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4
【2019-2020】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_4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_4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学生用书P49[自读教材·抓基础]1.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仍回到原来的介质里继续传播的现象。
2.光的折射现象(1)光的折射:图4-1-1如图4-1-1所示,当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即反射光线OB。
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即光线OC,叫做光的折射,光线OC称为折射光线。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
(2)入射角与折射角:在如图4-1-2所示光路中:图4-1-2①MN表示界面,PQ表示法线。
②AO表示入射光线,OB表示折射光线。
③∠3表示入射角,∠1表示折射角。
(3)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即=n,n为比例常数。
[跟随名师·解疑难]1.对折射定律的理解(1)“同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这句话大体上说明了三线的空间位置: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即三线共面。
(2)“线两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这句话把折射光线的位置又作了进一步的确定,使得折射光线的“自由度”越来越小。
(i>0)(3)“正比例”:“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常数”,即=n,折射角r随入射角i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i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定值,当入射光线的位置、方向确定下来时,折射光线的位置、方向就确定了。
所以,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律。
2.光线偏折的方向(1)如果光线从折射率(n1)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n2)大的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
1.光的折射定律-教科版选修3-4教案

光的折射定律-教科版选修3-4教案一、概述本教案以教科版选修3-4为基础,针对光的折射定律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推导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知识点1.光线定义2.光的折射和反射3.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4.光的折射定律的推导5.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推导方法和应用;3.认识到光的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光的折射和反射1.1 前置知识光线,光的直线传播。
1.2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现象和基本原理。
1.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2.1 前置知识平面镜和反射角定义。
2.2 师生互动通过交互式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和关系。
3. 光的折射定律的推导3.1 前置知识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的定义。
3.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证实光线在过渡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3.3 数学推导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规律,推导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4.1 前置知识菲涅尔透镜。
4.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制作菲涅尔透镜,展示其在凸透镜上的作用。
五、教材参照光的折射定律-教科版选修3-4。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注重实践操作和思维启发。
同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现象和规律,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的传播和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率的计算4. 光的色散5. 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光的折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的原因。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定义,推导折射定律的表达式。
4. 讲解折射率的计算:介绍折射率的定义,讲解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中的折射现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将一条线放在水杯中,让学生观察线在水面处的弯曲现象,从而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折射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并探讨其原理。
5.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器材:水杯、线、透明塑料尺等。
2. 教学课件: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3-4.4.1 光的折射定律(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光的反射和折射,知道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含义2、理解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率的概念,会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光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反射、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4、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及物理理论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团体协作和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学习目标解读】1、通过实验得到折射定律并理解折射定律及折射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上的发现是要经过曲折过程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2、重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1.同学们要先通读教材,然后依据课前预习案再研究教材;通过梳理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以及折射率的定义,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能够解释光的一些现象和计算有关问题。
2.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完成学案,熟记基础知识,用红笔标注疑问。
(一)教材助读1、光的折射(1)、什么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当光垂直于两种介质的界面入射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关系怎样?(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吗?光在发生折射时,反射情况同时存在吗?(4)、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5)、为什么我们一般情况下,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能看清别观察的物体?2、折射率(1)、什么是折射率?定义式是什么?(2)、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n的关系是什么?当光由真空射入介质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怎样?反之又怎样?(3)、折射率的物理意义:(二)预习自测1。
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 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 a和n 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则()A。
n a>n b B。
n a<v b C。
v a>n b D。
v a<v b2.光从真空射到一块平的透明材料上,若入射角为40°,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可能是( )A 。
