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6-2017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6-2017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因式分解x2﹣9的结果是()A.(x+9)(x﹣9)B.(x+3)(x﹣3)C.(3+x)(3﹣x)D.(x﹣3)2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9.(16分)计算化简(1)﹣(2)﹣(﹣2+)(3)×﹣5(4)()2.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6.在正方形ABCD中,AB=4,E为BC的中点,F在CD上,DF=3CF,连结AF、AE、EF.(1)如图1,求出△AEF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x 2﹣9的结果是( )A .(x+9)(x ﹣9)B .(x+3)(x ﹣3)C .(3+x )(3﹣x )D .(x ﹣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x 2﹣9=(x+3)(x ﹣3).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0B .C .2D .【考点】方差.【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解: =(3+5+4+6=7)=5,S 2= [(3﹣5)2+(5﹣5)2+(4﹣5)2+(6﹣5)2+(7﹣5)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π,,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是无理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1<2,3+1<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分析】依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4是16的平方根,故A正确;B、=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B错误;C、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C错误;D、2的平方根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5;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2+b2=c2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因为32+32=(3)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因为7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因为82+152=17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因为()2+()2≠()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设点C表示的数是x,然后根据中点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点C表示的数是x,∵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C,B两点关于点A对称,∴=﹣1,解得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根据点B、C关于点A对称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x、y的值,然后相加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 +(y+3)2=0,∴=0,(y+3)2=0,∴x+y﹣1=0,y+3=0,解得x=4,y=﹣3,故x+y=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 =22;∵22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在2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a2﹣2ab+b2是完全平方,再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解答】解:a2﹣2ab+b2﹣c2=(a2﹣2ab+b2)﹣c2=(a﹣b)2﹣c2=(a﹣b+c)(a﹣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注意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将等式右边的移项到方程左边,然后提取公因式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转化为两个等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4﹣b4=a2c2﹣b2c2,∴a4﹣b4﹣a2c2+b2c2=0,∴(a2+b2)(a2﹣b2)﹣c2(a2﹣b2)=0,∴(a2﹣b2)[(a2+b2)﹣c2]=0,则当a2﹣b2=0时,a=b;当a2﹣b2≠0时,a2+b2=c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运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5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由题意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2)(x﹣b),将整式(x﹣b)(x﹣2)相乘,然后根据系数相等求出b.【解答】解:∵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b)(x﹣2),∴(x﹣b)(x﹣2)=x2﹣(b+2)x+2b=x2+3x﹣10,∴2b=﹣10,∴b=﹣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8或﹣4 .【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m﹣2=±6,解得:m=8或﹣4.故答案为:8或﹣4.【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4.【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是边的中点,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AB=π•=4,CB=4.∴AC==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记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为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与D的面积的和是Q的面积;A与B的面积的和是P的面积;而P,Q的面积的和是E的面积,即A、B、C、D的面积之和为E的面积,∴正方形E的面积=4+6+3+4=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发现正方形A,B,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48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则BD=BC=6.