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先民的家园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课件 新人教版

青海出土舞蹈纹彩陶盆
3.原始舞蹈
鸟形象牙圆雕
山顶洞人的项链——装饰品
4.装饰品---原始的审美意识
小资料
项链的起源
一种看法认为项链是“抢婚”习俗的演变,项链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 父系氏族转变的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和种植为生,男子在经济上已处于 支配地位,私有观念开始产生,这导致女子从氏族核心地位退下来,成为男 子的附庸。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胜者把对方部落的女子做为战利品掳来。 为防止她们逃走,常用一根链子或绳子捆住他们的脖子和手。后来,便逐渐 演变成了一些地方的习俗,即在男女正式成婚时,以“抢”的方式把女方接 到男方处,同时以金属饰物套在女子脖子或手上,以示束缚。如今抢婚早已 被淘汰,而为了防止女人逃跑的链子却演变成为用金、银、珠宝制成的装饰 品,成为今天的项链(项圈)和手镯(手链)。 另一种看法认为人们戴项链最初是为了显示力量和勇敢。因为考古发现, 几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使用串饰。那时的串饰是用兽 骨、兽牙、贝壳等串成,并用染料染成红色。在与猛兽的搏斗中,人们发现, 失去鲜红的血就失去了生命,同时也深感猛兽的牙齿、四肢和利爪的力量。 人们在捕猎获胜后,把吃胜的兽骨、兽牙、兽爪串在一起,并染成红色,一 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二来也企望由此而吸收猛兽的力量和生命力。项 链应运而生。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
具。 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在 农业生产中推行耜耕技术;经过耜耕的土地,土质结构疏松、 肥沃,可以增强耕作效果,提高产量。
这是根据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水井遗迹复原而成的。河姆渡 水井遗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遗迹,说明河姆渡的远古 居民已经知道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对水的饮用要比以 前方便多了。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课件

2、磨制石器特点、出现的意义。
(1)特点: 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可以反 复研磨刃部,可多次使用。 (2)意义: 大大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
3.陶器:储存和烹饪食物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 时代——新石器时代
石镰
新? 磨制石器、 陶器的使用上
(生产领域)(生活领域)
石磨盘及石磨棒
3、新旧石器时代生产特点比较。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生活 自然环
区域 境特征
黄河 流域 长江 流域 气候干燥 河流少
建筑
形式
半地穴 式房屋
农 作 制作 驯养 物 陶器 动物
粟
半坡 聚落
猪、 彩陶 牛
黑陶 猪、 狗
河 姆 渡 聚落
气候温暖 干栏式 湿润 水网 房屋 密布
水稻
相同点:①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②使用磨制石器和 陶器, ③会建造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 ④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
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时间、原因、意义? 时间: 原因: 约一万年前 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增加
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时间、原因、意义?
(3)意义: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生产工具有了显著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推动了原始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促使农业聚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 定居生活。
旧石器时代: 人们靠采集、狩猎为生
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的 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
出现定居的聚落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哪里? 农业聚落
西亚
9000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约旦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的农业村落,标志人类实现了定居。 定居与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陶器的出现密切相关, 反之又促进其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案一、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
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重难点突破:教师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一组组出土文物的图片,使学生分析出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师利用具体实物,如:吹奏陶塤和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先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知识的萌芽。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用塤吹奏的乐曲、陶塤、小口尖底瓶、水桶。
二、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播放】用塤吹奏的乐曲。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提问】这个陶塤是老师从陕西买来的,谁知道陶塤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是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承转】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原始先民的家园

过群居生活
请结合资料P99页的阅 读卡及相关图片资料分析北 京人群居生活的原因?(提 示:从生活环境、生产工具 等方面思考)
剑齿虎
《 韩 非 子 》
蛇不兽人上 。胜众民古 禽,少之 兽人而世 虫民禽,
“北京人”考古档案四: 生活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 温暖、湿润,凶猛的野兽威胁着 北京人的安全。(环境险恶)
土耳其、 希腊:牛
墨西哥:玉米
西亚:小麦、 大麦、羊 中国:粟、 水稻
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 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 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 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 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获取食物
采 狩 集 猎 ( (:
获取食物的方法(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共同劳动,共同分享,过着群居生活。
我们可以从图8-4中看到北京人手举火把,思考使用 火对人类进步有什么样的好处?
