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诗绘家乡景

合集下载

描写高邮的词语

描写高邮的词语

描写高邮的词语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梅尧臣甲申七月七,未明至三沟。

先妻南阳君,奄仳向行舟。

魂去寂无迹,追之固无由。

此苦极天地,心瞀肠例如扣。

泣尽泪不续,岸草风飕飕。

柎僵尚疑生,大呼声裂喉。

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戊子夏再过,感昔涕交流。

恐伤新人心,强制性诖双眸。

未及归旅榇,悲恨何时休。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之六次韵夜过新开湖忆二御共泛)梅尧臣出舟湖渺渺,月白绝纤氛。

已见到水例如监,莫生波上云。

独征何慕侣,冷酌无人知晓醺。

露下清吟久,同心本爱君。

《送来孙诚之尉北海》吾乡例如覆盂,地据扬楚脊。

谢立芳万顷湖,粘天四无壁。

……《秋日三首》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倘佯。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存有桃花白,李花白,菜花徐。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倚。

偶然乘兴,步过东岗,正莺儿落花,燕儿歌舞,蜂儿忙碌。

《秋日其二》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邵伯埭下递高邮陈郎中》故人二者博纳县经年,候馆相见倍惨然。

刘我饮冰容易辍棹,感君以续为开筵。

河湾水浅唇秋鹭,柳岸风微噪暮蝉。

欲识喝醉魂断处,胡公祠畔客亭前。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甲申七月七,未明至三沟。

先妻南阳君,奄仳向行舟。

魂去寂无迹,追之固无由。

此苦极天地,心瞀肠如抽。

泣尽泪不续,岸草风飕飕。

柎僵尚疑生,大呼声裂喉。

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戊子夏再过,感昔涕交流。

恐伤新人心,强制揩双眸。

未及归旅榇,悲恨何时休。

这个也存有《送孙诚之尉北海》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

谢立芳万顷湖,粘天四无壁。

……《秋日三首》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倚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倘佯。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倚。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古诗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1.《静夜思》-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通过描写明月照床的情景,自然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疑是地上霜”的错觉,更增添了夜晚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而“举头”“低头”的动作,将诗人思乡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赏析: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直接道出了在节日时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深。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虽与家乡相隔不远,但却有重重山峦阻隔。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4.《秋思》- 张籍- 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赏析:首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从而产生了写家书的念头。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想说的话很多。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写家书时的反复斟酌和不放心。

5.《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赏析:词的上阕通过“山一程,水一程”的重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遥远。

“夜深千帐灯”则展现了夜晚宿营时的壮观景象,但也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下阕的“风一更,雪一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聒碎乡心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痛苦,“故园无此声”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宁静生活的怀念。

专题13古诗词内容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

专题13古诗词内容概括-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13-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间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8. 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8-2022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考点通关】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到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名师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
【2-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课件

钱塘湖春行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早年家境贫 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文学上 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 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 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 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主旨归纳
诗歌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从仙人乘 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 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 、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 表达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渡荆门送别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3.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写出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烟的劲拔、 坚定之美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单调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画了沙漠的 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奇妙地 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画中。
背景资料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寰宇 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 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 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 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 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 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高邮:唐诗之乡

高邮:唐诗之乡

高邮:唐诗之乡高邮,素有唐诗之乡的美誉。

这座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城,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景观而闻名遐迩。

作为唐代名将秦叔宝的故乡,高邮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孕育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其中不乏众多的唐诗名篇。

首先,高邮之地地灵人杰,自古以来便有文化繁荣之势。

高邮地处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城市发展得天独厚。

而且,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文物,包括古城墙、古井、古桥等。

这些历史建筑与景观都是唐诗创作的宝贵素材,让诗人们汲取灵感,创作出耐人寻味的佳作。

其次,高邮的独特人文环境也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文人墨客。

自古以来,这座小城就以儒学之乡而著称。

崇尚儒道的文化氛围,使得诗人们在这里能够得到广泛的人文熏陶。

高邮孕育了诗人秦系,秦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人学派之一,他们的作品大多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儒道思想。

高邮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了著名的文化交流中心。

唐代,这里是扬州府的所在地,扬州位于南京与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下游,因此是唐代沟通北南文化的重要中转站。

文人墨客们通过高邮这座城市,可以方便地从北方到达南方,从而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

高邮特有的文化交融氛围,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人们。

再者,高邮还因为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被誉为诗人们的乐土。

高邮境内拥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和壮丽的江河,风景如画。

诗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壮丽的自然风光,写下一首首如诗如画的佳作。

其中,大禹陵和维扬古运河是最受诗人们喜爱的创作素材之一。

大禹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著名的陵墓之一,位于高邮境内的包公山,因其卓越的历史地位而一直吸引着众多文人的关注。

而维扬古运河则是江苏省境内最长的内河,曾经是扬州一带运输的重要通道,如今,运河沿岸的风景依然迷人,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人前来观赏。

高邮之地还以其优良的艺术氛围而著称。

支持文艺创作和宣传是高邮市政府一贯的方针。

高邮市成立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平台和展示机会,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诗人前来参与交流。

