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回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回家》音乐PPT课件 图文

•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第一支萨克 斯,是一支上低音降E调萨克斯。柏辽兹是 当时欧州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 种媒体上对阿道夫·萨克斯发明的这种乐器大 加赞赏,说这种乐器最具有人性的特点。人 们便根据阿道夫·萨克斯的姓来给乐器命名— —"萨克斯",一种音色最为美妙、造型最具 特点的乐器就这样诞生了。
• 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西雅图。10岁时观看了一 部音乐剧,从而开始迷恋上萨克斯。上中学时曾 试图进入一个爵士乐队,但没有如愿。根据他母 亲的意愿,他学了金融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于华盛顿大学财会系。肯尼·基在音乐上的成就, 完全取决于他对萨克斯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 努力。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琴3、4小时。应该 说是肯尼·基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他也成 为近1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 《回家》那浪漫伤感的萨克斯,和着舒适的节奏, 那如泣如诉、如醉如痴的旋律,几乎回荡在世界 的任何角落。
• 肯尼·基 (Kenny G)这位长发萨克斯抒情王子, 以他的甜美,用他的柔情,安抚着每一颗驿动的 心灵,打动着每一个离家的游子,呼唤着每一个 在外的游客,身不再远离,心不再流浪,安祥地 回归美丽的家园。
今天常用的萨克斯主要有: • 被称为直管萨克斯的降B调高音萨克斯,我们熟悉的萨克
斯曲《回家》《茉莉花》等就是用它演奏的;其音色华丽 明亮,主要用于独奏。 • 降E调的中音萨克斯是应用最广的一种,一般学生初学萨 克管时多选择这种音域适中且易于演奏的乐器;其音色优 雅亮丽,主要用于独奏、爵士乐、 交响乐、流行乐、军 乐等。 • 降B调的次中音萨克斯体积较之降E调中音萨克斯大,音色 浑厚幽雅,主要用于爵士乐、交响乐、军乐合奏,是常用 乐器。 • 降E调的上低音萨克斯大弯管乐器,音色低沉浑厚,用于 爵士乐合奏。 • 降B调的低音萨克斯音色笨重,更多的应用于重奏与合奏。
• 1956年6月5日出于美国西雅图。10岁时观看了一 部音乐剧,从而开始迷恋上萨克斯。上中学时曾 试图进入一个爵士乐队,但没有如愿。根据他母 亲的意愿,他学了金融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于华盛顿大学财会系。肯尼·基在音乐上的成就, 完全取决于他对萨克斯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 努力。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练琴3、4小时。应该 说是肯尼·基改变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认识,他也成 为近1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萨克斯演奏家。
• 《回家》那浪漫伤感的萨克斯,和着舒适的节奏, 那如泣如诉、如醉如痴的旋律,几乎回荡在世界 的任何角落。
• 肯尼·基 (Kenny G)这位长发萨克斯抒情王子, 以他的甜美,用他的柔情,安抚着每一颗驿动的 心灵,打动着每一个离家的游子,呼唤着每一个 在外的游客,身不再远离,心不再流浪,安祥地 回归美丽的家园。
今天常用的萨克斯主要有: • 被称为直管萨克斯的降B调高音萨克斯,我们熟悉的萨克
斯曲《回家》《茉莉花》等就是用它演奏的;其音色华丽 明亮,主要用于独奏。 • 降E调的中音萨克斯是应用最广的一种,一般学生初学萨 克管时多选择这种音域适中且易于演奏的乐器;其音色优 雅亮丽,主要用于独奏、爵士乐、 交响乐、流行乐、军 乐等。 • 降B调的次中音萨克斯体积较之降E调中音萨克斯大,音色 浑厚幽雅,主要用于爵士乐、交响乐、军乐合奏,是常用 乐器。 • 降E调的上低音萨克斯大弯管乐器,音色低沉浑厚,用于 爵士乐合奏。 • 降B调的低音萨克斯音色笨重,更多的应用于重奏与合奏。
游子吟ppt课件

提高素养
学习《游子吟》等古代诗歌,有助 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
04
游子吟与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的影响
01
仁爱思想
《游子吟》中的母亲对儿子的 慈爱关怀,体现了儒家强调的
仁爱思想。
02
孝道
诗中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和回报 ,符合儒家所强调的孝道。
03
礼仪教化
儒家注重礼仪教化,而《游子 吟》中通过母亲教导儿子行孝 的情节,传递了礼仪教化的价
当代文学在传承和发展《游子吟》等 古代诗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诗歌流派。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感恩父母
通过学习《游子吟》,我们能够 更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恩父母对我
们的养育之恩。
追求真理
诗歌中的真挚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 反映,启示我们要有追求真理的精 神,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 实践。
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色 来抒发情感,使情感与景物相得 益彰。
表现手法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 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的 内心感受。
名句赏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诗描写了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时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 游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05
游子吟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方式和方法
01
02
03
文字传承
通过书籍、文献等文字记 载的方式,传承游子吟的 诗词和内涵。
口头传承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 承游子吟的曲调和唱腔。
表演传承
通过表演的形式,如歌唱 、舞蹈等,传承游子吟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习《游子吟》等古代诗歌,有助 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
04
游子吟与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的影响
01
仁爱思想
《游子吟》中的母亲对儿子的 慈爱关怀,体现了儒家强调的
仁爱思想。
02
孝道
诗中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和回报 ,符合儒家所强调的孝道。
03
礼仪教化
儒家注重礼仪教化,而《游子 吟》中通过母亲教导儿子行孝 的情节,传递了礼仪教化的价
当代文学在传承和发展《游子吟》等 古代诗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诗歌流派。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感恩父母
通过学习《游子吟》,我们能够 更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恩父母对我
们的养育之恩。
追求真理
诗歌中的真挚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 反映,启示我们要有追求真理的精 神,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 实践。
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色 来抒发情感,使情感与景物相得 益彰。
表现手法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 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的 内心感受。
名句赏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诗描写了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时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 游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05
