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础--第05章内存-new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之内存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之内存对于一些电脑爱好者来说,对内存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
但是对于内存是干什么的?怎么工作的?影响内存性能的参数都有哪些你知道吗?平时常见的内存(1)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内存是什么?内存: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内存就是内存储器的简称,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沟通的桥梁。
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内存储器的分类有很多,因为RAM(随机存储器)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其实就是指随机存储器。
(2)影响内存性能的参数有哪些?影响内存性能的参数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个容量的大小:内存的工作原理,从功能上理解,我们可以将内存看作是内存控制器与CPU之间的桥梁,内存也就相当于“仓库”。
显然,内存的容量决定“仓库”的大小,而“仓库”的大小必然决定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弱。
内存容量同硬盘、软盘等存储器容量单位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字节(B)1024B=1KB=1024字节=2^10字节1024KB=1MB=1048576字节=2^20字节1024MB=1GB=1073741824字节=2^30字节1024TB=1PB=1125899906842624字节=2^50字节内存的带宽:内存是内存控制器与CPU之间的“桥梁”,显然桥梁的宽度越宽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人流量越多。
对于内存而言内存的带宽越大单位时间内处理和传输的数据就越多,内存的运行速度就会越快。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带宽=总线宽度×总线频率×一个时钟周期内交换的数据包个数从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乘数因子中,每个都会对最终的内存带宽产生极大的影响。
然而,如今在频率上已经没有太大文章可作,毕竟这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倍提高。
而总线宽度和数据包个数就大不相同了,简单的改变会令内存带宽突飞猛进。
计算机硬件知识

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它们是计算机运作的基础。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主板、电源、键盘、鼠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首先,我们来讨论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被认为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CPU内部包含了多个核心,每个核心都可以执行指令。
更多的核心意味着更高的性能和更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CPU的主频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主频越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快。
接下来是内存(RAM)。
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储存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它可以让计算机更快地存取数据,并且在计算机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内存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较大的内存容量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和程序,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地方。
硬盘容量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硬盘的读写速度也是很重要的,较高的读写速度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除了传统的机械硬盘,现在还有固态硬盘(SSD)可供选择,它们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我们还需要谈论一下显卡。
显卡是用来处理计算机图形的硬件设备。
显卡在电脑游戏、图形设计和视频编辑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显卡的性能可以通过显存容量和显卡芯片的技术指标来衡量。
主板是计算机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板上集成了CPU、内存、显卡等组件。
它们通过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进行连接和通信。
主板上的芯片组和接口类型将影响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和性能。
同时,主板还提供了其他外设的扩展插槽,如网卡、声卡和USB接口等。
电源是计算机硬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为计算机提供所需的电力,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电源的功率决定了计算机所能支持的硬件配置,因此在选择电源时需要根据计算机的配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功率。
此外,键盘和鼠标也是计算机硬件中必不可少的组件。
它们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输入文字和命令,通过鼠标控制光标和进行点击操作。
计算机硬件基础

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第1章计算机硬件基础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存储系统等内容。
