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2.4《等比数列》(1)教案-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学案 §2.4 等比数列(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学案 §2.4 等比数列(一)

§2.4 等比数列(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并会简单应用(重点);2.掌握等比中项的概念并会应用.3.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其推导过程(重、难点).知识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等比数列的公比可以为任意实数.()(2)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3)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提示(1)公比不可以为0.(2)应为同一个常数.(3)0数列除外.答案(1)×(2)×(3)×知识点2等比中项的概念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且G=±ab.【预习评价】1.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1,a3=9,则a2=________.解析∵a3=a1·q2.∴9=q 2,∴q =±3,∴a 2=a 1q =±3.答案 ±32.3与27的等比中项是________.解析 由于G 2=3×27=81,故G =±9.答案 ±9题型一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例1】 在等比数列{a n }中,(1)已知a 3=9,a 6=243,求a 5;(2)已知a 1=98,a n =13,q =23,求n .解 (1)法一 由a 3=9,a 6=243,得a 1q 2=9,a 1q 5=243.∴q 3=2439=27,∴q =3.∴a 1=1.∴a 5=a 1q 4=1×34=81.法二 ∵a 6=a 3q 3,∴q 3=a 6a 3=2439=27,∴q =3. ∴a 5=a 3q 2=9×32=81.(2)∵a 1=98,q =23,a n =13,∴13=98×⎝ ⎛⎭⎪⎫23n -1. ∴⎝ ⎛⎭⎪⎫23n -1=827=⎝ ⎛⎭⎪⎫233. ∴n -1=3,∴n =4.规律方法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变形的应用1.在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的前提下,利用通项公式a n=a1q n-1(a1q≠0)可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2.在已知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前提下,利用a n=a m q n-m(q≠0)也可求出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训练1】在等比数列{a n}中.(1)已知a n=128,a1=4,q=2,求n;(2)已知a n=625,n=4,q=5,求a1;(3)已知a1=2,a3=8,求公比q和通项公式.解(1)∵a n=a1·q n-1,∴4·2n-1=128,∴2n-1=32,∴n-1=5,n=6.(2)a1=a nq n-1=62554-1=5,故a1=5.(3)a3=a1·q2,即8=2q2,∴q2=4,∴q=±2.当q=2时,a n=a1q n-1=2·2n-1=2n,当q=-2时,a n=a1q n-1=2(-2)n-1=(-1)n-12n,∴数列{a n}的公比为2或-2,对应的通项公式分别为a n=2n或a n=(-1)n-12n.题型二等比中项及其应用【例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和为168,a2-a5=42,求a5,a7的等比中项. 解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首项为a1,∵⎩⎪⎨⎪⎧a 1+a 1q +a 1q 2=168,a 1q -a 1q 4=42,∴⎩⎪⎨⎪⎧a 1(1+q +q 2)=168,a 1q (1-q 3)=42.∵1-q 3=(1-q )(1+q +q 2).上述两式相除,得q (1-q )=14⇒q =12.∴a 1=42q -q 4=4212-⎝ ⎛⎭⎪⎫124=96. 若G 是a 5,a 7的等比中项,则应有G 2=a 5·a 7=a 1q 4·a 1q 6=a 21q 10=962·⎝ ⎛⎭⎪⎫1210=9. ∴a 5,a 7的等比中项是±3.规律方法 (1)首项a 1和q 是构成等差数列的基本量,从基本量入手解决相关问题是研究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2)解题时应注意同号的两个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而异号的两个数没有等比中项.【训练2】 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求a 2-a 1b 2的值. 解 ∵-1,a 1,a 2,-4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a 2-a 1=d =13[(-4)-(-1)]=-1,∵-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b 22=(-1)×(-4)=4,∴b 2=±2.若设公比为q ,则b 2=(-1)q 2,∴b 2<0.∴b 2=-2,∴a 2-a 1b 2=-1-2=12.【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13(a n -1)(n ∈N *).(1)求a 1,a 2;(2)求证: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1)解 由S 1=13(a 1-1),得a 1=13(a 1-1), ∴a 1=-12.又S 2=13(a 2-1),即a 1+a 2=13(a 2-1),得a 2=14.(2)证明 当n ≥2时,a n =S n -S n -1=13(a n -1)-13(a n -1-1),得a n a n -1=-12.又a 1=-12, 所以{a n }是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迁移1】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b n =a n +1(n ∈N *).(1)求证:{b n }是等比数列;(2)求{a n }的通项公式.(1)证明 令a n +1+k =2(a n +k ),即a n +1=2a n +k ,与a n +1=2a n +1比较得k =1.又a 1+1=2,b n =a n +1,故数列{b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 法一 由(1)知,a n +1=2·2n -1,∴a n =2n -1.法二 ∵a n +1=2a n +1,∴a n =2a n -1+1(n ≥2).∴a n +1-a n =2(a n -a n -1).∴{a n +1-a n }为等比数列,其中首项为a 2-a 1=2a 1+1-a 1=a 1+1=2,公比q =2.则a n +1-a n =2·2n -1=2n .∴2a n +1-a n =2n ,∴a n =2n -1.【迁移2】 已知数列{a n }中,a 1=56,a n +1=13a n +⎝ ⎛⎭⎪⎫12n +1,求a n . 解 令a n +1-A ·⎝ ⎛⎭⎪⎫12n +1=13⎣⎢⎡⎦⎥⎤a n -A ·⎝ ⎛⎭⎪⎫12n , 则a n +1=13a n +A 3·⎝ ⎛⎭⎪⎫12n +1. 由已知条件知A 3=1,得A =3,所以a n +1-3·⎝ ⎛⎭⎪⎫12n +1=13⎣⎢⎡⎦⎥⎤a n -3·⎝ ⎛⎭⎪⎫12n . 