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临床评估、D-二聚体检测以及CT检查诊断肺栓塞疑似患者的有效性
应用Caprini量表联合D-二聚体早期评估肺栓塞风险研究进展

应用Caprini量表联合D-二聚体早期评估肺栓塞风险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1-15T06:56:49.37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7期作者:梁蔚繁[导读] 本文将就关Caprini量表联合D-二聚体早期评估PE风险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呼吸及危重症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是住院常见疾病,也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VTE的发病率为10%~40%,有10%的院内死亡为PE所致。
但这也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应用Caprini量表联合D-二聚体能准确评估住院患者及门急诊患者的VTE发生风险。
本文就有关Caprini量表联合D-二聚体早期评估肺栓塞风险的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肺栓塞;Caprini量表;D二聚体;综述【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7-0007-02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assess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risk using Caprini scale combined with D-dimer(D-dimei) Liang Weifan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Baise People's Hospital,Baise, Guangxi 533000,China【Abstract】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includ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and pulmonary embolism PE.It is a common disease in hospital and an important cause of unexpected death in hospitals.The incidence of VTE is 10%-40%,and 10% of hospital deaths are caused by PE.But this is also a fatal disease most likely to be prevented.Caprini scale combined with D-dimer(D-dimei)can accurately assess the risk of VTE in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aprini scale combined with D-dimei(D-dimei)for early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pulmonary embolism.【Key words】Qulmonary embolism; Caprini scale; D-dimer; Review 根据国外资料报道在未给予血栓预防措施的内外科住院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为10%~40%,有10%的院内死亡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所致,所有入院患者中有1%死于PE,医疗纠纷中占10%[1-2]。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通过观察分析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估其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急性肺栓塞的有效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疑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D-二聚体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D-二聚体检测的表达水平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具体情况。
考察敏感性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
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表达水平。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为92.00%(46/50),特异性为82.00%(41/50)。
结论D-二聚体检测技术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方面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比率,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D-二聚体检测;急性肺栓塞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近些年来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患者数逐年增加,而且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呈现愈加复杂的局面。
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仅次于恶性器官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
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科学有效的诊断结果是治疗的依据和重要保障,医疗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提高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的有效检出率,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缓解患者病情[1-2]。
D-二聚体是一种机体纤维蛋白物质出现降解后的产物,它的表达水平能够对凝血酶的生理学活性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做出明确反应,用它来检测患者机体内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具有可行性且能达到较高的准确性[3]。
本次研究通过对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估其使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希望可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提供诊断经验,帮助提高诊断的有效检出率。
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接受诊断治疗的100例在入院后先进行肺动脉多层螺旋CT或MRI初步检查,进行了血凝常规和D-二聚体检测。
肺栓塞诊治:临床可能性评分还是经验性评估

肺栓塞诊治:临床可能性评分还是经验性评估2018年新发布的《中国肺栓塞诊治和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急性肺栓塞(PE)的诊断策略分为四个层面,即疑诊、确诊、求因和危险分层。
其中关于疑诊部分的推荐意见为:(1)推荐基于临床经验和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简化Wells评分和修订的Geneva评分量表)对急性PE进行疑诊的临床评估(1A)。
(2)推荐临床评估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一步筛查急性PE(1A)。
(3)临床评估低度可能性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则基本上能除外急性PE;如果D-二聚体检测阳性,则需要验证检查。
(4)临床评估高度可能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行确诊检查。
这一推荐意见实际上强调了个人临床经验联合临床可能性评分的价值,具有可操作性,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尤其基层医务人员针对肺栓塞诊断简单、快速、实用的一种策略,也是为了减少使用侵入性检查和费用较高的检查来排除肺栓塞疑似患者,其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务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急性肺栓塞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特点;二是要掌握目前常用的评分方法和判断标准。
要注意寻找导致或加重血液淤滞、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壁损伤的各种临床危险因素,例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创伤、感染、肿瘤化疗或放疗、慢性心衰或呼衰、下肢静脉曲张、结缔组织病、激素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等。
建议手术患者采用Caprini量表评估风险因素,非手术患者采用Padua量表评估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非特异性,从无症状到出现休克甚至猝死,如果出现所谓PE“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则非常支持急性PE。
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及胸腔积液患者,也要注意除外肺栓塞。
完善基本的辅助检查,例如血浆D-二聚体测定、血气分析、心电图、胸X线片、心脏超声等,虽无特异性,但可以提供参考信息。
床旁超声是对疑诊高危肺栓塞或围术期疑诊肺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
目前有多种不同的PE临床预测评分量表,其中最常用的是简化版Wells 评分量表和修改版Geneva评分量表,研究表明它们对于肺栓塞疑似患者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预测评估已成为肺栓塞诊断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解读

