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课件

合集下载

阿里山纪行1.ppt

阿里山纪行1.ppt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 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 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赏析: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
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森林恰似一片汪洋” 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 宝塔”,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它们排列整肃,如 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 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 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 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温馨 1、要交代清楚作者的行踪。 提示:2、要抓住主要的景点。
作者行踪:
台北松山机场 阿里山站
嘉义 神木
林区水潭 深山中的原始森林 山间的曲径幽路 在深山林间穿行
见到神木
写法
下山
移步换景
本文的语言高雅、凝练、
和谐、畅达,你认为文中哪 些语言最让人喜欢,值得补 充到读书笔记中去积累呢? 请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 因,课后摘抄。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 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 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 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 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
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 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 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 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 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 象最深?学习本文写法写 一篇游记
请用一句话表
达对阿里山的赞美 之情。
林区宁静
曲径青苔
森林无边
潭水清澈
神木巨大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2、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引出阿里山、神木,引起下文。 三段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 多姿的大千世界
● 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融mǐ 风靡
· dì
谛听
·
lán kān
· · 山岚 堪称 guì
学习反馈
学完本文后,你 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把刚才积累到的句子 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
2、完成《导学导练》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风光美如画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风光美如画
林海云雾
景 潭水清澈 情 爱我河山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正准备带领 大家动身游览风光如画的阿里山,请 你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
温馨提示:先小组讨论,找出作者的行
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 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 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作者行踪:
台北松山机场
嘉义
阿里山站
神木
写法:移步换景

阿里山纪行课件

阿里山纪行课件
般 生
长 缓


红 桧
。 红
桧 属
柏 科
常 绿
乔 木
, 质
地 幼
坚 ,

矗 立 在 阿 里 山 的 天 然 森 林 区 , 是 一 株 树 龄 达
阿 里 山 神 木
神尽十衰,作 三
。沧三。非桥 千
美点寻踪:
可参考下列句式,其他赏析方式亦可。
对于文中的
段落皆可)
,(词语、句子、
我觉得

节奏美: 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

曲,字音的响沉、抑扬、错杂相间
言 富
拟声美: 运用“拟声词”
典雅 凝练

和谐
音 乐 美
音节美: 双音节词运用,交替使用单双音节词
修辞美:
运用修辞格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而且也能调节音节、增强音乐美
畅达 句式多样
融情于景:
在这美丽的风景描绘中,表 达了作者对阿里山的赞美,对祖 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谢谢大家火 斧 金 , 所 以 又 被 尊 为 树

树 围
粗 约
二 十
公 尺 , 是
阿 里
山 之
宝 。
神 木


里 山
神 木
的 寿
命 和
体 积
都 很
罕 见
。 树
身 高

不 能 成 材 , 所 散 发 的 馥 郁 气 息 , 历 久 不

具 等
, 是
珍 贵
木 材
之 一
。 桧
树 一
阿里山纪行
执教:张海兵
行踪线索:
台北松山机场 四十分钟
森林小火车3小时

阿里山纪行PPT33 苏教版 (共18张PPT)

阿里山纪行PPT33 苏教版 (共18张PPT)

• ③文中具体哪些语句突出山的幽 深?“穿过莽莽的林海……云 雾浓稠”
④文中的“古典文化”指的是哪 方面? 这里指古代的交通方式和礼 仪风俗。
2层(3-9段)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和
所见的优美风光,抒发作者赞美之情。
承上启下 • 3段:过渡段 • 阅读(4-9段)并结合下图,问:作 者在到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优美的 风光?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景1:
• ①姊妹潭 ——清澈透亮 • ②修辞方法: 比喻—潭水如明镜,水木相映如水墨 画;引用传说—交代水潭得名的由来, 神奇
景2:
• • • • • ①原始森林 ——宁静 问:文中的“那”指的是? 代词,代“潭无鱼鳖……却又没有了” 问:文中“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 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阿里山纪行
课件设计 350495488@ 梁君群
作品简介:
吴功正,当代作家和文艺评 论家;1997年7月初,他应邀到 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 学者陪伴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 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 山风光深深陶醉,于是写下了这 一篇游记。
结构划分:
• 第一部分(1) 请问,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 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 的歌曲。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 有什么作用?请概括本段内容。
第三部分:写下山,以《高山青》 结尾,首尾呼应
• 文中哪句话概括作者所见: 树密阴厚
• 文中哪句话概括作者所感: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61006阿里山纪行ppt

61006阿里山纪行ppt

最原终始将森会林欣赏到阿里曲山径的幽标路志和灵魂——
( )……
神木
说说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
神木
下山路上
写法: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 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 ①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②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阿里山的风光给作者的总体感受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吴纪 行 功

作者及背景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
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 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在此期间,他游览了阿里 山并深深陶醉于此。他想应把那美丽的阿里山描 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人了解它,于是 回国后写下了此文。
初读课文,要求:
1.速读课文,标好小节号、划出你不 认识的生字词。
风光美如画
自主探究——感受美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请给阿里山的各个景点起个名字。
(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
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
自主探究——感受美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古老的神木
红 色 小 火 车
古 式 小 火 车
视觉、听觉
这种小火车,
我们只有在祖国 东北的深山老林 里才能见到。不 过,它经过改装, 变成了纯粹的旅 游性小火车,还 颇有古式小火车 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 机,也是那样的 咣当咣当声,它 使我们觉得时空 倒退,引发了我 们的思古幽情。
峰回路转,迂
姊妹潭
曲穿过一片林区, 眼前骤然一亮,出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公开课课件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公开课课件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 古寺宝塔。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了,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 是浓 荫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团团浓荫, 决计长不 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 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爱我河山 爱我中华
阿里山晨曦
小火车
林海云雾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正准备带领 大家动身游览风光如画的阿里山,请 你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
温馨提示:先小组讨论,找出作者的行
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 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 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作者行踪:
台北松山机场
嘉义阿里山站神木源自写法:移步换景2、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 引出阿里山、神木,引起下文。 • 三段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整体感知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 是什么?
请你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 是什么?
风光美如画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风 光