高中物理 41 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 教科版选修3 4

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反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问题.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方法.4.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的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5.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处理有关的问题.6.知道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能力目标1.会用反射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2.会用折射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能理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三、德育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2.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概念.●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通过实验先定性观察再定量测量,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再来领略前人所做的思考从而领会数据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比值法、乘积法、加减法、图象法等,为学生今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打开思路.最后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那么,当介质不均匀或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反射,折射[教师]对,这一节课,我们先简要地复习光的反射,再深入地研究光的折射现象.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1.介绍光学演示仪,指明观察对象——光在从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玻璃)时发生的现象(半圆柱玻璃砖直面柱心正对入射光)2.演示:光在到达空气和玻璃的交界面处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中,另一部分光进入玻璃继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3.学生边观察边回忆反射定律:转动光具盘以改变入射角,让前排学生读出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两者相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光具盘面是竖直的,在这个面上同时能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说明两线共面,又因为法线也在这个面内.故三线共面.4.归纳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相等.5.反射光路可逆1专心爱心用心.(二)平面镜成像及作图. 1.让学生回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异侧、虚像、对称.2.教师简述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方法并予以示范Sa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光点19—9.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SS.的像,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感觉反射光都是从′发出的线的交点即为b.平面镜成像作图.9—图19由对称性确定像点的位)步骤是:(1讲:两条光线即可确定像点的位置.所以无需多画.AB)若是作物体(42()任意画两条入射光线;(3)过像点作出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置;.点即可、BB点的成像光路图.连接A的成像光路图,则只需作出A、(三)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实验观察变为看折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位置及折射角和入射角关系的观察:1.a.入射光及界面的法线也是共面的让学生观察折射光..b. 折射角也增大,但入射角始终大于折射角.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入射角增大.但要先明组数据,仿照课本列出原始数据表(可让前排的学生读取数据.2.定量测量5确法线)°)°°,40,50(建议入射角分别取10°,20°,303.分析测量数据:(有两者的差是不是定值呢?[故意自言自语地]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教师]学生开始计算).[学生甲]不是,差值是越来越大的°,折射角一定增大某一个数值?[师]是不是有规律地增大,比如入射角增大10.[生]不是,前两组差不多,后两组又不同了(学生计算,有学生算了两组数.[师]那么,会不会两角的比值不变呢,大家算算看据说好像是相等的)[师]能不能从两组数据下结论?. [生]不能. 组数据都算出来看看5[师]对,那样太轻率了点.把.发现比值也是不相等的][学生继续计算如果让你来猜的话,你还能猜想它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师]看来我们碰到麻烦了,[生沉默].实在是因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太出乎人意料了[师]其实不是你们不够聪明,[有年的时间经历了近1500人类从积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数据到找出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学生惊叹]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必胜的科学研究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教师抓住机会教育]希望我们要学好物理也需要这样一种恒心和解决困难的勇气.信念.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大家不畏难,不怕苦,勇于探索,在科学学习之路上能走得很远很远2专心爱心用心.年,托勒密也曾经认为,入射角与折射角存在着简单[教师继续]实际上在公元1400直.的正比关系,但只有对比较小的入射角才大致相符,就像我们刚刚在计算中发现的那样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谜底是——入射角的正弦.到1621年,才由斯涅耳找到了这个关系?sin. =常数和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请大家看课本的实验数据及分析?sin2秒][学生看书30.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4..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直接给出即可,学生能领会5.n (四)折射率 1.折射率的定义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比如进入水中时,尽若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值约为.1.50.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正比可见而是约1.33,管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仍为常数.但这个常数却不是1.50.我们设想光从空气进入玻璃和光从空气它反映了介质的光学性质.这个常数跟介质有关系. 30°,则有:进入水中的入射角都是??sin30sin30空气→水:=1.33空气→玻璃:=1.50 ??sin?sin22θθ,我们画出光路图如图19—11甲、显然乙′>.可以看到,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22折射光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更厉害.也就是说,这个比值的大小能反映介质对光的偏折程度n表示.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折射率,用定义折.,比值越大.表明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大?sin1n. =射率?sin2图19—112.对折射率的几点说明a.引导学生看课本加点字对折射率定义的叙述,强调:光从真空进入介质,若光从介质?sin11= 则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进入真空.?sin n2b.光从空气进入介质近似于光从真空进入介质c.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也叫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若光从水中进入玻璃中,则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叫玻璃对水的折射率.也叫相对折射率.若水为介质Ⅰ,玻璃为介质?sin1nⅡ,=则写作21?sin23专心爱心用心.折射率的决定因素3.a..光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做课本后的“做一做”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c nbn .