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体育报道方式在竞争中的演变
体育媒体传播的演变与挑战

体育媒体传播的演变与挑战从早期的报纸专栏到如今的互联网直播,体育媒体传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演变不仅重塑了体育赛事的报道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大众对体育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体育媒体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早期,体育新闻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初步的电视传播。
那时的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报道的内容也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比赛结果和重要事件上。
随着电视的普及,体育赛事开始以图像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观赛体验。
电视不仅扩大了体育赛事的受众范围,也使得体育明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媒体传播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网络直播、社交媒体、体育新闻网站等新型平台的出现,使得体育信息的传播更为即时、互动和多元化。
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参与到体育事件的讨论中,甚至可以对赛事进行实时评论和分享。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了体育赛事的吸引力。
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信息过载成为了一个问题。
网络上的体育信息海量且碎片化,观众往往难以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其次,版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如何合法、有效地传播赛事内容,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同时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难题。
此外,传统的体育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在保持专业报道的同时,适应数字化、个性化的趋势,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体育媒体传播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例如5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体育赛事的直播更加高清流畅,增强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有可能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同时,对于体育媒体而言,了解和把握观众需求,提供更加定制化、互动性强的内容,将是吸引和保持观众的关键。
体育媒体传播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观众需求变化的过程。
世界杯的足球传媒报道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变

世界杯的足球传媒报道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变足球世界杯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球迷和媒体的热切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文化和科技的进步,足球传媒报道从文字到视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一变化的原因、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传统文字报道的辉煌时期在世界杯足球赛的早期,文字报道是唯一的传媒形式。
当时,无线电、电视等新兴媒体技术还未普及,报纸和杂志成为球迷了解比赛情况的重要媒介。
通过文字报道,球迷能够追踪比赛进程、分析球队战术、了解球员情况等。
传统文字报道的优势在于其深入详尽的内容,文字的表述能够准确传递信息,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比赛的方方面面。
报道主要通过记者的观察和采访,以及专业分析师的评述来呈现。
此外,报纸杂志的印刷质量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传统文字报道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文字报道信息更新速度慢,球迷需要等待第二天的报纸才能了解前一天比赛的情况。
这给了其他形式的媒体报道以机会。
其次,纸质媒体受制于篇幅限制,很难详细展示比赛的画面和场景,无法给球迷带来更直观的观赛体验。
二、视频报道的崛起与大众传媒的革新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视频报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形式。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录像带到今天的网络直播,视频报道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传媒的效率和传播的范围。
视频报道的优势在于其直观、生动的特点。
通过摄影、临场解说等手法,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比赛的紧张与激烈。
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观看比赛的实时直播或回放。
除了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也带来了全新的报道方式。
通过YouTube、微博、Ins等社交媒体平台,人们能够自由上传和分享相关视频,提高了报道的多样性和民众的参与度。
而且,网络视频还为广告商和平台提供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观众对比赛的体验,也改变了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
电视台和报纸纷纷推出转播方案和专栏节目,各大网站也加强了视频报道的投入和宣传。
新时期体育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竞争

新时期体育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竞争
陈伟丹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体育新闻作为其中备受重视的一块滩头阵地,不可避免地陷入激战。
硝烟弥漫中,体育新闻的报道本身也悄然地出现变化。
网络
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纸媒体体育新闻报道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同时,在通过网络广泛接触到国外媒体体育报道的时候,我们自身也在不断革新,以适应日益提高的读者的需要。