67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1月 第29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4,Vol. 29 Supplment 《2014年ESC 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解读徐希奇,荆志成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作者简介:徐希奇 主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研究 通讯作者:荆志成 Email:jingzhicheng@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4)增刊-0067-0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4.增刊.017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指南2014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在2000年和2008年发布的两部指南[1,2]基础上对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进行修订[3],现对最新的指南进行解读。
1 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年发病率高达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
急性肺栓塞也是常见的致死原因。
VTE 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危险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临时危险因素包括VTE 发病前6周到3个月内出现的临时或者可逆性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感染、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而长期危险因素影响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 病理生理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循环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两个方面。
循环障碍:与肺血管床的机械阻塞及肺血管收缩有关,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代偿性升高以维持血压稳定;但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可诱发心肌炎性损伤甚至右室心肌梗死,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气体交换障碍:主要继发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低心排血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另外与肺通气-灌注不匹配、继发性卵圆孔开放、肺梗死及基础心肺疾病等有关。
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正确评价

测 定可 作为肺栓塞 的早期筛查指标 。但引起 D . 二聚体升高 的原
因很多,包 括年龄 的特殊性,在临床 中需鉴别。一般 认为,D.
技术性 强、存在 并发症风 险及 费用 高等特 点,在确诊检查项 目
中不作 为首选 ,仅当临床 评估 结果 与无创影像检 查结果不 一致 时,可考虑此检查【 8 】 ;多层螺旋 C T肺 动脉造影 ( MS C T P A)与
下肢静脉彩超提示是近心端 DV T,应做肺 栓塞 的确 诊f 生 检查 。 3 .确诊性检查 :肺血管造 影 ( P A)检查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 ,是诊 断肺栓塞 的 “ 金标准 ”,但 因该技术创伤性 、
联纤维 蛋 白在 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 产物 。肺 栓塞
时引起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 导致 D 二聚体升高,故 D. 二聚体
二聚体对肺栓塞 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 ,但 D一 二聚体 阴性不能完 全 除外肺栓塞 。本文拟对 D一 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 中的评价
方 面综述如 下。
一
P A相比,具有无创 、快速 、经济 的优 点,且敏感性 、特 异性及
早 期确 诊率也较高 ,是 目前主要 的确诊手 段之一【 9 】 ;对于存 在 C T P A 禁忌证 ( 如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肺通
、
肺 栓塞 的特 点及诊断
肺 栓塞是世界范 围内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且是一种严重危
害患者生命的致死性疾病 ,死亡率仅次于肿瘤 、心肌梗死 。据 统计,美 国每年有 6 5万~9 0万人罹患肺栓塞 【 2 ] ,我国的流行病
气/ 灌注显像 ( 同时下肢静脉显像 )是有 效的确诊方法 ,研究表
明其敏 感性 和特异性均较高 , 分别为 7 6 . 2 %和 9 0 . 5 %, 对于临床 中、高度 可能 性的 患者 ,有较 好的确诊 作用 。磁 共振扫 描
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

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固态物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故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现今临床上常用的肺栓塞的诊断标准是经过多个国际学会共同协商制定的。
下面将介绍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1. 监测生命体征:肺栓塞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低血压等症状。
因此,首先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
2. 评估临床可能性: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可以与其他疾病相似。
其中最经典的评估方法是《多尺度肺栓塞疾病严重程度评估表》(PESI),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因素评估肺栓塞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 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其侵入性和较高的风险,一般只适用于特殊情况。
肺动脉造影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的阻塞情况,根据阻塞的严重程度和范围确定肺栓塞的程度。
4.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需要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排血量等指标。
这些参数能够帮助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 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肺栓塞时,血中的D-二聚体浓度升高,因此可以作为肺栓塞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测定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因此单独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6. 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肺灌注扫描(V/Q扫描)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比较肺部血流和通气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肺栓塞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7. 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CTPA是一种准确、可靠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CTPA可以直观地显示肺动脉的阻塞情况,并评估肺栓塞的程度和范围。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

