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组稿\Email:*******************I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磁术措施秦雪敏(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阜新123000)摘要: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本文从提高母猪的胎产活仔数、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窝重、母猪产奶量和产仔窝数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母猪年生产力,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20)04-022-021提高胎产活仔数1.1提高母猪免疫力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疫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

为了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免疫程序,并在配种前完成必的免疫种,提母猪的免疫,减少死胎i 仔的生。

1.2饲养优良品种,地种和杂交(&)猪都具有产仔数多的遗传特性,所地种:交猪种猪,胎产活仔猪数。

1.3科学饲养管理宜的,猪度宜、、、、生,的水,并、(提养:的饲,饲养。

饲养配制饲,猪&&生等营养的要。

要饲,不饲、、有毒的饲。

提种猪的活。

骂猪度的配种度,的体质&的,这种猪的,活,胎。

时配种,提胎。

母猪的发情鉴定工,时配种,提胎【产仔数。

五减少胚胎亡。

在母猪的妊娠过程中,-定要加对母猪的护理,相对安静,湿度宜。

防止妊娠母猪拥挤跌倒,严禁鞭打。

配种后的头一个月一定要限饲,饲不宜过。

六:母猪分娩的助产工。

在母猪产仔前一周产的各项备工,消毒产床,备仔猪的箱产用的手术剪、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等。

作者简介:秦雪敏(1987-),女,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5技术推广工作%母猪产仔期间要有专人值班助产,出生的仔猪用毛巾擦干,并且断脐(消毒)、剪牙断尾,如果发现难产假仔猪要时救护。

为了促进胎衣等宫内容排出,加快子宫复原促进排乳,可在母猪产仔完毕后注射催产素20-30mL,还可注射抗生抗菌消炎药,为仔猪全活全壮打好基础叫2提高母猪泌乳量2.1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母猪妊娠后期胎发快,母猪的乳同时发,因母猪妊娠后期的养水平不对仔猪生有定,且对母猪乳乳仔猪都有。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之关键技术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之关键技术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之关键技术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一般母猪平均每头每年内所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用的年生产力(SowProductivity)。

作为综合指标,母猪年繁殖生产力涉及到肉牛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几乎囊括了(除保育、育肥阶段)养猪生产的全部内容。

现阶段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年后核心症结。

10年前,国外1头母猪年后生产断奶仔猪一般是20头。

性能优良的母猪、良好的营养和管理能达到24头;10年来,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减缓、品种改良和设备改善等,母猪的年生产力已获得惊人的提升。

据报道,丹麦顶级猪场的母猪,每年每头可得30头断奶仔猪。

目前国内许多规模化猪场1为客户提供头母猪一生提供的断奶科栅大约在30-40头,只有很少极少量母猪达到60头,母猪繁殖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另外,由于母猪抚育能力差生产的的无腺仔猪成活率也很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的断奶仔猪不足20头。

据查,北京某猪场2021年基础母猪1800头,年出栏27000头。

平均每头母猪提供支持15.5头合格商品猪,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不足18头。

肥猪年生产力低下,成为制约掣肘养猪业生产发展战略的瓶颈。

1 母猪年初生产力的概念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

法国学者LegaultC.等(1975年)提出度量绵羊年生产力(Pn)公式如下:Pn=[Ls(1-Pm)/(G+L+Iwc)]×365这里,G=妊娠期(日);L=哺乳期(日);Iwc=断乳至巴克夏猪的间隔时间(日);Ls=初生窝活仔数(头);Pm=初生至断乳时的仔猪死亡率(%)。

在养猪产实践中,妊娠期(日)=114d(恒定),哺乳期(日)=21~28d,断乳至巴克夏猪的间隔时间(日)=5~7d。

对该公式的解读(见图1)。

母猪年生产力(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头数×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数。

增加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鹿霍,就要从不断增加每胎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着手;增加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数核心问题就是减少母猪的“损失日”和“非工作日”,我们通常把母猪处在处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称做母猪“工作日”,空怀期为“非工作日”,把母猪返情、流产、怀孕期死亡时间淘汰造成的时间称作“损失日”。

