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测试题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飞向太空港》专题 (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原卷版+解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飞向太空港》专题 (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原卷版+解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飞向太空港》专题(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原卷版+解析版)飞向太空港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飞向太空港专题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他还著有《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等作品。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文章主题】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第7次发射卫星,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与障碍。

“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飞向太空港》通过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维护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歌颂了他们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

【艺术特色】这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

李鸣生十七岁来到西昌,在那里生活了十七年。

《飞向太空港》考级题目(1)

《飞向太空港》考级题目(1)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选择1、自( A )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A、1984B、1986C、1990D、19892、西昌是5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途经之地。

脍炙人口的( C )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便发生于此。

A、周恩来B、朱德C、刘伯承D、彭德怀3.由于住房压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官兵们被迫搬进了( A )。

A.协作楼B.腾云楼C.合作楼D.飞天楼(二)填空1.《飞向太空港》的体裁是,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章样式,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性和性。

2.西昌是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只有十七摄氏度,故“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享有“”之美称;又因为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可见到硕大明亮、圆润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称为美丽的“”。

1.报告文学新闻文学2.凉山彝族小春城月亮城3、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

4、基地官兵们搬进了“”,大伙把他戏称为“水帘洞”。

(协作楼)(三)问答1、之所以选西昌作为发射基地的原因?①这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西缘,纬度较低,离赤道较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发射卫星时,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②此外,火箭从这儿发射起飞后,按设计的航向飞行,整个航程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不会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③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2、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是什么?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飞向太空港测试题

飞向太空港测试题

飞向太空港测试题飞向太空港》漂流图书阅读测试卷学校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飞向太空港》是___的作品中的一部,作者的其他作品有《黄河青山》、《大地情缘》等。

2.《飞向太空港》讲述了___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的故事。

3.《飞向太空港》的文体属于报告文学。

4.在《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中,作者所采访的三位美国人分别是___、___和___。

5.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是___,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是___,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气象处处长是乌可力。

6.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7.在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之前,火箭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航天飞机抗衡的运载工具。

8.发射外国卫星,是属于商业性质的发射。

9.卫星发射问题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矛盾的焦点。

10.参加“中外首脑协调会”的中外共七方代表,中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方代表包括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

二、选择题1.由于住房压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官兵们被迫搬进了“合作楼”。

2.西昌又被称为“星星城”。

3.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是___。

4.1985年初,吉普___曾预测:中国的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市场,至少需要7年。

5.被称为“黑脸翻译”的是___。

6.西昌卫星基地已成功发射了4颗卫星。

7.___认为西昌发射场的不足之处是管理问题。

8.关于4月5日这天的天气状况,___可达先生持不同意见,最后二人打赌,赌注是一只烤鸭。

9.最终,卫星发射日定在了4月8日。

10.气象处预测发射日当晚会有2个发射窗口出现。

三、___1.航天工作者身上,都具有坚韧不拔、不畏艰险、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2.此次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技术的国家;推动了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尊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飞向太空港》课外练习题1、西昌位于—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_______ 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 ______ ”之美称,又被称为“ ___ ” O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2、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低,离—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 _______________ 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 ________ 。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__________ O3、自___ 年 _月_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4、 ___ 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_年月美国国防部长 _____ o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5、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要准备“_________ "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 ___________ o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6、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 ________ O7、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考点解读与习题训练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考点解读与习题训练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考点解读与习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了解作者】飞向太空港XXX,当代著名作家。

1956年生于中国四川,现居北京。

“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XXX副会长。

XXX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XXX常务理事。

《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XXX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飞向太空港》是“航天七部曲”第一部;《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XXX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飞向太空港》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主要内容】概述:20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场,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XXX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射外洋商业卫星,它的成功,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激烈的回响,是中国在国际航天业竞争中的严重胜利,为了完成这一义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煞费苦心,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

他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格、外交家般的风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详细:1984年头,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XXX卫星送上了太空。

XXX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1985年6月,中国带着自己的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参加了XXX,拉开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的“挑衅者号”航天飞机和“鼎力大举神”火箭前后爆炸。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

飞向太空港练习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飞向太空港》课外练习题1、西昌位于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之美称,又被称为“”。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2、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低,离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

3、自年月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4、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年月美国国防部长。

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5、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

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二是;三是要准备“”卫星的发射。

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

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6、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

一位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

7、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

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

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8、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1979年,中美建立了。

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

9、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港》漂流图书阅读测试卷
学校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
一、填空题
1.《飞向太空港》是“”中的一部,作者是
他的其他作品有、、。

2.《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火箭首次在“”卫星发射场发射“”卫星的故事。

3.《飞向太空港》的文体属于。

4.在《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中,作者所采访的三位美国人分别是、、。

5.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是,“长征三号”火箭的总设计师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气象处处长是。

6. 年月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

7.在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之前,火箭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航天飞机抗衡的运载工具。

8.发射外国卫星,是属于性质的发射。

9. 问题,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矛盾的焦点。

10.参加“中外首脑协调会”的,中外共七方代表,中方是: 、
、、。

外方、、。

二、选择题
1.由于住房压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官兵们被迫搬进了()。

A.协作楼
B.腾云楼
C.合作楼
D.飞天楼
2.西昌又被称为( )。

A.太阳城
B.星星城
C.月亮城
D.彩云城
3.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是( )。

A.胡世样
B.上官世盘
C.乌可力
D.佟连捷
4.1985年初,吉普森仁曾预测:中国的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市场,至少需要( )年。

A.3
B.5
C.7
D.10
5.被称为“黑脸翻译”的是()。

A.王之任
B.孙家栋
C.宋健
D.许建国
6.西昌卫星基地已成功发射了( )颗卫星。

A.3
B.4
C.5
D.6
7.斯坦豪尔认为西昌发射场的不足之处是( )。

A.通信问题
B.制度问题
C.管理问题
D.交通问题
8关于4月5日这天的天气状况,胡世祥和可达先生持不同意见,最后二人打赌,赌注是( )。

A.一只烤鸭
B.十瓶啤酒
C.一只烧鸡
D.一只烧鹅
9.最终,卫星发射日定在了( )。

A.4月5日
B.4月6日
C.4月7日
D.4月9日
10.气象处预测发射日当晚会有( )个发射窗口出现。

A.1
B.2
C.3
D.4
三、简答题
1.航天工作者身上,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品
2.此次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3.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航天工作者是谁?说说为什么对他/她印象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