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设置与教学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通常采用实验室形式进行,学生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实验室资源有限、时间安排不便等。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实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对于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总结。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实验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方式及效果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相关理论框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分析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方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价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量化和定性方法对学生成绩、学习情况、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估,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 提出优化策略,针对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5. 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为进一步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线上线下联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是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1)计算机导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程序设计基础:教授学生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C 语言、Python 等。
(3)计算机网络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通信原理。
3、专业核心课程(1)网络操作系统:深入学习主流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如 Windows Server、Linux 等。
(2)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技能。
(3)网络综合布线:学习网络布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
(4)网络安全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防范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开发技术。
4、专业拓展课程(1)云计算技术:介绍云计算的概念、架构和应用。
(2)移动应用开发:学习移动应用的开发技术和流程。
(3)物联网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三、实践教学环节1、课程实验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设计针对一些核心课程,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习实训(1)校内实训:利用校内的网络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网络搭建、设备调试等实训项目。
(2)校外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项目,展示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是一门基础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网络拓扑设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次实训以构建一套基于局域网的网络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网络,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加强学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二、实训过程与步骤1.实训环境的搭建为了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境,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我们选用了模拟器软件Packet Tracer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添加相应的设备,并进行配置,构建了一套拓扑结构合理的实践环境。
2.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在实践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包括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域名服务器等网络参数,设置VLAN,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等。
这些操作既需要通过CLI命令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设备的WEB管理界面来实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CLI和WEB两种方式来学习和实践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3.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践环境中,我们还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设计与实现。
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数据的流通和通信的顺畅。
在设计拓扑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层次划分、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等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公司办公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亲自搭建了这个拓扑。
4.网络安全的实践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网络进行了安全实践。
我们学习了许多网络攻击和防御的知识,并亲自进行了模拟攻击和防御,并通过分析攻击原理,提升了网络防护的能力。
三、实践收获和总结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实践,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了解了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也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

北邮计算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3. 学会使用网络模型分析实际网络问题,理解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掌握TCP/IP协议簇,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网络故障排查、网络性能优化;2. 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能,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进行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网络的欲望;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网络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北邮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网络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操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基本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网络层次模型-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与分类2. 数据通信基础:讲解信号传输、编码解码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数据通信原理- 信号传输方式- 编码与解码技术3. 网络模型与协议:分析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学习各层协议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功能4. TCP/IP协议簇:深入了解互联网工作原理,学习TCP、IP、UDP等协议,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学部:信息工程学部专业:软件工程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洪江山教师:李毕祥2017 年 2 月目录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5)实验二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8)实验三在Windows2003上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 (11)实验四在Windows2003上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16)实验五实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1)实验六路由器基本实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8)实验七交换机基本实验-VLAN、 VTP、TRUNK (34)《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实验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6133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总学时数: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组建、管理和进行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实验共10学时,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大类。
