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倍性黄瓜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合集下载

不同倍性黄瓜的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不同倍性黄瓜的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1卷 第4期,2005年8月471不同倍性黄瓜的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雷春 陈劲枫* 张晓青 陈丽娟 张永兵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提要 由同一基因型产生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的叶面积和花大小等形态性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表达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倍性的增加而降低,剂量效应明显;其他形态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黄瓜;单倍体;四倍体;基因剂量Morphologies and Sever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Cucum-bers (Cucumis sativus L.) with Different PloidiesLEI Chun, CHEN Jin-Feng *, ZHANG Xiao-Qing, CHEN Li-Juan, ZHANG Yong-B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ChinaAbstract Haploid, diploid and tetraploid cucumbers (Cucumis sativus L.) developed from the genotype ‘Jinlvsihao’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and flower siz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malate dehydrogenase (MDH) electrophoretogram intensity increased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decreased as the genome doubled, indicating significant gene dosage effect. The other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to ploidy levels.Key words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L.); haploid; tetraploid; gene dosage 有关黄瓜(Cucumis sativus L.)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报道很多,但大多集中在黄瓜二倍体物种上[1],由同一基因型产生的不同染色体倍性即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为试材进行比较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AFLP技术在黄瓜种质资源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初探

AFLP技术在黄瓜种质资源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初探

AFLP技术在黄瓜种质资源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初探
顾兴芳;杨庆文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 关于黄瓜不同生态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各类型黄瓜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小,遗传基础狭窄,用同工酶酶谱研究较为困难[1,2].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RAPD技术开始应用于各类作物种属的分类和品种的鉴定,但在黄瓜种质资源和品种鉴定方面,因扩增的DNA多态性很低,效果不理想[2~4].AFLP技术是继RAPD技术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技术,该方法克服了RAPD技术重复性差、多态性低等缺点,以其准确和高多态性而广泛用在资源的分类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但尚未见到在黄瓜方面应用的报道.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顾兴芳;杨庆文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技术研究Ⅰ.红麻AFLP-银染技术和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的构建 [J], 程舟;卢宝荣;王琼;鲛岛一彦;陈家宽
2.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技术研究Ⅱ.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J], 程舟;杨晓伶;卢宝荣;鲛岛一彦;陈家宽
3.利用AFLP技术鉴定凤凰单丛古茶树种质资源 [J], 晏嫦妤;李家贤;黄建安;赵超艺;黄华林;唐颢;罗军武
4.AFLP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基因标定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J], 王世伟;齐小辉;刘军;马玉超;周东坡
5.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鉴定与分类研究 [J], 李锡香;朱德蔚;杜永臣;张广平;沈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嫩果白皮基因w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嫩果白皮基因w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一、植物基因图位克隆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植物基因图位克隆是一种基于基因组图谱的基因克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 基因组图谱中找到与目标基因相关的DNA片段,然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 该基因。该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基因图位克隆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1、揭示基因与表型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图位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克隆 出与特定表型特征相关的基因,进而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一、引言
与功能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黄瓜的生长发育机制,为进一步的遗传改 良提供理论依据。
二、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 立
二、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1、种子处理:选择健康、无病的黄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 的污染。
2、胚胎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将消毒后的种子植入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 基中,进行胚胎培养。
3、数据分析: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例如,使用聚 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样本间的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使用差异表达分析方法筛选出 差异表达的基因;使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6、临床应用:根据候选基因的研究结果,开发针对该疾病的诊断试 剂、药物等临床应用方案。
4、结果解释: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将分析结果与实验目的进行关联, 得出有关疾病机制或候选基因功能的结论。
图位克隆基因是一种基于基因组图谱的基因克隆技术。它首先利用物理作图 和DNA测序技术构建基因组图谱,然后根据图谱信息定位疾病相关基因。图位克 隆基因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克隆效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科研人员在基因 克隆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位克隆基因的方法
1、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
图位克隆基因实验的第一步是实验设计。科研人员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疾病 类型和目标基因,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包括样本收集、DNA提取、基因组图谱构 建等步骤。