林海云雾 潭水清澈 情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 · 山岚 堪称 guì
· 红桧
除了以上生字外,你 还积累到哪些词语?
接风洗尘 恍如隔世 庞然大物
风靡一时 人迹罕至 无可匹敌
1、划出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2、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1、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 城市嘉义、改乘森林小火车、 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 迂曲穿过一片林区……

阿里山纪行PPT36 苏教版 (共42张PPT)

阿里山纪行PPT36 苏教版 (共42张PPT)

a
这种小火车只有在祖 国东北的深山老林里 才能见到。不过,它 经过改装,变成了纯 粹的旅游性小火车, 还颇有古式小火车的 模样和情调:也是那 样的牵引机,也是那 样的咣当咣当声,它 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 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 情。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 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 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 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 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 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 画。
神奇的神木
即令受此巨创,被 用碗口粗的钢索系 在另几棵原始大树 上,依然拔地参天, 八面威风,雄踞山 间,无可匹敌。它 仍然是阿里山的标 志、灵魂、胆汁。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 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 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 的画,如一首悠远的歌。 阿里山已悄然矗立在我 们的心湖之畔,让我们
充满了无限向往.
课文拓展
假如你是阿里山风景区管委会 的宣传部长,请根据阿里山的 特点,为阿里山风景区设计一 段简短的广告词,吸引更多的
旅游者。
这里有拔地参天的千年神 木,这里有无边无际的万顷森 林,这里是静谧的世界、净洁 的天堂! ——优美如画的阿里山风 景区 , 等您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馨提示:1、修辞美:文章大量运用了对偶、
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 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拟声词的运用; 4、情韵美:融情于景、托物寄情等。
朗读:
பைடு நூலகம்
• 看画面, 读精彩片段, 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阿里山日出

阿里山纪行PPT56 苏教版 (共36张PPT)

阿里山纪行PPT56 苏教版 (共36张PPT)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 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 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 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 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森林恰是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 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 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 秦皇之兵马。
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 山间,无可匹敌。它是阿里山的标志、 灵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án

风靡
chuáng
山岚
guì
谛听
hóng
幢顶
红桧
一泓水潭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在文中画出作者的游踪。 从阿里山站到神木写了哪 些景物?试结合相关的内容, 归纳各自的特点。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 什么样的感情?
移步换景
2、森林恰似一片汪 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 幢顶,如伞盖, 又如古寺宝塔, 真不知树躯有多 少围、树身有多 么高。它们排列 之整肃,如孙武 之军阵,秦皇之 兵马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 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 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 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 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 无际;"如幢顶,如伞盖, 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 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 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 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 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 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 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 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 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 化。
再次,在于音乐美。
本文作者注意了双音节词的运用。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 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 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致、灵魂。”
这段文字全部使用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富有 节奏感,显示音乐美。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 节整齐,便于诵读。例如:“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 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 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1.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 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 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 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 写作特点:(1)移步换景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富于 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本文成功的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找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从用词、 写法、内容、感情等方面品味一下。
例如: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 清澈透亮,……”
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潭比作明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亮。表达了作者对姊妹潭 的喜爱之情。
1、潭无鱼鳖,林 这段文字运用了 无鸟兽,偶或有如 对偶、比喻、排比 蝉、如蝇、如蚊的 等多种修辞手法, 声音,侧耳谛听、 交错使用整句和散 分辨、捕捉,却又 句,形成了轻松、 没有。那是静谧的 舒展、迂曲、鲜明 世界、净洁的世界, 的节奏,富有声感 甚或禅的世界。偶 和音乐美。我们可 有一人声也是悄悄 以体会到作者对静 的,舍不得打破山 谧、洁净、禅的世 间的安宁。 界的独特体验。
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 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 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 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 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 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 无遗"的效果。
语言的音乐美表现在:
首先在于节奏美。 “节奏是艺术的生命”。从语 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 语势的急徐、直曲,字音的响沉、 抑扬,它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 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 而构成声音的节奏。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台湾人民生态意识强。
海峡两岸永远是一家!
请同学们为阿里 山设计一篇宣传稿
最后,在于修辞美。
恰当运用修辞格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也能调节 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例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 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 中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 谐动听。读起来自然悦耳。
阿里山简介
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 山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阿里山列为台湾 风景区之一,美景纷呈早为人所知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 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之伟大"的说法。是全 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简介作者
吴功正(1943—),《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长兼总编辑。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他在美学、 文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是作者1997年7月香港回归之时,应邀赴台湾讲学——中国美 学和美学史,在游览了阿里山后,听报告中,创作的“冲动骤然 袭来,如飙风急雨、飞星走电。我只得翻开听报告作记录的笔记 本作稿纸,疾书而成。报告尚未作完,我的文章却已写成。”
融情于景
神木
高大树木 曲径幽路 原始森林 姊妹潭水 松山 机场
飞机(40分钟)
台中 森林小火车(3小时) 阿里山站 嘉义
什么叫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 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 到的不同景物一次描写下来。 游记一般都是采用这样可 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 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 同面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 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其次,在于拟声美。
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中,往往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因此 在汉语中便出现那了模拟各种声音的词,这种词叫拟声词。 拟声词运用的好,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 乐美。
本文也是如此。例如,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 “咣当咣当”,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了“思古幽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