其中必修实验2个,共4学时;选修实验分2个等级: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实验A级或选修实验B级,共6学时。
4、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1)实验设备和仪器名称:RJ-45接头、双绞线、RJ-45压线钳、打线钳、测试仪、计算机等。
(2)计算机(内存为1G以上),学生一人一机。
(3)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局域网。
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实 践 能 力 的 目的 , 络 实 验 开 设 应 该 多样 化 , 了工 程 类 实 验 , 应 从 网 除 还 以下 几 个 方 面 扩展 实 验 内容 : ( ) 议分 析 类 实 验 。 类 实验 主要 是 应 用 协 议分 析 软 件 或 协 议分 1协 这 析仪对典 型的网络协议如 A P、 、 C RP、 .r R I T P、 I HrP等进行分析 ,能够 P 加深学生对协议工作原理的理解 , 培养学生 网络体系的思想 。 () 2 网络程序设计类实验。要求 学生在理解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的基 础上 , 手 设 计 实 现 网络 程 序 。这 类 实验 不 仅 让 学 生通 过 编 程 实 践 深入 动 掌握 协 议 的 细 节 和 工作 过 程 , 网络 知 识 的 掌 握 迈 上 更 高 台 阶 , 且进 对 而 步 强 化 了学 生 的 软件 开 发 能 力 。 ( ) 合 设 计 类 实验 。这 类 实 验 需 要 多 个 方 面 知 识 的 结 合 , 能 涉 3综 可 及以上几个方面实验的综合应用 , 具有一定 的难度和工作量 , 以考察 可 学生对知识 的综合掌握情 况以及分 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这类实验可 以 采 取课 程 设 计 的 形 式 。 为了开展这些实验 内容 , 建议增 加实践课时 , 大约 2 4个 左右 比较 合适。 32 班 实 践 , 师辅 导 .小 导 结合教学 中的实际经验 ,我们建议将 学生 分成若 干十几个人 的实 验小班 , 每个 小 班 配 备 一 个 助教 ( 比如 研 究 生 ) 进行 辅 导 。 过 这 种组 织 通 方式 , 学生在实践时会得到更多的指导 , 出现的问题会 在第一 时间得到 解决 。教师也会有精力根据学生的上机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更适合 的或 更 深 入 的 练 习 和研 究 。 33灵 活课 时 , 格 验 收 . 严 当前学生学习 自主性较差 ,用传统的一个实验两节课的方法已经 完全不适应教学要求 : 评价体系没标准 ; 学生经常 因为时间不够而做不 完 实验 , 抄抄实验报告敷衍 了事等 等; 这使得实验流于形式 , 教学效 果 达 不 到 预 期 目标 , 生 的 收获 也 少 。 学 因此 , 该 采 用 “ 验 时 间 不 限 、 应 实 逐个 效 果 验 收 ” 的方 法 , 进 实 验 改 教学 。“ 验 时 间 不 限 ” 实 是指 如 果 课 堂 内玩 不 成 实 验 , 生 可 以 自主安 排 学 课 堂外时间 、 自主完成 实验 , 由小班助教给 以适度指 导, 这样 就可以保 证学生实验时间的灵活性 和实验设备 的高效利用 。“ 逐个效果验收” 是 指小班内每个 同学的实验都要单独通过助 教的验 收, 不合格不通过 ; 教 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抽检。 通过这些环节可以避免学生滋生惰性 , 督促学 生认真实验 ,也能有效避免由于基础实验没有 掌握 而影 响后续 实验 的 情况发生。 34改革 实 验 教 学 考 核方 式 . 对 目前 实验 课 程 的 考 核 方 式 进 行 改 革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 在 实验 报 告 中 , 重 点 查 看学 生 对 实 验 中所 出 现 问 题 的 理 解 或 解 释 , 不 是 实验 应 而 报 告 的工 整 性 。 期 末 考 核 时 , 在 既要 有 书 面 的 网 络 实验 基础 知 识 卷 面 考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 责任编 辑
刘 颖)
・
基 础 教 青 参 考
・
计安装、 调试 、 用 、 使 规划 、 护技 术 : 会管 理 、 维 学 配
置 和 维 护 网 络 : 学 会 基 本 应 用 的 基 础 上 , 导 学 在 指
平 的 提 高
4重视综 合设计性 实验 .
计算 机 网络实验 类型 一般 有演示 实验 、 验证 实
以及 仿 真 实 验 为 主 , 乏 设 计 性 、 合 性 实 验 , 利 缺 综 不
《 里 拆 利 实 验 》 见 托 (
图 7 中 . 大 气 压 的 作 用 ) 在
意力 往往 只放 在光 屏 的像 上 ( 屏 上 的像 在 规律研 光
究 巾 只是 一 个 次要 因素 ) 却不 注 意 观 察物 距 、 , 焦
演示、 验证 、 操作 实验 为基 础性 实验 , 综合设 计性 在
实 验 中 我 们 只 给 出 项 目建 设 目标 要 求 。如 对 于 学 校
新建 的具有 5 0间教室的教学大 楼 . 请学生设 计 网络
术 和标 准 . 据计算 机教学 实验 中心 网络实 验室 配 依
备 的先进 网络设 备 . 归纳总 结 出的一组 与工程 实 际 紧密结合 的网络 硬件实验 新 设 置 的课 程 内容 既包 括 计算 机 网络 的经 典 和 基 本 内容 , 计 算 机 网络 发 展 、 如 网络 架 构 , S 、 OI
于 理 论 教 学 . 开 设 的 实 验 课 程 则 以 演 示 和 验 证 性 能
新 精 神 、 新 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人 才 , 对 实 验 教 创 这 学 与 设 计 实 践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2019年1月No.2January,2019“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综合性比较强,包含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方面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学完本课程后,除了要求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概念,还要撑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网络常用硬件设备、常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纯理论讲解,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艰涩难懂,从而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完该门课程以后并不能真正理解网络协议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更不能掌握网络软硬件配置及相关技能。
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教学要求[1],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实验教学。
如何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成为相关教育人士热议的话题[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兴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正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更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中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行业的需求及发展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实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
本文围绕学院网络应用情况,以学院网络为案例,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旨在增加“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直观性,以提高“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过于理论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性比较强,目前仍然有不少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还只是理论教学,并没有实验环节,“计算机网络”课程覆盖知识面广,概念多、内容抽象,如果采用纯理论教学方式,学生对真实的网络环境缺乏了解,教师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协议讲述清楚,学生也很难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3]。
