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测题和习题解答
第二章自测题

第二章自测题王士艳(请认真闭卷自测,自查学习本章的效果。
不掌握理论,是难以实践的,何况,我们的理论本身就往往阐明了应如何实践;每题16分,卷面4分,总分100。
)一、为什么“双主体论”是错误的?如何理解教与学的和谐关系?1.教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这就是“双主体论”。
教学是个和谐的矛盾统一体。
然而,“双主体论”却把教与学割裂开来,从而造成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
只单纯地看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没有考虑到:归根结底,学生是获得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因而背离了教学系统的科学发展观,仍然通过“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物”去支配。
由此陷入了“同而不和”的泥坑。
2.“教学生学”,“学”是中心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完全是为“学”服务的,是为了引导、促进学生的“学”,恰恰遵循了“和而不同”的致和之道。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抓住一个“思”字?1.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
3.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特征:独立性4.一个“思”字,抓住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害。
学贵善思,学贵善悟,这就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
学生主体地位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的表达为一个“思”字。
因此,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
可见,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三、如何理解教师的引导作用?它有哪些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启发教学的纲领?为什么要抓住一个“诱”字?1.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
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就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引路人,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向着全面和谐发展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1.关于声现象,哪个说法正确?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在XXX《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是利用了什么?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
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志向。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性?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振幅4.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什么?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禁鸣喇叭标志。
哪种方法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6.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哪个事例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哪个?A。
鸦雀无声B。
窃窃私语C。
宛转悠扬D。
声如洪钟8.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
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是迄今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物。
关于鼓声,哪个说法正确?A。
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
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
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
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9.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二章自测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二章自测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18分)试题1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的需要以及而定。
答案是:理论和实际,现实可行性试题2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命题和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答案是:变量,假设试题3 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念,都可划分为概念和概念两种。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者。
答案是:具体,抽象试题4变量常常用表现,表现变量的数值即。
答案是:数值变量值试题5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
而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答案是:自变量,因变量试题6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和。
答案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试题7假设可由得到,或由得到。
答案是:理论演绎,经验观察试题8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或上的判断。
答案是:观点,逻辑试题9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经验判断和三种。
