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技术研究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技术研究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技术研究摘要: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为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亦或是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其主要是改变天线表面阵列而发出的波束合成方式,以此改变波束扫描方向的雷达,此类设计与机械扫描雷达天线不同,其无需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实现大范围侦测。
本文从相控阵技术的概念入手,对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主要工作方式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工作方式;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雷达的是远距离侦测的眼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使得雷达无论是在测量距离还是测量准确度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进步。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是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其测量距离远、准确度高,尤其是在多目标的测量跟踪上具有极强的优势,是部队应用较多也是投入研究力度极大的一种雷达技术。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优化探测性能的作用。
1 相控阵技术的概念相控阵技术是指以阵列天线不同单元幅度、相位以及空间波束扫描为控制对象的一种控制技术。
其中,空间波束是在相控阵技术对不同单元阵列天线幅度和相位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2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主要工作方式2.1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角度工作方式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角度工作过程中,其基本工作方式为手控、引导、搜索、跟踪等几个步骤。
在手控时,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操作人员通过使用伺服操纵杆来手动控制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阵面法线的指向,将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扫描范围对准所需扫描的目标空域。
利用角度引导数据,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伺服系统来驱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阵面的法线来跟随引导数据进行移动,实现对于空域的扫描。
而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电子扫描波束按照顺序实现对于目标空域的扫描,其中,扫描多采用的是光栅扫描的方式完成对于指定空域的覆盖。
最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通过对接收到的目标的方位、速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移动的方位、俯仰角度误差的计算,通过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移动伺服控制系统完成对于目标的跟踪。
相控阵雷达变数据率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相控阵雷达变数据率跟踪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控阵雷达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其主要优点在于具有高分辨率、灵活性、抗干扰性等特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相控阵雷达的数据处理量是很大的,需要高效的处理算法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度。
因此,如何优化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算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算法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变数据率跟踪方法对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优化,实现对雷达回波信号的实时跟踪。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确定问题所在。
2. 对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和实验,找出数据处理中的瓶颈。
3. 提出基于变数据率跟踪方法的优化算法,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
4. 对比分析各种优化算法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5.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最优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实现。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 根据相控阵雷达原理,分析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处理算法。
2. 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对相控阵雷达的数据处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 提出变数据率跟踪方法优化算法,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
4. 对比分析不同的优化算法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研究预期成果预计本研究可以解决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瓶颈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具体成果包括:1. 提出基于变数据率跟踪方法的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实现数据处理的高效和准确。
2. 对不同算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逐步优化算法。
3.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最优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实现。
六、研究时间安排1. 第一年:了解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并分析数据处理流程和算法,明确问题所在。
2. 第二年:通过实验和分析,找出数据处理中的瓶颈,提出优化算法。
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作者:王伟刘磊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第18期摘要从整体角度来讲,可以将传感器资源管理过程看成是其对相关传感器探测资源进行控制的过程。
这个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特点。
本文从相控阵技术的概念入手,对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相控阵雷达资源管理以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优化探测性能的作用。
为了保证上述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对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问题以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的不同雷达形式加以重视。
1 相控阵技术的概念相控阵技术是指以阵列天线不同单元幅度、相位以及空间波束扫描为控制对象的一种控制技术。