比如,在讲解网络拓扑结构时,如果未能结合具体的网络,设置目前常用拓扑结构组网实验,很难让学生理解具体拓扑结构特点及应用;又比如,在讲解路由时,不结合具体的网络通信案例,设置相应的路由配置实验,很难让学生直观理解路由过程。
1.2 实验脱离实际有些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安排了实验,但是实验设置没有结合具体运营的网络案例,内容比较陈旧、抽象,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够系统全面。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具体运营的网络案例,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技术设置课程实验,这样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知识无法与真实状况进行良好对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即使实验数量不少,每章布置实验内容,并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心得或总结等),但实验内容过于抽象、零散,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把课堂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技能在实际生活案例中应用,上机实验操作过的关键知识点,往往在操作的时候会,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4],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理论结合实验,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需结合实验,用实验辅助教学,并且实验设置要结合生活具体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对网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对网络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有比较深的理解[3]。
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结合学院具体的网络应用,系统地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以此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参与学校网络管理。
学院新校区刚建立时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近几年学院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扩展。
“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过程中,根据学院网络的拓扑及运营情况,从网络规划、构建、IP 分配、具体通信实现方面安排实验。
实验一:结合学院的某个实验室或办公室,完成局域网组网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了解常用局域网拓扑结构及特点、以太网技术、局域网组网常用传输媒体等。
实验二: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 )配置实验。
结合学院具体部门,如财务部、学工部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539。
作者简介:黄勇萍(1985— ),女,广西藤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摘 要:文章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院地方性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以学院具体的网络应用为案例,系统地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让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比较系统地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参与学院网络管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设置;教学;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设置与教学黄勇萍,谭呈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第2期2019年1月No.2January,2019等局域网构建情况及对VLAN 的需求,完成VLAN 划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理解VLAN 作用、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
实验三:划分子网,根据学院具体的子网划分情况,完成子网划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子网划分作用的理解,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实验四:通过3层交换机实现同一大楼的不同子网间的通信。
具体要求根据学校网络子网划分和IP 配置情况,任选同一大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网,按照学校网络的拓朴结构,在完成物理连接和PC 机TCP/IP 参数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对汇聚层交换机(3层交换机)的配置实现不同子网间的通信。
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了解3层交换机的作用;熟悉路由过程;掌握3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五:通过默认路由配置实现不同大楼之间的通信。
根据学校网络子网划分和IP 配置情况,任选两栋或两栋以上的大楼,按照学校网络的拓朴结构,在完成物理连接和PC 机TCP/IP 参数配置,同时实现了同一大楼不同子网间通信的基础上,通过默认路由的配置实现不同大楼之间的通信。
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分组路由过程;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
实验六: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 ,OSPF 等)的配置实现不同大楼之间的通信。
要求根据学校网络子网划分和IP 配置情况,任选两栋或两栋以上的大楼,按照学校网络的拓朴结构,在完成物理连接和PC 机TCP/IP 参数配置,同时在实现了同一大楼不同子网间通信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路由(RIP ,OSPF 等协议)的配置实现不同大楼之间的通信。
实验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分组路由过程;掌握RIP 、OSPF 等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
实验七:网络地址转换(N e t w o r 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配置。
要求:在校园网出口网关上(可以选择路由器)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NAT 的基本原理及作用;了解私有IP 地址及公网IP 地址;掌握NAT 的配置方法。
实验八:根据学院服务器群的搭建和应用情况,学习Web 等服务器的搭建方法。
3 结语本文针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性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设置需要结合具体运营的网络案例,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网络运营为例案,系统地设置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并分析了实验要求及目的。
[参考文献][1]隋永平,荆山,孙丽娟.浅谈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01-110.[2]胡元闯,谭晓东,王凤领.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6):21-23.[3]黄勇萍.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4(8):58-62.[4]胡元闯,张波.基于微课程与蓝墨云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教育,2017(47):75-76.Experimentd setup and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Huang Yongping, Tan Chengxiang(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our college, taking the specific network application of our college as a case, we systematically set up “Computer Network ” course experimen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network course. With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grasp of network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learning,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network management of the college through work-study, so that they can truly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al setup; teaching; course 图1 学院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