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潘洋;金柱;陈俊贤【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在本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
对照组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14)005【总页数】2页(P659-659,666)【关键词】股骨头置换;中药外敷;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作者】潘洋;金柱;陈俊贤【作者单位】[1]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510245;[2]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5102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股骨头坏死较难治愈,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资料显示,每拖延1年,致残率将增加20%~30%[1]。
手术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能延缓病情进展,促进病情好转,但有研究证实,25%~75%的老年患者术后长期髋关节功能不能有效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
院外康复为促进股骨头坏死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社区医疗康复在其院外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研究对在本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98例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探究中药外敷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8例,术后2周以后均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
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55~78(64.53±3.71)岁;体质量指数19~26(24.03±1.84)kg/m2;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55~78(64.60±3.65)岁;体质量指数19~27(24.11±1.80)kg/m2。
股骨头置换后康复训练方法

股骨头置换后康复训练方法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置换手术,常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疾病。
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阶段:1. 术后即刻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
常见的训练包括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和活动度练习等。
2. 功能锻炼:通过进行适量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促进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如屈膝抬腿、踮脚等。
二、中期康复阶段:1. 步行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步行训练。
开始时可以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械,逐渐过渡到自主行走。
步行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平衡和步态。
2. 肌肉力量训练: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蹲起、抬腿等。
三、后期康复阶段:1. 增加运动强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
可以进行一些稍微剧烈的运动,如慢跑、跳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2. 跳绳训练:跳绳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力。
逐渐增加跳绳的时间和次数,使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
3. 柔韧性训练:进行适量的柔韧性训练,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深蹲、伸展腿等。
四、注意事项:1.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的康复阶段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的活动,以免导致关节脱位或其他并发症。
2. 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3.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骨骼的恢复。
4. 定期复诊:术后的患者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中期的康复训练则着重于步行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后期的康复训练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范围。
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在我科首次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对其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髋关节置换术病人94例,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5岁。
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5岁。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并存疾病及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训练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项训练,即手术当天保持术侧肢体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
术后第2天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协助患者从足跟开始做压力递减的小腿部肌肉挤压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膝关节练习器训练,2次/d,1h/次,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一般增至6h/d。
1.2.2观察组训练方法1.2.2.1心理康复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不良情绪,术前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恰当地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系统进行心理及康复锻炼指导,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1.2.2.2术后训练法(1)常规项训练同对照组。
术后第1天进行髋关节屈伸训练。
病人仰卧位,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臂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上,指导者一手托患者足跟部,一手扶膝部,防患肢内收内旋,保持屈曲位持续5s,放松5s,逐渐增大屈曲角度,不超过90°,10-20次/组,3组/d。
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技术 , 还需结合 术前 、 术后及 时康复治疗 , 才能获得 最理想
的效 果…。我 院骨科 于 2 0 0 3年 6月 ~ 0 5年 1 20 1月对 18 4 例需行全髋 置换 的患 者在术前 、 后进行 系统 的早 期康复 术 训练 , 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 . 现报 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功 能恢 复 的影 响
刘洁 杏 江雪影 丘 雪梅
中山 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骨 科 ( 州 50 2 ) 广 110
【 摘要】 目的 探讨进行系统化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术前、
术后 18例进行人工 全髋 关节置换 患者实施 系统康复训练 ,同时 于术后 1 月 . 4 个 3个月 , 6个 月采用 H rs a i 髋关 r
11 一 般 资 料 .
能锻炼 。 术后 当天 , ① 即鼓 励患者行跖 趾关节伸屈 , 侧踝 双 关 节伸屈 ,2 3 次 .mn 次 。 术后第 1 2 , 头摇起 , — / 5 i/ ② ~天 床
不 宜超 过 3 。取 平 卧位 , O, 指导 患者有 规律 地 、 动地进 行 主
实 际情 况制定训 练的次数 和量。④术 后第 5 7天 . 以进 — 可
本组 18例 , 7 4 男 O例 , 7 例 , 龄 3 ~ 5岁 。其 中 女 8 年 88 股骨 头坏死 6 , 骨颈骨折 4 6例 股 8例 , 骨性关节 炎 2 2例 . 髋关节 翻修 2 例 , 关节结核 3例 , 髋 强直 性脊柱 炎 5例 , 恶性骨肿瘤 2例 。所有 患者均采用 人工 全髋 关节 置换术 .