答案是:逻辑分析,试调查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试题10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选择一项: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答案是:定类变量试题11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选择一项: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答案是:离散变量试题1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选择一项: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答案是:直线相关试题13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A.公理B.定理C.理论D.假设E.学说F.经验概括答案是:公理, 定理, 假设, 经验概括试题14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确定课题B.查阅文献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D.咨询E.搜集资料F.实地考察答案是:查阅文献, 咨询, 实地考察试题15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自测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500X B ⎛⎫ ⎪⎝⎭50,1000,{}()()3497350030.050.95P x C ==,应选C 2.[答案]A【解析】{}{}()4>340.20.0016P X P X ====,应选A 3.[答案]D【解析】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是不连续函数,应选D 4.[答案]B【解析】()121lim lim011x x F x x →∞→∞==≠+,()1F x 不是分布函数;()3lim 01x x F x e -→∞==≠,()3F x 不是分布函数;()431311lim lim arctan 042442x x F x x π→∞→∞⎛⎫=+=-=≠ ⎪⎝⎭,()4F x 不是分布函数,应选B5.[答案]D 【解析】()1021011010a a af x dx dx a x x+∞+∞+∞-∞==-===⎰⎰,应选D 6.[答案]C【解析】()2212ba b a f x dx xdx +∞-∞-===⎰⎰,当0a =,b =时,2212b a -=,应选C7.[答案]A 【解析】(){2,1<<120,x f x -=其他,不满足()21f x dx +∞-∞=⎰;(){(),1<<1330,0x x f x f x -=≥其他,不满足;(){()2,1<<1440,1x x f x f x dx +∞--∞==⎰其他,不满足;应选A8.[答案]B【解析】{}()111011124x P x f x dx dx --≤≤===⎰⎰,应选B 9.[答案]A【解析】(){}()14,2<<420,313<<42x X f x P X f x dx ⎧===⎨⎩⎰其他,{}()3.252.2512.25<<3.252P X f x dx ==⎰应选A(注意:{}()43.513.5<<4.54P X f x dx ==⎰{} 5.54.54.5<<5.500P X dx ==⎰)10.[答案]B 【解析】()()()()221221,4x f x X N +-⋅=- ,应选B11.[答案]D【解析】(){}{}22Y y F y P Y y P X y P X ⎧⎫=≤=-≤=≥-⎨⎬⎩⎭1122X y y P X F ⎧⎫⎛⎫=-≤-=--⎨ ⎪⎩⎭⎝⎭()()122Y y F y f x ⎛⎫=- ⎪⎝⎭应选D 二、填空题1.[答案]0.1【解析】20.10.30.330.71a a a ++++=+=,0.1a =2.[答案]12【解析】(){}{}{}31221262F P X P X P X =≤==+===3.[答案]3132【解析】15,2X B ⎛⎫ ⎪⎝⎭{}{}51314151232P X P X ⎛⎫≤=-=-=⎪⎝⎭4.[答案]2【解析】{}000!P X e e λλλ--==={}2222!2P X e eλλλλ--===由于24ee λλλ--=,>0λ,故2λ=.5.[答案]0.4【解析】由()F x 可以看出X 服从离散型分布X a b P 0.40.6{}<<0.422aa b P X P X a +⎧⎫===⎨⎬⎩⎭6.[答案]0【解析】{}0P X c ==7.[答案]13xe【解析】当<0x 时,()()1133x x f x F x e e'⎛⎫'=== ⎪⎝⎭8.[答案]22e-【解析】()(){()22,020,0,12x e x x f x F x f e --≤'=== 9.[答案]3【解析】{}()11111>1223aa P X f x dx dx a a +∞-====⎰⎰,3a =10.[答案]1【解析】()()()()11x x x x Φ+Φ-=Φ+-Φ=⎡⎤⎣⎦11.[答案]x μσ-⎛⎫Φ⎪⎝⎭【解析】(){}X x x F x P X x P μμμσσσ---⎧⎫⎛⎫=≤=≤=Φ⎨ ⎪⎩⎭⎝⎭12.[答案]0.5【解析】{}()22000.52X P X P ≤⎧⎫≤=≤=Φ=⎨⎬⎩⎭13.[答案]6.5【解析】{}555<<<0.6915<6.5333X a a P X a P a ---⎧⎫=⎨⎩⎭()218y --【解析】当()2,Y N μσ时,()0,1Y N μσ- ,令Y X μσ-=,则Y X σμ=+,由21Y X =+,故2σ=,1μ=,()()218y Y F y --=三、【解析】X 的可能取值,0,1,2{}22251010C P X C ==={}1123256110C C P X C ==={}23253210C P X C ===X 的分布规律为X012P0.10.60.3四、【解析】(1)(),1<0,0<10,x x f x x x --≤⎧⎪=≤⎨⎪⎩其他当<1x -时,()0F x =;当1<0x -≤时,()()21122xx F x t dt -=-=-⎰;当0<1x ≤时,()()210122xx F x t dt tdt -=-+=+⎰⎰;当1x ≥时,()()0111F x t dt tdt -=-+=⎰⎰()220,<11,1<0221,0<1221,1x x x F x x x x -⎧⎪⎪--≤⎪=⎨⎪+≤⎪⎪≥⎩(2){}()5<0.50.58P X F ==(3){}{}()115>0.510.510.51288P X P X F ⎛⎫-=-≤-=--=--= ⎪⎝⎭五、【解析】(1){}()20001200020001>20002000xP P X f x dx e dx -+∞+∞===⎰⎰120002000xee --+∞=-=(2)()4421P P e-==。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低碳B。
节水C。
节能D。
绿色食品2.如图,在△ABC 中,AB = AC,∠A = 36°,BD 是 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A。
18°B。
24°C。
30°D。
36°3.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 90°,AC = 9,BC = 12,则点 C 到 AB 的距离是()。
A。
5B。
25C。
4D。
34.如图,已知∠C = ∠D = 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 Rt △ABC ≌ Rt △ABD,以下给出的条件合适的是()。
A。
AC = ADB。
BC = ADC。
∠ABC = ∠ABDD。
∠BAC = ∠BAD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
20°B。
120°C。
20°或 120°D。
36°6.在△ABC 中,AB² = (a + b)²,AC² = (a - b)²,BC² = 4ab,且 a。
b。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 90°B。
∠B = 90°C。
∠C = 90°D。
△ABC 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5 和 12,则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是()。