游子吟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方式和方法
01
02
03
文字传承
通过书籍、文献等文字记 载的方式,传承游子吟的 诗词和内涵。
口头传承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 承游子吟的曲调和唱腔。
表演传承
通过表演的形式,如歌唱 、舞蹈等,传承游子吟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游子孟郊课件ppt

孟郊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 诗人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 ,以及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
孟郊的影响和地位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之一,他 的诗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孟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他的诗歌作品被选入多种诗歌选 集和教材,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对 象。
孟郊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上的一颗明 珠”,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对后世的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03
孟郊的代表作《游子吟》来自《游子吟》的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 生活艰辛,饱受离别 之苦。
唐代社会风气推崇母 爱,为诗歌创作提供 了文化背景。
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 关爱,成为孟郊创作 《游子吟》的灵感来 源。
《游子吟》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
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情感
细腻、真挚、深沉,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出对母亲深 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后世的诗人从孟郊的诗歌中汲取灵感,继承了他的创作理念 和技巧,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和创新。孟郊的诗歌成为了 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孟郊的诗歌对现代诗歌也产生了影响。现代诗人从孟郊的 诗歌中汲取灵感,继承了他的创作理念和技巧,推动了中 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创新。
孟郊的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性和情感,以及他的创作理念和 技巧,对现代诗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诗歌成为了 现代诗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资源,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5
总结
孟郊的诗歌成就和影响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 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
练而著称,被誉为“诗囚”。
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的主题, 包括游子之情、离别之苦、人生 感悟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夜雨寄北》优质PPT课件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2021
15
合作探究
1.本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写给 远在北方的妻子的。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 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
,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 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 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
2021
19
•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
情。
•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 心境。
12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
2021
13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 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18
• 2、“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 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 无限思念。是秋天,又是深夜,还有夜雨。在这个秋雨缠绵 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独自在 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 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
《散文诗二首》ppt课件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作者: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 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 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 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 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 和《飞鸟集》等,爱、欢乐、光 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指作者借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 来抒发感情 、表达思想的写作手法。
荷叶护莲 以物喻人:
母亲呵护孩子
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写作手法。它构思的着眼 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之后, 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
冰心母亲
冰心的母亲名叫杨福慈。1871年,杨福慈出生在福建一家世代为学官的书香 门第。长女冰心降临人间,随后,冰心的三个弟弟接踵而来,组成了一个温 馨和睦的小家庭。在冰心的眼里,母亲又是一位极为温柔娴静女性。她从不 打骂孩子,总是用温言软语劝说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孩子。冰心是这 个家庭唯一的女儿,母亲更视她为掌上明珠。母女俩常常依偎在一起,悄悄 地说着知心话。 有时候母亲想和女儿亲近,就故意凝神不动。在一旁玩耍的小冰心了现了, 总会像小鸟依人般飞入母亲的怀里。这一幕母女亲爱图,冰心终生不会忘记。 直到期成年,冰心还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 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 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 是的,小冰心就是这样一直沐浴在母爱那温柔深沉的海洋里。母亲慈爱 的关怀,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冰心童年时代的心田,积淀成绵绵不尽的情愫, 以后每当她提笔行文,这情愫就如淙淙清泉汩汩流淌,形成了一篇篇、一首 首母爱的赞美诗!