不同类型黄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不同类型黄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LUR E 6 I UT A
B R A I SH蚰 OEL I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8 2 ( ): 7 9 2 0 , 3 4 9 .9
不 同类型 黄瓜 亲缘 关 系的 A L F P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4 2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7 9 ( 0 8 0 10 0 1 2 0 )4—0 9 0 7—0 3
Anay i n t e Ge e i l to s i fFo r Ty e f Cuc l ss o h n tc Re a i n h p o u p s o um b r e Ge m p a m s b r l s y AFLP a k r M r es
结 果 表 明 :4对 引 物 组 合 共 产 生 137条 扩 增 带 , 均 每 对 引物 组 合 产 生 5 . 2 6 平 69 6条 ; 产 生 多 态 性 位 点 27个 , 态 性 共 9 多 比率 为 2 .% 。2 17 8份 材 料 两 两 间 的 遗 传 相 似 系 数 在 08 1 0 949之 间 , .4 3~ .9 聚类 分 析结 果 显 示 ,8份材 料 被 聚 成 7小 2 组 , 组 内生 态 类 型 基 本 一 致 。其 中 , 北 有 刺 类 型 黄 瓜 在 D A水 平 上 的 同 源 性 极 高 , 传 变 异 度 较 小 , 样 性 水 平 各 华 N 遗 多
Ab ta t Ge ei eain hp a n o rtp s c c mb rg r ls sa ay e y AF P r es. o ma e u sr c : n tc rlto s i mo g fu y e u u e empa ms wa n lz d b L ma k r T k p te sse t ig a o e ei eain hp b S ot r a d cu trd b UP h y tmai d a r m f g n t rlto s i y NT YS sfwa e n l se e y c c GMA t o 2 ar f AF P meh d. 4 p i o L s pi r a e n s lce r m b u 0 p i fAF P p me . s l i d c td 1 6 a d r mpi e t 4 rme h d b e ee td fo a o t5 ar o L r r Reu t n iae 3 7 b n s wee a lf d wi 2 s s i s i h p i fp me n 9 oy r h e o iwe o n ih a c u td fr21. ar o r r a d 2 7 p lmop i lc r fu d wh c c o n e o s i s e 7% . n tc i lrt o f ce t wee Ge ei smi i y c ef in r a i

用SRAP标记分析黄瓜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鉴定品种

用SRAP标记分析黄瓜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鉴定品种

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第4卷,第5期,第702-708页MolecularPlantBreeding,2006,Vol.4,No.5,702-708研究报告ResearchReport用SRAP标记分析黄瓜品种遗传多样性及鉴定品种李丽1郑晓鹰1*柳李旺2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97;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通讯作者,zhengxiaoying@nercv.com摘要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份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进行了指纹图谱遗传多态性分析,从3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个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此3对引物扩增得到的图谱可将35份黄瓜品种完全区分开来。

依据SRA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确定了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以及鉴别的难易程度。

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两个黄瓜品种杂交组合F1与亲本的指纹图谱中的鉴别条带,可以用于黄瓜杂交种的纯度检测。

关键词黄瓜,指纹图谱,品种鉴定,SRAPAnalysisofGeneticDiversityandIdentificationofCucumberVarietiesbySRAPLiLi1ZhengXiaoying1*LiuLiwang21BeijingVegetableResearchCenter,BeijingAcademyofAgricultureandForestySciences,Beijing,100097;2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Horti-culturalInstitute,Nanjing,210095*Correspondingauthor,zhengxiaoying@nercv.comAbstractGeneticfingerprintanalysisfor35cucumbervarietiesfromallovercountrysiderevealedbySRAPmarkerswasamplifiedforidentificationandregisterofvarieties.Inthisstudy38primercombinationswerescreenedfor35varieties.Threeprimercombinationsgeneratedhighpolymorphicfragments,whichcandistinguishallof35cucumbercultivars.Thestudydemonstratedthatmolecularmarkerswillprovidesmoreefficiencyevi-denceforidentificationvarietiesreality.KeywordsCucumber(Cucumissativus),Fingerprint,Identificationofvarieties,SRAP黄瓜是营养价值高的蔬菜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黄瓜表皮细胞的表型鉴定与遗传规律分析

黄瓜表皮细胞的表型鉴定与遗传规律分析

黄瓜表皮细胞的表型鉴定与遗传规律分析作者:荣展苗晗张松来源:《中学生物学》2016年第03期摘要黄瓜果实表皮细胞的排列呈现两种不同的形状:栅栏型与扁平型。

对两种表型的特点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分析并用遗传学的方法解释两种性状出现的原因。