在体育专业媒体层出不穷并且日益专业化多元化的时候,在读者的选择日益增多的时候,作为党报,我们的体育新闻该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如何从众多的体育专业媒体中抢得一部分读者的眼睛。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陈伟丹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编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F
【相关文献】
1.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关于新时期人才观念的对话 [J], 张文镝
2.新时期下体育新闻传播中手机媒体的影响分析 [J], 李辰阳;
3.完善反垄断法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2019中国竞争政策与法律年会暨新时
期中国反垄断立法和执法研讨会 [J],
4.新时期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评《计算机教育与可持续竞争力》 [J], 令狐红英
5.文化竞争: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福建水泥”新时期的企业精神 [J], 林顺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的论文

浅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浅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传播史,从最初的口耳、肢体相传到后来的烽烟、旗鼓传讯,再到后来的甲骨文、竹简,直至近现代的印刷品、广播、电视,乃至新兴的网络、新媒介等,人类传播的历史在不断地更新和演进,而体育新闻正是这部传播史的内容之一。
一、体育新闻的最原始形式——口语传播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古代没有出现其他传播方式之前,口语相传成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一传十、十传百,包括体育活动信息在内的人类活动内容就这样相传到今天。
为了及时传递信息而连续奔跑了40多公里的马拉松故事,就是口语传递信息的最著名例子。
二、图画文字传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图画是文字的早期形式,一个人形手持弓箭就示意为狩猎活动。
象形文字是最为形象地描述体育活动的载体,狩猎、划船、游泳、攀爬这些体育活动在原始的象形文字都找到身影。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颁布的“每日纪闻”,以及民间流行的“新闻信”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文字新闻,他们记录并传播了当时政府命令、战争状况、宗教祭祀、体育活动等等。
三、印刷品传播(一)报纸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在公元11世纪的中国宋朝,当时在大街出售一种称作“小报”的新闻性作品,上面报道有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诸如军事战争、节日庆典、祭祀活动等。
还有1482年德国的《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牙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都是最古老的新闻报纸。
我国体育报纸的出版约在20本文由收集整理世纪20年代之后,如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专门出特刊宣传报道国内外的体育比赛。
(二)期刊杂志由于期初的新闻报纸只是一张简单的传单,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定期的期刊杂志也慢慢形成了。
从时间看,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观察周刊》是德国定期刊物的开端。
新媒体环境下体育纸媒的发展前景

烈 的 商业 环 境 中 前 景 怎样 ? 由于 电视 ,互
慕 ,竞争也十分激烈 ,而如今这个职 业受
欢迎 的程度 远 不及 过去 几年 。
便 宜的报刊 以代替体育 日报 ,如阅读免费
报 纸 和 互 联 网新 闻 。 因此 ,体 育 报 纸 的发
联网以及免费报业的不断发展,体育 日报
以及 大 众 的全 国 性报 纸 业 都 面 临着 许 多 的
前 ,足 球新 闻却 很少 出现在 新 闻的头 版 。 2 0 0 2 年 韩 日世 界杯 ,韩 国 队进 入 了 半 决赛 ,而 且 有 几 个 韩 国球 员与 著 名 的 欧 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 家 而非 体 育 多 面 手 。正 如 作 者 在 前面 所 说 , 与运 动 员 建 立 一 种实 实 在 在 的 关 系对 于 成 为一 个 体 育 报 道 的专 家 是 十 分 重要 。
会 巡回赛 的女子公开赛后 ,韩 国人对高尔
夫 的理 解 就 发 生 了变 化 , 从此 高 尔 夫 成 为
的 印 刷 媒 体 出版 社 ,这 些 体 育 日报 与其 他 报 纸 或 其 媒 体 ,如 大 众 报 纸 ,电 视新 闻 ,
网络 新 闻 在 内 容方 面 有 何 区 别 ? 首先 ,体
天 》 工 作 过 。现 在 金 京 浩 是 《 京绑 体 育 日
报 》 的 体 育赛 事 的编 辑 ,该 报 是 韩 国 的 国 家报 业之 一 。在众 多其 他体 育运 动中 ,
他 擅 长 报 道 的 领 域 是 有 关 韩 国 篮 球 协 会
职 业 球 队签 约 , 足 球 才成 为报 纸 的 新 闻 头
始不断发展 的互联网新闻。经济危机给体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纸媒中体育新闻的发展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纸媒中体育新闻的发展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作者:徐重午来源:《武术研究》 2018年第8期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迭与进步,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速度逐步攀升、规模日渐壮大,影响力较以往传统纸媒不可同日而语。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姿态,即从对传统纸媒中主流新闻依附为主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的几何倍广泛性传播。
文章以《体坛周报》为例,就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中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与特点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传统纸媒中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前进方向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纸媒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128—031 传统纸媒中体育新闻的现状及其特点——以《体坛周报》为例1.1 传统纸媒中体育新闻的现状其一,专业体育纸媒所占市场份额少,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目前,在我国体育专业纸媒中,只有极少数发展较为全面,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体坛周报》。