又a 1-3·⎝ ⎛⎭⎪⎫121=-23≠0, 所以⎩⎪⎨⎪⎧⎭⎪⎬⎪⎫a n -3·⎝ ⎛⎭⎪⎫12n 是首项为-23,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 于是a n -3·⎝ ⎛⎭⎪⎫12n =-23·⎝ ⎛⎭⎪⎫13n -1, 故a n =3·⎝ ⎛⎭⎪⎫12n -2·⎝ ⎛⎭⎪⎫13n . 规律方法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若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q (q 为常数且不为零)或a n a n -1=q (n ≥2,q 为常数且不为零),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通项公式法: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a 1q n -1(a 1≠0,q ≠0),则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3)等比中项法:若a 2n +1=a n a n +2(n ∈N *且a n ≠0),则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4)构造法:在条件中出现a n +1=ka n +b 关系时,往往构造数列,方法是把a n +1+x =k (a n +x )与a n +1=ka n +b 对照,求出x 即可.课堂达标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8,a 4=64,则a 3等于( )A.16B.16或-16C.32D.32或-32 解析 由a 4=a 1q 3,得q 3=8,即q =2,所以a 3=a 4q =32.答案 C2.已知a 是1,2的等差中项,b 是-1,-16的等比中项,则ab 等于( )A.6B.-6C.±6D.±12解析 ∵a =1+22=32,b 2=(-1)(-16)=16,b =±4,∴ab =±6.答案 C3.45和80的等比中项为________.解析 设45和80的等比中项为G ,则G 2=45×80,∴G =±60.答案 -60或604.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且a 1=18,a 4=-1,则数列{a n }的公比q 为________.解析 q 3=a 4a 1=-8,所以q =-2. 答案 -25.已知a n =2n +3n ,判断数列{a n }是不是等比数列?解 不是等比数列.∵a 1=21+31=5,a 2=22+32=13,a 3=23+33=35,∴a 1a 3≠a 22,∴数列{a n }不是等比数列.课堂小结1.等比数列的判断或证明(1)利用定义:a n +1a n=q (与n 无关的常数). (2)利用等比中项:a 2n +1=a n a n +2(n ∈N *).2.两个同号的实数a 、b 才有等比中项,而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ab ),而不是一个(ab ),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共涉及a 1,q ,n ,a n 四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得第四个量.。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2.4.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等比数列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2.学习目标(1)由特殊到一般,理解并会判断等比数列.(2)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证明.(3)应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相应问题.3.学习重点(1)等比数列定义及判断.(2)通项公式的推导.4.学习难点会用等比数列解决相应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等比数列?任务2观察等比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规律,前后两项的比值可以是任意实数吗?任务3结合之前的探索,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吗?等比数列何时递增,递减,或者变成等差数列?2.预习自测1.数列4,16,64,256…是什么数列?第五项是多少?答案:等比数列;1024.【知识点:等比数列】【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72,16,a a ==则n a =________..23-n 答案:【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由题意求出n 和q 3.已知x ,y ,z ∈R ,若-1,x ,y ,z ,-3成等比数列,则xyz 的值为(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C【解析】∵-1,x,y,z ,-3成等比数列,∴2y =xz =(-1)×(-3)=3,且2x y =->0,即y”的什么条件?有都”是“对任意正整数是公比,则“是首项,等比数列中n n a a n q a q a >>>+111,1,0,.4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充要条件的判断;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解析】充分不必要条件.由q >1,得1n n q q ->,又10a >得111n n a q a q -⋅>⋅即1n a +>n a 反之不然.取11n n a a q -==)21(n-,可得 1n a +>n a ,但1a =21-(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等差数列概念.(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 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借助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到等比数列定义 ●活动一 回顾旧知,夯实基础.之前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我们是怎样定义并且判断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a d +-= (n ∈N *,d 为常数),或1n n a a d --= (2,n d ≥为常数). ●活动二 探索规律,发现新知. 类比于等差数列,观察以下几个数列2,4,8,16,32…;1,1,1,1,1…;1,-1,1,-1,1,-1…;1,0,1,0,1,0,…;3,9,27,81,243,…;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规律 ●活动二 新旧整合,得出结论.结合活动一与活动二,能给出等比数列定义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2,n ≥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问题探究二 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性质,结合等比数列定义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性质,●活动一 温故知新,迎难而上. 回忆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推广:()n m a a n m d =+-(m,n ∈N *). ●活动二 类比旧知得出新知.在等比数列中,是否只需确定某些量就可以写出通项公式?只需确定首项与公比即可得到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推广: n m n m a a q -=,公比为非0常数.●活动三 思维谨慎,扎实前进. 能否给出通项公式证明?借助定义,a na n -1=q (n ≥2,q 为非0常数),列出n -1个式子,累乘后得到通项公式. ●活动四 夯实基础,勇于探索.