本研究运用显微镜观察4种不同生态型黄瓜的果实表皮细胞的结构并确认具有扁平型和栅栏型的瓜种并利用这两种类型的黄瓜材料构建遗传群体进行遗传规律分析。

结果表明除美国加工型黄瓜之外另外几种黄瓜果实表皮细胞均为扁平型。

遗传学研究表明栅栏型表皮细胞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

有研究表明果实表皮细胞的排列与植物的耐旱、抗病虫害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一定关系,因此推测栅栏型表皮细胞可能与适应缺水或病虫多发环境相关。

关键词黄瓜果实表皮细胞遗传分析栅栏型扁平型中图分类号 Q-331 文献标志码 B黄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自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大面积种植。

现在黄瓜作为中国的主要作物在蔬菜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当今学界对黄瓜表皮细胞的研究却不是那么的全面,大多数研究局限在表皮毛和表皮与抗病性的关系。

现在已经可以初步确定,表皮的厚度与抗病性有直接关联。

经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黄瓜的表皮细胞排列有不同的表现型,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栅栏型和扁平型,其中栅栏型表皮细胞垂直于瓜体排列紧密,与扁平型的表皮细胞有极大的区别。

有关于黄瓜表皮细胞类型基因的研究以前基本没有,大多数研究把重点放在表皮毛和刺瘤上,组织学观察发现黄瓜表皮毛和果刺均为多细胞非腺体的柱状结构。

在其他的研究里也可以初步明确,黄瓜品种对黑星病菌具有结构抗病性,果实的抗病性与其表皮的厚度有关。

本研究主要着重于对黄瓜果实的表皮细胞的结构排列进行观察,并对该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这种特殊的表皮细胞结构极有可能与抗病性或者耐寒性有关。

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明确控制果皮细胞类型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与耐旱、抗病虫害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关系,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打下基础。