《体坛周报》于1988 年创办于湖南长沙,曾于2001年国足世界杯出线时创下期发量262万份的纪录。
其二,作为一份极具影响力的体育新闻专业报刊,在国内却难以寻觅对手。
总体来看,能够独立存在的专业体育报刊屈指可数,大部分的体育新闻都依附于非体育专业的新闻报刊杂志,例如《华西都市报》就有“体育”专版用以刊登体育新闻。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市场中,专业体育新闻报刊《体坛周报》一枝独秀,其余体育新闻存在方式多为依附式。
究其自身原因,一是纸媒传播时效性问题,二是纸媒对新闻事件展示力问题。
1.2 传统纸媒中体育新闻报道的优势纸质媒体是自新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传统媒体,其具体指代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纸媒依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仍然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1)纸媒所具有的丰富联想性。
丰富的联想性使纸媒给受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体育媒体竞争格局分析

体育媒体竞争格局分析随着体育行业的发展和全球体育赛事的增多,体育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
体育媒体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纸等。
在过去,电视是人们获取体育赛事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许多人转向了在线媒体进行体育新闻的阅读,这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力,传统媒体开始通过与体育组织合作来提供独家报道和直播,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2.新兴媒体的崛起新兴媒体主要指的是互联网和移动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新闻和赛事直播。
而且,许多新兴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功能,使用户能够参与讨论和分享。
这些新兴媒体的崛起挑战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让用户从 passively receive information 变为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vents。
3.体育媒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在体育媒体之间,合作和竞争并存。
一方面,体育媒体经常合作,通过共同采访、共同直播等方式来共同报道重大的体育赛事。
这样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报道,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另一方面,体育媒体也存在着竞争。
他们争夺独家报道的权利,争夺更多的广告收入。
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各个媒体之间的规模和实力。
4.体育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体育媒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一些体育媒体通过增加专门的新闻频道、节目和栏目来覆盖更广泛的体育领域。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包括体育衍生品销售、赛事投资等。
多元化的发展帮助体育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
5.国际化竞争崛起随着体育行业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化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许多国际体育赛事授权给国际媒体进行直播和报道,这使得国际媒体与本土媒体之间展开了竞争。
在国际化竞争中,国际媒体往往具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在这一竞争中取得优势,本土媒体需要与国际媒体进行合作,提供独家报道和深度解析。
我国纸质媒体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发展流变研究

我国纸质媒体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发展流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纸质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挑战。
在夏季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中,纸质媒体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夏季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盛会,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关注,而纸质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其报道和评论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我国纸质媒体在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中的发展流变,对于了解传统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纸质媒体如何在夏季奥运会新闻报道中发挥作用,如何与新媒体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对纸质媒体在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中的历程、作用、亮点和挑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纸质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我国纸质媒体在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中的发展流变情况,分析其在报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力。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纸质媒体对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的贡献和挑战,并进一步探讨纸质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揭示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的效果。