1.1计算机基本组成自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都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但就其基本组成而言,仍为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即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其中运算器与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在一起称为主机。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属于主机的设备都属于外部设备,简称外设,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及外存储器。
•运算器。
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它可从存储器取出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或写入存储器,或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控制器。
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它主要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及时序控制等部件;运算器与控制器—般又称为中央处理部件(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存储器。
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它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输入/输出部件。
包括各类输入/输出设备及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
1.1.1 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用于信息加工的部件。
它能对数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算术运算按算术规则进行运算,如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
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例如:比较、移位、逻辑加、逻辑乘、逻辑取反及“异或”操作等。
运算器通常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如图1-2所示是一个最简单的运算器示意图。
ALU是具体完成算术逻辑运算的部件。
寄存器主要用于存放操作数、结果及操作数地址。
累加器除了存放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外,在连续运算中,还用于存放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了解计算机硬件基础对于我们使用计算机、维修计算机以及进行计算机相关工作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计算机硬件基础进行全面介绍,包括计算机主机、内存、硬盘、显示器等重要组成部分。
一、计算机主机计算机主机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等。
CPU是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中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主板是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的平台,为计算机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接口。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空间,通过内存可以快速访问和操作数据。
二、内存计算机的内存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储器指的是计算机中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使用的数据和程序。
辅助存储器指的是硬盘、光盘等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的设备。
三、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用于永久保存计算机系统和用户数据。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类型。
机械硬盘通过磁盘片和机械臂的运动实现数据的读写,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低的成本。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具有读写速度快、噪音小、耐用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高。
四、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常见的显示器有液晶显示器、LED显示器等。
显示器的分辨率决定了显示效果的清晰度,同时刷新率也会影响到图像的流畅度。
五、键盘与鼠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操作。
键盘主要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而鼠标则用于在屏幕上选择和操作对象。
不同的键盘和鼠标具有不同的按键布局和功能设置,满足了用户对于输入和操作的需求。
六、其他硬件设备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硬件设备,计算机还有许多其他辅助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音箱等。
这些设备可以为计算机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扩展性。
总结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主机、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计算机硬件知识

计算机硬件知识第一篇: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用于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容量一般以字节作单位,越大的内存可以存储更多的程序和数据,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常见的内存类型有DRAM、SDRAM等。
2.处理器处理器是计算机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处理器的核心数越多,计算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就会更强。
常见的处理器品牌有英特尔、AMD等。