秦少游孤馆春寒啼杜鹃

秦少游孤馆春寒啼杜鹃

秦少游:孤馆春寒啼杜鹃作者:金鑫来源:《百家讲坛》2011年第11期湖水粼粼,烟波淼淼,春空碧波之下,阒寂无人,花香阵阵袭来。

偶尔,斑鸠或者杜鹃一声清脆的啼叫,宛如笛响筝颤,将秦少游从静思默诵的情绪中游离出来。

他听着这无由来的兴奋低鸣,目光禁不住地滑向那万顷波澜之中。

稍后,他兀地站了起来,扯开嗓门,对着湖水放声高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年轻而雄浑的音调随水翻飞,穿越广袤的苍穹,演绎着《离骚》的潇洒高迈,华美绝尘。

秦家是当地的一家望族。

秦少游的祖父曾在江西南康为官,父亲也有机会入太学读书,师从著名学者、“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先生。

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尚德崇文、以耕读传家的乡绅士族家庭。

秦少游天资聪颖,自称“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孝经》、《论语》、《孟子》等十岁时便已粗通。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使一个黄发嫩须的懵懂少年,出落成一位知书达礼、腹有才华的青年才俊,21岁时,他已经能够吮墨挥毫,作出《浮山堰赋》这样哀逝者、祭孤魂,涉猎文史、悲天悯人的赋体文章来。

闲居乡间,寂寞少事,秦少游很是喜欢平原上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田园生活。

放下诗书,他有时乘兴踏入田间,插秧割麦,躬耕垄亩之上。

在《田居》诗中,他用笔记录了那一派热火朝天的春忙场景,“鸡鸣四邻起,结束赴中原”,颇有些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其乐融融。

到了夏夜,踱到画桥南畔,倚着胡床,枕河纳凉,任他“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一副隐者自得的样子。

或者入秋,风过小轩外,看青虫悠然吐丝。

他还将一处临水的房子作为书房兼卧室,取名睡足轩。

乡村生活波澜不惊,秦少游每日所作,无非读书、习字、劳作、养生,如果保持这样稳定的生活,他完全可以成为唐朝孟浩然那样的乡贤达士,终老乡里。

但做一名隐士,显然不是秦少游的初衷,诗书里的人生志向万里,使踌躇满志的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与向往。

父亲英年早逝,他如失鼎柱,守丧期满,娶了一位出自书香门第的女子徐文美为妻。

3.第三章 正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3.第三章 正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

第三章正衬-高中古代诗歌写作手法鉴赏教学【手法简介】一.正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这就正面描写了天姥山之高。

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既超过了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这就第一次正衬了天姥山之高。

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就又一次正衬了天姥山之高。

于是,这里就以“五岳”、“赤城”和“天台山”正衬了天姥山之高。

二.在正衬手法中,除了以高衬高、以远衬远、以大衬大等一般正衬手法外,还包括以乐景正衬乐情手法和以哀景正衬哀情手法。

如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歌前二言也,描写了春和景明、风轻云淡、傍花随柳、柔梢披风的春日丽景,如此一来,就以此正衬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再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歌后二言也,描述了宾主话别之后,诗人不胜酒力,于是酣眠睡去。

一觉醒来,已是薄暮冥冥,俯视楼下,不知何时,天气已变,但见天色暗沉,细雨绵绵,江面笼罩在一片迷蒙中,而那两岸青山红叶,也已沉浸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更是早已不知驶向何方了。

此二联也,就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了离情别绪。

【高考链接】(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夸自己家乡的诗词

夸自己家乡的诗词

夸自己家乡的诗词
以下是几首可以夸自己家乡的诗词: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这首诗描绘了家乡临近九江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唐·祖咏《江南旅情》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作者的思乡之情,其中也涉及到了对家乡的赞美和思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日影徘徊。

——唐·顾况《听角思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通过对家乡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温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少游诗绘家乡景
时间:2013-6-25 来源:今日高邮作者:许伟忠查看评论
秦少游从出生到37岁出仕之前,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乡高邮。

秦少游对高邮这块养育自己的衣胞之地,充满着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古城高邮在他的笔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送孙诚之尉北海》就是一首读者耳熟能详的诗歌:
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

环以万顷湖,黏天四无壁。

……
熙宁九年(1076),秦少游送孙莘老弟孙勉孙诚之赴任北海尉。

此前,孙氏兄弟已经有孙觉、孙览进士及第。

秦少游由孙氏兄弟想到了高邮的人文荟萃,便满怀激情地作诗《送孙诚之尉北海》。

诗歌以大写意手法,形象描绘出了高邮作为“盂城”、“水城”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嘉庆扬州府志》描述,高邮“州地四围皆下,城基独高,状如覆盂,故曰盂城。

”伫足邮城极目四望,波涛万顷,水天一色。

后人依据秦少游“黏天四无壁”诗意,特意建“无壁亭”。

《嘉靖扬州府志》载:“无壁亭在高邮北新城多宝桥西,以秦观诗‘黏天四无壁’云。

”诗歌提及孙莘老见“甓社珠光”而后高中的传说,“蜿蜒戏神珠,正昼飞霹雳。

草木无异姿,灵气殊郁积”,表明秦少游对此深信不疑。

他还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厚的人文资源结合,把神珠的出现和名人辈出相联,“所以生群材,名抱荆山璧”,充满对家乡人杰地灵的赞美之情,以及充溢于其间的作为一个高邮人的自豪之感。