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第4卷第2期2005年3月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 rnal of Han gzhou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 ce Edition )Vo l.4No.2M ar.2005收稿日期:2005-01-21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304083).作者简介:向太和(1965-),男,安徽青阳人,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副教授,遗传学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文章编号:1008-9403(2005)02-0121-03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 A 的提取及RAPD 标记的初步研究向太和,王利琳,胡江琴,庞基良,余爱华(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采用改良的异丙醇沉淀法成功地提取了11个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的基因组DN A .以此作为PCR 扩增反应模板进行RA PD 分析,结果从22个10bp 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23和S91在全雌性品种M T 700和其他性别类型的品种之间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至于该多态性标记是否与黄瓜雌性性别有关,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关键词:黄瓜;性别类型;基因组DN A ;RA P D 标记中图分类号:S 943.2 文献标识码:A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其性别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雌雄同株异花(M ono ecious)、全雌株(Gy noecio us)、全雄株(Andr odiecious)、两性株(Hermaphro ditic)、雄花两性花同株(Andro monoecious)、雄花雌花及两性花同株(T rimonoecious)等不同的性别表现类型[1~3],其中雌雄同株异花是目前主要栽培类型.在生产上黄瓜雌花节位的多少和高低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黄瓜的雌性系往往表现出丰产、早熟、瓜密、采瓜期集中等优点[4];此外,据统计目前我国生产上80%以上种植的黄瓜品种为杂种一代,而利用雌性系制备杂种一代无需人工除雄和授粉,节约劳力、降低制种成本、杂种纯度高,并且雌性系作母本制备的杂种一代也多表现为早熟、雌花多等优良习性[5].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黄瓜的遗传背景复杂多样,雌性系的选育难度大、成功率低,并且在具体选育过程中需要到植株生长的后期——开花期方能从花的形态上对雌性系进行判断和鉴定[6].根据文献报道,黄瓜植株的性别表现受多个遗传基因位点的影响,如F 、gy 、In-F 等性别决定基因或位点[7~8].而目前有关植物性别决定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麻、番木瓜、菠菜等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关黄瓜性别决定基因的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9].为此,该研究选择生产上广为种植的普通性别的黄瓜品种和全雌性、强雌性品种作为实验材料,首先研究了黄瓜基因组DNA 的简便提取方法,并用10bp 的随机寡核甘酸引物进行RAPD 分析,以期获得与黄瓜性别决定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而为克隆黄瓜性别决定基因、探索黄瓜性别决定的分子机理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现将初步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实验所用的黄瓜品种及性别类型见表1.表1 实验所用的黄瓜品种及性别类型编号品种名称性别类型来源1津春4号雌雄同株异花天津黄瓜研究所2津春5号雌雄同株异花天津黄瓜研究所3豫黄瓜2号雌雄同株异花河南豫艺种业公司4津优1号雌雄同株异花天津黄瓜研究所5津优4号雌雄同株异花天津黄瓜研究所6津研4号雌雄同株异花赤峰市蔬菜种子站7早丰1号雌雄同株异花大连市蔬菜种子公司8中农8号雌雄同株异花上海市蔬菜研究所9秋雌1号强雌系杭丰蔬菜研究所10M T 705强雌系美国J&V 公司11M T 700全雌系美国J&V 公司1.2 DNA 的提取参考卢扬江和郑康乐[10]提取水稻DNA 的异丙醇沉淀法,进行改良后用于提取黄瓜的基因组DNA.具体步骤如下: 供试种子在26℃的培养室萌发生长两周,取黄瓜幼苗剪碎后放入研钵内,加液氮研磨成细粉,转移到50mL 的离心管中,加入事先预热至60℃的抽提液20mL (100mmo l /L Tr is -HCl ,20mm ol/L EDTA,500m mol/L NaCl,1.5%SDS). 将50mL 的离心管来回颠倒数次,60℃水浴1h,期间振荡几次,随后在37℃振荡(60r /min )20min . 加入20mL 氯仿∶乙醇∶异戊醇(80∶16∶4,v/v),轻轻摇匀,4℃、11000r/m in 离心10m in;取上层液相再加入20mL 氯仿∶乙醇∶异戊醇(80∶16∶4,v/v ),轻轻摇匀,4℃、11000r /min 离心10min. 取上层液相,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沉淀,4℃、11000r /min 离心5min . 弃上清液,沉淀用70%的乙醇清洗2次,室温下干燥后溶于双蒸馏水中备用.1.3 提取的DNA 质量分析取5 L 提取的黄瓜基因组DNA,以 DNA/Eco R I+H in d ⅢDNA 分子量标记作对照,用0.8%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在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 /Rad 公司)下直接观察提取的DNA 质量和浓度.图1 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 的电泳图谱M 为 DN A/Eco R I+H in d ⅢD NA 分子量标记,1~11为表1中所列出的品种1.4 RAPD 反应及电泳RAPD 反应体积为35 L,其中包括0.1m mol/L 的dNT P 混合物,0.2 mol/L 的10bp 寡聚体随机引物(上海Sangon 公司),2U Taq DNA 聚合酶和0.2 g 左右的黄瓜基因组DNA .用PE 9600型PCR 扩增仪进行扩增,PCR 反应程序为:94℃5m in 变性后,按94℃1min 、36℃1m in 、72℃2min 的设置进行35个循环,反应结束后在72℃下延伸5min,随后于4℃保存备用.扩增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1.5h (5V/cm),溴化乙锭(EB)染色,用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 公司)观察结果并拍照记录.2 结果与分析2.1 黄瓜基因组DNA 的提取从11个黄瓜品种中提取的基因组DN A 经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出清晰的DNA 条带;所提取的DNA 长度集中在5kb 以上区域,而且无拖尾现象(图1),表明提取过程中DNA 的机械剪切较少,提取的DNA 质量较好,可用于PCR 扩增等遗传操作.2.2 RAPD 标记分析选用22个随机引物(上海Sango n 公司系列引物)对提取的黄瓜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从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在开始筛选中只选择了有代表性的5个不同性别类型的品种(分别为津春4号、津春5号、122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 中农8号、M T 700和M T 705)作为模板进行实验.在实验的22个引物中,有13个能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1~8条大小不等的DNA 电泳条带;另外9个引物未能能扩增出肉眼可见的DN A 条带,表现为要么无带、要么条带弥散(smear).