《故乡》PPT精品课件

麻木,迟钝,木偶人
能言善说,见多识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 态度
热情、友好: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 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
真诚,热情,友好,建立纯真的
友谊
毕恭毕敬,隔了一层 “厚障壁”
对生活的态 度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重难点小结
这一部分文字作者重点塑造了中年闰土饱经风霜 、极度贫困、经日在苦难中挣扎的形象,与少年时 的闰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反映等级观念的 鸿沟难以逾越,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极度 不满,以及改造旧社会的强烈愿望。
第三部分(78—88)
12.怎样理解“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 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句话? 【答案】这里的“高墙”是借喻。因“我”对故 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因“我”与故 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感到四面仿 佛都是“高墙”。此句充满哲理,极好地深化了 主题。
14 故 乡
小 说
-.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 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 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 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鲁迅先生的《故乡》。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
13.“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 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 盾,为什么? 【答案】“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 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 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 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
《游子吟》PPT课件

返回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掌握波音的演唱法,能准确、流利、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学唱——表演的学习 模式,领悟歌曲情感,并通过拓展延伸 进一步体会母爱。 3、学会品味日常生活中的母爱,寻 找——领悟——感恩。
返回
《游子吟》
重点难点
这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波音的 演唱法,带着情感演唱歌曲。
这两幅图,让 你想到了什么?
记法:
波 音
演唱法:
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
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 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 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游子吟》 正是一首亲切而真挚的母爱颂歌。词为唐代 诗人孟郊所作,描写的是慈母为临行游子缝 衣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 爱。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游子吟游子吟精品文档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游子吟游子吟返回返回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情感我今天是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情感我今天教唱的游子吟游子吟正是一首亲切而真正是一首亲切而真挚的母爱颂歌
返回
歌曲在结构上属于无在现的二段式,两 个乐段对比呈示两个主题,情感上有明显的 叙事和歌颂之分。
课后作业
1、唱熟歌曲《游子吟》。
2、帮父母做两件 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游子吟》教材Fra bibliotek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步骤
《游子吟》
教材分析
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 也是小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情感,我 今天教唱的《游子吟》正是一首亲 切而真挚的母爱颂歌。词为唐代诗 人孟郊所作,描写的是慈母为临行 游子缝衣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 女无微不至的关爱。歌曲在结构上 属于无在现的二段式,两个乐段对 比呈示两个主题,情感上有明显的 叙事和歌颂之分,因此,情绪的掌 控成了我教唱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游子吟》ppt课件

塑造价值观
家庭教育在孩子价值观形成过 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的价 值观和信仰直接影响孩子的价
值取向。
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倾听与理解
父母应倾听孩子的想法 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
求和困惑。
尊重与信任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信任孩子的能力和潜
力。
沟通与互动
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
和学习。
的精神支柱。
子女形象塑造
子女在文学作品中常表现为对母 爱的感激、怀念和愧疚等情感, 通过子女的视角展现母爱的伟大
。
典型人物的意义
这些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母爱的内涵和
价值,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母爱主题在当代社会中价值
01 02
社会价值
母爱是社会的基本情感之一,它对于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 作用。在当代社会,弘扬母爱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 感。
《游子吟》PPT课件
目录
•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 母爱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 《游子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拓展延伸: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与亲子关
系思考
01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孟郊生平及成就
01
02
03
04
孟郊(751年-814年),字 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深的颂母之诗。
诗中通过描绘母亲为即将远行的 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表达了作 者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
的爱与尊敬。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游子吟》以歌颂母爱为主题,通过描绘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的细节,展现了母爱 的伟大与无私。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眷 恋。
家庭教育在孩子价值观形成过 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的价 值观和信仰直接影响孩子的价
值取向。
如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倾听与理解
父母应倾听孩子的想法 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
求和困惑。
尊重与信任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信任孩子的能力和潜
力。
沟通与互动
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
和学习。
的精神支柱。
子女形象塑造
子女在文学作品中常表现为对母 爱的感激、怀念和愧疚等情感, 通过子女的视角展现母爱的伟大
。
典型人物的意义
这些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母爱的内涵和
价值,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母爱主题在当代社会中价值
01 02
社会价值
母爱是社会的基本情感之一,它对于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 作用。在当代社会,弘扬母爱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 感。
《游子吟》PPT课件
目录
•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 母爱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 《游子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拓展延伸: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与亲子关
系思考
01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孟郊生平及成就
01
02
03
04
孟郊(751年-814年),字 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深的颂母之诗。
诗中通过描绘母亲为即将远行的 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表达了作 者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