秦少游描写家乡景物的诗词,大都写于出仕之前,有对乡间田园风光的赞美,有对城区自然风光的描绘,风格一般清新恬淡。

其中一首《纳凉》描写纳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柳树、画桥、月光、船笛、夜风和莲香,组成了一幅风格淡雅的水乡夏夜图,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和感觉上的美的享受。

特别是“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两句,以自然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乡间生活的野趣,故古人评价说:“少游此诗,闲雅严重。

”(吕本中《童梦诗训》)秦少游出生于耕读世家,出仕前较多时间过着亦耕亦读的生活,对田园风光多有描绘。

《田居四首》分别写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田野景色,堪称地道的田园诗、农家诗。

“犁锄带晨景,道路更笑喧”,其一描写早起与乡邻们走向田野,一路笑语喧哗。

“宿潦濯芒屦,野芳簪髻根。

霁色披窅霭,春空正鲜繁。

辛夷茂横阜,锦雉娇空园。

”所见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早春雨后景象。

“入夏桑柘稠,阴阴翳墟落”(其二),描写夏季村庄绿树掩映。

“雌蜺卧沦漪,鲜飚泛藂薄。

林深鸟更鸣,水漫鱼知乐”,可见雨后彩虹卧波,空气清新,林间鸟鸣,水中鱼欢,一派其乐融融。

“寥寥场圃空,跕跕鸟鸢下”(其四),描写秋收后场头的空阔寥落。

“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

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记述农闲时节,乡邻们相邀饮酒,席间相互礼让,凸显出民风的淳厚、朴实。

大约作于同时期的《喜雨得城字》,诗句“黎明纵遐眺,沟浍各已盈。

青秧散广亩,白水涵孤城。

耕夫欣有托,水鸟飞且鸣”,与
《田居四首》所写情景十分相似。

而“白水涵孤城”,亦与《送孙诚之尉北海》描写的“环以万顷湖”高邮地貌特征吻合。

同是作于乡居时期的《拟李白》,诗句“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带有明显的高邮乡村景物的痕迹。

秦少游一些描写家乡风物的小诗,清新自然,词语工丽,富有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如《秋日三首》其一写在船上的见闻: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深秋,正是湖上芦花飞雪的季节,天高气爽,霜落水清,寒星映水,突出了一个“清”字。

三四句似为神来之笔:菰蒲一望无际,茫无际涯,诗人不知身处何处,似有迷路之感;忽然不知何处传来笑语之声,那是何其的亲切!全诗轻灵明快,摇曳生姿,令人联想到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的诗仅仅捕捉住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就描述得充满情趣。

如《还自广陵》其四: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初春轻寒,水边夕阳,成群水鸟相互嬉戏,全然不理会来来往往的行人,一派人与自然的和谐图画。

忽然,冰裂声响,吓得水鸟们一齐飞逃。

诗句自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为历代传诵的宋诗名篇。

《睡足轩二首》作于元丰元年(1078)秋天。

其一首联云:“长年忧患百端慵,开斥僧坊颇有功。

”所谓“开斥僧坊”,是指少游曾为高邮醴泉寺(即今镇国寺)作《醴泉开堂疏》。

尾联“最是人间佳绝处,梦残风铁响丁东”,十分清楚地点明诗歌描写的就是醴泉寺及周边的景色。

诗歌在艺术性上多为诗评界称道,特别是在锤炼诗艺方面有新的尝试。

《冷斋夜话》评价“诗中四句,皆有错综之体”,认为颔联和颈联“地撤蔽亏僧界净,人除荒秽玉奁空。

青天并入挥毫里,白鸟时兴隐几中”四句,是学杜甫诗法,语序上有意“错综以事”,给人以新颖别致、音韵和谐之美感,堪为写景佳作。

但是联系首句“长年忧患百端慵”,显然有自嘲一事无成之意。

此前,诗人刚刚经历了第一次落第的打击,曾作《掩关铭》云:“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与其二诗句“终日掩关尘境谢,有时开卷古人游”相吻合。

两首诗一写僧界的空明澄净,一写乡村之景的优美自然,呈现给读者的是诗人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心态,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情趣,然又隐隐透露出一丝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孤寂情怀。

秦少游直接描写家乡景物的词不多见,《行香子·树绕村庄》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倘佯。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岗,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词写郊外踏青时所见到的一派大好春光,从词句“步过东岗”看,郊游地点应该就是东岳行宫即后来文游台所在的位置。

词上阕写近郊的春色,以“小园”为中心,重点写花;下片写远郊的景物,以小酒店为代表,重点写鸟和蜂,共同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东
郊春色图。

少游词一般情调凄婉、哀怨,而此词遣词浅近通俗,情调轻松活泼,词意自然流畅,表现出主人公赏春时的愉悦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