提高母猪生产力

提高母猪生产力

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养好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一头母猪一年能提供更多的,健壮的仔猪。

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就能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增加胎产活仔数(一)强化免疫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

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二)饲养优良品种实践证明,地方良种和杂交(土杂、良杂)猪具有产仔数的遗传特性。

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能增加胎产活仔猪数。

(三)科学饲养管理1.创造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一是勤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

二是温度适宜,冬暖夏凉,避免高温应激。

三是通风。

四是栏舍内干燥、干净、卫生。

五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饮水。

六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2.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科学饲喂。

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

饲料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性及刺激性的饲料。

实行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

3.提高精子活力。

公猪适度运动,适度的配种强度,保持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精力和性欲,才能保持优良的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好,受胎率高。

4.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工作,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的关键和保证。

母猪的发情鉴定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

当母猪阴道粘膜由深红变成浅(粉)红色、外阴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粘性液体,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压背腰出现呆(静)立反应:母猪往往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频频排尿,尾向上或一侧移动,这时为适宜配种期。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
发 情期 较 经产 母猪 短 。
3 . 。几头母猪同时产仔 ,对于产仔头数过 寄养
体 型 良好 ,体 格 健 壮 、匀称 ,背 线 平 直 ,肢 体 健 烈刺激 性饲料 ,饲料变 换不 宜频繁 。 壮整齐。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 的小母猪寿命短 , 3 . 后备母猪的营养。
1 . 管理措施。
不要利用 ;身体健康 ,本身及 同胎无遗传 缺陷 ;
外 生殖 器 良好 ,10 l 8 龄左 右 能准 时第 一 次发 情 ; E
粹 获 得 较 高 产仔 数 发挥 母 猪 一 生 的最 大 繁 殖 潜 力 别 是微 量元 素 )不足 。 角 度 来 看 ,让青 年 母 猪 达 到 初 情 期 时 ,再 延 迟 几 1 . 妊娠期 的采食量 。过量的饲料会影响哺乳母 个 发 情期 再 配种 更 为 有 利 。但 过 度 推 迟 青 年母 猪 猪 的采 食 量 ,致 使 产 奶 量 不 足 。对 妊 娠 期母 猪采 的 开 配 时 间也 不 好 。 因为 这 样 ,一会 延 长母 猪 的 取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 ,即控 制妊娠期的饲料 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环境。主要是为哺乳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早 发 情 ,又 希望 它 多 排 卵 。促 进母 猪 发 情排 卵 的 的环 境 ,冬 季 注 意保 暖 ,夏 季 注 意降 温 ,并及 时 措施 很 多 ,常用 的有 以下 几 种 : 治 疗病 猪 。
高 窝 产 仔 数 。因 此 ,饲 养 青 年 母 猪 时 ,既 希 望 它
母性 好 ,抗 逆性 、抗 应激 能力强 ;无特 定病原 钙0 0 一 . %,总磷 0 % 一 . .% 0O 8 9 . 6 0 %。 7 病 ,如萎缩性鼻炎 、气喘病 、猪繁殖呼吸道综合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已经成为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高效的生产力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

那么,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1. 选用优质种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第一步是选用优质的种猪。

选择生产性能良好、遗传优良的种猪,可以为后代猪只提供更好的遗传基因,从而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生产力。

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养殖户们应该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母猪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要注重母猪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和饮水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合理进行发情检测和配种母猪的发情周期较短,一般为1-3天,所以对母猪的发情进行及时、准确地检测尤为重要。

适时地进行配种,避免错过母猪的发情期,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产仔率。

4. 合理进行妊娠管理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左右,这段时间内需要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妊娠管理,保证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尤其是在妊娠前三个月,要特别关注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营养供应充足,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5. 加强分娩护理母猪分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养殖户们加强分娩护理,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安全健康。

在母猪分娩前,要准备好分娩室和相应的器具,为母猪提供安静、干净的环境。

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6. 加强仔猪管理母猪产仔后,也需要对仔猪进行科学的管理。