等差数列中,公差大于0时,数列递增;反之递减.等比数列也有相似结论吗?请归纳总结.首相大于0,公比大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减;首项小于0时,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1时递减;首项不等于0,公比等于1时,既是等差又是等比;公比小于0时,为摆动数列.问题探究三●活动一 初步运用 基础知识的掌握例1.在等比数列{}n a 中,253618,9,1n a a a a a +=+==,则n =________. 【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答案:6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 1a <0, 若对正整数n 都有1n n a a +<,那么公比q 的取值范围是?【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答案:由1n n a a +<得1111,,01n n n n a q a q q q q --<∴>∴<< ●活动二 能力提升 通项公式性质的运用例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351,3,5a a a +++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1.例2.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 1n n a a +>,28466,5a a a a ⋅=+=,则57a a =( ) A.56 B.65 C.23D.32【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D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 (n ≥2,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11n n a a q -=;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n m a a q -=. 【重难点突破】(1)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运用时为了减少计算量可以尝试使用其推广式. (2)公比0≠q 这是必然的,不存在公比为0的等比数列,还可以理解为等比数列中,不存在数值为0的项,各项不为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至于等比数列的增减,则可以从首项与公比的正负及范围,通过列不等式进行确定. (3)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的描述应与等差数列中的描述理解一致.(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迭代法累乘法推导,其中累乘法与累加法相似,可做一做比较,便于掌握. 4.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64,852==a a ,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A.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解答题1.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21-=a ,83-=a . (2)51=a ,且12+n a n a 3-=. (3)51=a ,且11+=+n na a n n . 答案:(1)n n n n n n a a )2()2)(2(22)2(11-=--=-=-=--或.(2)1)23(5--⨯=n n a .(3)na n a n 31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求以下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1)5,-15,45,……. (2)1.2,2.4,4.8,…….(3)213,, (328).答案:(1)1354-=a ,4055=a . (2)6.94=a ,2.195=a . (3)4a =329,5a =12827.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3.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答案:这四个数为0, 4, 8, 16或15, 9, 3, 1.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四个数依次为x,y,12-y,16-x .依题意,有 x +(12−y )=2y ①()()21612y x y -=-②由①式得x =3y -12 ③将③式代入②式得y (16-3y +12)=(12-y )2,整理得y 2-13y +36=0,解得124,9y y ==,代入③式得120,15x x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5.(1)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且2435460,225n a a a a a a a >++=, 求53a a +.(2)c a ≠,三数c a ,1,成等差数列,22,1,c a 成等比数列,求22ca ca ++. 答案:(1) 3a +55=a . (2)3122=++c a c a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224354635225a a a a a a a a ++=+=.又0n a >, ∴355a a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 一、填空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答案: 1a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 2482a a a ⋅=211a a ==,∴ 1a =2.设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2345||||||a a a a a ++++=______. 答案:12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113n n n a a q --==-,∴123451,3,9,27,81,a a a a a ==-==-=∴则12345||||||1392781121a a a a a ++++=++++=. 3.等比数列{}214n +的公比为 ______ .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4.若1、a 、b 、c 、9成等比数列,则b = ______ . 答案:3.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通用公式11n n a a q -=求出相应的值421531,9,3a a q a q b ======,3b ∴=5.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则210log a = ______ . 答案:5.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7a =4,∴1a •26=4,解得1a =42-,∴9495101222a a q -==⨯=,∴52102log log 25a ==. 故答案为:5.能力型师生共研 一、选择题1.在数列{}n a 中,1111,,4n n a a a +==则99a =________. A.125504B.2500C.124504D.2401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二、填空题1.设{}n a 为公比1q >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24830x x ++=的两根,则=+20072006a a _________. 