其中,空间波束是在相控阵技术对不同单元阵列天线幅度和相位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2 相控阵雷达资源管理技术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资源管理进行研究:2.1 选择相控阵雷达自适应采样间隔的策略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策略完成相控阵雷达自适应采样间隔的选择:在保证波束发射与所照射目标之间置信度和概率固定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目标照射次数。
从本质上讲,可以将这种选择原则看成:人们需要在确定某个置信度值的基础上,将改置信度值对所照射目标之间采样间隔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自适应采样间隔。
2.2 后续发射波束照射目标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照射过程中,影响后续发射波束与目标照射之间有效性关系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实际采样间隔的数值大小、预测值的准确度水平以及所预测位置点迹录取区域大小。
2.3 采样间隔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采样间隔数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中,目标预测位置会随着该数值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除此之外,因为所发射波束的指向位置为实际的目标预测位置,因此,当采样间隔数值发生变化之后,目标预测位置中的波束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跟踪模型研究

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跟踪模型研究一、绪论A.研究背景和意义B.国内外研究现状C.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二、基础理论A.雷达原理与工作原理B.相控阵雷达技术C.预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三、跟踪模型算法A.预警目标信息的获取B.卡尔曼滤波跟踪算法C.基于UKF的跟踪算法D.基于多目标跟踪的算法四、实验与仿真A.参数设置和模拟环境B.对比不同模型算法的实验结果C.模型性能评估和优化五、结论与展望A.本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B.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C.相控阵雷达跟踪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一、绪论A.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雷达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远程预警雷达更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升级,保障国家安全防范和打击意外袭击成为了各国军队的重点任务。
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作为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实现了对远距离目标的快速发现和跟踪,已经逐渐成为了军事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开展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跟踪模型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保障国家安全,防范和打击意外袭击,以及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B.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远程预警雷达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比如美国的E-2C/D预警机,中国的KJ-200/500预警机等等。
但是,远程预警雷达跟踪模型研究,特别是在算法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在国际上,对于远程预警雷达跟踪模型算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粒子滤波算法等进行的。
但是,这些算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收敛速度慢、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够等。
在国内,远程预警雷达跟踪模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军航空兵部队的KJ-200/500预警机,其跟踪模型算法已经逐渐成熟,具有一定的性能和优势。
相控阵雷达系统最大跟踪能力研究

Absr c : Ma i m r c i g c p ct fp a e a r y r d ri o n y ak y s se i d x b ta s ta t xmu ta k n a a iy o h s d-r a a a sn to l e y t m n e , u lo
d v lp db e e o e y VC++ a d t e r l t d c n l s o swe e v lda e n t e s m u a i n s fwa e n h e a e o c u i n r a i t d o h i l t o o t r . Ke r : p a e - r a y wo ds h s d a r y; r v s t i e i i t me: mD l m r c i g c p c t  ̄ mu t a k n a a iy x
工 作 模 式 的研 究 基 础 。 为 了从 工 程 应 用 的 角 度 深 入 分 析 该 性 能指 标 , 本 文 在 Sn e igr模 型 基 础 上 ,
分 析 雷达 跟踪 的重访 时间与工 程测角误 差 的关 系,并 且分析 在最 小检测信 噪 比(N ) S R 情况下 的跟 踪
第8 卷 第 4 期
21 0 0年 8月
信 息 与 电 子 工 程
I ORMATI NF ON AND EC R0NI EL T C ENGI NEERI NG
光纤光学相控阵相干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光纤光学相控阵相干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光纤光学相控阵相干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光纤光学相控阵相干激光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激光雷达(LiDAR)作为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
然而,激光雷达在成像距离、分辨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相控阵(Phased Array)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声学领域的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构成全向定向辐射场的干涉阵列天线,实现对目标的定向和信号处理,大大提高了雷达的性能指标。
而光纤光学相控阵(Fiber Optic Phased Array)结合了光学和相控阵技术,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纤光学相控阵相干激光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光纤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系统的构成包括光学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光学发射端光学发射端是指激光束从激光器出发,通过光学系统射入相控阵阵列中。
下面将从激光器、光束调制和光学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具体介绍。
1. 激光器激光器是光纤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系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常见的激光器有GaN-laser、DFB-laser、VCSEL等。
不同类型激光器的波长、输出功率、调制速度、光谱宽度等性能都不相同。
2. 光束调制由于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复杂多变,因此对光束进行调制是必不可少的。
光束调制技术指的是对激光束的幅度、相位、极化等进行调制,从而使得激光束具有一定的时序和空间性能。
3. 光学结构光学结构的设计对光纤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的性能影响很大,其主要包括激光器输出光束整形结构、光纤产生相位延迟的结构和射线发射天线阵列结构。
光学接收端光学接收端是指相控阵阵列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信号,通过光学结构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下面将从相控阵阵列、光学结构和光电转换三个方面展开具体介绍。