保证仔猪的饮水、饲料、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要对仔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7. 注重品种改良和科学繁殖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养殖户们还可以通过选育新品种、开展改良研究,不断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也可以尝试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比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母猪的生育率和繁殖效果。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充 分 利 用 公 猪 优 良基 因 。 优 良公 猪 采 精
胎 ,7胎 及 7胎 以 后 产 仔 数 逐 胎 减 少 , 仔 猪存 活 率 下 降 。 根 据 这 一 规 律 ,母 猪
后 进 行 镜 检 ,新 鲜 精 液 活 力 高 于 O . 7为 正 常 。用 于 输 精 用 的 液 态 精 液 ,精 子 活 力 不 应 低 于 06 所 有 采 精 公 猪 必 须 在 .。 精 液 品质 检 查 合 格 后 方 能使 用 。
发 情 鉴 定 的 关 键 在 于 鉴 定 静 立 反
射 。 具 体 做 法 是 每 天 进 行 两 次 发 情 鉴 定 ,上 下 午 各 一 次 ,早 上 6点 ,下 午 3 点 查 情 ,检 查 采 用 人 T 查 情 与 公 猪 试 情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配 种 员 所 有 T 作 时 间 的
保 公 猪 精 液 品质 。根 据 种 公 猪 的精 液 品
质 和 体 重 变 化 来 调 整 日粮 的 营 养 水 平 和 饲 料 喂 量 。人 工 授 精 技 术 的 应 用 与 自然 交 配 相 比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能 够 确 保 精 液
存 时 间 很 短 ,在 输 卵 管 内 生 存 4小 时 ;
多数 经 产 母 猪 在 发 情 后 2 ~ 6小 时 45 排 卵 ( 化 范 围 2 ~ 2小 时 ) 卵 子 生 变 47 :
1 保 持母 猪 群合 理体 繁 殖 力 的 影 响
很 大 ,尤 其 表 现 在 对 排 卵 数 的 影 响 上 。
就 开 始 f 静 立 反 射 ,这 样 的情 况 称 之 现 为 “ 发情” 假 .这 样 的猪 配 种 就 很 难 受
天 ) 妊娠末期 ( 娠 9~ l 、 妊 6 1 0天 ) 分 、 娩 前 后 ( 娩 前 5天 ~ 娩 后 5天 ) 每 分 分 。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母猪年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是一项综合繁殖指标。

目前,生产水平高的猪场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25-29.7头断奶仔猪已成为可能,生产水平低的猪场年提供仅16头,有36%-46%的生产潜力尚未发挥出来。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仔猪数越多,分摊的母猪成本就越低。

因此,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选择优秀的后备种猪1.种公猪的选留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侗体品质好的种猪,如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品种。

从系谱记录上选择无隐睾、阴囊疝、脐疝等遗传缺陷,出生重大的个体,外形上选择四肢粗壮、结实,睾丸对称,体形健壮,腮肉少,臀部丰满,包皮小的个体。

2.种母猪的选留选择产仔数多、泌乳力高、母性四肢结实、发情明显、好观察、易配种的母本配套系。

要求有效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齐整、无瞎乳头、翻乳头、无无效乳头、四肢有力、身体匀称、背腰平直、后躯宽大丰满、步伐开阔、外阴发育大小正常下垂无上翘者。

禁止选择来自公猪较多的仔猪群的母猪来选择作后备母猪。

根据杨再汉等(2002)报道,当同胞中公猪少于11%,在11%-20%,21%-50%,61%-70%及大于70%时,其同胞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97.67%、97.5%、95%、86.34%、80.21%、72.16%。

因此,同胞公猪比例大于60%,同胞仔猪不宜留作种用。

二.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建立和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化猪场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记录对不同胎次的数量、比例、性能进行评估,淘汰年老和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补充优秀后备母猪,保持合理的胎次结构,一个猪场生产母猪中1-8胎的理想比例为17%、16%、15%、14%、13%、11%、10%、和低于4%。