答案:-18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n a 为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2004a 和2005a 是方程4x 2+8x +3=0的两根,可得2004a =-2005=2006+2007a =-18. 三、证明题1.已知:b 是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c b a ,,同号,求证:3a b c ++等比数列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 由题设:ac b =2得:22333)3(333ca bc ab bc b ab b c b a abc c b a ++=++=⨯++=⨯++ ∴3,3,3abc ca bc ab c b a ++++也成等比数列.探究型多维突破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A .1(0,2+B .C .D .)251,251(++-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解三角形;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三边:a 、qa 、2q a 、q >0则由三边关系:两短边和大于第三边a +b >c ,即 (1)当q ≥1时a +qa >2q a ,等价于解二次不等式:21q q --<0,由于方程2q q --(2)当q <1时,a 为最大边,qa +2q a >a 即得2q q --⎭故选D . 二、证明题1.设d c b a ,,,均为非零实数,()()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求证:c b a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证明:证一:关于d 的二次方程()()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有实根, ∴()()0442222≥+-+=∆b a c a b ,∴()022≥--ac b则必有:02=-ac b ,即ac b =2,∴c b a ,,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则aq b =,2aq c =代入()()024********=+++-+q a q a d aq a aq d q a a∵()0122≠+a q ,即0222=+-q qd d ,即≠=q d证二:∵()()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022222222=+-++-c bcd d b b abd d a∴()()022=-+-c bd b ad ,∴b ad =,且c bd =∵d c b a ,,,非零,∴d bca b == 自助餐 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则8a =( )A.2±B.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 6106a a +=-,可得261082a a a ⋅==,6a 和10a 都是负数,可得8a =-2..故选:C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A. 0.5B. 22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22841112a q a q a q ⋅=,即q 2=2,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所以q =2.22=,故选C.2.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则10a =( )A.32 64.B C.512 D.1024 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 ∴S 奇:S 偶=1:2.∵S 奇=1321...n a a a -+++,S 偶=242...n a a a +++=q S 奇由题意可得,q =2,∴9910112512a a q ==⨯=.故选:C .3.在等比数列{}n a 中, 11,2,32n a q a ===,则n =( )A.5B.6C.7D.8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求得n =84.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则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等于( )A.2B.5C.1050D.lg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由题意得,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所以385610,a a a a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551231056...10a a a a a a ⋅⋅⋅=⋅=,所以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1210l g l g ...l g 5n S a a a =+++=,故选:B . 6.数列{}n a 的首项1,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且1n n na b a +=,若10112b b ⋅=,则21a =( ) A.20 B.512 C.1013 D.1024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n n n a b a +=可知202120232121,,,a a b a a b a a b === ,所以202123122021a a a a a a b b b ⋅⋅⋅=⋅⋅⋅ ,又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所以1202191011b b b b b b ===L ,于是有121102a a =,即110212a a =,又11=a ,所以102421021==a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5a =4,9a =64,则7a =____________.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由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1124n n a -=⋅,所以716a =.2.数列{}n a 中, 112,n n a a a cn +==+(c 是常数,n =1,2,3,…),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c 的值是 ______ .答案:2.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112,n n a a a cn +==+,∴232,23,a c a c =+=+又∵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22c 223c +=+,即c 2-2c=0解得c=2,或c=0,故答案为23.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1213•13log a a a ⋯=,等差数列{}n b 满足77b a =,则1213b b b +⋯+的值为 ______ . 答案:2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21213•13log a a a ⋯=,∴()()()13212132727•1313log a a a log a log a ⋯===,解得7772,2,a b 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777121372,2,...1326a b a b b b b ===+++==,故答案为:26 三、解答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 5142-=15,-=6a a a a ,求3a 和q .