1. 相控阵阵列光纤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中的“相控阵”即指阵列天线。
利用相控阵雷达自身资源组网方式的研究

点 间的通 信 , 并对利用雷达 资源组 网的性 能进行 了评估 , 结果 表 明采用 特殊设 计 的相控 阵雷达节 点能够 实现 网络组 建进
行信息共享 。 关键词 : 雷达 ; 网络 ; 相 控阵天线 ; 时 隙
A S t u dy o n Ne t wo r k Co m m un i c a t i o ns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Pha s e d Ar r a y Ra da r
t h e p h a s e d a r r a y c a n a c h i e v e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a n d r a d a r f u n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 r a d a r ;n e t wo r k d e s i g n ;P h a s e d a r r a y a n t e n n a ;t i me s l o t
T A0 Yu , XU Re n h ui
( 1 .N a n j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e c h n o l o g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3 9, C h i n a ) ( 2 .D e p a r t me n t o f T e l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I C E, P L AU S T,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7 ,C h i n a )
me n t i s p r e s e n t e d t o s h o w t h e s i mu l a t e d p e f r o r ma n c e o f t h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d e s i g n e d n e t w o r k,t h e 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相控阵雷达技术在目标探测与跟踪中的应用

相控阵雷达技术在目标探测与跟踪中的应用雷达技术在战争、民用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能够探测出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为后续的跟踪、识别、制导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而现代雷达技术中,相控阵雷达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相比传统的机械式雷达,相控阵雷达具有探测、跟踪精度更高、反应更迅速、抗干扰能力更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航、气象、海洋等多个领域。
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原理是控制射频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形成有向性较强的波束,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向探测和跟踪。
与传统的机械式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不需要机械扫描,只需控制阵列中每个元件的相位和幅度,就能够实现波束的快速转向,从而提高了探测和跟踪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相控阵雷达还具有舒适性压制、多波束、多任务、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工作。
在军事领域,相控阵雷达应用广泛。
具体来说,它主要应用于武器指示、目标搜索、目标跟踪、战机导航等领域。
例如,在武器指示方面,相控阵雷达能够快速锁定敌方目标,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打击;在目标搜索方面,相控阵雷达可以快速扫描区域,找到敌方目标;在目标跟踪方面,相控阵雷达能够追踪敌方目标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以提高打击的精准度;在战机导航方面,相控阵雷达能够为战机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使其更加精确地地避开敌方防空雷达的扫描。
除军事领域外,相控阵雷达还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航空方面,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民航飞机的着陆和起飞等环节中。
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式雷达,相控阵雷达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目标位置和速度,从而为安全着陆和起飞提供更为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支持;在气象领域,相控阵雷达可以为气象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天气探测和监测信息。
此外,相控阵雷达还被用于海洋领域、交通领域的安全监测等多个领域。
总的来说,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与传统的机械式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反应速度更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气象、海洋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13T11:44:35.707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2期作者:刘伟1 刘利民2 卢小汐3 [导读] 本文从相控阵技术的概念入手,对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主要工作方式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1.陆军工程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3;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陕西华阴 714200)(2.陆军工程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3;3.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陕西华阴 714200)摘要: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为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亦或是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其主要是改变天线表面阵列而发出的波束合成方式,以此改变波束扫描方向的雷达,此类设计与机械扫描雷达天线不同,其无需用机械马达驱动雷达天线,便可实现大范围侦测。
本文从相控阵技术的概念入手,对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主要工作方式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相控阵雷达;工作方式;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雷达的是远距离侦测的眼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使得雷达无论是在测量距离还是测量准确度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进步。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是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其测量距离远、准确度高,尤其是在多目标的测量跟踪上具有极强的优势,是部队应用较多也是投入研究力度极大的一种雷达技术。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优化探测性能的作用。
1 相控阵技术的概念
相控阵技术是指以阵列天线不同单元幅度、相位以及空间波束扫描为控制对象的一种控制技术。
其中,空间波束是在相控阵技术对不同单元阵列天线幅度和相位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2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主要工作方式 2.1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角度工作方式