在Rt△ABD,∵AD2=AB2﹣BD2,∴AD=8,∴△ABC的面积=BC•AD=×12×8=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 4.8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根据a2+b2+c2+200=12a+16b+20c,可以求得a、b、c的值,从而可以判断△ABC的形状,从而可以求得最长边上的高.【解答】解:∵a2+b2+c2+200=12a+16b+20c,∴a2+b2+c2+200﹣12a﹣16b﹣20c=0,∴(a﹣6)2+(b﹣8)2+(c﹣10)2=0,∴a﹣6=0,b﹣8=0,c﹣10=0,解得,a=6,b=8,c=10,∵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三、解答题19.计算化简(1)﹣(2)﹣(﹣2+)(3)×﹣5(4)()2.【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求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求出答案;(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2﹣5=﹣3;(2)﹣(﹣2+)=3﹣(4﹣8+3)=﹣7+11;(3)×﹣5=6﹣5=1;(4)()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提取公因式5a,然后再整理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3,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ab,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4)用分组分解法,前两项一组,后两项一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提取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a(3a+1);(2)原式=x3(x2﹣1)=x3(x+1)(x﹣1);(3)原式=ab(a2﹣4ab+4b2)=ab(a﹣2b)2.(4)原式=(1﹣x2)﹣(y2﹣x2y2)=(1﹣x2)﹣y2(1﹣x2)=(1﹣x2)(1﹣y2)=(1+x)(1﹣x)(1+y)(1﹣y).【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用分组分解法,分组是解本小题的难点.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①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②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代入计算;④把已知数据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①x+y=+=﹣1;②xy=×=﹣2;③x2+y2=(x+y)2﹣2xy=1+4=5;④(x2+x+2)(y2+y﹣2)=(++2)(+﹣2)=3×(﹣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解答】解:①x2=9x=±3,②(x﹣2)2=4x﹣2=±2x=4或0.③(2x+1)2=12(2x+1)2=362x+1=±6x=或﹣.④(x+1)3=﹣2(x+1)3=﹣8x+1=﹣2x=﹣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CD,由于AD已知,只需求AC即可.【解答】解:∵AB⊥BC,AB=4,BC=3,∴AC=5.∵AC⊥CD,AC=5,AD=13,∴CD=12,=π×()2=18π,∴S阴影∴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考点】勾股定理.【专题】作图题.【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得出A,B,C的位置,进而利用△ABC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12﹣×1×3﹣×1×4﹣×2×3=5.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B,C的位置是解题关键.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AD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BC的中点,求出B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S,(2)根据(1)同理求出C2、S2,C3、S3依此类推,得到Cn、Sn.【解答】解:(1)在正△ABC 中,AB=2,AD ⊥BC 于D ,∴BD=1,∴AD==,∴S △ABC =BC •AD=×=; (2)由(1)可知AB 2=,∴C 1=3×2×()0,S 1=×2×2×;∵等边三角形AB 2C 2的边长为,AB 3⊥B 2C 2, ∴AB 3=,∴C 2=2×3×()1,S 2=×2××2××=×22×()3,∵等边三角形AB 3C 3的边长为,AB 4⊥B 3C 3,∴AB 4=,∴C 3=3×2×()2,S 3=×2×××2×××=×22×()5 依此类推,C n =6()n ﹣1S n =2()2n ﹣1.故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为6()n ﹣1,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2()2n ﹣1.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在正方形ABCD 中,AB=4,E 为BC 的中点,F 在CD 上,DF=3CF ,连结AF 、AE 、EF .(1)如图1,求出△AEF 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先求得EC、FC、DF、BE、AD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F、EB、AE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EFA为直角三角形;(3)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AEF、△ECF、△ABE的面积,从而可得出问题的答案;(4)①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AEF=AF•GE=5,从而可求得EG的长,然后再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G的长,然后可得到AG的长;②求得EG2、GF•AG的结果,从而可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ABCD为正方形,AB=4,∴AB=BC=DC=AD=4.∵E是BC的中点,∴BE=CE=2.∵CD=4,DF=3CF,∴FC=1,DF=3.依据勾股定理可知:EF==,AE==2,AF==5.(2)∵AF2=25,EF2=5,AE2=20,∴AF 2=EF 2+AE 2.∴△AEF 为直角三角形.(3)S △AEF =S △ECF +S △ABE .理由:∵S △ECF =FC •CE=×1×2=1,S △ABE =AB •BE=×4×2=4,S △AEF =EF •AE=××2=5,∴S △AEF =S △ECF +S △ABE .(4)①∵S △AEF =AF •GE=5,∴×5×EG=5.∴EG=2.在△EFG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FG===1. AG=AF ﹣GF=5﹣1=4.②∵EG 2=22=4,GF •AG=1×4=4,∴EG 2=GF •A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EF 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017年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

