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26(说课)

工人阶级
(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 史舞台,并显示其伟大的力量
小组讨论
问题探究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 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小结
五四风雷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崛 起
1、背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过程:(两个阶段) 4、性质:反帝反封、爱国运动 5、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
1、条件 2、成立:中共一大 3、意义
国共合作
1、必要性和可能性; 2、标志:国民党一大 1、目的 2、对象 3、结果 4、教训
反帝 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思想 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④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 初 利 步
释放
罢免
拒绝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课讲述了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从整个 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无产阶级登上历 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合作 与北伐等史实 (2) 认识国共合作的方式、基础,孙中山 政策的转变 (3) 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从中吸取 的经验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第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表现、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能力:通过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学会比较历史事件一同的方法;通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会总结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新民主主义的崛起(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级?班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地位本节课的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国共的十年对峙。
本课内容从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三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单元中甚至这本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史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的历史结论,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风雷爆发的背景及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及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对于本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所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

1、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巩固体验
2、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共合作实现 D、北伐战争开始 3、中共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A.制订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健全组织 D.领导农民运动
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国内背景
{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导 火 线:
(二) 五四运动的过程
穿越时空
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回到1919年5月4 日,请以参加运动的北大学生的身份给 大家介绍五四运动的情况。
(二) 五四运动程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定位 四、教法简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有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属于近代
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一部分。本课主要讲述 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
争四个知识要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工人阶级和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告别屈辱的希望和曙 光,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即将结束。 本课在第四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孙 传 芳
四、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说课稿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有幸来到充满神奇力量的革命圣地——延安,心情十分激动!踏上革命老区这片热土,时刻都感受到这里厚重的革命气息。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游船辗转上井岗山,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延安。
一路走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望过去,我们追寻中国革命的遗迹,重温建党初期的历程。
通过本课来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源头,我本节课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析教材、明学情、定目标、讲策略、说过程。
一、析教材本课属于政治模块“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下的一个学习要点,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
本课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重要起点。
本课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明学情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具备强烈的探究欲,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较初中明显增强,且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本课内容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认识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定目标根据新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时空观念: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过程中的大事件并形成时间轴,构建时空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精选史料、创设情境,通过丰富而详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认知,掌握三个子目基本史实,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民族觉醒,万众一心,心系民族命运、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课件

(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 1、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 的背景。 • 2、五四运动的概况:时间、口号、运动中 心及主力的变化、结果、意义。 •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时间、地点、 中共“一大”的内容。 • 5、归纳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方式;北 伐的条件、过程。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 1
第 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灵宝二高
尹晓玲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五、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
理清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结 果、影响。中共成立的条件、标志、影响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发展。
• 5.(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 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 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 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 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7.(10年全国卷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 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 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二)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有以下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根据考纲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生和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史实。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2)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1