至于未能扩增出条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黄瓜基因组DN A 本身缺乏与该引物匹配的序列,而条带弥散的原因则可能是黄瓜基因组DNA 中存在多个与该引物匹配的序列.实验结果显示,引物S 23和S 91能在强雌性品种M T 700和其他性别品种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图2和图3),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在2300bp 和1800bp 左右,并且特异性条带差异明显、易于分辨,经过两次重复,结果稳定一致.图2 引物S 23在全雌性品种MT 700与其他性别品种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从左到右分别为 DN A/Eco R I +H in d ⅢD NA 分子量标记、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8号、M T 705和M T 700,多态性标记用箭头标出图3 引物S 91在全雌性品种MT 700与其他性别品种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从左到右分别为 DN A/Eco R I +H in d ⅢD NA 分子量标记、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8号、M T 705和M T 700,多态性标记用箭头标出3 讨 论提取完整和纯度高的DNA 是获得重复稳定的分子标记的前提基础.黄瓜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色素蛋白,提取基因组DNA 时如果去除不净,会影响到后续的标记反应.该研究参照水稻基因组DNA 的提取方法[10]并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氯仿∶乙醇∶异戊醇的抽提次数,达到了尽量除去杂质(如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黄瓜基因组DNA 质量较好,能满足黄瓜RAPD 标记的需要.此外,该研究从2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S 23和S 91在全雌性品种与其他性别品种之间表现多态性.至于该多态性标记是否与黄瓜雌性决定基因或位点相连锁,还有待在相关的遗传群体中作进一步分析.参考文献:[1]Iezz oni A F,Peterson C E.Linkage of bacterial wilt res istance and s ex express ion in cucumber[J].Hort Science,1980,15:257~258.[2]孟繁静.植物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62~187.[3]陈惠明,刘晓红.黄瓜性型遗传规律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5(1):40~43.[4]孙玉河,李文琴,马德华.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 ].天津农业科学,2003,9(3):54~56.[5]郭 海,冯 辉,赵 明,等.黄瓜雌性系的选育[J].北方园艺,2003(2):52~53.[6]亢秀萍,刑国明,薛亚明,等.黄瓜雌性系的育种利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0(3):257~258.[7]Shifris s O.S ex control in cucumbers [J ].J Hered,1961,52:5~12.[8]M aleps zy S ,Niemir ow icz -Szczytt K .Sex determination in cucum ber (Cucu mis sativas L )as a model system for molecular biology [J ].Plant S cience ,1991,80:39~47.[9]叶波平,吉成均,杨玲玲,等.不同性别表型黄瓜基因组中雌性系特异的ACC 合酶基因[J].植物学报,2000,2(2):164~168.[10]卢扬江,郑康乐.提取水稻DNA 的一种简易方法[J].中国水稻科学,1992,6(1):47~48.(下转141页)123 第2期向太和,等: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RAPD 标记的初步研究参考文献:[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6~109.[2]陈志强,杨德芳,黄明教.建立体育多因素聚类的灰色系统回归预测模型方法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1,2(37):52~56.[3]《体育测量评价》编写组.体育测量评价[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79~281.[4]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53.R clustering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research of athletes special fitnessWEN Jing(C ollege of Physical and Education Health ,Hangzhou T eachers College ,Hangzh ou 310012,China )Abstract :By document ary ,measurable and stat istical m ethods,the autho r makes stat istics of selectio n fr om many fitness index and each r epr esent s index weight w ith the subject of t he nation -w ide ex cellent mart ial athlet es ,thus establishing the cla ssic index system.So the r esear ch r esult may be co nsider ed as r eferences to the select ing and tr aining of ex cellent athlet es in t he futur e.Key words :the w oman mar tial athlete;special fitness index ;R clust ering analy sis;r epr esenting index(上接第123页)Effective extraction of genomic DNA and RAPD analysis on different sex types of cucumberXIANG T ai-he,WANG Li-lin,HU Jiang -qin,PANG Ji-liang,YU A i-hua(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an gzhou Teachers College ,Hangzhou 310012,Chin a )Abstract :T he geno mic DN A w as effect ively ex tr acted fr om 11different sex t ypes o f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via dev eloped isopro pano l-pr ecipitat ing method.DN A w as emplo yed as tem plate fo r RA P D analysis.A t otal o f 22arbitrar y 10-mer olig onucleo tide pr imer s wer e screened using RA PD t echnique o n the geno mic DN A .A mong them ,t wo prim ers of S23and S91can pr oduced r epeatable po lymo rphic mar kers between gy no ecious cultiv ar M T 700a nd t he ot her s.T he fur ther studies o n the po ly mor phic marker s fro m S23and S91are ex pected.Key words :cucumber(Cucumis sativ us L.);sex ty pe ;geno mic DN A ;RA P D mar ker141 第2期文静:R 型聚类分析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应用探讨。