的决定式:折射率=v n1c.>cnnvc121nn =d.仿照==可写出相对折射率=21cnvv12n2(五)课堂巩固训练三、小结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两大基本规律(另外一个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研究几何光学的重要法宝.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作图,突出几何的特点.2.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的原理分别是: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折射成像是同一光点的折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该光点的像.应在明确成像原理的基础上正确画出光路图再行求解.3.折射率是几何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每一种介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确切的折射率,不同种类的介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例如:玻璃的折射率是1.50,水的折射率是1.33.4.通常所说的介质的折射率是指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即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若光由介质1射入介质2,这时的折射率确切地说应该叫做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n来表示通常用.21四、布置作业4专心爱心用心.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物理4.4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教案)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棱镜【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探究。
二、新课教学(一)实验观察想一想: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将如何传播呢?是沿直线还是曲线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2、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3、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观察右图想一想: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4、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认真思考,根据看到的现象完成课堂导学(一)并展示。
(二)总结展示自学课本81页,了解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并思考完成学案(二)并展示。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三)自学交流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那么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哪些呢?请自学了解课本82页,完成学案(三)(四)想想议议看课本83页想想议议,完成学案(四)(五)知识拓展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完成学案(五),了解自然界中奇妙的光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六)、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三、布置作业1、课本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案教科版选修

第 1 节 光的折射定律
对应学生用书 P49 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 自读教材·抓基础 ] 1.光的反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仍回到原来的介质里继续传播的现象。 2.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
图 4- 1- 1
如图 4- 1- 1 所示, 当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 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
质,即反射光线 OB。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即光线
OC,叫做光的
折射,光线 OC 称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
r。
(2)入射角与折射角:
在如图 4- 1- 2 所示光路中:
图 4- 1- 2 ① MN 表示界面, PQ 表示法线。 ② AO 表示入射光线, OB 表示折射光线。 ③∠ 3 表示入射角,∠ 1 表示折射角。 (3)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马鸣风萧萧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即
sin i sin r= n, n 为比例常数。
1.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 跟随名师·解疑难 ]
(1)“同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这句话大体上说明了三线 的空间位置: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即三线共面。
(2)“线两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这句话把折射光线的位置又作
了进一步的确定,使得折射光线的“自由度”越来越小。
(i >0)
(3)“正比例”:“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常数”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
3. 讲解:讲解折射定律的原理,并用图示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过程。
4. 应用:分析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通信等。
5.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与其他光学现象的联系,如全反射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折射仪、玻璃棒、水等。
2. 教学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3. 案例素材: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实例。
4. 课后习题:编写针对本节课内容的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发现。
第二课时: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 光的折射定律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
在传播过程中遵循的必然规
律。
2.光线偏折的方向
(1) 如果光线从折射率 ( n1) 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 ( n2) 大的介质,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入
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 减小 ) ,折射角也会增大 ( 减小 ) 。
(2) 如果光线从折射率 ( n1) 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 ( n2) 小的介质, 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入射
解析: 由池底某点 P 发出的光线, 在水中和空气中的光路如图所示。 由于观察者在池边
“竖直”向下观看,所以光线在水面处的入射角
θ1 和折射角 θ2 都很小,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a
sin θ1≈tan θ1=H
①
a
sin θ2≈tan θ2=h
②
sin θ2
根据折射定律有 n= sin θ1
③
H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得 n= h
4 解得池水实际深度为 H=nh= 3h。
4 答案: 3h
[ 探规寻律 ] (1) 一般都是沿着界面的法线方向去观察,作图时要画开一定的角度,方便看图。 (2) 构建几何图形,寻找边角关系。
(3) 利用折射定律把折射角、入射角与几何图形的各边联系起来。
[ 跟踪演练 ]
一小球掉入一水池中, 小球所受重力恰与其所受阻力和浮力的合力相等,
又作了进一步的确定,使得折射光线的“自由度”越来越小。
( i >0)
(3) “正比例”:“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常数”,即
sin i sin r = n,
折射角 r 随入射角 i 的变化而变化, 入射角 i 的正弦与折射角 r 的正弦之比是定值, 当入射 光线的位置、方向确定下来时,折射光线的位置、方向就确定了。
角小于折射角, 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 减小 ) ,折射角也会增大 ( 减小 ) ,如图 4- 1- 3 所示。
即光线的偏折情况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图 4- 1- 3 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