放全髋置换相 关资料 ,并 详细讲解 进行全髋 置换 的 目的 、
早期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用摘要:目的: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用进行有效性研究。
方法: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2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其中男性有7例,女性有15例,他们的年龄在59-80岁之间。
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1例。
对这些患者进行两到四个星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方面的护理。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关节的功能恢复状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手术的疗效,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与肌力,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作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7-0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与股骨头疾病的一种相对安全、疗效最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而早期的康复训练是决定患者关节功能能否成功恢复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早期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2例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7例,女性有15例,他们的年龄在59-80岁之间。
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1例。
这些患者中,有18例外伤性质的股骨颈骨折,有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候,需要采取侧卧位的位置,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插管,取髋后外侧切口进行置换手术,其中置换的假体为骨水泥型或生物型。
在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而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康复护理。
1.3 评分标准。
康复训练的评分标准包括以下五点:第一,1级是患者下肢关节活动的范围低于正常活动范围的10%;第二,2级是患者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为正常活动范围的25%;第三,3级是患者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为正常活动范围的50%;第四,4级是患者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为正常活动范围的75%;第五,5级是患者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水平。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rno l it rhbla v ru n 3 n o t l ru n= 2 .T ept n ea it i ru eevdrh— ad my n aitteg p( =4 )a dcnr o p( 4 ) h a et i rhbla v gopr ie ea oe ii o og i sn ite c
b l aie i tr e t n a tr o r p rt n a d t ep t ns i o to r u r ie s a e a ii t e n r i gc r . i t t ne v n i e h u so o e ai n ai t n c n r l o p we eg v n u u l h l a i u sn a e i v o f 3 f o h e g r b t v Re u t :T e df r n e o l ai n a d f n t n lr c v r e e sait a l in f a tb t e h w r u s sl s h i e e c s o c mp i t n u ci a e o ey w r tt i l sg i c n ewe n t e t o go p .Co — f f c o o sc y i n cu in:Eal e a i tt e i tr e t n c n d ce s h ae o o l ai n a d a c l r t h u c in lr c v r f l so ry r h l a i n e v n i a e ra e t e r t fc mpi t n c ee ae t e f n t a e o ey o a- b i v o c o o f t ce i s at ra i c a e d r p a e n ' td l e mb e r f i h a e l c me t f ti l Ke r s Re a i ttv n e v n i n;Ar f i l e r l e d r p a e n ;F n t n lr c v r y wo d h b l aie it re t i o t c a mo a a e lc me t u c i a e o e i i f h o y
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2 结 果
12 1 心理康复指导 笔者在手术后 通过 交谈 和观察 了解 .. 患者的心理问题 , 一方面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 心 ; 另一方
面 , 绍康 复 训 练 的 目的 、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 其 以 良好 的心 介 方 使
12 3 5 髋 关 节 保 护 技术 . ..