2017年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

2017 年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试卷总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计 16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 1.以下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AB C D2. 9 的平方根是( ▲ )A . 3B .± 3C .- 3D . 813.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 ▲ )A . 8B .223D .7C . 424.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4,5B .2,3,4C .1, 2, 3D .4, 5,65.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够画出唯一△ABC 的是( ▲ )A .AB =5,BC =6,∠ A =70°B .AB =5,BC =6,AC =13C .∠ A = 50°,∠ B = 80°, AB = 8,D .∠ A = 40°,∠ B = 50°,∠ C =90°AABDE CBDC第 7 题第 6 题6.如图,△ ABD ≌△ ACE ,∠ AEC = 110°,则∠ DAE 的度数为( ▲ )A .40°B .30°C . 50°D . 60°7.如图,△ ABC 中, AB =AC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已知 AB =5, AD =3,则 BC 的长为( ▲ )A . 5B . 4C . 10D . 88. 规定:四条边对应相等,四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后发现判定两个四边形全等需要五组对应条件,于是把五组条件进行分类研究,并且针对二条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类型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种可能:① AB=A 1B 1, AD=A 1D 1,∠ A= ∠A 1,∠ B= ∠ B 1,∠ C=∠ C 1;② AB=A 1B 1, AD=A 1D 1,∠ A= ∠A 1,∠ B= ∠ B 1,∠ D=∠ D 1 ;③AB=A 1B 1, AD=A 1D 1,∠ B= ∠B 1,∠ C=∠ C1,∠ D=∠ D1;④ AB=A 1B 1, CD=C1D 1,∠ A= ∠A 1,∠ B= ∠ B1,∠ C=∠ C1.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 A 1B1C1D 1全等有(▲)个A . 1B. 2C. 3D. 4A A1D D1第 8 题B CB1C1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9.化简:16=▲,8▲.3=2711+ 3 10.比较大小:2▲.(用“>”、“=”或“<”填空).411.太阳的半径约是696000 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精确到万位)约是 _____▲ ____千米.12.如图, PD⊥ AB, PE⊥ AC,垂足分别为 D 、 E,要使△ APD ≌△ APE,可添加的条件是▲. ( 写出一个即可 )BDC AAP DM O N(第 12题)E C A B B C第 13题第14题13.如图 ,在△ ABC 中,∠ C= 90°,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点 D ,若 AD= 13, AC= 12,则点D 到 AB 的距离为 ______▲ _______14.如图,在△ ABC 中,∠ 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MN 过点 O,且 MN∥ BC,分别交 AB、 AC 于点 M、N. 若 MN = 5cm, CN= 2cm,则 BM =▲cm15.如图,△ ABC 为等边三角形, BD 为中线,延长BC 至 E,使 CE=CD =1,连接 DE,则 DE=▲.AAA BDDP EC DB C-1O12B E C(第 15 题)第 16题第18题16.如图,正方形OABC 的边 OC 落在数轴上,点 C 表示的数为 1,点 P 表示的数为- 1,以 P 点为圆心, PB 长为半径作圆弧与数轴交于点D,则点 D 表示的数为▲.17.下面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直线 l 和 l外一点 P.P求作:直线 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l作法:如图,( 1)在直线 l 上任意两点 A、B;P( 2)分别以点 A, B 为圆心, AP, BP 长为l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Q;A B( 3)作直线 PQ,Q所以直线 PQ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浙江省慈溪市区域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浙江省慈溪市区域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区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 .2cm ,3cm ,5cm B .7cm ,4cm ,2cmC .3cm ,4cm ,8cmD .3cm ,3cm ,4cm 2. 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能说明命题“对于任何实数a ,a a >-”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 ▲ ) A .2a =-B .13a =C .1a =D .2a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 ) A .12 B .16 C .20 D .16或20 5.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正确...的是 ( ▲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D. 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CD 与BE 相交于O 点,已知AB=AC , 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 ≌△ACD( ▲ ) B.AD=AE C .BD=CE D .BE=CD7.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 ▲ )第7题图60°35°DE CBA第9题图PNMDCBAOEDCBA第6题图A .35°B .95°C .85°D .75°8.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一个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②三个内角之 比为3:4:5;③三边之比为5:12:13;④三边长分别为5,24,25. 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 如图,在RtΔABC 中,∠C=90°,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CD =4,AB =15,则ΔABD 的面积为( ▲ ) A. 15 B. 30 C. 45 D. 6010.如图,△ABC 中,D 、E 两点分别在AC 、BC 上,DE 为BC 的中垂线,DB 为∠ADE 的角平分线.若∠A=58°,则∠ABD 的度数为( ▲ ) A .58° B.59° C.61° D.62°EDCB第10题图MCDA第12题图第11题图DBA11. 如图,Rt ABC V 中,90C ∠=︒,D 是AB 边的中点,BC=12, CD=10, 则AC=( ▲ )A. 14 B . 15 C. 16 D. 1812.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已知AB=6,AC=9,AD⊥BC 于D ,M 为AD 上任一点, 则22MC MB -等于 ( ▲ )A .9B .35C .45D .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50°,那么底角的度数是 ▲ . 14.现用火柴棒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用了3根、4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 则斜边需要用 ▲ 根.1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6c m ,BC =4cm ,ED 是AB 的中垂线, 那么△BDC 的周长为 ▲ cm .16.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为 ▲ 1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AC 、B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 和等边三角形BCE , 连接AE 、BD 交于点O ,则∠AOB 的度数为 ▲ .18. 如图,∠BAC=30°,AP 平分∠BAC ,GF 垂直平分AP ,交AC 于F ,Q 为射线AB 上一动点,若PQ 的最小值为5,则AF 的长为 ▲第15题图第17题图QCBP F GA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66分)19. (8分)如图,在△ABC和△DCB中,∠A=∠D=90°,AC=DB,AC与DB相交于点O(1)求证:△ABC≌△DCB;(2)试判断△OBC是哪种特殊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0.(6分)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D=BE.21.(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