• 烧烤的肉食,利于消化,能增强人的体质 • 火堆能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活动范围 • 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捕兽的能力
考察收获2: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
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考察收获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和
陶器的使用,聚落形成实现定居,这是新石器时代的 主要特点。
农业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 这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书目
1.《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 2.《中国河姆渡文化》 3.《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 4.《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
《原始先民的家园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原始先民的家园》导学案《原始先民的故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原始先民生活的基本特点和生存方式。
2. 掌握原始先民的故里构建和布局。
3. 理解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原始先民生活的特点和生存方式1. 原始先民是指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主要依靠打猎、采集和捕鱼为生。
2. 原始先民居住在山洞、树洞、草屋等简陋的住所中,生活方式简单粗拙。
3. 原始先民的社会组织以部落为单位,部落内部分工明确,男性主要卖力打猎,女性主要卖力采集和照顾家庭。
二、原始先民的故里构建和布局1. 原始先民的故里主要由简易的住所和会议处所组成,住所多为山洞、树洞或草屋,会议处所多为开阔的场地或简易的祭坛。
2. 原始先民的故里布局简单而紧凑,住所和会议处所之间距离较近,方便部落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原始先民的故里通常建在临近水源和狩猎场地的地方,方便部落成员获取食物和水源。
三、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原始先民与自然的干系密切,他们依靠自然界的资源生存,同时也尊重和崇拜自然的力量。
2. 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基础。
3. 原始先民的故里构建和布局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2. 分析原始先民的故里构建和布局,思考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尝试设计一个原始先民的故里,包括住所和会议处所的布局和装饰。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干系。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启迪,珍惜自然资源,建设和谐社会。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八年级历史上册之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对于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的复习,我们做下面提纲要求。
原始农业和我们祖先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的转变,这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稳定的食物和衣服来源)。
① 生产工具显著改进,磨石工具出现,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 它促进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陶器、皮革、纺织品等以女性为主的手工业;③ 它促进了农业村庄的出现,并逐渐实现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石工具和陶器的使用上。
作为磨石工具的代表,石镰刀专注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具,关注生活领域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以及磨石工具和陶器的出现,人类逐渐开始定居并形成农业村庄。
聚落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
它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洞穴房屋。
黄河流域的气候冬冷夏暖,黄河流域的房屋冬冷夏暖。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栅栏木结构建筑。
位于扬子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
这种房子有利于通风和防潮。
6、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图腾崇拜等方面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掌握上述关于原始农业和我们祖先家园的回顾大纲的学习。
稍后,我们将对复习大纲进行更多的研究。
7.8.1原始先民的家园

远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人类进化说
西方:上帝造人说
中国:女娲造人说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一、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使用工具: 粗糙的石器、木棒 •生产方式: 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 已掌握控制和管理火
半坡人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陶器(生活工具): 彩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粟;猪、狗 •定居(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农业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 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 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பைடு நூலகம்始先民有了稳定的 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 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 件,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 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 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 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 落出现在西亚地区(约 旦河谷)
新石器时代特征: (距今约一万年)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磨制石器;陶器;定居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 (长江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陶器(生活工具): 黑陶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水稻 •定居(房屋样式): 干栏式
•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 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工取火的成功; 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耘田器
石磨盘和 石磨棒
加工谷物
开垦耕地
说一说:石镰等这些石器与 旧石器时代的石 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将打制石器放 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 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可以多次 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 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 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 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 形成了农业聚落。
虫人民上 蛇民少古 。不而之 胜禽世 禽兽, 兽众人 ,
“北京人”考古档案四:
生活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 温暖、湿润,凶猛的野兽威胁着 北京人的安全。(环境险恶) 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
讨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环境险恶,靠个人 的力量无法生存.那时的人们,只能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西亚最早出现 农业聚落
九千年前西亚人的生活
请你从以下几个方 面介绍: 1.这个农业聚落由那些 部分构成的?那里的房 屋什么样式的? 2.那里的人从事那些生 产活动? 从画面上可看出他们驯 养哪些动物? 3.图中他们使用怎样的 家具和生活用具? 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 沟通、往来? 5.厚厚的墙是用来干什 么的?
距 今 万 年
距 今 万 年
距 今 万 年
距 距距 距距距 今 今今 今今今 万万 万 年年 年 年年年
300
200
70
5000 7000 9000 1 3 20
年代尺
看图分析: 右图是史前 人类使用过的一 件石器,假如让 你来使用,你怎 样操作?用它来 干什么最方便?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敲打
石 器 制 作
木 棒 制 作
砸击
摔击
“北京人”考古档案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木棒等
生活的时代:旧石器时代
你能推测吗? 1.北京人的食物 可能有哪些?
兽肉、果实、 植物块根等。
烧骨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 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 烧过的兽骨、树籽等。
2.北京人主要靠哪 些方法获得食物?
人类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 别,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考古档案一:
北京猿人!
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 生活环境:森林茂密,草原、 湖泊遍布,气候比 较温暖。
人类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
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研究历 史,认识人 类起源的一 个重要途径: 古人类遗址 的发掘
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 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
让我们去考古寻踪
人类 诞生 北京人 出现 山顶洞 人出现 原始农 业出现 农业聚 落出现 河姆渡 聚落 半坡聚落
前额低平 眉脊骨粗壮 颧骨高突 嘴巴前伸 没有明显的下颌 保留了猿的特点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制造工具
北京人像猿(动物), 为什么说他是人?