的爱与尊敬。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游子吟》以歌颂母爱为主题,通过描绘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的细节,展现了母爱 的伟大与无私。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眷 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 明政府早期对葡萄牙人严格管治,葡萄牙人不能 买卖土地、每年需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及其后 的清政府为地租、房屋修建须经过明政府批准, 甚至摧毁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墙,限定只能居 住在澳门南方,由果亚亲王管辖。1601年,荷兰 欲取澳门为远东根据地,舰队进攻澳门但失败[5]。 到1616年,西班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但并 没有到任。1622年6月23日,荷兰再次组织编队舰 队进攻澳门,6月24日被葡军成功击退,后该日被 定为澳门“城市日”。荷兰未能占领澳门,后改 为占领台湾。直至1623年,西班牙任命马士加路 也为另一任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到任就职,由于 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因此其官邸设于大炮台。 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在西 班牙统治葡萄牙时期(1580年至1640年),依旧悬 挂葡萄牙旗帜,于是获授“天主圣名之城”称号, 又称“英雄城”。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 年国耻的大喜事,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 是国际间通过谈判方式解决 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从此, 香港开始了在「一国两制」 条件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的历史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 切。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 图,属南海郡番禺县。420年(晋朝元熙二年),
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 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 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 澳门定居的人主要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在此形成小村落,由于长期在大海中飘泊,十 分渴望有神明保佑,因此妈祖信仰便进入澳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回归
1999年,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第三使单元主第十权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等条约。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 尔夫人,正式提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他还向客人 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撒切尔夫人当面称赞这一构想是 天才的创造」。此后,经过多轮谈判,到1984年撒切尔夫 再度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定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设想在回归的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并根据在《中英 合声明》中所作的承诺,制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 了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游子回家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的历史
第三单元 第十课
香成才港之路(·高包中新括课程香·学港习指岛导、·人教九版龙·语文和·必新修2界)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 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 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 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 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 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 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无数目 光的聚焦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 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场 内冉冉升起。全体中国人共同欢呼这一伟 大时刻的到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 1997年7月1日零点,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 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当日零时4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告: 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 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 立。与此同时,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 就职。自此,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 历史的新纪元。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 明政府早期对葡萄牙人严格管治,葡萄牙人不能 买卖土地、每年需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及其后 的清政府为地租、房屋修建须经过明政府批准, 甚至摧毁葡萄牙人自行修建的城墙,限定只能居 住在澳门南方,由果亚亲王管辖。1601年,荷兰 欲取澳门为远东根据地,舰队进攻澳门但失败[5]。 到1616年,西班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但并 没有到任。1622年6月23日,荷兰再次组织编队舰 队进攻澳门,6月24日被葡军成功击退,后该日被 定为澳门“城市日”。荷兰未能占领澳门,后改 为占领台湾。直至1623年,西班牙任命马士加路 也为另一任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到任就职,由于 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因此其官邸设于大炮台。 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在西 班牙统治葡萄牙时期(1580年至1640年),依旧悬 挂葡萄牙旗帜,于是获授“天主圣名之城”称号, 又称“英雄城”。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 年国耻的大喜事,是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 是国际间通过谈判方式解决 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从此, 香港开始了在「一国两制」 条件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的历史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 切。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 图,属南海郡番禺县。420年(晋朝元熙二年),
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 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 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 澳门定居的人主要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在此形成小村落,由于长期在大海中飘泊,十 分渴望有神明保佑,因此妈祖信仰便进入澳门。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澳门回归
1999年,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第三使单元主第十权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等条约。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 尔夫人,正式提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他还向客人 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撒切尔夫人当面称赞这一构想是 天才的创造」。此后,经过多轮谈判,到1984年撒切尔夫 再度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定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设想在回归的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并根据在《中英 合声明》中所作的承诺,制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 了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 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游子回家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的历史
第三单元 第十课
香成才港之路(·高包中新括课程香·学港习指岛导、·人教九版龙·语文和·必新修2界)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 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 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 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 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 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 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香港回归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2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无数目 光的聚焦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 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场 内冉冉升起。全体中国人共同欢呼这一伟 大时刻的到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 1997年7月1日零点,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 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当日零时4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告: 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 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 立。与此同时,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 就职。自此,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 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