3.主板主板是计算机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作为计算机所有硬件设备的连接和控制中心。
主板上有各种插槽,用于连接处理器、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
同时,主板上还有芯片组、南桥、北桥等部件,它们也都有着重要的功能。
4.硬盘硬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一个重要设备。
硬盘通过旋转的磁盘,将各种数据储存于其上,并能快速的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硬盘的容量越大,能够存储的数据也就越多。
常见的硬盘类型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5.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用于输出图像的设备。
显卡拥有自己的处理器和内存,能够独立完成图像处理工作。
高性能的显卡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使得计算机运行游戏、图像处理等任务时更加流畅。
6.电源电源是计算机中提供电能的设备,它能够将电压调整到计算机所需的电压范围,同时还能保证计算机的供电稳定、安全。
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能够为更多的硬件设备供电。
7.散热器散热器是计算机硬件中用于散发热量的设备。
计算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没有散热器进行排放,就会导致计算机温度过高,甚至会出现烧毁等严重情况。
8.音响音响设备是计算机中用于输出声音的设备。
随着计算机娱乐化的日益增加,音响设备越来越重要。
好的音响设备可以提高音质和音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9.光驱计算机中的光驱是用于读取CD、DVD等光盘信息的设备。
随着数字娱乐的流行,光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光驱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讲义要点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讲义要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中央处理器 (CPU)- 内存 (RAM)- 硬盘 (Hard Disk)- 显示器 (Monitor)- 键盘 (Keyboard)- 鼠标 (Mouse)- 主板 (Motherboard)- 电源 (Power Supply)- 光驱 (Optical Drive)- 扩展插槽 (Expansion Slots)2. 中央处理器 (CPU) 的功能和特点- 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分为多个核心,提高计算能力- 频率越高,计算速度越快3. 内存 (RAM) 的作用和种类- 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 分为主存和辅存- 主存速度快但容量小,辅存速度慢但容量大4. 硬盘 (Hard Disk) 的功能和类型- 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容量大但速度慢,固态硬盘速度快但容量小5. 显示器 (Monitor) 的种类和参数- CRT 显示器- LCD 显示器- LED 显示器- 分辨率- 刷新率- 对比度6. 键盘 (Keyboard) 和鼠标 (Mouse) 的功能和类型- 提供输入方式- 键盘分为标准键盘和机械键盘- 鼠标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7. 主板 (Motherboard) 的作用和插槽类型- 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包含各种插槽,如PCI、PCIe和AGP插槽8. 电源 (Power Supply) 的功能和规格- 为计算机提供电力- 功率规格决定电源供电能力9. 光驱 (Optical Drive) 的功能和种类- 读取和写入光盘数据- 分为CD驱动器、DVD驱动器和蓝光驱动器10. 扩展插槽 (Expansion Slots) 的作用和类型- 用于连接扩展卡- 如显卡、声卡和网卡以上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讲义要点。
请参考以上内容进行学习和深入研究。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引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简称CIT)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五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相关知识。
1. 计算机内存管理计算机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资源,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内存管理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对内存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包括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地址的转换等。
计算机内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存分配:计算机内存分配是指将内存划分成一系列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存储块,为进程或应用程序分配合适大小的内存块。
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连续分配、非连续分配等。
–连续分配:将内存分成大小相等的块,每块可分配给一个进程。
常见的连续分配算法有分区分配、动态分区分配等。
–非连续分配:将进程的地址空间分成多个不连续的块,每块可分配给一个进程。
常见的非连续分配算法有分页式内存管理、段式内存管理等。
2.内存回收:计算机内存回收是指在进程执行完毕或者不再使用内存块时,将内存块释放回内存资源池,以便供其他进程使用。
常见的内存回收算法有手动回收、自动回收等。
3.内存地址转换:计算机内存地址转换是指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过程。
在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是独立的,因此需要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以方便计算机系统的访问和管理。
内存地址转换的实现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内存管理单元(MMU)和页表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模块等。