收 、 旋 , 在 两 腿 间放 枕 头 。 ( ) 内 可 2 3个 月 内 防 止 髋 关 节 屈 曲
> 0 。( ) 9 。 3 术后 1~2周 禁止 患肢 负重 , 术后 3周可 部分负 重, 3个月内过渡到完全负重。( ) 4 步行训练 。( ) 5 禁止跑步、 跳跃和举重物 , 以保护假体 , 延长 假体 的寿命 , 必要时 可做这
注 意患 髋 3 月 内完 全 负 重 。 ( ) 衡 器 内 重 心 的 转 移 13 个 2平 /
~
将患 者 分 为两 组 : 按康 复训 练 程 序 进 行 锻 炼 的 3 2例 为康 复 组 ;0 4年 1 前 未按 程 序 锻 炼 的 2 例 为对 照组 。康 复 组 20 月 6
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 4 术后 3— , 4d 可抬高床头 4 。 o 5 一6 。 练习坐位 , 60/ ,0— 0 n 次。( ) 4~ :d 2 3 mi/ 5 术后第 5d 练 习抬 , 臀动作 , 注意在膝下垫枕 , 使髋屈 曲 1。一 0 , 士双手 托住 O 2 。护 双侧髋关节 , 防止停止时出现髋关节旋转 。
全部体重。( ) 3 下肢及 日常生活能力 的训练 。
( ) 后 6个 月 内 禁 止 髋 关 节 内 1术
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

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等。
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手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康复训练的周期和内容、术后生活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对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进行探讨。
首先,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术后的髋关节处于创伤状态,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同时,康复训练也可以加强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髋关节的不适感。
合理的康复训练还可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加速术后骨质复原,防止骨骼疏松。
其次,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通常分为几个阶段。
术后的第一阶段是恢复关节运动幅度的阶段,主要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
在此阶段,康复师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第二阶段是恢复肌肉力量的阶段,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例如练习蹲起、提腿等。
第三阶段是恢复日常功能的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例如走动、上下楼梯等。
这些阶段相互衔接,患者需要根据康复师的指导逐步进行康复训练,直至完全康复。
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时,还需注意一些生活细节。
首先,术后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身体修复和骨骼生长。
其次,患者要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在康复训练初期,要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受伤和疲劳。
同时,患者要避免使用双杠厕所座便,以免因为局部压力过大导致伤口复发。
此外,患者要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不要过度行使,以免引起并发症。
除了正常的康复训练,一些辅助性的措施也可以加速康复过程。
例如,患者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如热敷、理疗等,来缓解术后的肌肉疼痛和关节僵硬。
此外,康复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功能性训练器材,如行走器、屈伸器等,帮助患者进行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提高训练效果。
总之,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由于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缺乏,术后惧怕疼痛和对人工股骨头脱位的担心,常常不敢锻炼。
我院骨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了有效康复训练的方法,通过术后随访,患者行走正常,无特殊不适,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58~96岁,平均7
2.5岁。
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头坏死7例。
假体材料:骨水泥50例,非骨水泥2例。
患者均为择期第一次手术者,除符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肺部感染等以及局部有感染灶者,均在病情控制后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入路均为外侧切口。
1.2方法制订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
术前进行心理及康复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功能锻炼。
2术前康复指导
2.1心理指导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耐心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2.2一般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的方法,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正确咳嗽及咳痰,以防呼吸道并发症。
2.3康复训练指导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是术后做好康复锻炼的基础。
内容:体位指导、肌肉锻炼的各种方法、关节活动训练、坐位、下床及拐杖的使用等。
但部分患者术前因骨折处疼痛,而患肢需特定的体位不敢活动,训练中避免引起患肢疼痛,以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信心。
3术后康复指导
3.1体位指导向患者讲解有关的体位知识,使患者可以适当地变换体位,避免单纯平卧位对患者造成的不适。
向患者讲解术后有4种危险体位应尽量避免:①髋关节>90°。
②下肢内收越过身体中线。
③伸髋外旋。
④屈髋内旋。
术后正确体位:术后患肢保持外展15°~30°。
保持中立位,穿“丁”字鞋,两腿间放一厚枕,保持两腿分开,绝对避免患肢内收、内旋及外旋,以免假体脱出;去枕平卧6 h,以防术后头痛。
待6 h以后可向患侧翻身15°~20°,身后垫软枕,但时间不要过长。
术后1 d