利用AFLP标记鉴别黄瓜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

利用AFLP标记鉴别黄瓜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

利用AFLP标记鉴别黄瓜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
李丽;郑晓鹰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06(000)B10
【摘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78个黄瓜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获得1个扩增条带清晰丰富、多态性极高的引物组合,此对引物可将78个黄瓜品种完全区分开来。

采用全联法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系数4为阈值,将78个黄瓜品种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津研、津春、津优系列等;第二类多数是长春密刺和津研4号血缘的品种,瓜瘦长、刺瘤明显、肉质较脆;第三类主要是东北的旱黄瓜;第四类是含荷兰温室和日本少刺型遗传背景的杂交种;第五类多为保护地密刺型。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李丽;郑晓鹰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秦岭坡旱地不同桔梗栽培品种亲缘关系鉴别 [J], 王新军;谢静;吴珍;邓寒霜
2.利用AFLP标记技术评价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J], 李丽;黄先群;WanapuChokchai;雷尊国;黄团;李其义;彭义;黄贵民;董颍苹
3.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法分析三十七个主要蓖麻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J], 王玉荣;李凤娟;刘清岱;杨朝晖;李伟;王琳
4.利用形态学与AFLP标记研究栽培萝卜种质亲缘关系 [J], 韩太利;李可峰;谭金霞
5.利用ITS和AFLP标记探讨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3种珠母贝的亲缘关系 [J], 喻达辉;朱嘉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65-2269Acta Bot.Boreal.2Occident.Sin. 文章编号:100024025(2006)1122265205不同倍性黄瓜遗传差异的AFL P分析张晓青,陈劲枫3,雷 春,陈龙正,钱春桃,刁卫平(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摘 要:采用AFL P(Amplified f 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 us L.)品种‘津绿4号’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比较。

结果表明:(1)从35对引物扩增获得2188条60~500bp 的条带,多态性位点仅有20个,占0.92%,其中22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不同倍性材料的A FL P指纹没有明显差异;(2)在多态性位点表现中,以二倍体的条带存在,单倍体和(或)四倍体的条带丢失为主,在四倍体中扩增出1条特异带;(3)与相应的二倍体相比,单倍体和四倍体有特异片段的消失和增加。

关键词:黄瓜;不同倍性;A FL P分析;遗传差异中图分类号:Q346+.5;S642.2文献标识码:AAFLP Analysis of G enetic Differences among Cucumber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loidiesZHAN G Xiao2qing,C H EN Jin2feng3,L EI Chun,CH EN Long2zheng,Q IAN Chun2tao,DIAO Wei2p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College of H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 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Abstract:Haploid,diploid and tet raploid polymorp hisms of cucumber variety‘J unlü4’were compared by A FL P.It was shown t hat(1)2188bands ranging wit h60~500bp were amplified wit h35pairs of p rim2 ers.Only20polymorp hic loci were found which acco unted for0.92%and A FL P fingerp rint s amplified f rom t he materials wit h different ploidies wit h22of t he primer pairs did not remarkably differ;(2)The ex2 pression of t he polymorp hic loci showed t hat t he bands remained p resent in t he diploid material and t he bands become abscent in t he haploid and tet raploid materials in mo st cases and one specific band were am2 plified f rom t he teraploid material;(3)In cont rast wit h t he diploid material,t he haploid and tet raploid ma2 terials got t heir specific bands lo st or added.K ey w ords:cucumber;different ploidy;A FL P analysis;genetic difference 诱导二倍体染色体减半(或加倍)形成的单倍体(或四倍体)材料在作物改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形成的单倍体可用来探明其原始亲本的染色体组构成、物种的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研究[1]。

多倍体(如四倍体)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加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随着染色体组成的倍增,从单倍体到多倍体等不同倍性材料的核质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基因的剂量效应、互作效应等都会破坏原有生理生化功能的平衡,而使植株在器官大小、同工酶酶谱及光合指标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因此,探明各种倍性材料的遗传差异对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200620422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210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120,30671419)作者简介:张晓青(197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

3通讯联系人。

Correspondence to:CH EN Jin2feng.E2mail:jfchen@不同倍性的研究在十字花科[2,3](Cruciferae)、禾本科[4](Gramineae)、葫芦科[5~7](Cucurbitaceae)及桑科[8](Moraceae)等植物中已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形态、解剖结构、光合与生理指标的测定及细胞学特征观察和同工酶研究等方面。

不同倍性材料在DNA水平上的研究也有报道,但所得结论不一致。

焦锋等[8]利用RA PD技术分析了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的DNA指纹,没有发现差异条带;而张有做[9]却发现四倍体DNA分子结构与二倍体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与A FL P[10]和ISSR[11]的分析结果一致。