2.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文件存储和访问的一种机制。
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是指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文件系统主要负责对文件的组织、存储和访问。
计算机文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系统的组织:计算机文件系统的组织分为层次式文件系统和平面式文件系统两种类型。
–层次式文件系统:采用树形结构组织文件,以目录作为组织单元,文件之间存在明确的层次关系。
内存

按内存技术标准可分为 SDRAM, DDR SDRAM,DDR2 SDRAM和DDR3 SDRAM。
1)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采用3.3V工作电压,内存数据位宽64位。 SDRAM与CPU 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频率锁在一起,使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 SDRAM它在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传输数 据SDRAM内存金手指为168脚。
另外,Rambus也可以储存9bit字节,额外的一比特是属于保留比特,可能以后会作为:ECC (ErroI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错误检查修正)校验位。Rambus的时钟可以高达400MHz,而且仅使用了30条铜线连 接内存控制器和RIMM(Rambus In-line MemoryModules,Rambus内嵌式内存模块),减少铜线的长度和数量就 可以降低数据传输中的电磁干扰,从而快速地提高内存的工作频率。
Intel推出PC-100后,由于技术的发展,PC-100内存的800MB/s带宽不能满足更大的需求。而PC-133的带宽 提高并不大(1064MB/s),同样不能满足日后的发展需求。
Intel为了达到独占市场的目的,与Rambus公司联合在PC市场推广Rambus DRAM(DirectRambus DRAM)。
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 块。
现在比较流行的只读存储器是闪存( Flash Memory),它属于 E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升级, 可以通过电学原理反复擦写。现在大部分BIOS程序就存储在 FlashROM芯片中。U盘和固态硬盘(SSD)也是利用闪 存原理做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内存5.1 概述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安装在计算机内部,通常是安装在主板上。
现代的PC里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内部存储器芯片:·ROM。
只读存储器。
即只能有条件的写入,但可随机读取,断电后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它的作用是,保存不能丢失的、计算机运行时必须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如主板BIOS及适配卡的BIOS等。
·FLASH。
闪存。
特性与ROM比较相似,但支持随机写入,在一些地方已经逐步替代ROM。
关于FLASH的详细介绍请参阅第六章――外存储器。
·DRAM。
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即可随机的写入也可随机的读取,断电后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即刻丢失。
这种内存储器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需要每隔一定的时间,将存储在其中的数据重新写入一次,即刷新。
DRAM的作用是,供暂时存储处理器需要处理的数据或处理后的结果。
·SRAM。
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它与DRAM特性类似,只是不需要定时刷新。
由于SRAM的价格比DRAM昂贵,但比DRAM速度快,因此它往往作为缓存使用。
我们常说的内存在狭义上是指系统主存,通常使用DRAM芯片。
它是计算机处理器的工作空间,是处理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必须驻留于其中的一个临时存储区域。
内存存储是暂时的,因为数据和程序只有在计算机通电或没有被重启动时才保留在这里。
在关机或重启动之前,所有修改过的数据应该保存到某种永久性的存储设备上(如硬盘),以便将来它可以重新加载到内存里。
内存可以被称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这是因为用户可以随机地(并且迅速地)读取内存中的任何位置上的数据,并能将数据写入到希望的位置上。
但这个名称有些误导,经常被错误地理解。
例如,只读存储器(ROM)也是可随机访问的,但它与系统的RAM不同,因为存在其中的数据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也不会被随意地向其中写入数据;磁盘存储器也是随机可访问的,但我们也不把它看作RAM。
这是因为,磁盘存储器虽然可以随时读取和写入,但在断电时磁盘存储器仍可靠其磁性将数据保存住而不丢失。
内存的容量常以字节、千字节和兆字节来表示。
实际上磁盘存储器的容量也是用这些术语来表示。
内存和磁盘存储器之间的区别,可以用放着桌子和文件柜的一个小办公室来比喻。
在这个通俗的比喻里,文件柜代表系统的磁盘存储器(如硬盘),程序和数据存储在这里以便长期保存。
桌子代表系统的内存,它允许在桌边工作的人(处理器)直接访问桌上的任何文件。
文件代表可以加载到内存里的程序和文档。
要操作一个特定的文件,首先必须从柜子里取出它并放到桌子上。
如果桌子足够大,可以一次在上面打开多个文件。
同样,如果系统有更多的内存,就可以运行更多更大的程序,操作更多更大的文档。
在系统里添加硬盘空间就像将一个更大的文件柜摆到办公室里,可以永久存储更多的文件。
将更多的内存加到系统里就像换一张更大的桌子,用户可以同时工作于更多的程序和数据。
这个比喻和计算机里实际工作方式的不同在于当一个文件加载到内存时,它是实际被加载文件的一个副本,原始的文件仍驻留在硬盘上。
注意,由于内存的临时性特征,在加载到内存之后发生变化的所有文件必须在系统关闭前存回硬盘。
如果改变了的文件没有被保存,则硬盘上文件的原始副本仍然是未改动的。
这就像是对桌面上的文件所作的任何修改当办公室关门时都被丢弃,尽管原来文件本身仍在文件柜里。
物理上讲,内存是由PCB、SPD芯片、贴片电容、金手指和一组内存芯片所组成的模块,它被安装在主板的相应内存插槽上。
(参见图5-1)。
图5-1 内存的组成内存芯片或模块的电子和物理设计都不同,必须与装载它们的系统兼容才能正确地工作。
在本章里,会讨论在不同系统里安装的各种芯片和模块。
5.2 内存的类型5.2.1 FPM DRAM标准的DRAM是通过分页(paging)技术进行访问的。
正常的内存访问需要选择一个行地址和一个列地址,这会耗费时间。
分页通过保持行地址不变而只改变列地址,可以对给定行的所有内存数据进行更快的访问。
