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渭城曲》原文及赏析
《渭城曲》原文翻译

《渭城曲》原文翻译
《渭城曲》原文翻译
《渭城曲》翻译作者:王维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名师翻译:
清晨,一场细雨沐过天空。
在长安西北部,渭水北岸,小城的古道边,那些飞扬的尘土终于安静下来。
只有诗人的心情,被这场不期而至又无法躲避的雨打湿。
新柳是一些青青的睫毛,铺满了旅馆的四周。
每一根长长的枝条上都缀着一颗晶莹的泪。
时光如水,袭过快乐和开怀的岁月。
往事越走越近,越濯越清。
醉眼朦胧中,又举起那只斟满了酒的杯子。
从今以后,真的不知会是一些什么样的.日子,不知是不是还能和你尽兴地把酒临风,和诗吟唱。
往西走出阳关,是茫茫的戈壁和缥缈的未来。
也许,这一生中,很难再有机会见到曾经的朋友和洒满离情与思念的渭城了,以及这座绿荫中的客舍,还有在微风中轻轻起舞的柳丝。
想起这些,诗人止不住又流下了伤感的眼泪。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指今天陕西省渭南市的渭城区,古朝廷的重要区域。
轻尘:轻微的尘土。
客舍:旅店。
柳色:柳树的颜色。
西出阳关:出发去阳关。
故人:已故之人。
【译文】:
渭城朝雨浸润轻尘,
客店外青青的柳树新发绿。
劝你再喝下满满一杯酒,
今去阳关,无旧识相伴同行。
【鉴赏】:
这首王维的《渭城曲》我认为是诗人在对客的谈话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感慨。
张煜《新唐书·艺文志》中说:“王维喜谈《渭城曲》,常引‘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
”从中可以看出,王维的这首诗曾经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被谈论过。
开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一句,写出了渭城早晨的情境,泥土是湿的,而且非常细腻之净,雨水令人得到滋润。
画面很是墨守。
然后接着写“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树是中国文学中很常用的意象。
午后,当阳光透过柳树时,绿色闪闪发亮,也就是说,季节很新,情感也很新。
”
最后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落笔在思念与旅行的愁苦上,感慨幽邃。
此境由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所呈现。
曾几何时,他的同学伟岸的文笔引来了一大票爱慕者,而王维却默默无闻。
渐渐地,尘世的纷扰对于成为诗人的王维却越来越不能自制。
在他生命的末期,恢宏的长城建设,也像他的内心一样宣告着一种寂寞与无奈。
主人公轻声低语“西出阳关无故人”,含有对愁苦的洞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整体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orG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注释,翻译,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渭城曲》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渭城曲》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原文】《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自唐代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
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
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
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
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
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
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
”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
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