三.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保证其正常发育,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期到达。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上)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上)
公 猪 刺激 的方法
配 ,配种 后立 即记 录清 楚 。
可 采 用 调 有条 件 可采 用人 工授 精 人 工授精 能
降低饲养成本 ,
改进 配 种 水平 ,
刺 激 后 备母 猪 发 情 ;对 于接 近 或 接 触 公 猪3~ 4 星
期 后 ,仍 未 发情
提高 繁殖 成绩 。
卵 ,也可 避免 体 重过 肥影 响受 精 卵着 床 。
每 天运 动 每 天 至 少3 O 分 钟 ,从 而 增 强 体质 ,促 使 骨骼 和 肌 肉发 育 ,保证 肢 蹄
健壮。
早 上再 配 一次 ;下午 压母 猪 背有 静 立反 应 时 ,于次 日早 上 配种 一 次 ,次 日下 午再 配
2 0 % ~2 5 %,对 生产 力较 高 的母 猪 可 适 当 体 形 良好 、体格 健 壮匀 称 、背线 平 直 、肢 延 长年 限 。对母 猪及 时 的选 留与 淘 汰是保 体 健壮 整 齐 ,身体健 康 ,本 身 及同 胎无 遗 8 0 日龄 左 右 能 药 物 以增 强免疫 力 ,对 此病 多发 区域 可 在 传 缺 陷 ;外 生 殖 器 良好 , 1 准 时第 一 次发 情 ;母 性 好 ,抗 逆性 、抗 应 8~1 0 日龄 投 放 黄芪 多 糖 、抗 生 素 及 抗病 毒 药 以 提高 机 体 抵 抗 力 。发 病 时 ,可 采 激 能 力 强 ;无 特 定 病 原 病 ,如 萎 缩 性 鼻 集 病料 做 药敏 实验 ,有 针对 性 的投放 抗 生 炎 、气 喘病 、猪 繁殖 呼吸 道综合 征等 。 素 ,防 止继发 感染 。 小 群 饲 养 每 圈3 - 5 头 ,每头 占罔 而 . 6 6 平方 米 ,保 证 其正 常发育 。 加强 饲养 场的 环境卫 生 ,对场 区经 常 积 至 少0 饲 喂 后 备 母 猪 专 用 料 不 能 喂 生 长 清 扫 ,定期 不 定期 地进 行 消毒 ,谢 绝外 来 育 肥 猪 饲料 ,9 0 千克或1 8 0日龄前 实行 自 人 员进 入 鸭场 ,确 保水 质没 有被 污染 。控 制 好 温度 的 同时注 意通 风 ,保 持鸭 舍空 气 流通 。对 病死 鸭要 做好 焚烧 或 堆积 发酵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潘琦 周建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母猪的年生产力主要包括分娩率与窝均产活仔头数。

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原因,包括胎次、配种环节、妊娠管理、环境卫生、人为等因素。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分娩率,产仔数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乳仔猪数,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

母猪年生产力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要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就要从决定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数和使用年限);提高窝产仔数;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等。

1保持母猪群合理的年(胎)龄结构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

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

一般母猪繁殖高峰期出现在3~6胎,7胎及7胎以后产仔数逐胎减少,仔猪存活率下降。

根据这一规律,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约为3~4岁,基础母猪群每年应更新1/5~1/4。

但在实行“全进全出”集约化工艺流程时,每年更新率可高达30%以上,各年龄的母猪大体上均占20%~25%,对生产力较高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

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母猪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胎次结构见表1。

表1 合理的母猪群年龄胎次结构胎次猪群中比例(%)1 18~202 16~183 15~174 14~165 13~156 14~22从一个基础母猪群开始建立到一个稳定的猪群年龄结构的转变并不容易。

但有时也随品种、饲养管理水平、饲养条件等有所变化,如在品种繁殖能力和哺育能力强、营养状态好、饲养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胎龄高的优秀母猪也可多留些。

2 使用正确的配种程序2.1 精液质量检查公猪的精液品质是决定产仔数多少的主要因素。

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建立合理的公猪饲养、作者简介:潘琦(1958—),女,汉族,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养猪生产与疫病防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采精制度,确保公猪精液品质。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自然交配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精液的品质,而且能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充分利用公猪优良基因。

选择优良公猪采精后进行镜检,新鲜精液活力以高于0.7 为正常。

用于输精用的液态精液,精子活力不应低于0.6。

所有采精公猪必须在精液品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根据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和体重变化来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喂量。