慈溪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慈溪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0.1010010001…D. -32. 已知x是方程2x-3=5的解,则方程x-4=3的解是()A. x=4B. x=7C. x=8D. x=63. 若a、b、c是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且a+b+c=12,b+c-a=6,则a+c的值为()A. 6B. 9C. 12D. 154. 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 y=x^2+3x+1B. y=2x^2-3x-4C. y=3x^2+2x+1D. y=4x^2+2x-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2,-3)B. (2,3)C. (2,-3)D. (-2,-3)6.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 18cmB. 20cmC. 22cmD. 24cm7.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O的距离是()A. 5B. 6C. 7D. 88. 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1/2,则该数列的第六项为()A. 1/32B. 1/16C. 1/8D. 1/49.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矩形B. 正方形C. 等腰三角形D. 以上都是10. 已知函数y=kx+b(k≠0),若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k+b的值为()A. 3B. 4C. 5D. 6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1. 计算:(-2)^3 × (-3)^2 ÷ (-1)^4 = _____12. 等差数列{an}中,a1=3,d=2,则a10=_____13. 若x^2-5x+6=0,则x的值为_____14.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3,公比为-2,则a5=_____15.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3),B(2,1),则AB的长为_____16. 已知函数y=2x-3,若x=4,则y的值为_____17.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18.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则a10=_____19. 若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0,-1),则b的值为_____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21. (10分)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5,公差d=3,求:(1)数列的前5项;(2)数列的第10项。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CAD BE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卷八年级 数学试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BCD 2、在△ABC 中AB=1、、BC=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3、设1a =,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数是( ) A .1和2B .2和3C .3和4D .4和54、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P (3,-1)则k 的值为( )A .3B .-3C .13D .13-5)A .12±B .12C .D 6、面积为9㎝2的正方形以对角线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为( )A .18㎝2B .20㎝2C .24㎝2D .28㎝27、若点A (2,m )在x 轴上,则点B (m-1,m+1)在( )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4=D =9、函数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 <0则在直角坐标系内大致图象是(A B C D10、“黄金1号”玉米种子的价格为5元/千克,如果一次购买2千克以上的种子,超过2千克部分的种子价格打6折,设购买种子数量为x 千克,付款金额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在电影院5排3号用(5,3)表示,那么6排2号可表示为。