A。
5B。
6C。
6.5D。
88.如图,在△ABC 中,AD,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 AB = AC,∠CAD = 20°,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第二章_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习题解答

第二章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习题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自测题2.1 程序阅读题2.1.1 设有说明:int a=3, b=100;下面的循环语句执行(1)次,执行后a、b的值分别为(2)、(3)。
while(b/a>5){if(b-a>25) a++;else b/=a;}解答:本题检查学生整除的概念。
跟踪:(1)14(2)17(3)1002.1.2 设有说明:int x,y,n,k;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备选答案中的(1),当n=10,x=10打印结果是(2)。
cin>>x>>n;k=0;do{x/=2;k++;}while(k<n);y=1+x;k=0;do{y=y*y;k++;}while(k<n);cout<<y<<endl;备选答案:A. n n x y )1(+=B. n n x y 2)21(+=C. n n x y )21(+=D. n n x y 21)21(++= 解答:第一个循环使x 成为:n x 2;y 成为:n x 21+;第二个循环使y 成为:nn x 2)21(+; (1)B考虑整除,当x 连除4次2以后即为0,所以:nx2为0 (2)12.1.3 请看如下程序段: if (num==1) cout<<”Alpha”; else if (num==2) cout<<”Bata”;else if (num==3) cout<<”Gamma”;else cout<<”Delta”;当num 的值分别为1、2、3时,上面程序段的输出分别为(1) 、(2) 、(3) 。
解答:检查条件语句与字符串输出概念: (1)Alpha (2)Bata (3)Gamma2.1.4 执行下面程序段后,m 和k 的值分别为 (1) 、 (2) 。
int m,k;for(k=1,m=0;k<=50;k++){if (m>=10) break; if (m%2==0){m+=5; continue; } m-=3; }(1)11 (2)8二.编程与综合练习题2.2 有一个函数:⎪⎩⎪⎨⎧≥-≤≤<=)10x ( 113x )10x (1 1-2x 1)(x x y编写程序,输入x ,输出y 。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第2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2一、在括号用“ ”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由有源元件提供的;()(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份是交流信号源提供的;()(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信号为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解:(1)×(2)√(3)×(4)×(5)√(6)×(7)×二、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2-2解:(a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直流电源U B B 短路。
(b )可能。
(c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叠加)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
(d )不能。
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
(e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C 2短路。
(f )不能。
因为输出信号被U C C 短路,恒为零。
(g )可能。
(h )可能。
(i )不能。
因为T 截止。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 已知U CC =12V ,晶体管的 =100,'b R =100k Ω。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iU =0V 时,测得U BEQ =0.7V ,若要基极电流I BQ =20μA , 则'b R 和R W 之和R b= ≈ k Ω;而若测得U CEQ =6V ,则R c = ≈ k Ω。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i U =5mV 时,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0.6V , 则电压放大倍数uA = ≈ 。
(3) 若负载电阻R L 值与R C 相等 ,则带上负载后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 = V 。
初二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判断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只需要判断最后一位数字是否为偶数即可。
若为偶数,则整个数字为偶数;若为奇数,则整个数字为奇数。
故答案为B。
2. 答案:C。
解析: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就是将小数乘以100。
故答案为C。
3. 答案:A。
解析:计算两个小数的和,保留末尾两位小数。
故答案为A。
4. 答案:D。
解析:折扣价 = 原价 - 原价 ×折扣百分比。
故答案为D。
5. 答案:B。
解析:编码密码需要根据26个字母的顺序进行移位加密。
故答案为B。
第二节填空题6. 答案:250。
解析:由百分数的定义可知,如果一个百分数的百分数部分是整数,那么这个百分数就是这个整数本身,百分数部分为100时表示完整的数值。
故答案为250。
7. 答案:11。
解析:解方程 x + 4 = 15,得 x = 11。
故答案为11。
8. 答案:32。
解析:计算 4 × 8,得 32。
故答案为32。
9. 答案:15。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公式为 an = 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an 为第n项。
故答案为15。
10. 答案:10。
解析:利用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 C 为周长,r 为半径。
故答案为10。
第三节解答题11. 解:根据题意,有 a ÷ b = 2 且 a + b = 13,求 a 和 b 的值。
解法一:利用方程组求解,将 a 和 b 分别表示为 x 和 y,则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组:x ÷ y = 2x + y = 13根据第一式可得 x = 2y,将其代入第二式得到 2y + y = 13,解得 y = 4,代入第一式可得 x = 8。
故 a = 8,b = 4。
解法二:利用代入法求解,将 a = 2b 代入 a + b = 13,得 2b + b = 13,解得 b = 4,代入 a = 2b 可得 a =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各为多少伏?