2.2 发情鉴定发情鉴定的关键在于鉴定静立反射。

具体做法是每天进行两次发情鉴定,上午、下午各一次,早上6点,下午3点查情;检查采用人工查情与公猪试情相结合的方法。

配种员工作时间的1/3应放在母猪发情鉴定上。

每天用试情公猪对待配母猪进行试情,直接赶入待配栏和后备猪栏,查情的好坏是影响人工授精水平的关键环节。

查情时的注意事项:2.2.1 有部分母猪在断奶后1~3 d内就开始出现静立反射,这样的情况称之为“假发情”,此时猪配种就很难受胎。

2.2.2 确定合理的断奶时间,采用21~28 d 断奶,过早断奶的母猪排卵数少,甚至不排卵,因为子宫内环境未完全恢复,此时断奶配种的母猪受胎率会下降。

2.2.3 断奶母猪转入空怀猪舍,应根据体重、膘情、胎次合理分群,每群断奶母猪4~6头,这对提高母猪7 d 内发情配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情况下,7 d内断奶母猪发情率达到92%以上。

2.3 适时输精进行母猪授精时,新鲜精液和保存精液有一个时间的差别。

新鲜精液因精子活力强,死精率低,故配种时母猪受胎率高;保存精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力逐渐变弱,死精子数增多,母猪受胎率偏低。

多数经产母猪在发情后24~56 h排卵(变化范围24~72 h);卵子生存时间很短,在输卵管内生存4 h;精子必须出现在母猪生殖系统排卵前,以便运输到壶腹部并获能;精子在子宫内保持活力的时间为24 h。

采用现采现用方法,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上午发现“静立反射”的母猪,下午输精一次,第二天下午再进行第二次输精;下午发现站立反应的母猪,第二天上午输精一次,第三天上午再进行第二次输精。

3 加强配种后母猪的管理,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的做法是:一是对妊娠母猪限制饲喂,尤其在妊娠1~3 d,每头母猪的饲喂量为1.5~1.8㎏,以提高血液中孕酮的含量。

二是母猪配种30 d内不转群不混群,避免应激。

科学的母猪饲养管理程序应是分阶段饲喂。

母猪的饲养阶段应分为配种前期,妊娠早期(1~30 d)、妊娠中前期(31~75 d)、妊娠中后期(76~95 d)、妊娠末期(96~110 d)、分娩前后(分娩前5 d~分娩后5 d)。

每个阶段应注重饲养管理目标及饲料的饲喂量。

3.1 饲喂技术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必须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饲料变换不宜频繁,根据膘情严格控制投喂量。

妊娠后期必须提高饲料营养水平,适当增加蛋白质饲料,同时要保证饲粮的全价性。

妊娠母猪喂料量见表2。

表2 妊娠母猪喂料量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论文(设计)喂料量(㎏/d )早中晚配种后-30 d 1.8~2.2 0.7 0.6 0.931-60 d 2.5 0.8 0.7 1.061-84 d 2.8 0.9 0.8 1.185-107 d 3.7~4 1.5 1.0 1.5112 d 2.7 1.0 0.7 1.0113 d 2.2 0.7 0.6 0.9114 d 1.2 产仔当天不喂料或温水加少量盐麸皮汤3.2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2 d 左右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盛,容易上膘,皮毛光顺,性情温顺,行动稳健等。

目前规模化猪场大多数采用B超诊断。

如果检查没有怀孕,放在原栏不动,30 d 进行第二次检查。

能有效的控制妊娠期无胎猪的比例。

3.3 返情检查断奶到配种是造成母猪“非生产日”的主要因素,查返情对改善母猪“非生产日”也有很大帮助。

配后每天检查返情工作,每天在早上配完种后、下午在配种前检查,特别注意非正常返情猪只,如25~30 d 返情的,很有可能是早期流产造成的,这些母猪返情后不能立即配种,一是子宫环境没有恢复,二是其阴道和产道抗病能力很差。