将床头抬高30°~50°,取半卧位,使患者更舒适;术后2~3 d取半侧卧位,使身体侧倾30°,以软枕或一成卷的褥子垫于身后支撑身体;取健侧卧位时,伸直患侧髋关节,两膝之间放一厚枕,防止患肢过度内收引起假体脱位;身体侧倾30°。
既达到翻身目的,又不会破坏骨盆结构的稳定性。
3.2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3.2.1术后3~6 h此阶段患者身体虚弱,运动量不宜过大。
康复训练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术后3 h因麻醉药物药效未完全消失,可做患足被动跖屈和背屈活动,但时间不要过长;术后6 h由专职护士指导患者做主动跖屈和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膝下垫一纸卷,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股四头肌呈收缩状态5 s,再放松,如此反复,15~20次/组,2~3组/d。
3.2.2术后1 d除做以上运动外,行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保持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
方法:双上肢舒适置于身体两侧,保持双侧臀部肌肉呈收缩状态5 s再放松,如此反复,15~20次/组,2~3组/d。
为预防压疮,练习抬臀“三点支撑”, 每2~3 h 一次,方法:①屈曲健腿,健足与双肘一起支撑床铺,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
②健肢膝关节屈曲,足底用力,双手借助牵引手支架用力将臀部抬起,以臀部离开床面为宜。
3.2.3术后2~3 d拔除负压引流管后,拍摄X线片,以判断假体的位置。
具体锻炼内容:①在病情许可范围内加强患侧关节活动。
髋、膝关节主动活动练习法:患者取仰卧伸膝位,缓慢将患侧足跟在床上向臀部滑动,使髋关节屈曲,足尖保持向前,保持髋部屈曲5 s后,同法相反方向回到原位、放松,20次/组,2~3组/d。
注意练习过程中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数,避免>90°。
②避免术后过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据研究,直腿抬高运动支点在髋部,力臂长,重力大,髋部负重大,相当于站立行走之负重[1]。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患者除行患侧各关节功能锻炼外,还需进行全身各关节及肌肉功能锻炼,如做好双上肢肌力及关节锻炼;健侧下肢锻炼,如健侧抱膝运动、健侧直腿抬高运动,目的在于为今后的移动动作做准备。
③开始应用CPM机训练,3 h/次,2次/d,逐渐增加训练时间。
④卧位到起坐训练:鼓励患者借助双臂支撑起坐,体弱者由护士或陪护人员协助起坐,因双臂支撑起坐便于控制屈髋角度,但要慎重、缓慢,以免用力过猛过度屈髋。
借助床头系带双臂用力牵拉起坐时,患者不易控制屈髋角度,屈髋角度较大易伴屈膝和髋关节内旋,以致髋关节脱位,年长或长期卧床者尤其如此。
3.2.4术后4~7 d除以上训练外,指导患者由坐位到站位练习,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患者用双手支撑坐起,屈曲健腿,伸直患腿移动躯体到床边,护理人员在患侧协助,一手托起患肢足跟部,另一手托住窝部,随着患者移动而转患肢,患肢外展,屈髋<45°,健腿先离床着地,协助患者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双拐站立。
站立后进行髋关节的伸展练习和重心移位训练,3~4次/d,5~10 min/次。
3.2.5术后早期负重训练术后何时开始下地负重及行走,受假体类型、手术操
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影响。
如使用骨水泥假体,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2~7 d 即可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术后2周由双拐逐渐改为单拐行走,以后逐渐弃拐。
本组52例有41例术后2~3 d开始下床站立,患者适应站立后,开始扶双拐或助行器平地不负重行走,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室内步行,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 min/次,2~3次/d,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由护士或家属守护预防意外。
3.3出院康复指导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经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14 d即可出院。
出院前3 d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恢复期较长,出院后自行护理至关重要,继续执行住院期间所指导的训练,坚持每天锻炼,定期复查,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复查或电话咨询。
指导患者单独离床活动、上下楼梯等方法及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动作(如穿裤、穿袜、穿鞋等);术后6~8周屈髋<90°,不要坐过度松软的沙发,坐便器和椅子不能过矮,椅子两边要有扶手,不要身体前倾,坐位时间不要过长;6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要下蹲拾物,必要时用屈膝下跪代替;不要做盘腿动作;侧卧时两腿之间要放枕头保护,站立时患肢外展;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等。
4讨论
1)精湛的手术技术配合科学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防止髋关节脱位是术后功能训练的前提,关节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与关节囊、韧带,特别是髋关节周围各组肌群的力量密切相关。
因此,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活动髋关节时,既要注意防止髋关节脱位,同时又要进行关节囊、韧带以及周围各组肌群的张力训练,有利于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
2)术后对早期训练感到恐惧是阻碍患者主动活动的主要原因。
由于患者担心术后活动致切口裂开、出血、疼痛、关节脱位等,我们通过心理干预,请同种手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以减少焦虑,增加术后功能训练的主动性。
康复组未出现切口裂开、出血、假体脱位等情况。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
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对于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降低假体松动率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52例患者出院后均给予跟踪随访,最长6年,最短1年,无特殊不适,行走自如,能够完成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38-157.
[2]王宁华.关节置换术康复研究与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