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角度工作过程中,其基本工作方式为手控、引导、搜索、跟踪等几个步骤。
在手控时,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操作人员通过使用伺服操纵杆来手动控制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阵面法线的指向,将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扫描范围对准所需扫描的目标空域。
利用角度引导数据,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伺服系统来驱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阵面的法线来跟随引导数据进行移动,实现对于空域的扫描。
而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电子扫描波束按照顺序实现对于目标空域的扫描,其中,扫描多采用的是光栅扫描的方式完成对于指定空域的覆盖。
最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通过对接收到的目标的方位、速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移动的方位、俯仰角度误差的计算,通过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移动伺服控制系统完成对于目标的跟踪。
2.2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距离工作模式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在对空搜索状态,信号处理分系统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范围为以波门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波门中心位置可以采用人工设置与引导数据制定等的方式,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会持续搜索直至通过门限,待到通过门限后进入验证与转跟踪过程。
2.3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跟踪目标的捕获与跟踪
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目标捕获中需要确保目标在波束范围内,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所采用的电扫描方式在目标跟踪、捕获时会受到天气、搜索空域大小以及搜索速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对于中高空飞行的目标,在杂波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二进制检测。
在检测到目标后,需要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验证,同时对已跟踪的目标进行航迹相关,避免重复进行目标的捕获,经过若干的驻留后,在雷达数据处理中心中建立目标跟踪航迹。
计算机根据所测量到的目标的信息形成测量目标的测量值,对测量值进行平滑滤波,外推下一跟踪驻留时刻目标位置的预测值,待到在该驻留时刻检测到目标信号后对新检测到的角度误差、距离误差等的数据进行测量,并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完成对于目标的跟踪。
2.4 做好对于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目标跟踪丢失的处理
在使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对飞行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中,由于回波强度起伏以及杂波等的影响,会导致目标的丢失,当出现这一情况时,不宜立即停止跟踪,而是需要根据最后测量到的目标的航迹来推测计算波束指向、波门位置等,等待再次出现目标回波信号,如连续多个驻留对未能检测到目标回波信号,则认为跟踪目标的丢失。
此时,需要启动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的搜索功能对目标空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电扫描搜索,如仍未能发现目标则认为目标跟踪彻底丢失。
3 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3.1 集中式雷达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集中式融合的计算方法主要包含序贯滤波算法、并行滤波算法以及数据压缩算法。
在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序贯滤波算法的优势在于,这种计算方法在结合数据关联方法的计算过程中能够产生良好的计算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利用序贯滤波算法对传感器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关联门数值的有效降低。
但这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量相对较大;数据压缩算法的优势在于,其总运算量较少,但将这种计算方法应用在多种不同形式传感器的测量过程中时,需要在变化该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的量测目的;并行滤波算法的优势在于,这种计算方法不会受到不同传感器量测形式的影响和限制,但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量最大。
与集中式雷达组网资源管理技术相比,分布式雷达组网资源管理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
3.2 分布式雷达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
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分布式融合处理发生在网络的所有节点中,这种现象是由该结构将所有节点都看作中心节点引发的。
这种方式是指,令完全分布式网络中包含一个令牌,网络中的某个节点相关传感器管理决策的作出需要建立在获取该令牌的基础上。
由于完全分布式网络中包含的节点数量相对较多,且节点对令牌的获取具有独立性。
为了保证所有节点决策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事先分别对各个节点的令牌持有时间进行设定,随着时间的变化,持有令牌的目标节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满足所有节点的决策需求。
4 结论
就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资源管理技术而言,由于采样间隔的变化会对预测值所在位置、预测位置波束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自适应采样间隔的选择加以重视。
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主要包含集中式网络结构与分布式网络结构两种不同的形式,相比之下,分布式网络结构更好,这两种技术都具有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金宝,胡建波,陈信在,杨文超.浅谈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5(08).
[2]周瑞清,刘新华,史守峡,等.捷联导引头稳定与跟踪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8.
[3]尹亮,姜秋喜,潘继飞,陈晟.一种相控阵雷达指纹特征提取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12(05).
[4]王嘉鑫,林德福,祁载康,等.全捷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隔离度寄生回路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11(33).
[5]李富贵,夏群利,祁载康.全捷联导引头寄生回路影响与辨识校正[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8):73-78.
[6]王象,李盾,毕莉.相控阵雷达相干视频信号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
[7]王琪,付书堂.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捷联波束稳定算法研究[J].航空兵器,2011(6):3-5.
[8]徐松柏.基于跟踪反馈的相控阵雷达宏微观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9]陶秋峰,谷雨,方韬,彭冬亮.相控阵雷达系统功能仿真及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4(08):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