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6=-,15=-}中中在等比数列{2415a a a a a n 答案:.4=,1=时,2=q 当31a a2.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0110S =且124,,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答案: n a =2n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124,,a a a 成等比数列,∴2214a a a =又∵{an}是等差数列,∴2141,3a a d a a d =+=+, ∴()()21113a d a a d +=+,即222111123a a d d a a d ++=+,化简可得1a d =,∵101101092110S a d =+⨯=,∴11045110a d +=.又∵1a d =,∴55d =110,∴d =2, ∴()112n a a n d n =+-=3.已知数列{}n a 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偶数项成等比数列,公差与公比均为2,并且2415798,a a a a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使得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的所有正整数m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31517142622,4,6,2,4a a a a a a a a a a =+=+=+==Q 2415798,a a a a a a a +=++=2211212124,2642a a a a a a a a ∴+=+++++=++121,2a a ∴==∴na =⎩⎨⎧为奇数为偶数n n n n,,22; (2)∵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 ∴由上面可以知数列{}n a 为:1,2,3,4,5,8,7,16,9,… 当m =1时等式成立,即1+2+3=-6=1×2×3;等式成立. 当m =2时等式成立,即2×3×4≠2+3+4;等式不成立. 当m =3、4时等式不成立; 当m ≥5时,∵12m m m a a a ++⋅⋅为偶数, 12m m m a a a ++++为奇数, ∴可得m 取其它值时,不成立, ∴m =1时成立.。

2.4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2.4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an a1 (n 1)d
(1)an am (n m)d
a1 0, q 0
通项 公式
an a1q
n 1
(1)an amqnm
则 am· n=as· r . a a
(3) an2=an-1· n+1 . a (等比中项)
主要 性质
(2)若m+n=s+r (m,n,s,r∈N*) (2)若m+n=s+r (m,n,s,r∈N*)
其中,a1与q均不为0。由于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a1, 即等式也成立,说明上面公式当n∈N*时都成立,因此它 就是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一:
an a1 q
n1
(a1 , q 0)
an a1q n 1、不要错误地写成
2、每一项都可以用a1和q表示,等比数列 由首项和公比确定
1 变式训练 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Sn= 3 (an-1)(n∈N*). (1)求 a1,a2; (2)求证:数列{an}是等比数列. 1 解:(1)由 S1= (a1-1), 3 1 1 得 a1= (a1-1),∴a1=- . 3 2 1 又 S2= (a2-1), 3 1 1 即 a1+a2= (a2-1),得 a2= . 3 4
an am qn m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 an }是等比数列,首项为 1 , 公比为q, { a
①.不完全归纳法 a2=a1q a3=a2q=a1q2 a4=a3q=a1q3 … an=a1qn1
②.叠乘法(累乘法) a2/a1=q a3/a2=q a4/a3=q … an/an-1=q 这n-1个式子相乘得an/a1=qn-1 所以 an=a1qn-1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选修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选修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选修课程有 4 个系列: 系列 1:由 2 个模块组成。 选修 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 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 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 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 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 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 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 3—1:数学史选讲。 选修 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 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 3—4:对称与群。 选修 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 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 4:由 10 个专题组成。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 4—2:矩阵与变换。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 f x f x,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4、 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 2n 个子 1、函数 y f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 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布列、期望、方差、 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5--2.4等比数列(2)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5--2.4等比数列(2)

2.4等比数列(2)教学目标:1、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理解等比中项概念;2、 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推到等比数列的性质;3、 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1.等比中项的理解与应用2.等比数列性质探究与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等比数列定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板书)二、讲授新课第一环节:类比等差中项,探究等比中项 .问题1:(1)若在2,8中插入一个数A ,使2,A ,8成等差数列,则A = .变式1.若在2,8中插入一个数G ,使2,G ,8成等比数列,则G = .变式2.若在-2, 4中插入一个数M ,能否使-2,M ,4成等比数列呢?归纳小结:1.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A =a +b 2,A 为等差中项. 2.等比中项:(板书)如果在a 、b 中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是a 、b 的等比中项。