再者,刚流产的猪基本上不排卵,这部分猪配种后,受胎率不到30%。

所以母猪不规则返情后不要立即配种,而是要注射消炎针,等下一个情期再配种。

3.4 其他注意事项3.4.1 保胎30 d 后,对偏肥偏瘦的母猪做出明显标志,在猪栏前用“+”,“-”标志,“+”表示加料,“-”表示减料。

以便饲养员加减料,调整猪的膘情。

3.4.2 配种后3~28 d,严禁移动母猪。

3.4.3 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进产房之前,要对母猪身体特别是乳房和外阴部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洗。

3.4.4 经产母猪与头胎母猪分开饲养,对头胎母猪实行精细化饲养管理,有利于控制猪场疾病,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3.4.5 在配种后一个月内免疫刺激较强的疫苗会影响到受胎率(特别是口蹄疫和蓝耳苗普防时),所以每次在普防的时候会提前在饲料里加药,把每月的药物保健与普防放在一起做,同时在每次保健中加强力拜固舒500g/吨,加药到第三天时开始做普防。

4 加强哺乳期管理,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4.1 产房要实行“全进全出制”为仔猪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最基本保证。

产房在母猪进产房之前彻底清扫、消毒、空栏。

将产房打扫干净后,用3%~5%的石炭酸或2%的烧碱水进行消毒并空栏1周。

临产母猪在妊娠舍或洗猪房彻底清洗消毒体表后,提前7天进产房,驱赶时要轻缓慢,潮湿处垫含有消毒水的麻袋,防滑防跌。

进产房时按预产期顺序依次排列。

分娩前,每两天用1:200卫可消毒一次,至分娩为止。

4.2 加强仔猪的护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一是确保初乳吸吮量,要保证仔猪在出生后12 h内吃到初乳50 mL;二是满足仔猪对较高环境温度的要求,1~3 d环境温度为32~34℃;三是在仔猪出生的24 h内寄养,营养不良和饥饿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四是仔猪出生3 d肌注1~2 mL的葡聚糖铁针剂以防贫血。

4.3 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哺乳母猪要饲喂优质饲料,最大程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量,确保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减少母猪沁乳期失重,保证母猪下一胎最佳的繁殖性能,断奶后母猪失重控制在0-10kg以内。

断乳后,使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和配种。

对带仔多的泌乳母猪要充分供给,防止因营养不足造成无奶或少奶;对于带仔少的,则要适当控制喂料量,防止断奶时体况过肥。

对母猪的喂料量要掌握“吃饱、吃光”的原则。

切忌给哺乳母猪饲喂霉烂、腐败和变质的饲料,以免引起母猪和仔猪的下痢、中毒及其他疾病。

把握4个关键点:产后10 d,日饲喂量在7 kg/ d以上;饲料缓慢增加,要根据母猪体况均匀投喂,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时,应驱赶母猪并仔细观察有无异常;断奶前 3 d适当控料,清晨空腹断奶,早上不喂;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与仔猪断奶重成正比。

4.4 实行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在生产中不要盲目地追求早期断奶来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要以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

规模化猪场以21~28日龄断奶为宜,要通过缩短分娩间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

首先要保证母猪生殖道迅速恢复正常,在提高食欲的条件下合理供给日粮,促使母猪在断奶时有较适宜的体膘。

同时在断奶第一天控制日粮,实行小群饲养,将公猪赶到母猪栏旁边,以利刺激发情。

必要时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把产仔少、泌乳性能差的母猪所产仔寄养给同期产仔的母猪,采用提早断奶技术、促进母猪尽快恢复发情、配种,以增加年产窝数。

对配种后21 d发情母猪占配种母猪5%以上的,应检查种公猪是否存在配种过度或精液品质不良等问题。

5 环境卫生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其遗传反应范围时,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因此,环境、品种、饲料、疫病构成了养猪生产的四大技术限制因素。

环境在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养猪生产采用舍饲,舍内环境直接影响着养猪生产水平。

为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保胎、分娩、哺乳具有重要作用。

5.1 温度在生产条件下,温度的变化是影响猪生产力和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

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妊娠母猪最适宜温度为18~22℃,分娩母猪最适宜温度为2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