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出建议,促进我国纸质媒体在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推动其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共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奥运会新闻报道的需求,提高我国纸质媒体在国际奥运会报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我国纸质媒体对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我国纸质媒体对夏季奥运会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纸质媒体主要以报纸为主要传播渠道,夏季奥运会的报道也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纸质媒体不断创新,逐渐引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如视频报道、互动图表等,使新闻传播更加生动、直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纸媒体育报道方式在竞争中的演变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3摘要奥运会是传承人类历史文明和深厚体育文化精神的国际性体育盛典,也逐渐演变成全球最大的媒体事件。
远未停止的奥运媒体大战不禁引发对传统纸媒生存困境的思考。
通过研究《文汇报》在1984-2008年间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7届奥运特刊报道,比较其在传媒竞争中所传承和演变的报道体裁、采访方式、传播视角,发掘其独特的人文解读和开放的报道思路,分析二十多年奥运媒体之战中综合大报直至传统纸媒的处境和策略。
探索以《文汇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体育大赛报道内容和视野上的转变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
为我国传统纸媒在体育大赛报道中突出重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汇报》奥运特刊传统媒体赛事报道一、前言在诸多体育大赛之中,奥运会自古占据着王牌地位。
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以来,就与大众传媒建立了天然而双赢的合作。
在从奥林匹克步履艰难的初始时期到如今成为全球体育盛典的复兴之路中,媒体功不可没。
奥运会一边成为各大媒介试验和展示传播技术的平台,一边也是媒体融合与角逐的契机。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重大的媒体事件,其影响力逐渐超越了赛事本身,带来了空前活跃的奥运报道和媒体大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传统纸媒经历了从一枝独秀到同业竞争、电视媒体强势介入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兴起的发展历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面。
相较于电视、网络、以及各类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而言,综合类报纸体育版受制于有限的版面空间,又在速度和视觉冲击力上略逊一筹;在专业性上更无法与专业体育媒体抗衡;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其在同类报纸媒体的角逐中步履维艰。
综合类日报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竞争压力,如何以独特视角占据一席之地?报道内容和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改变?这些改变对其他媒体报道领域有何借鉴?《文汇报》7届奥运特刊报道的变迁既反映了传统纸媒在应对媒体竞争激烈局面中显著的发展和变化,又展现了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精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对其他纸媒无疑具有影响力和借鉴性。
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以纸媒体育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其报道在竞争中的演变为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查找了大量关于《文汇报》奥运特刊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借助在文汇报社体育部实习机遇查阅1984-2008奥运特刊内部资料和记录。
以及翻看《文汇报》头版和奥运特刊所刊登的新闻、图片、评论等。
为完成本文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数据分析法本文通过多项官方机构发布的数据以及个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客观精确地反映了多种信息,为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提供了直观的事实参照和证明。
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比《文汇报》1984至2008奥运特刊中消息占文字类稿件的比重、通讯占文字类稿件的比重,以及报道体裁类型的今昔对比,建立客观依据以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一)纸媒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从1996年之前的奥运会到2008北京奥运会,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报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全面介入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并借助大版面和篇幅来构筑赛事专刊,这一情形不仅促进了国内都市类报业市场的成熟,更加剧了报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另一方面,纸媒的同行竞争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而跨越了地域限制的电视和新媒体,则是强劲的新生力量。
电视转播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它们对新闻资源的抢夺主要体现在奥运报道权和独家报道资源的垄断上。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中国媒体有了与奥运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许多中国报刊都做了简短的赛事报道。
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各大媒体对本次奥运会做了全面报道。
而1984年至2008年的7届奥运会,报纸一家独大到同行竞争、电视主导、网络等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全方位角逐,包含了我国大众媒体发展的历程。
根据这一历程的发展,可以将这个时期大致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上世纪80年代奥运特刊、上世纪九十年代奥运特刊及21世纪奥运特刊。