使用这种技术的内存被称为页模式(Page Mode)或快速页模式(Fast Page Mode, FPM)内存。
页模式的其他变种包括为静态列(Static Column)或半字节模式(Nibble Mode)内存。
内存分页是一种改善内存性能的简单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存访问速度,系统已发展成允许对DRAM进行更快的访问。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486和以后的处理器里实现了突发模式访问。
突发模式是利用大多数内存访问的连续特性。
对一个给定的访问在建立行和列地址之后,使用突发模式,就可以访问后面3个相邻的地址,而不需额外的延迟或等待状态。
一个突发访问通常限制为4次正常访问。
为了描述这个过程,我们经常以每次访问的周期数表示计时。
一个标准DRAM的典型突发模式访问表示为x-y-y-y,x 是第一次访问的时间(延迟加上周期时间),y表示后面每个连续访问所需的周期数。
如,60ns DRAM通常运行5-3-3-3突发模式定时。
这表示第一次访问总共需要5个周期在66MHz系统总线上,这大约是75ns或5×15ns周期,后续的周期则每个都需要3个周期(3×15ns=45ns)。
可以看到,实际的系统定时小于内存从技术上讲的标称值。
若没有突发技术,内存访问则为5-5-5-5,因为每个内存传输都需要完整的延迟。
支持分页和这种突发技术的DRAM存储器叫做快速页模式(Fast Page Mode, FPM)内存。
这个术语来自对同一页上的数据可以用更少的延迟进行内存访问的能力。
1995年及之前的大多数486和Pentium系统都使用FPM内存。
5.2.2 EDO DRAM1995年,Pentium系统里出现了一种叫做EDO(Extended Data Out 扩展数据输出)的新型DRAM。
它是FPM内存的改进形式,也被称为超页模式(Hyper Page Mode)。
EDO由Micron Technology研制并获得专利。
EDO内存包含专门制造的允许在连续访问之间进行时间重叠的芯片,允许下一个访问周期与前一个周期重叠,从而使每个周期大约节省10ns。
为了实际使用EDO内存,主板芯片组必须支持它。
1995年推出的Intel 430FX之后的大多数主板芯片组都提供了对EDO的支持。
EDO DRAM一般是72针的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单内联内存模块)形式。
内存的工作电压通常是5V。
5.2.3 SDRAMSDRAM,即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消除了异步DRAM里的大部分延迟,信号已经与主板时钟频率保持同步。
SDRAM使用高速、定时的接口可以极高速度的突发传输信息。
和EDO RAM一样,芯片组必须支持这种内存以使它在系统里可用。
从1997年的430VX和430TX 开始,Intel后来的大多数芯片组都支持SDRAM。
SDRAM的性能比FPM和EDO有了很大的提高。
SDRAM有几种规范,分别是:PC66、PC100和PC133。
SDRAM以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双内联内存模块)的形式安装在主板上。
内存的工作电压通常是3.3V。
5.2.4 DDR-SDRAM双倍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 DDR)SDRAM内存是对标准SDRAM的改进设计,在这种内存里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提高一倍。
DDR内存并不将时钟频率加倍,而是通过在每个时钟周期里传输2次来获得加倍的性能,一次在周期的前沿(下降),另一次在周期的后沿(上升)。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传输率提高一倍。
DDR-SDRAM使用184针的DIMM设计。
内存的工作电压通常是2.5V。
5.2.5 DDR2-SDRAMDDR2与DDR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数位预取技术的不同,DDR采用的是2位预取(2bit Prefect),而DDR2采用的是4位预取(4bit Prefect)。
即DDR2每次传送数据达到4bit,比DDR每次传送2bit多一倍。
这样,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在同样的100MHz核心频率下,DDR的内存时钟频率也是100MHz,实际数据传输频率是200MHz,而DDR2的内存时钟频率达到了200MHz,实际数据传输频率更是达到了400MHz。
图5-2对比了SDRAM、DDR-SDRAM和DDR2-SDRAM这三者的传输速度。
图5-2 SDRAM、DDR-SDRAM和DDR2-SDRAM传输速度的比较DDR2内存的工作电压从原来DDR的2.5V降到了1.8V。
功率消耗、芯片温度和写入延迟不定性都得到了下降。
DDR2内存的另外一项重要改进是在内存本身集成了信号终结器(ODT,On Die Termination)。
在并行总线中,信号传输到一端的尽头之后不会自动消失,而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反射回去,这样就会与后面传送过来的信号发生碰撞,导致传输数据出错。
一般情况下,工作频率越高,信号反射的现象就越严重,终结器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可以有效的吸收末端信号,防止数据的反射。
DDR2内存直接将终结器整合在内存芯片中,以内部逻辑的形态存在。
如果多条模块一起工作,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每一条模块中ODT功能的开启或关闭,这样我们就不必担忧信号会在第一条模块中就被终结掉,而在后续模块中无法生效的问题。
DDR2通过引入“Posted CAS”功能来解决指令冲突问题。
所谓Posted CAS,指的是将CAS(读/写命令)提前几个周期、直接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
这样CAS命令可以在随后的几个周期内都能保持有效,但读/写操作并没有因此提前,总的延迟时间也没有改变。
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彻底避免信号冲突、提高内存使用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功能的效果只有在读写极其频繁的环境下才能得到体现,若是普通应用,Posted CAS反而会增加读取延迟、令系统性能下降。
用户通过调整主板BIOS中的设置,来控制Posted CAS功能开启或关闭。
此外,DDR2还加入了OCD (Off-Chip Driver)技术,在I/O Driver新增稳压线路,令充电、放电动作的电压值的误差减至最少,以防止电压不稳定的时候引起资料丢失。
DDR2-SDRAM使用新的240针的DIMM设计。
5.2.6 RDRAMRDRAM,即Rambus DRAM,是一种在1999年后期出现在高端PC系统里的一种内存设计,但因为市场的接受程度不高,目前已经不常见。
使用FPM/EDO或SDRAM的传统内存系统称为宽通道系统(wide channel system),它们的内存总线和处理器的数据总线一样宽,Pentium以及以后的型号为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