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肺栓塞(P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导致肺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的临床病症。
由于肺栓塞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程度的严重程度,因此在诊断肺栓塞时,医生需要综合用于筛查、评估和确诊的一系列临床评估工具和检查方法。
以下是肺栓塞的诊断金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1. Wells评分系统:Wells评分系统是一种经典的临床预测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史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给出一个评分,帮助医生筛查和评估肺栓塞的可能性。
该评分系统将临床症状、心率、近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活动期或近期手术史等因素考虑在内,评估患者的低、中、高概率。
高分值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诊断。
2. D-二聚体(D-dimer)检测: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生成物,其水平升高常见于凝血过程异常或血栓形成。
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排除肺栓塞非常有价值。
然而,该指标的特异性有限,容易在其他情况下出现假阳性结果,如年龄、感染、癌症、手术等。
3. CT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肺动脉的血流情况,并可检测血栓的位置和程度。
该检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是必需的。
此外,通过CT肺动脉造影还可以辅助评估肺血管阻塞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4. V/Q扫描:V/Q扫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在扫描器上观察气体(V)和血流(Q)的分布情况,以评估肺血流异常。
该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无法进行CT造影的患者,如孕妇和对射线敏感的患者。
V/Q扫描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肺血流异常。
5. 超声心动图(Echosonography):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并评估是否存在右心负荷过重的表现,如右室扩大、右室功能减退。
右心负荷过重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之一。
超声心动图可以协助确定肺栓塞的诊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急诊检测D-二聚体对肺栓塞诊断的意义