(二)上世纪80年代奥运特刊——传播途径限制下的竞争1.在有限的传播途径下先发制人20世纪80年代处于报纸奥运报道的早期,电视媒体初有涉足,而互联网还没出世,国内都市报纸市场也不成熟,尚未形成各大媒体之间激烈的奥运报道之战,传播途径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时候在局限的条件下,谁能在新的信息源中拨得头筹,并开拓更为广阔的信息渠道,谁就在报道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一时期《文汇报》是首发新闻和独家新闻都比较突出。
很大程度上因为其有实力派出前方特派记者在并不激烈的竞争中有效获得了新的信息源和开辟信息渠道,也靠的是现场消息来之不易,来源有限。
1984年7月30日,中国人在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夺得奥运金牌。
《文汇报》刊登了一则许海峰的首金新闻,题为《最后消息洛杉矶传来振奋人心喜讯(引)我健儿为祖国夺得首枚金牌(主)许海峰获男子手枪慢射冠军,王义夫亚军(副)》。
这则让《文汇报》引以为傲的独家新闻抢在了全国报业同行之前。
其消息来自该报记者马申从香港传真而来的香港《文汇报》。
在现场信息闭塞的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狭窄,这样一则先发制人的独家报道显得弥足珍贵,具有收藏价值。
在局限的传播条件下,上世纪80年代的文汇奥运特刊有着首发制人的独家新闻报道优势,这取决于当时并不激烈的媒体竞争和有限的信息渠道,也归功于前方记者对新闻价值的提取,从当时到当下的整个时代背景中都是弥足珍贵,具有收藏价值。
2.以消息为主的时效性报道短小精悍、迅速准确、饱含信息量的消息成为这一时期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报道体裁。
《文汇报》奥运报道特刊的文稿类型包括消息、特写、评论/述评(含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言论、随笔)和其他(含花絮、资料、读者征文等)等4类,在80年代的奥运特刊文字报道中,消息所占的篇数和字数比例较高,在1988年最高分别达到52.3%和43.9%,之后总体呈下滑趋势。
在缺乏其他传播途径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受众希望通过报纸这一主流媒体获得更快更多的赛事报道。
信息量、时效性的需求与信息来源有限的矛盾,淡化了思想性不足的缺陷,使消息这一体裁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极具象征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其他媒体的崛起,信息量扩大,报纸在首发消息中的优势不复存在。
单凭消息寻找独家新闻的时代也就过去了。
(三)上世纪90年代奥运特刊——组合报道方式1.消息的淡出和组合报道模式的盛行上世纪90年代,是《文汇报》奥运报道特刊甚至国内整个体育报道的一个过渡阶段。
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超强时效性和灵活的互动性冲垮了信息壁垒,使受众从多方渠道便捷地获取信息。
一方面迫于电视媒体的强大压力,一方面受众信息需求快节奏增加,报纸在抢发新闻上失去优势。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比赛消息+运动员/教练员赛后谈+技术性评论的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报道模式是新闻由感性触摸到理性分析转变的开始,使新闻有了智慧的闪光点。
短小的篇幅节省了发稿时间,简单的结构便于团队采写的分工和材料组织,事实上是基于消息体裁的对新闻素材的简单提炼,在奥运会报道中风靡一时。
2.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开辟信息渠道竞争促进了媒体融合。
电视转播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工作量逐渐增加的记者添了一个更为清晰和多维的广角镜头。
在1992年以前的早期奥运报道中,新华社是报纸媒体获取新闻图片的唯一正式途径。
而1992年和1996年的奥运特刊中,《文汇报》刊发了许多来自电视新闻图片和实拍电视屏幕的照片。
转播技术的发展为记者开辟了新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也在彻底改变着记者的工作方式,同时也锻炼着记者对新闻价值判断的敏感性和对新闻素材提炼的能力。
3.赛后谈打开电视镜头之外的视野赛后谈是新闻发布会或混合采访区中,记者与运动员及教练零距离接触时获得的第一手独家信息的环节,这难得的机会为报纸记者打开了提炼报道内容和寻找电视镜头之外新闻的难能可贵的视角,为报纸提出了一种新的倡导——做受众看不到的电视屏幕以外的新闻,也使报纸构筑长篇专访,向着独家新闻一路纵深。
(四)21世纪奥运特刊的人文视角与开放视野1.奥运特刊的深度报道——通讯为主,消息为辅深度报道在媒体发展的新时期成为最主要的报道方式,通过单篇报道的字数增加和借助话题组合报道来体现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是新闻工作者提炼信息的智慧结晶。
往往一份有着一定历史人文积淀的大报,总能在字里行间体现更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高度。
以《文汇报》北京奥运特刊《焦点》版为例。
当天整版的主题为“海外华裔选手‘回家’”,蕴含着浓浓的人文内涵。
头版头条《海外游子欢迎回家》被视作整版的引子,其余4篇通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纵深报道。
这种以信息多角度组合的方式构铸的整版深度报道有别与90年代兴盛的简单组合报道,是在后者基础上一种更为宏观的深加工。
一方面体现了前方记者采访的重点已从正面的赛事描写深入到人物皈依情结的刻画,从人文角度挖掘新闻资源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是后方编辑别有用心的版面设计和多角度组稿,对新闻价值的独到理解,以深刻的思想性保证报道的独家性。
自2000年奥运会以来,通讯类稿件融入多角度、多场景的信息解读和整合成为重要的报道方式,一时间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一改变使原有的简单组合报道有了向深度报道转型的原始素材积累,而面对赛场之外的赛场,报纸开始比拼新闻之上的智慧,深度报道成为最主要的报道方式,也是《文汇报》深刻性和独特性的支柱。
2.奥运会报道的人文视角奥运会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不仅有竞争、对抗与拼搏,也有理解、宽容和超越,完美的展示了人性的高贵、饱满和震撼。
随着奥运会报道的核心逐渐由竞争转向文化传承,在这一时期的《文汇报》奥运特刊报道,呈现出一种人性关怀。
在“北京2008”特刊中,以人文情怀为基调的报道充满了各个版面。
一篇题为《杜丽120小时书写奥运史上最为神奇逆转》的评论写道:一位重树自信的斗士,会令自己更强大,会让对手感到颤栗。
8月14日,奥运会射击赛场上迎来了一位伟大的选手,她超越了自己,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对手……在比赛结束那一时,杜丽脸上的笑靥如桃花般绽开,那也是在120小时后,杜丽第一次开心的笑。
不过,给观众印象更深的还是她的眼泪,在几分钟后的颁奖仪式上,站在领奖台上的她又一次流泪了,而且泪如泉涌……(《杜丽120小时书写奥运史上最为神奇逆转》,2008年8月21日,《文汇报》)报道把镜头从赛场移到后方,也将视角转移到奥运冠军背后艰辛的心路历程。
这种人性的写照,充满了触人心弦的人文情怀。
报道的焦点已经不再是赛场上的比分和奖牌,而是超出比赛之外的人文意义。
体育盛会本身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是深厚的,有待发掘的。
以人文视角解读奥运赛场和体育精神,传承这种精神守望不仅是作为大报的传播责任,也体现着大报“以文化人”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