sin i 1 定律中的公式就变为 sin r =n,式中 i 、r 分别为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使小球匀速下
落,若从水面到池底深 h= 1.5 m,小球 3 s 到达水底,那么,在下落处正上方观察时 (
)
A.小球的位移等于 1.5 m
B.小球的位移小于 1.5 m
C.小球的运动速度小于 0.5 m/s
D.小球的运动速度仍等于 0.5 m/s
解析:选 BC 由光的折射可知,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在正上方观察时,小球下落的
折射,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可能是 (
)
A.小于 40°
B.在 50°~ 100°之间
C.在 100°~ 140°之间
D .大于 140°
解析:选 C
sin θ1
由 sin
= θ2
n>
1,得折射角
θ2< θ1=40°,由反射定律得
θ3= θ1=40°, 如图所示,
故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φ =180°- θ3- θ 2=140°- θ2,所以 100°< φ<140°,
c v 跟介质的折射率 n 有关,即 n=v,
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
率 n 都大于 1。
4.决定因素:介质的折射率是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
光的性质共同决定,不随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 学后自检 ] ┄┄┄┄┄┄┄┄┄┄┄┄┄┄ ( 小试身手 )
图 4- 1- 9
A.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
B.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
C.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些
D.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些
h
x
位移
x=
<1.5 n
m
,所以看到小球下落的速度
v= t <0.5 m/s ,故 B、 C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 P52
[ 课堂双基落实 ]
1.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入射角发生变化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发生变化
B.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C.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2) 光线在内球面反射时,光路具有对称性。 解析: 已知入射光和出射光, 所以光在三个界面上改变了传播方向, 光线在内表面反射 时具有对称性,折射光与入射光具有可逆性,由此可作出光路图,再由折射定律分析计算。 (1) 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2) 由折射定律 sin
2
sin θ1 2 1
θ 2=
n
=
第 1 节 光的折射定律
1.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一部分会被反射回 到原来的介质中,而另一部分会折射进入另一种
介质继续传播。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
sin i
1
正弦之比为一常数,即
sin
r
=
n(
或
) n
,其中
n
为介质的折射率。
3.介质的折射率 n 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
c 关系: n= v。
b光
c 折射率大,故 A 错, B 对;根据 v= n,折射率大的,在介质中的速度小,故
C 对, D错。
视深问题的求解
[ 典题例析 ]
3.有人在游泳池边“竖直”向下观察池水的深度,池水的视深为 4 为 3,那么池水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 思路点拨 ] 解答该题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h,已知水的折射率
画光路图 → 寻找几何关系 → 应用折射定律 → 求水深
c n=v可知光在甲介
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对应学生用书 P50
[ 典题例析 ]
1.如图 4- 1- 5 所示, 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直角梯形的棱镜,叠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长方体。某单色光沿与 P 的上表面成 θ 角的方向斜射向 P,其折射光线正好垂直
通过两棱镜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
nP<n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n= v。
[ 跟随名师·解疑难 ]
1.关于正弦值:当光由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
以改变的,但正弦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关于常数 n:入射角的正弦值跟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但不同介质具有
不同的常数,说明常数反映了该介质的光学特性。
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OC,叫做光的折
射,光线 OC称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
r。
(2) 入射角与折射角:
在如图 4- 1- 2 Hale Waihona Puke 示光路中:图 4- 1- 2
① MN表示界面, PQ表示法线。
② AO表示入射光线, OB表示折射光线。
③∠ 3 表示入射角,∠ 1 表示折射角。
(3) 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理量:折射角、折射率等。
[ 跟踪演练 ]
如图 4- 1- 7 所示, 两束单色光 a、b 分别照射到玻璃三棱镜
相平行,则 (
)
AC面上, 穿过三棱镜后互
图 4- 1- 7
A. a 光的折射率大
B. b 光的折射率大
C. a 光在三棱镜中的速度大
D. b 光在三棱镜中的速度大
解析:选 BC 根据题意可知 b 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偏离原来方向大,所以
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知,光线垂直射入
sin α
sin i
Q,根据折射定律,则有: nP= sin β, nQ= sin γ,因为
nP<nQ,β= γ,所以 α<i ,所以 D对。
答案: D
[ 探规寻律 ]
利用光路图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方法:
(1) 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首先要找到入射的界面,同时准确地作出法线,再根
D.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但在折射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解析:选 AC 由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可知 A、C 是正确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
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错;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D错。
2.某同学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 用他测得的多组入射角与折射角作出 sin θ1- sin
如图 4- 1- 4 所示是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 i 从空气射入三种不同介质时的折射情况。 关
于光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1- 4 A.光在甲介质中的速度最大 B.光在乙介质中的速度最大 C.光在丙介质中的速度最大 D.光在三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大
sin i 解析:选 A 由 n= sin r 可知,光在甲介质中的折射率最小,故由 质中的速度最大,选项 A 对。
要变化,故 A 错;光从空气进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速要减小,故
B、 D 错, C
对。
介质的折射率
[ 自读教材·抓基础 ] 1.定义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入射角 i 的正弦值与折射角 r 的正弦值的比值, 用 n 表示。 2.定义式
sin i n= sin r 。 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据折射定律和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找到入射角和折射角, 要注意入射角、 折射角是入射
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sin i (2) 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 角关系,与折射定律 n=sin r 中的各量准确对应, 比如一定要确定准哪个角在分子上、哪个角在分母上。
[ 跟踪演练 ]
一条光线以 40°的入射角从真空射到平板透明材料上,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