2万字左右例如:张爱玲《倾城之恋》,矛盾《春蚕》【】通过阅读《课文导读》我们知道这篇《永远的蝴蝶》属于哪一种文体呢?(小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微观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等,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有小说的一切要素”③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学生带着“小说三要素”线索听读课文,回答问题:1、故事情节:--课后练习题一1.答案:樱子雨中帮我寄信而遭遇夺命车祸(课文导读有借鉴)2、人物形象:(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樱子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够反应樱子人物形象的句子,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外秒描写(分析归纳樱子的人物形象)①、语言描写--“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善良、热情、体贴“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本是关心,但反作嗔怪--有着普通女孩子的活泼和俏皮②、神态描写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温柔善良③、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虚写白色代表着纯洁(圣洁,雪、武当弟子的衣着),同时也代表着不幸(红白喜事、医院墙壁的颜色)加强悲剧色彩--纯洁、恬静、年轻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⑶、环境描写(看上)--天气: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雨的描写1、文章开头写“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交待天气(自然之雨),地点(骑楼下),周围环境(柏油路面、交通灯、邮筒)(提示: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读者这样的审美感受:闪烁的灯火仿佛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己)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2、在作者的笔下,“雨”有什么变化?它的变化与作者情感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刚好下着雨”--它是自然的春雨“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整个情节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始终“雨”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天下着雨,而两人又只带了一把雨伞,才有樱子独自过马路的行动;也正是因为雨天路滑且视线迷蒙,才有樱子丧身于车轮之下的惨剧;“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的心灵感应,足见“我”爱樱子的深度和细致;“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这时,情雨交融,悲之切、悔之痛,悲剧气氛愈加浓烈情之深、爱之重,使每位读者都为之动容四、精读课文1、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在大自然里,蝴蝶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它色彩斑斓,轻盈可爱所以,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蝴蝶在我们民族文化中除了象征着美好以外还象征着爱情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两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在庄周梦蝶中,蝴蝶又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和复活蝴蝶也象征了深深的眷恋,流行歌曲《思念》中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作者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1)、现状(红绿黄青色)意象往往是人类某一方面情感和命运的象征(2)、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出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呢?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联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3)、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论著中也提到过蝴蝶,就是很有名的庄周梦蝶在这里,蝴蝶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复活和喜乐因为蝴蝶需要经过变身的过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身躯,故又有成长、跃进、成功及转变的意思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2、“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小说最后补叙了那封夺去樱子生命的书信的内容,点明了两人的恋人关系,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年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3、文章还善于运用反复,三次反复写到“站在骑楼下”,为的是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状态第一次写“我们”“站在骑楼下”,是恬然“躲雨”,心绪平静;第二次是写樱子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就突然死在车轮下,刻画出在这出乎意外的残酷打击,无限悲痛的强烈刺激下,“我”“站在骑楼下”,是“眼裹热泪”,一片“茫然”,且神情呆滞的状态第三次写,表现出陷入深沉悲痛的“我”,在眷恋情人和残酷现实的痛苦矛盾中,仍是一片“茫然”,甚至知觉虚幻,突出了“我”对失去情人的永远的痛苦,对造成车祸悲剧的永远的悔恨,对情人的永远的眷恋这样抓住了人物心理的变化,运用感情凝重、深沉的语言作真切的描写,不仅渲染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且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4、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找出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作者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话来反映人物在极度悲痛时那种精神恍惚的心态作品正是通过矛盾来反映人物悲痛欲绝的心情的5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A、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B、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连续两个问句,将“我”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C、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五、总结小小说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镜头)、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篇幅短小、取材小、选题角度小--451个字、寄信一事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两个人物一个场所一小段时间事情的发展(寄信、车祸)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结尾六、拓展思考1、如若没有这声车祸,文中的两人会怎样?假如没有车祸,他们会怎样的幸福快乐,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如今即使步入婚姻殿堂的樱子永远的走了,而“我”孤独的留守在这世上,这一切只因为生命中的一次偶然的不幸2、同学设想一下,如果文中的男主人公生日,樱子会怎样为他庆生呢?要体现出樱子的性格特点七、音乐欣赏张迈《永远的蝴蝶》八、课堂小结:《永远的蝴蝶》的这个爱情悲剧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句诗来描述樱子的一生就像蝴蝶一样短暂,又如蝴蝶一样美丽,消逝在那场永不停歇的大雨中,我则在一瞬间失去了挚爱的恋人,任凭那雨水和泪水敲打着心扉朗诵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配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丝毫不在意,没把你放在心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而是填平沟渠后才发现,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解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在深潜海底八、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雨樱子蝴蝶清冷伤感温柔纯洁凄美眷念梁静[《永远的蝴蝶》教案 (语文版高一上册)]。
最新《永远的蝴蝶》教案反思-2024鲜版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训练 等,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4/3/28
18
05
教学效果评估
2024/3/28
19
学生表现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较为准确,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感受。
在朗读和表演环节,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自信,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 提高,实现了合作目标。
21
存在问题分析
部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存在困难 ,对个别生字词和文学技巧的理 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
加以强化。
2024/3/28
学生的朗读和表演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和表现力,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2024/3/28
教案中融合了多种教 学方法和手段,旨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4
反思目的
总结本次教案设计和实施的优缺 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