制作方法:打制
1、这些工具 与现代的工具 相比,有什么 特点? 2、这些工具 可能是干什 么用的? 3、这些工具 是怎样制作出 来的?
打制石器
特点:原始、 用途:制作木棒;切 简单、粗糙 割兽肉;砸开坚果; 挖取植物块根等。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在多水、 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 区,现在的浙江余姚 河姆渡村
湄公河流域民居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你能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②
距今约七千年,我国浙 骨 江余姚河姆渡村出现了原始 耜 农业(种植水稻)、畜牧业, 稻谷遗存 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黑 陶并定居。
黑 陶钵
半坡氏族距今约 五六千年,生活 在黄河流域的黄 土高原,现在的 陕西省西安市半 坡村
猪狗 彩陶
相同 点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 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造成其不同之处的主 要原因是地形气候、河流 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 异。
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 成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重要因素。
你知道吗?
1.北京人是如 何获得火种的? 他们又是怎样保 存的?
北京人已掌握了控 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2.火的使用给 北京人和人类 的发展带来了 哪些好处?
火种来源
森林自燃生火
雷电生火
偶然碰撞生火
煤的自燃
火的作用
火的使用,不仅扩大了人类 活动的范围,还促进了人类体质 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 类进化过程中一大进步。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 定的食物来源,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 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 了条件,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稳定,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供促进了 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有什么不同?
人类进化的 结果,其中 劳动起了很 大的作用。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 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 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 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说一说山顶洞人的工具比起北京人有什么进步?
采 集 ( 果 实 、 块 根 )
狩 猎 ( 动 物 )
“北京人”考古档案三:
获取食物的方法(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共同劳动,共同分享,过着群居生活。
请结合资料P99页的阅 读卡及相关图片资料分析北 京人群居生活的原因?(提 示:从生活环境、生产工具 等方面思考)
剑齿虎
《 韩 非 子 》 —
陕北窑洞
半坡:半地穴式
你能下列文物中读出哪些信息?
距今约五六千年,我国 陕西西安半坡村出现了原始 石磨盘和石磨棒 鱼钩 石斧 农业(种植粟)、畜牧业和 纺织业,使用磨制石器,能 够生产彩陶并定居。
纺轮 粟、菜籽 人面鱼纹彩陶盆
让我们去研究历史
发现 地点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距今 外貌特征 使用 用火 生活 时间 工具 情况 群体
讲解总结:
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 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 屋顶用草覆盖。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 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他们主要驯养 牛、猪、羊等动物。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 只有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 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村落围墙 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 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 子翻过围墙。
打制 石器 天 然 火
原 始 群 居
北 北京周 70万— 面部保留 京 口店龙 20万年 某些猿类 人 骨山 特征 山 顶 北京周 3万年 外貌特征 洞 口店龙 与现代人 人 骨山 基本相似
打制石器 人工 氏 (打制、 磨光、钻 取火 族 孔技术)
看图回答:
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大体一致;已学会 骨针与装饰品 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配戴饰物(说明有 了爱美的观念,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钻木取火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哪些进步?这种进步 说明了什么?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异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遗址 生活
区域
河姆 渡聚 落 半坡 聚落
自然环 建筑 境特征 形式
粮食 饲养 制作 作物 动物 陶器
牛 黑陶
长江 气候湿润 干栏式 水稻 流域 水网密布 黄河 气候干燥 半地 粟 流域 河流较少 穴式 小麦
掌握了打制、磨光和钻孔技术
1、山顶洞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得 到火种?
人工取火
2、这种方法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以随时 随地使用火,适应 自然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加强。
5、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按血缘关 系结合起 来的,共 同劳动共 同分配食 物,居住 在一起。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 阅读教材第100页,回答问题: 的需求,因此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的地方人们开始栽培野生植物、驯 养野生动物,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就 逐渐产生了。
人类的诞生顶洞人的生活
原始农业出现
典型的原始聚落
约旦河谷
河姆渡 半坡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让我们去研究历史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的异同
土耳其、希腊是最 早驯养牛的国家 墨西哥最早培 育出玉米 西亚是最早驯 养羊,种植小 麦和大麦的地 区
中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 和粟的国家
读图找出: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 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 布有什么特点?
集中分布在中国、印度、西亚和中美洲和欧洲
猜一猜: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石镰 收割庄稼
驱 赶 野 兽
归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1.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2.生存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3.食物来源:采集和猎取小型动物为主 4.工具:打制石器、木棍等简单工具 5.使用天然火
因为与北京 猿人发现的地点 相同,为了避免 混淆,所以取了 这个特别的名字: 山顶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