ab G ab G Gb a G ±=⇒=⇒=2(注意两解且同号两项才有等比中项) 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P预设: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部分同学会忽略对等比中项的存在性的讨论,在等比中项存在时漏掉符号为负的那一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批判性)问题2()()()(){}()213n 51937519283746n b b b b n n {a }.1 a a a2 a =3a =a =3 a a =a a =a a =a a 4{b }a a a a 5{a }{lg }. A.1ka ⋅⋅⋅⋅已知无穷数列 是等比数列,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个数的有( )是 和 的等比中项;若 ,6,则 12;;若是等差数列,则 是 和 的等比中项,并且 也是等比数列;若数列 的每项都是正数,则数列 为等差数列 B.2 C.3 D.4师问:同学们观察第(3)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类比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并说理.分析:由通项公式可得:a m =a 1q m -1,a n =a 1q n -1,a p =a 1q p -1,a q =a 1·q q -1不难发现:a m ·a n =a 12q m +n -2,a p ·a q =a 12q p +q -2归纳小结: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板书)师问:同学们观察第(4)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发现: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仍然成等比数列. 归纳小结:234,,,m m m m km a a a a a ⋅⋅⋅⋅⋅⋅ ,,成等比数列问题3n 115{}(1) 2 , 3 ,(2) 6 , 2 ,n n a a q a q a a q a ====已知数列 是首相 ,公比 为的等比数列,若 求 ;若 求 ;同学们思考:在等比数列中,已知1a q 首相,公比我们可以得到通项公式n a ,如果给出m a q ,公比,又如何表示通项公式n a ?归纳小结:通项公式的变形:11=n n m n m a a q a q --=⋅⋅(板书)师问:类比等差数列()11n a a n d =+-,可以看成是以n 为自变量n a 为因变量的一次函数,它的几何意义是该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那么对于等比数列,已知1a q 首相,公比,变量n a 与变量n 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若存在属于哪个类型函数?归纳小结:(板书)当数列}a {n 为指数型函数当{}01n q q a >≠数列为指数且时,型函数;当q=1时,数列}a {n 为常数列;当q<0时,数列}a {n 为摆动数列.思考题1 {}{}44n n a b a b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首项和第8项为正且相等,试比较与的大小.归纳小结:构建两个函数,为借助函数图像解题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运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 必修五 2.4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 必修五 2.4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教案)

2.4等比数列(2)教学重点1.探究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2.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等比数列的问题.教学难点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胶片、投影仪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比数列更多的性质;2.能将学过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运用于对等比数列性质的进一步思考和有关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中;3.能在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等比数列关系,并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继续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3.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等比数列更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2.通过生活实际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更多地知道数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教材中第59页练习第3题、第4题,请学生课外进行活动探究,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探究结果展示一下.生由学习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师对各组的汇报给予评价.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一:第3题、第4题详细解答:第3题解答:(1)将数列{a n }的前k 项去掉,剩余的数列为a k+1,a k+2,….令b i =a k+i ,i=1,2,…, 则数列a k+1,a k+2,…,可视为b 1,b 2,…. 因为q a a b b ik i k i i ==++++11 (i≥1),所以,{b n }是等比数列,即a k+1,a k+2,…是等比数列. (2){a n }中每隔10项取出一项组成的数列是a 1,a 11,a 21,…,则109101101121111......q a a a a a a k k =====-+ (k≥1). 所以数列a 1,a 11,a 21,…是以a 1为首项,q 10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猜想:在数列{a n }中每隔m(m 是一个正整数)取出一项,组成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是以a 1为首项、q m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本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等比数列中下标为等差数列的子数列也构成等比数列,可以让学生再探究几种由原等比数列构成的新等比数列的方法. 第4题解答:(1)设{a n }的公比是q ,则 a 52=(a 1q 4)2=a 12q 8, 而a 3·a 7=a 1q 2·a 1q 6=a 12q 8, 所以a 52=a 3·a 7. 同理,a 52=a 1·a 9.(2)用上面的方法不难证明a n 2=a n -1·a n +1(n >1).