解:由于ICQ=2mA,所以UCEQ=VCC-ICQRC=6V。
空载时, (UCEQ- UCES)<(VCC-UCEQ),说明输入信号增大到一
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
UomUCE Q 2U A CE S3.8V 2
12
当 R L 3 k 时 , ( U C E Q - U C E S ) [ I C Q ( R C R L ) ] ,
解I B:Q (1)I CQ求解 R2b0μA
Rb
V CC
U BEQ I BQ
565 k
A
11
(2)求解RL:
Au
Uo Ui
100
Au
RL'
rbe
RL' 1.4k
11 1 Rc RL 1.4
RL 2.6k
2.10 在图P2.9所示电路中,设静态时ICQ=2mA,晶体管饱和
管压降UCES=0.6V。试问:当负载电阻RL=∞和RL=3kΩ时
而若测得UCEQ=6V,则Rc=
3 (VCCUCEQ) IBQ≈
kΩ。
A
1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Ui 5mV时,输出电压
有效值Uo' 0.6V ,则电压放大倍数 A u = Uo Ui
≈ -1 2 0 。若负载电阻RL值与RC相等 ,则带上负载
后输出电压有效值U o =
RL
R
+
C
R
L
U
' o
Au
Rc rb e
308或
312.5
R i R b∥ rbe rbe 1 .3 k 或 1.2 5 k
当RL=5kUΩRACE时uosQ,R静RRc sC态rRbeL管5rRbke压LV降ACCu、电IC压9Q3(放RC大∥倍R数L )分 别2.3为V
Au
RL'
rbe
115或 117
=
0 . 3 V。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VCC=12V,RC=3kΩ,静态管压 降UCEQ=6V;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Ω。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A ;
A.2V
B.3V
C.6V
A
2
(2)当 U i =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则
IBVCCRbU 2 BE
UBE Rb1
0.0116mA
UCVCCICRc 7.9V
A
7
(2) Rb1短路,由于UBE=0V,T截止,UC=15V。
(3) Rb1短路,临界饱和基极电流
IBSVCC R U cCES0.024mA
实际基极电流 IBVCCR bU 2 BE0.174mA
由于IB>IBS,故T饱和,UC=UCES=0.5V。
解: 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 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均相等, 它们分别为
I BQ
VCC U BEQ Rb
U BEQ Rs
22
μA
ICQ IBQ 1.76mA
rbe
rbb'
(1
)
26mV I EQ
1.3k
A
9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分别为 U C E Q V C C I C Q R c 6 .2 V
Aus
rbe Rs rbe
Au
A47
10
Ri Rb∥ rberbe1.3k 或 1.25k
RoRc5k
2.9 已知图P2.9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4kΩ。
U (则1(I)C负Q2现)载已若电V测测阻CC得得RLR静U为Uc态多i 和CE管少Q 压千o降欧的2U?有mCAE效Q=值6分V别,为估1算mRVb和约1为00多m少V,千欧;
输出电压的幅值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3)在U i =1mV时,将R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
真,若此时增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B ;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C.为正弦波
(4)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B 。
A.RW减小
B.Rc减小
C.VCC减小
A
3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4) Rb2开路,T截止,UC=15V。
(5) 若Rb2短路,则因UBEVCC15V使T损坏。
若b-e间烧断,则UC=15V;若b-e间烧成短路,则
将影响VCC,难以判断UCA的值。
8
(6) Rc短路,由于集电极直接接直流电源,UC=VCC=15V
2.7 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80, rbb' 100 分别计算RL=∞和RL=3kΩ时的Q点、 A、 uRi 和Ro。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解答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 已知VCC=12V,晶体管的=100, Rb' 100k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 U i 0V 时,测得UBEQ=0.7V,若
要基极电流IBQ=20μA, 则
R
' b
和RW之和Rb
= (VCCUBEQ) IBQ≈ 5 6 5kΩ
2.3 试求出图P2.2(a)、(b)所示电路Q、A u
Ri和Ro 的表达式。
I BQ
VCC U BEQ R1 R2 (1 ) R3
ICQ IBQ
U CEQ VCC (1 ) I BQ R3
Au
R2∥R3 rbe
,
R i r b e ∥ R 1,R o R 2 ∥ R 3
A
4
IBQ(R2R2R3VCCUBEQ) [R2∥R3+(1+)R1] ICQ IBQ
空载时,比较( UCEQ - UCES )
与( VCC- UCEQ ),取其小者,
除以
2
有与53..I载37CV5Q时V,(。,有R比c效∥较值R(L约)U为取CE其Q -小者UC,ES除)
以2
带载时:IBQ=20μA,ICQ=2mA,
UCEQ3V。
A
6
2.6 电路如图P2.6所示,已知晶体管=120,在下列情况 下,用直流电压表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
少?设VCC=15V,晶体管饱和管压降UCES=0.5V。 (1)正常情况 (2)Rb1短路 (3)Rb1开路 (4)Rb2开路 (5)Rb2短路 (6)RC短路
解:设UBE=0.7V。则 (1) 基极静态电流
UCEQ VCCICQ(R4 R1)
A u
R4 rbe
Ri
R1 ∥
rbe 1
Ro R4
A
5
2.4 电路如图P2.4(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
态时UBEQ=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的 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
解:空载时:IBQ= 20μA,ICQ=2mA, UCEQ=6V;最大不失 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