国 民 党 一 大 会 址
不 可 使 一 人 漏 网
宁 可 枉 杀 一 千
四· 一二政变工人被关押 七· 一五政变前的汪精卫 四· 一二政变共产党人被枪毙
C
B
C
D
D
废 除 二 十 一 条
外 争 主 权 , 内 除 国 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
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其中发 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 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原因和影响)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
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以旨 ……审查学生举 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指什么?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 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 段。”
江 安 南京 安 苏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广州 广州
国民政府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传芳 吴佩孚 张作霖
北 伐 战 争
(左上)逮捕共产党人 (上图)张作霖在天津 屠杀共产党人 (左下)政变后的屠杀 现场
方法训练: 1: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 2:从失败原因推导教训。
归纳整理: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北洋军阀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3 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 春天。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 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 1200万人。
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 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阶级结构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 斗争频繁发生。
材料4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 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 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 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 亿海关两白银;同一时期,英国、法国、德 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
6月3日——7月初 上海 工人阶级
口号 方式
罢课
④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罢免,拒签
(初步胜利)
结果
被捕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利用表格从运动的性质、特点、 作用、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 对比辛亥革命,重点引导学生从 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 终前途、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 “新”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让 学生观看《我的1919》中国优秀外交家顾维钧3 分钟发言片段。
第一目:五四风雷
问题探究一: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 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根据时间,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 当时国内外局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 高潮。工人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 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呢?
第三目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结合练习册学案自主学习,建立基本知 识框架。 (1)、国共合作的标志,影响。 (2)、北伐战争,指出对象、进程、影 响。 (3)、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原因。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
和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
端的依据;中共诞生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 的原因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情
作为高一新生,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且在日常生 活中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对这部分知识有较多了 解,但是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能力还不够,可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 他们获取理性知识,从而培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 能力。
五四精神
岁月流逝,转眼间已是二十一世纪,但 是五四爱国运动并未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 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 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总结——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过渡】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 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 合,中国共产党就应运而生了。
2、国共合作的原因(课本68页学思之窗思考题)
补充材料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 内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年,马林同孙中 山会晤时,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 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改组国民党。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课堂小结】
师生配合总结知识框架 国民革命失败,革命只是暂时转入低潮, 共产党并没有气馁,而是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积 蓄力量,继续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下节 课我们将会接着学习国共的十年对峙,看到中国 共产党的成长。
【知识结构】
五 四 风 雷
中 共 的 诞 生 北国 伐共 战合 争作 和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崛 起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图示法):
名称 革命任 群众 务 基础
反帝反 没有 封建
领导 阶级
资产 阶级
指导 思想
三民 主义
前途
革命 范畴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资产阶 世界 级共和 资产 国 阶级 革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反帝反 广泛 封建 参与
无产 阶级
马克思 社会主 世界 主义 义国家 无产 阶级 革命
1、背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3、过程:(两个阶段) 4、性质:反帝反封、爱国运动 5、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异同
1、条件 2、成立:中共一大 3、中共二大:(两个纲领) 4、意义: 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1、必要性和可能性; 2、标志:国民党一大 1、目的;2、对象; 3、结果;4、教训
第二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2.中共一大的概况,学生自主看书,注意 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 3、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重点):自从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
一
新。
知识拓展:
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是否符合 中国国情
?
不符合中国国情。 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是反帝反封建,它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不 清.
三、说教法、学法
教材内容
导入
教学方法
视频《我的1919》片段
五四运动
背景
回忆所学知识,材料分析,多角度探讨
过程和意义 小组合作、图表比较法 背景 自主学习探究 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 过程和意义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合作原因 “学思之窗”材料分析 国共合作 和北伐战 经过、结果 图片展示法,讲解法 争
中共二大召开
当前加给中国人民(无论
是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最 大的痛苦的是帝国主义和军阀 封建势力,因此,反对两种势 力的民主革命是极有 意义的。 受压迫群众之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国际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第二
次全国大会宣言》
党 的 最 高 纲 领
最 低 革 命 纲 领
现实
【过渡】
阅读材料分析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
材料1:1912—1919年军阀割据混战,较大战役有 179次之多,灾民无数,饿殍遍野.而与此同时,田赋增 加了7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北洋军阀史》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 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 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 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灵宝一高历史组 彭程程
说课环节
(1) (2)
(3)
(4) (5 (5)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 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发展和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整体认知】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共合作和 北伐战争
1926年 高潮
国民党一大
1923年 国共合作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1919年 开端
1921年 焕然一新
五、说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多,在一个课时内要面面 俱到地达到教学目标很困难,只能有所取舍, 突出两个探究问题,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地发挥。 高一学生还是没有养成材料中找关键句的习 惯。因此要注重史论结合,阅读材料得出结 论。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 响等方面分析理解掌握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合作探究等过程,运 用讲解、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雷,培养 学生的爱国精神,责任感、使命感。在实际生活中 秉承五四精神而努力。 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 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
美国、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背景
美国日本加紧侵华 反帝情绪高涨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 指明方向
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工人阶级壮大 (阶级) 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解放 (思想) 新文化运动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国内
2、五四运动的经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