由此得出,a n 是a n -1和a n +1的等比中项,同理可证a n 2=a n -k ·a n +k (n >k >0).a n 是a n -k 和a n +k 的等比中项(n >k >0).师 和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中蕴涵着许多的性质,如果我们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对它作进一步的探究.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 师 出示投影胶片1例题1 (教材P 61B 组第3题)就任一等差数列{a n },计算a 7+a 10,a 8+a 9和a 10+a 40,a 20+a 30,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能把你发现的规律用一般化的推广吗?从等差数列和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等比数列中会有怎样的类似结论?师 注意题目中“就任一等差数列{a n }”,你打算用一个什么样的等差数列来计算?生 用等差数列1,2,3,…师 很好,这个数列最便于计算,那么发现了什么样的一般规律呢? 生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k+s=p+q(k,s,p,q ∈N *),则a k +a s =a p +a q .师 题目要我们“从等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如何做? 生 思考、讨论、交流.师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等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师精讲]师 从等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由等差数列{a n }的图象,可以看出qs a a p k a a q s p k ==,, 根据等式的性质,有1=++=++qp sk a a a a q p s k .所以a k +a s =a p +a q .师 在等比数列中会有怎样的类似结论?生 猜想对于等比数列{a n },类似的性质为:k+s=p+t(k,s,p,t ∈N *),则 a k ·a s =a p ·a t .师 让学生给出上述猜想的证明. 证明:设等比数列{a n }公比为q , 则有a k ·a s =a 1q k-1·a 1q s-1=a 12·q k+s-2,a p ·a t =a 1q p-1·a 1q t-1=a 12·q p+t-2.因为k+s=p+t, 所以有a k ·a s =a p ·a t .师 指出:经过上述猜想和证明的过程,已经得到了等比数列的一个新的性质. 即等比数列{a n }中,若k+s=p+t(k,s,p,t ∈N *),则有a k ·a s =a p ·a t . 师 下面有两个结论:(1)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于首末两项的积;(2)与某一项距离相等的两项之积等于这一项的平方. 你能将这两个结论与上述性质联系起来吗? 生 思考、列式、合作交流,得到:结论(1)就是上述性质中1+n =(1+t)+(n -t)时的情形; 结论(2)就是上述性质中k+k=(k+t)+(k-t)时的情形. 师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上述联系,并给予肯定的评价. 师 上述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 师 出示投影胶片2:例题2例题2(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5,a 9a 10=100,求a 18; (2)在等比数列{b n }中,b 4=3,求该数列前七项之积; (3)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2,a 5=54,求a 8.例题2 三个小题由师生合作交流完成,充分让学生思考,展示将问题与所学的性质联系到一起的思维过程. 解答:(1)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5,a 9a 10=100,求a 18.解:∵a 1a 18=a 9a 10,∴a 18=51001109=a a a =20. (2)在等比数列{b n }中,b 4=3,求该数列前七项之积. 解:b 1b 2b 3b 4b 5b 6b 7=(b 1b 7)(b 2b 6)(b 3b 5)b 4.∵b 42=b 1b 7=b 2b 6=b 3b 5,∴前七项之积(32)3×3=37=2 187. (3)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2,a 5=54,求a 8. 解:.∵a 5是a 2与a 8的等比中项,∴542=a 8×(-2). ∴a 8=-1 458. 另解:a 8=a 5q 3=a 5·2545425-⨯=a a =-1 458. [合作探究]师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1、定义法;2、中项法;3、通项公式法. 例题3:已知{a n }{b n }是两个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仿照下表中的例子填写表格.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证明你的结论.a nb n a n ·b n 判断{a n ·b n }是否是等比数列例 n )32(3⨯-5×2n -1 1)34(10-⨯-n是自选1 自选2师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上面的表.师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如何证明?生 得到:如果{a n }、{b n }是两个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那么{a n ·b n }也是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设数列{a n }的公比是p ,{b n }公比是q ,那么数列{a n ·b n }的第n 项与第n +1项分别为a 1p n -1b 1q n -1与a 1p n b 1q n ,因为pq qb p a q b p a b a b a n n nn n n n n ==•--++11111111, 它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所以{a n ·b n }是一个以p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教师精讲]除了上面的证法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如下证明思路: 证法二:设数列{a n }的公比是p ,{b n }公比是q ,那么数列{a n ·b n }的第n 项、第n -1项与第n +1项(n >1,n ∈N *)分别为a 1p n -1b 1q n -1、a 1p n -2b 1q n -2与a 1p n b 1q n ,因为 (a n b n )2=(a 1p n -1b 1q n -1)2=(a 1b 1)2(pq) 2(n -1),(a n -1·b n -1)(a n +1·b n +1)=(a 1p n -2b 1q n -2)(a 1p n b 1q n )=(a 1b 1)2(pq)2(n -1), 即有(a n b n )2=(a n -1·b n -1)(a n +1·b n +1)(n >1,n ∈N *),所以{a n ·b n }是一个等比数列.师 根据对等比数列的认识,我们还可以直接对数列的通项公式考察: 证法三:设数列{a n }的公比是p ,{b n }公比是q ,那么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b n =a 1p n -1b 1q n -1=(a 1b 1)(pq) n -1,设c n =a n b n ,则c n =(a 1b 1)(pq) n -1, 所以{a n ·b n }是一个等比数列. 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如下内容:1.等比数列的性质的探究.2.证明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布置作业课本第60页习题2.4 A组第3题、B组第1题.板书设计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例1例2例3。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