12= ;= 。

13、一次函数21y x =-的图象经过点(a ,3),则a = 。

14、已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P 点坐标为 。

152(3)0b +=,则M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16、写出一个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

17、已知过点A (52,2)a a -+,B (1,4)a a --的直线与y 轴平行,则a 的值为 。

浙江省慈溪市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慈溪市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数学卷全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110分钟温馨提示:不用计算器,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答题请做在答题卷上,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卷,作图用铅笔。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看成是()A、同位角B、内错角 C、对顶角 D、同旁内角2.如图,若AD∥BC,那么()A、∠1=∠3B、∠B=∠3C、∠2=∠4D、∠B=∠23.为了筹备班级野餐活动,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平均数B、加权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4. 不等式9-2x>3x+2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 )A.1B.2C.3D.45.下列各几何体中,直棱柱的个数是()A、 2B、 3C、 4D、 5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则它的周长是()A、15或18B、12或15C、15D、127.下列将不等式组35xx>⎧⎨≤⎩的解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8.下列各组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8,10B、5,12,13C、9,40,41D、5,6,79.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如果a>b,那么ac>bcB、如果a>b,那么ac2>bc2A3B4CD12(第2题)C 、如果ac 2>bc 2,那么a >bD 、如果a >b,那么a-b <010.右边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主、左视图,则这些相同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是( )A 、6个B 、7个C 、8个D 、9个11.若△ABC 的三边a、b、c满足(a-b)(b 2-2bc+c 2)(c-a)=0,那么△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2.如图,将直角边AC =6cm , BC =8cm 的直角△ABC 纸片折叠, 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 则CD 等于 ( )A 、35B 、322C 、425D 、4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一个直五棱柱的侧面个数是 ,顶点个数是 ,棱的条数是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 CAABD DBBCB二、(11) 120,60︒︒ (12) 〈 (13)(3,2) ( 14)4 (15)36三、(16)解:16、①解:原式=24222+-····················2分=25····················4分②解:原式=12+···················2分=3+··················4分 ③解:原式=4)3()7(22--····················2分 =437--····················3分=0····················4分④解:原式=3333632-⨯+····················2分 =333232-+····················3分=3····················4分(17)略(18)过程略(每个1.5分)A (0,BCD ( 19、(答案不唯一)答:是平行四边形···················1分 理由:如图,连接DB ,与AC 交于O 点。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答案
B'
解:
∵∠B=30°
(2)在 Rt△ODE 和 Rt△OCE 中
O A
C
AB=DE
第 18 题
B =E 图
……6 分
解: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AC,∠BAC=∠ACB=60°,
OE=OE
DE=CE
∴Rt△ODE≌Rt△OCE(HL) ……8 分
∴OD=OC,即 O 在线段 CD 的垂直平分线上,……10 分
又∵ED=EC,即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11分
∴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12分
(或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证明△OCD或△EDC为等腰三角形(9分),再说明OE是
顶角平分线(10分),最后说明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12分),再或者设OE与CD交于点
F,证明△ODF≌△OCF(10分)再说明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12分))
第Ⅱ卷(本卷满分50分)
D
∴ED=EC ……4分
∴∠ECD=∠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等边对等角) ……6分 E
14. 5 ;15. 1.5 ;16. α/22016 。
三、解答题(共 102 分)
17.(10 分)
解:连接 BE,
A F
∵A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
第 20 题图
∴∠DAE= EAC=55°.
21.(12分)
证明:(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 ,ED⊥OB, B
∴ AOE =∠BAO+∠ABO
∴ AOE + 1=90° 1
B DH C
(2)答:PQ= B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溪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模拟测试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又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现在是展现你学习成果的时候,可以尽情发挥。