在金鱼草[12]、西瓜[13]等的研究中也发现二倍体和相应同源四倍体DNA指纹间存在差异。

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二倍体诱导形成的同源多倍体,而同时采用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为试材进行比较研究的较少。

本实验在研究获得黄瓜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的基础上,利用多态性检出较强的A FL P分子标记技术,对‘津绿4号’3种不同倍性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研究,以期探讨不同倍性材料之间基因组DNA的序列变化,为进一步开展黄瓜的诱变育种、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 材 料供试材料为普通黄瓜‘津绿4号’(Cucumis sa2 ti v us cv.‘Jinlüno.4’,2n=2X=14),利用辐射花粉授粉结合幼胚拯救获得的单倍体(2n=X=7)[14],用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二倍体‘津绿4号’萌动种子加倍而获得的同源四倍体(2n=4X=28)[15]。

不同倍性的黄瓜材料于2005年春季种植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试验农场。

1.2 AF LP分析1.2.1 黄瓜叶片D NA提取 于植株长至第5片真叶时,取刚展开的新叶用于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采用CTAB法[16]。

1.2.2 黄瓜总基因组AF LP分析 AFL P分析主要参考Vos等[17]方法。

取0.5μg基因组DNA,采用EcoR I和Mse I进行双酶切。

酶切后与EcoR I和Mse I接头连接。

EcoR I接头:5′2CTCGT A GACTGCG2 T ACC23′和3′2CATCTG ACGCATGGTT AA25′,Mse I 接头:5′2G ACG ATG A GTCCTG A23′和3′2T ACT2 CA GG ACTCAT25′。

取5μL酶切连接产物为模板进行预扩增,预扩增引物为E00:5′2GACTGCGT AC2 CAATTC23′;M00:5′2G ATG A GTCCTG A GT AA23′。

预扩增产物1∶30稀释,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

选择性引物组合共对,由8个带2个选择性碱基的EcoR I2NN引物和8个带3个选择性碱基的Mse I2 NNN引物组成(表1)。

取5μL选择性扩增产物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6%丙烯酰胺,0.32%甲叉丙烯酰胺,7mol・L-1尿素,1×TBE)中电泳分离。

采用银染法进行显影。

表1 AF LP选择性扩增引物序列Table1 Sequences of the selective amplification primers used in A FL P选择性引物Selective amplification primersE2AA5′2GACT GCGTACCAA T TCAA23′M2CA G5′2GA T GA GTCCT GA GTAACA G23′E2AC5′2GACT GCGTACCAA T TCAC23′M2CA T5′2GA T GA GTCCT GA GTAACA T23′E2A G5′2GACT GCGTACCAA T TCA G23′M2CTC5′2GA T GA GTCCT GA GTAACTC23′E2T G5′2GACT GCGTACCAA T TCT G23′M2CT G5′2GA T GA GTCCT GA GTAACT G23′E2A T5′2GACT GCGTACCAA T TCA T23′M2CT T5′2GA T GA GTCCT GA GTAACT T23′E2TC5′2GACT GCGTACCAA T TCTC23′M2CAA5′2GA T GA GTCCT GA GTAACAA23′E2T T5′2GACT GCGTACCAA T TCT T23′M2CAC5′2GA T GA GTCCT GA GTAACAC23′E2TA5′2GACT GCGTACCAA T TCTA23′M2CTA5′2GA T GA GTCCT GA GTAACTA23′1.3 数据统计与处理以“+”和“-”统计各位点条带的有无。

总条带数为单个位点扩增条带总数;多态性条带为3个倍性材料在同一位点上带型表现有差异的带;特异条带为不同倍性材料特有的条带。

单倍体(四倍体)缺失条带率(%)=单倍体(四倍体)缺失条带数/总条带数×100%。

2 结果与分析在‘津绿4号’黄瓜不同倍性材料中共筛选出35对引物组合,获得2188条位于60~500bp的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62.5条带。

引物组合的不同,扩增出的条带数变化较大,最多的条带数达101条(E2TC/M2CAA),而最少的仅为28条(E26622西 北 植 物 学 报 26卷T G/M 2C T T )。

在扩增出的条带中,以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带同时存在为主(图1,A ),比例达99.08%(表2),表明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3种不同倍性之间的A FL P 条带没有明显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