3. 能够灵活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等比数列解决复杂问题;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
3. 等比数列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习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判断方法,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3. 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掌握这两个公式的用法和计算
方法。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推理思维。

5.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
模能力。

六、作业布置:
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等比数列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探究性问题:布置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反馈:
1.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他们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八、教学总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场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二章 《数列》 2.4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二章 《数列》 2.4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

-6 解析:a4a7=a1· a10= =-2. 3
答案:B
3. 等比数列{an}中, 若 a9=-2, 则此数列前 17 项之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 a1a2a3…a15a16a17 =(a1a17)· (a2a16)· (a3a15)· …· a9
17 17 =a17 9 =(-2) =-2 .
2 ∴a6 =a2· a10,
1 ∴a10=162 × =13 122. 2
2
法三:由公式 ap· aq=ap+k· aq-k 得
2 a2· a10=a2+4· a10-4=a6 .
1 ∴a10=1622× =13 122. 2
答案:13 122
探究二
an+1=can+d(c≠1,cd≠0)的递推关系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1)基本思路:充分发挥项的 “下标”的指导作用,分析等比数列项 与项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性质解题. (2)优缺点:简便快捷,但是适用面窄,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1.在等比数列中,若 a2=2,a6=162,则 a10=________.
解析:法一:∵a6=a2q4,其中 a2=2,a6=162, ∴q4=81, ∴a10=a6q4=162×81=13 122. 法二:∵2,6,10 三数成等差数列, ∴a2,a6,a10 成等比数列.

1n-1 4n-1 n-1 第 n 个图形的周长 3 ×(3×4 )=3×3 .
[感悟提高]
(1)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变中的不变量,即数据在改
变,但其变化规律不改变,事实上,给出的图形只是问题的载体,我 们只需从“形”中抽象出“数”,即可将问题归结为等比数列.
a1=1, 1 ∴ 或 1 q = . q=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课题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
n a -1-n a =d ,(n ≥2,n ∈N +

等差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等差数列,我们还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的数列。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1,2,4,8,16,…
②1,
12,14,18,116
,… ③1,20,220,320,4
20,…
④10000 1.0198⨯,210000 1.0198⨯,3
10000 1.0198⨯,410000 1.0198⨯,510000 1.0198⨯,……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①、②、③、④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讲授新课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
1
-n n
a a =q (q ≠0) 1
“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a }成等比数列⇔
n
n a 1+=q (+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3 q= 1时,{a n }为常数。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0(11
1≠⋅⋅=-q a q a a n n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q a a 12=;
2
1123)(q a q q a q a a ===; 312134)(q a q q a q a a ===;
… … … … … … …
)0(1111≠⋅⋅==--q a q a q a a n n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0(11≠⋅⋅=-q a q a a m m n
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探究:课本P56页的探究活动——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0(11
1≠⋅⋅=-q a q a a n n ,它的图象是
分布在曲线1x a y q q
=(q>0)上的一些孤立的点。

当10a >,q >1时,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
等比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 当10a >,01q <<时,
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10a <,q >1时, 等比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
当0q <时,
等比数列{n a }是摆动数列;当1q =时,等比数列{n a }是常数列。

Ⅲ.范例讲解
课本P50例1、例2、P51例3 解略。

Ⅳ.课堂练习
课本P52练习1、2
河北武中·宏达教育集团教师课时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