祝你成功!(本卷满分120,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霍雪平校对:陈雪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的三角形,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5、12、13
C.27、36、45
D.9、12、16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其中一边长为7,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A.11
B. 7
C. 15
D. 15或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底角相等的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C. “同位角相等”是一个命题
D.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是2:4:6,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构成三角形
5.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6. 如图1,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
A.12m B.13m C.16m D.17m
图1
7. 如图2,在Rt△ABC中,∠ACB=90O,BC=6,正方形ABDE的面积为100,则正方形ACFG
的面积为()
A.64
B.36
C.82
D.49
图2 图3 图4
8. 如图3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 在边框AC 上爬行(A ,C 端点除外),设甲虫P 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 ,等边三角形ABC 的高为h ,则d 与h 的大小关系是( ) A.d h >
B.d h < C.d h = D.无法确定
9. 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4所示的△ABC 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A =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 A .300a 元 B .150a 元 C .450a 元
D .225a 元
10. 如图5,在锐角△ABC 中,AB=6,∠BAC=6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
A. 3
B.
C. D. 6
图5 图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把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的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_. 13. 如图7,已知AB ∥ED ,则∠B+∠C+∠D 的度数是 . 1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_cm.
15.如图,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90°,AB=CD ,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得△EAB ≌△BCD .
16. 如图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 点,则∠AOB+∠DOC=_____
D
A
B
C
E
图8 图9 图10
17. 如图9,P 是△ABC 中∠B ,∠C 两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 作DE ∥BC ,分别与AB 、
AC 交于点D 、E ,DE=4cm ,则DB+EC=_______ cm 。

18.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 ,把它们叠放在一起组成一
个新长方体,在这些新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 cm 2 19. 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标有“2”,“3”,“4”,“5”,“6”,
“7 ”其中一个数字,图10中表示的是立方体3种不同的摆法,当“3”在上面时下面的数字是_______
20. 右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
②、③、④、⑤……,则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0分)
21. (本题10分)已知,如图,AB =AC ,DE ∥BC ,请说明AE =AD 成立的理由
.
22. (本题10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A=120º,∠B=20º,∠C=40º,请在三角形的
边上找一点P ,并过点P 和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要求两种不同的分法并写出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E
B
D
C
A
23. (本题12分)如图,AD 是Δ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DC=FD ,AC=BF.(1)说明ΔBFD ≌ΔACD 理由;(2)若AB=10,求AD 的长.
24.(12分)已知:如图,锐角△ABC 的两条高BD 、CE 相交于点O ,且OB =OC . (1)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 是否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F
C
D
E
A
B
25. (本题16分) 如图(1),等边ABC ∆中,D 是AB 边上的动点,以CD 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 ∆,连结AE 。

(1)DBC ∆和EAC ∆会全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试说明AE ∥BC 的理由
(3)如图(2),将(1)中点D 运动到边BA 的延长线上,所作EDC ∆仍为等边三
角形。

请问是否仍有AE ∥BC ?证明你的猜想。

P 2
P 1
40︒40︒80︒80︒
40︒
40︒
20︒20︒
A
B
C
C
B A
参考答案
11. 120° 12. 40° 13. 360° 14. 10 15. 5000 16. 180° 17. 4 18. 164 19. 4 20.n 2
三、解答题(共60分) 21. (本题8分) 22. (本题8分) 23. (本题8分)
24. (本题10分) (1)HL (2)
5
25. (本题14分)
解:(1)甲班的优秀率为:3÷5=0.6=60% 乙班的优秀率为:2÷5=0.4=40%
(2)甲班5名学生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100个, 乙班5名学生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97个
(3)甲班的平均分为1005500==
甲x , 乙班的平均分为1005
100
==乙x 甲班在这次比赛中的方差为:
8.46])100103(1008910011010098100100[(5
1
222222
=-+-+-+-+-⨯=
)()()()S 甲乙班在这次比赛中的方差为
F
C
D
E
A
B
2
.103])10097(1001191009510010010089[(5
1222222
=-+-+-+-+-⨯=)()()()S 乙∴S 甲2<S 乙2
(4)甲班定为冠军。

因为甲班5名学生的比赛成绩的优秀率比乙班高,中位数比乙班大,方差比乙班小,综合评定甲班踢毽子水平较好。

26. (本题12分)(1)全等 (3)AE ∥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