急诊检测D-二聚体对肺栓塞诊断的意义
赵咏梅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5(20)17
【摘要】尽管近年来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
误诊、漏诊情况,尤其是确诊PTE的医疗设备价格昂贵且技术含量高,在许多基
层医院不能开展。
特别是患者在急诊过程中,采用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近5年来对急诊疑似PTE的28例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D-Dimer)筛查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987-987)
【作者】赵咏梅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郑州,4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5
【相关文献】
1.血清hs-CRP、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用于肺栓塞诊断的临床意义 [J],
王晓燕
2.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李影
3.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患者严重创伤后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侯广臣
4.联合检测BNP、TNI、CRP及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病情判定及预
后的指导意义 [J], 吕亚辉;李洁
5.D-二聚体含量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J], 孙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例患者 , 中门诊患 其 于如何 快速 准 确 地 把需 要 抗 凝 治 疗 临床急性肺栓塞疑 似患 者进 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共纳入 30
% 女 7 的肺 栓 塞 患 者 ( 2 % ) 其 他 患 者 占 2 , 性 占 5 % 。 约 5 与
者 (5 ) 7 % 区分 开 。很 多 新 方 法 均
性研究 。
结论 : 使用简化的临床评估标 准 、 二聚体 检测 及 c D一 T检 查可 有效评估 、 处理 临床
肺栓塞疑似患者 。这种方案的使用可降低 以后发生致死性 和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 的
危险。
前 尚无 评能 性 、 一 聚体 异 常 、 D二 双下 ( T ) V E 。在 该 研 究 中 , 有 评 为 高 所
可将 患 者分 为 肺 栓塞 低 、 、 度 临 中 高 已有 几 项 研 究 显 示 , 床 可 能 性 低 临
床 可 能 性 ) D二 聚 体 检 测 结 合 。 trmb e b l n VT ) 与 一 ho o m oi m. E 。 s
且 D二 聚体 正 常 的患 者 ( 2 % ~ 且 D 二聚体结果正常的患者 (2 O ) , 12 一 占 0 一 3 . % 中 有 0 8例未予抗凝治疗 , 中 5例发 生非致 其 4 % ) 需 进 一 步 接 受 影 像 学 检 查 死性静 脉 血 栓 栓 塞 ( . % [ 5 C , . % ~1 1 ] 。C 检 查 显 示 6 4例 患 者 0 无 0 5 9 % I 02 .% ) T 7
即可安 全 排 除 肺 栓 塞 诊 断"。这 些 (04 ) 2 . % 有肺栓塞 。10 5 5例患者通过 C T检查排 除了肺栓塞 , 中 13 其 4 6例未予抗凝治
. % 9 %C , .% 2 O 。7例 研究 把 肺 栓 塞 的 可 能 性 分 为 三 类 。 疗 , 这些患者 3个月 内静脉血栓栓塞 的发生率 为 13 ( 5 I 0 7 一 .% )
Em b l m i g a g rt m m b n n oi s Usn n Al o ih Co ii g
Cl ia o a i t i c lPr b b l y,D ・ m e si g, n i Di r Te tn
a d Co Pu e m o r p y n m t d To ga h
cm rsi la o r T 另一 进 展 是 C 。 C T T不 但 是 排 肢静 脉 加 压 超 声 (o pes nut . 度 肺 栓 塞 可 能 性 的 患 者 在 C 及 on ,C S 检 多 U 必 除或 诊 断 肺 栓 塞 的 重 要 影 像 学 技 sud U ) 查 正 常 、 排 探 测 器 C S结 果 正 常 后 , 须 行 肺 血 管 造 T 有 影检查 。一种 有 效 的诊 断 流 程应 该 术, 而且 还 可 确 定 患 者 是 否 有 其 他 螺 旋 C 扫 描 正 常 的 患 者 中 , .% D二 疾患 。然 而 , 于 C Ⅲ 对 T结 果为 阴性 17 发 生 复 发 性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由二分 法 评 估 标 准 、 一 聚 体 检 测 的患者 , 尚无 不 予 抗 凝 治疗 是 否 安
干预 : 采用 We s l 临床评定标准二分法将患者分为 “ 栓塞可能性小” 肺栓塞 可 l 肺 和“
改善 了肺 栓 塞 的诊 断 流程 。第 一 项
能性 大” 两组 。“ 可能性小 ” 的患者行 D 二 聚体检测 , 一 如结果正常 , 则排 除肺栓塞 。所有
是将临床评估标准( W l 评分 如 es l ,
维普资讯
原 著
联 合应 用 临床 评 估 、 二 聚 体 检 测 以及 C D. T检 查 诊 断 肺 栓 塞 疑 似 患者 的有 效 性
Efe tv n s fM a gng S s e t d Pu m o a y f ci e e s o na i u p c e l n r
然而 , 回顾 性 研 究提 示 , 肺栓 塞 临 把
c T结果阴性患者的死 因可能是肺 栓塞 ( . % [5 I 02 ~1O ) 0 5 9 %C , . % . %] 。该诊 断流程
为 9 . % 的患者提供 了处理决策 。 79
床 可能 性 分 为 二 类 , 可 能 性 小 和 即 可能性 大 两 组 , 样 可进 一 步 提 高 这 Wes 分 的 临 床 有 效 性 l评 l 。但 是 目
其他患者 均行 C T检查 , 并根据结 果判 断是否存 在肺 栓塞 。排 除肺 栓塞 的患者不 予抗
凝治疗 。所有患者均随访 3个月 。 主要观测 指 标 : 访 3个 月 内出 现 的症 状 性 或 致 死 性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 eo s 随 vn u 结果 :2 6例患者 (6 7 ) 20 6 . % 分类 为肺 栓塞可 能性小 。在 15 0 7例肺 栓塞可能 性小
W rt g i n Gru fr h C rs p e S u y i o p o t e h it h r t d o
I e tg t r nv sia os
背景 : 以往 已有研究评价 了采用相对复 杂的临床评定 标准结 合诊断性 检查处理 肺
栓塞疑似患者 的安全性 。
目的 : 评估一种 简化 诊断流程 ( 采用二分 法临床评定 标准 、 一 D 二聚体及 C ) T 处理 肺
对 于 临 床 肺 栓 塞 疑 似 患 者 而 栓塞疑似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 言 , 断 性 检 查 面 临 的 主 要 挑 战 在 诊
设计 、 点及患者 : 20 地 于 0 2年 1 月 至 20 1 04年 1 在 荷 兰 1 研 究 中心 对 连 续 的 2月 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