进方向。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了 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新课程标准和 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2024/3/28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 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 高教学效果。
2024/3/28
11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技术
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 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
形象。
2024/3/28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 资料,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背景 的理解。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蝴蝶
教学目标:
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
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
教学重难点: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
教学时间:4
[导读]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先生的一篇小小说。
作品情节很简单,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自愿帮“我”到马路对面去寄信。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原因就在于作品巧妙而高超的表现艺术。
其中有几点尤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一是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
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
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
二是作家善于反复运用细节。
如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以此使“我”的情感思绪变化的脉络和层次更加清楚明显;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是对“我”的心理刻画,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三是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
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正因为作家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作品才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1、导入:
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能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
2.范读——抒写(粗读)
“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
提出要求(范读):
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
3.启发性鉴赏(精读)
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塑造意象(蝴蝶的表面象征——深层象征——对作品的意义)
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从文中划出句子)
提示:标题是《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
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
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提示:“樱子”这个名字就显得美丽而又纯洁;“樱子说她可以过去帮我寄信……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呢。
她微笑着说。
”足见她温柔体贴的一面。
e.作者是怎样形容遭受意外时的樱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其中蕴涵着何种意义?
提示:容格说:“文学中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和心理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和悲伤的残留物。
”也就是说意象往往是人类某一方面情感和命运的象征。
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出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
呢?例如: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联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
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
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论著中也提到过蝴蝶,就是很有名的庄周梦蝶。
在这里,蝴蝶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
又表示再生、复活和喜乐。
因为蝴蝶需要经过变身的过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身躯,故又有成長、跃进、成功及转变的意思。
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她作为美和爱的象征,但是在故事中渗透了浓厚的悲剧性。
蝴蝶意象的塑造使我们在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悲怆的心理氛围。
设置背景(雨夜)
f.气氛的营造除了意象之外还离不开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找出对环境的描写。
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对面。
”(划出这一段文字的关键词)“湿冷冷的”“青、黄、红颜色的”“孤独的”,这段环境描写表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了气氛。
这些词语表现了一个凄清、阴冷的夜晚,似乎预示着一场悲剧即将发生。
描绘景物(雨的变化)
g.大家想一想,在故事中,有一种事物一直在变化着的,是什么?作者怎样描写的雨?找出原文。
提示:“雨”:它为整个故事添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从一开始,读者的情绪就是被压抑着的,这种心理暗示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
f.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雨一直在变化,是实在的变化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不是。
雨在文中是“我”情绪的象征。
当樱子撑起伞帮“我”寄信去时,“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敏锐的心灵感应,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足见“我”爱的深度和细致。
当悲剧突然发生时,“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最后“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这时情雨交融,正见悲之切,爱之切,悲剧气氛愈加浓烈。
设计结尾(反差)
h.大家对这篇小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说的结尾设置:“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如果把它放在开头,会有什么效果?)
提示:给本已悲痛的心灵压上千均巨石,即将到来的幸福转瞬即逝,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一纸幸福竟然成了樱子年轻生命的殉葬品,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
4.迁移实践
“人们的脸幻景般的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花瓣树点。
”根据这首诗,构思一个6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要合理的设置背景、意象和结尾。
5、[练习]
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两点)
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有什么作用?
3.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到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
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B.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C.“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
苦、凄凉的心境。
D.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子长得象蝴蝶一样的外貌。
E.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谁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
F.小说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理解。
①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②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③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2.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鉴赏。
这样写,既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更能表达“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和爱恋。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两个细节基本一致,但前一个细节无感情色彩,后一个看似写景,实是写情,写“我”的内心痛苦。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