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行政区划2
初二地理_行政区划(2)_课件

省
省会
自治区
首府
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
与行政区 同名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行政中心特征识记法
行政中心名称与全称同名 行政中心由3—4个字组成的 行政中心名称与全称有同字的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行政中心 名称与全 称同名
重庆市 重庆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填充图
北京市 北京
天津市 天津
上海市 上海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藏—拉萨
辽—沈阳 吉—长春 黑—哈尔滨 云—昆明 桂—南宁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小练习--看图识身份
——快速说出简称和行政中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小拓展--说说它是谁
“中国之都” “中国之城”
帝都
泉城
魔都
春城
花都
冰城
雾都
江城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归纳总结
中 国 的 行 三级行 政 政区划 区 划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新)
内蒙古自治 区(内蒙古)
宁夏回 族自治 区(宁)
青海省(青)
西藏自治区(藏)
台湾省(台)
香港特别行 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 政区(澳)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湖南省(湘) 湘江 江西省(赣) 赣江 福建省(闽) 闽江 安徽省(皖)皖山、 皖河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行政中心 由3—4个 字组成的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河北省 石家庄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八年级地理名师课程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1节疆域与行政区划2 (3)(共86张PPT)

东南
4、南部 沿海:
广东、福建、广西、
南
海南 台湾、 香港、澳门。
黑
有“北大仓”(粮仓) 之称的 黑龙江省是中 国最北的省份,也是 最东的省份,简称 “黑”。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所在地 哈尔滨 市,又称“冰城”, 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 间,这里举办冰雕艺 术节。
轮廓像展翅欲飞的天鹅
吉
吉林省位于东 北平原的中心, 简称“吉”, 人民政府所在 地长春市是中 国的“汽车 城”。
岛屿与半岛:G_台__湾__岛___H_海__南__岛___ K
I__山__东__半__岛_ 陆上邻国:J__俄__罗__斯___K_印__度_____ 隔海相望的国家:L__菲__律__宾___
M__日__本_____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J
D IA
M B FG E H L C
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边缘海自北向南源自 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海峡有:
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 主要岛屿有: 台湾岛和海南岛
1、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
2、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中国行政区划图
吉尔吉 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我国的陆上 邻国:14个 隔海相望的 国家:6个
23 省+ 5 自治区+ 4 直辖市+ 2 特别行政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5 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3 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 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四种类型。
省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目前共有22
个省。
直辖市是指中央直接管理的城市,目前有4个直辖市。
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单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划形式,目前只有2个特别行政区。
另外,除了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国还设有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各种行政区划单位。
地级市是由县级行政区划升格而来的城市行政区划单位,目前有292个地级市。
县级市是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目前有370个县级市。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行政单位,目前有2851个县和117个
自治县。
以上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构成了中国复杂而庞大的行政区划体系。
此外,中国还设有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族乡、民族乡镇等基层行政单位,它们是对县级行政单位的细分和补充,起着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如经济开发区、科技开发区等。
这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共同构成了中国庞大而复杂的行政区划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国家。
这些行政区划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的地理区域和人口分布而设立的。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四个层次。
1. 国家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行政区包括包括23个省(省级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省级行政区:中国有23个省,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
(2)自治区:中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直辖市:中国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4)特别行政区:中国有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一般由地级市和地区组成,共有三级。
(1)地级市:地级市是地级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一般由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
中国有333个地级市,包括了各个省份的地级行政中心以及其他重要城市。
(2)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划下的一个级别,由相邻的县级行政区域组成。
地区是一个过渡性的行政区划,一些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升级为地级市。
中国有30个地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特区、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四、使用行政区划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的设立有以下几个目的:1. 政府管理:行政区划的设立使得政府更好地进行地方管辖和管理,有利于各级政府掌握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由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组成。
具体情况如下: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区划。
县级行政区:977个市辖区、1303个县、393个县级市、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4个。
乡级行政区:8562个街道、20988个镇、8102个乡、96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合计38774个。
华北地区北京市北京市(行政代码:110000)16个县级区划:16个市辖区338个乡级区划:157个街道、143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天津市天津市(行政代码:120000)16个县级区划:16个市辖区248个乡级区划:119个街道、126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河北省河北省(行政代码:130000)11个地级区划:11个地级市167个县级区划: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
2255个乡级区划:308个街道、1156个镇、744个乡、46个民族乡、1个县辖区山西省山西省(行政代码:140000)11个地级区划: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区划: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1396个乡级区划:207个街道、577个镇、612个乡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代码:150000)12个地级区划:9个地级市、3个盟103个县级区划: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024个乡级区划:246个街道、508个镇、99个乡、17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东北地区辽宁省辽宁省(行政代码:210000)14个地级区划:14个地级市100个县级区划:59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7个县、8个自治县1355个乡级区划:514个街道、640个镇、147个乡、54个民族乡吉林省吉林省(行政代码:220000)9个地级区划: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级区划:2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937个乡级区划:329个街道、426个镇、154个乡、28个民族乡黑龙江省黑龙江省(行政代码:230000)13个地级区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21个县级区划:5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1266个乡级区划:364个街道、557个镇、293个乡、52个民族乡华东地区上海市(行政代码:310000)16个县级区划:16个市辖区上海市215个乡级区划: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江苏省江苏省(行政代码:320000)13个地级区划:13个地级市96个县级区划:55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9个县1261个乡级区划:503个街道、718个镇、39个乡、1个民族乡浙江省浙江省(行政代码:330000)11个地级区划:11个地级市90个县级区划: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1360个乡级区划:482个街道、619个镇、245个乡、14个民族乡安徽省安徽省(行政代码:340000)16个地级区划:16个地级市105个县级区划:46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0个县1498个乡级区划:259个街道、968个镇、262个乡、9个民族乡福建省福建省(行政代码:350000)9个地级区划:9个地级市85个县级区划:29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44个县1107个乡级区划:184个街道、653个镇、251个乡、19个民族乡江西省江西省(行政代码:360000)11个地级区划:11个地级市100个县级区划:27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62个县1563个乡级区划:165个街道、828个镇、562个乡、8个民族乡山东省山东省(行政代码:370000)16个地级区划:16个地级市 [12]136个县级区划: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 [12]1822个乡级区划:693个街道、1072个镇、57个乡 [12]华中地区河南省河南省(行政代码:410000)17个地级区划:17个地级市158个县级区划:53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83个县2451个乡级区划:660个街道、1173个镇、606个乡、12个民族乡湖北省湖北省(行政代码:420000)13个地级区划: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03个县级区划: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1249个乡级区划:327个街道、760个镇、152个乡、10个民族乡湖南省湖南省(行政代码:430000)14个地级区划: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区划: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1937个乡级区划:411个街道、1134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华南地区广东省广东省(行政代码:440000)21个地级区划:21个地级市122个县级区划: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1606个乡级区划:481个街道、1114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代码:450000)14个地级区划: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区划:41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49个县、12个自治县1250个乡级区划:132个街道、806个镇、253个乡、59个民族乡海南省海南省(行政代码:460000)4个地级区划:4个地级市25个县级区划:10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218个乡级区划:22个街道、175个镇、21个乡西南地区重庆市重庆市(行政代码:500000)县级区划: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自治县1030个乡级区划:229个街道、629个镇、158个乡、14个民族乡四川省四川省(行政代码:510000)21个地级区划: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级区划:55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106个县、4个自治县3440个乡级区划:449个街道、1926个镇、982个乡、83个民族乡贵州省贵州省(行政代码:520000)9个地级区划: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区划:15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2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1455个乡级区划:303个街道、837个镇、122个乡、193个民族乡云南省云南省(行政代码:530000)16个地级区划: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9个县级区划:17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6个县、29个自治县1405个乡级区划:186个街道、679个镇、400个乡、140个民族乡(2020.1云南省民政厅)西藏西藏自治区(行政代码:540000)7个地级区划:6个地级市,1个地区74个县级区划:8个市辖区、66个县697个乡级区划:21个街道、142个镇、525个乡、9个民族乡西北地区陕西省陕西省(行政代码:610000)10个地级区划:10个地级市107个县级区划:30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71个县1312个乡级区划:316个街道、975个镇、21个乡甘肃省甘肃省(行政代码:620000)14个地级区划: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级区划: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1357个乡级区划:128个街道、892个镇、305个乡、32个民族乡青海省青海省(行政代码:630000)8个地级区划: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44个县级区划: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6个县、7个自治县403个乡级区划:37个街道、144个镇、194个乡、28个民族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代码:640000)5个地级区划:5个地级市22个县级区划: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240个乡级区划:47个街道、103个镇、90个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代码:650000)14个地级区划: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07个县级区划:66个县、28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 [9]1127个乡级区划:478个乡、444个镇、205个街道、1个县辖区 [9][11]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代码:810000):18个区:东区、南区、北区、中西区、湾仔区、观塘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葵青区、离岛区、油尖旺区、深水埗区、九龙城区、黄大仙区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各区只设非政权机构。
中国全国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全国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地处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截至2021年,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再下设地级市、县
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
整个国家的行政区划体系是根据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在地理上分布广泛,包括了东部的沿海省份、中部的内陆省份以及西部的边疆地区。
其中,自治区主要是多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提供自治权利,直辖市则是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特别行政区则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特殊地位。
整个行政区划体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政府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乡级行政区域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乡镇的日常管理和基层民生服务。
乡级行政区通常由几个村组成,是联系国家政策和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则在省级行政区域下设,具有一定的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经过多年的演变和调整,不断适应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是由国家确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统计以及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包括省、市、县和乡(镇)。
中国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省级,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地理、历史、族群等因素进行的。
省级行政区域下面是市级行政区域,包括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中国目前拥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92个地级市、22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
这些市级行政区域按照行政管理的需要进行划分,有的是按照地理条件和经济实力进行划分,有的是根据历史和政治原因形成的。
县级行政区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和旗。
中国目前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732个县、2个自治县、286个市辖区和58个旗。
县级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管理需要以及地理条件进行的。
有的是城市的市辖区,有的是乡村居民的集中地。
乡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行政区域下设的基层单位,包括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中国共有43836个乡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4330个乡、19570个镇和936个街道办事处。
乡级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人口分布和行政管理需要进行的。
乡级行政区域是农村地区的行政组织单位,负责农村经济、教育、卫生等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是根据地理、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这种行政区划体系能够保证行政管理的顺畅,协调区域发展的需求,提供基层公共服务。
它对于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
23 个省
我 国 的 行 政 区 划
5 个自治区 内蒙古、宁、新、藏、桂
省
34个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京、津、沪、渝 港、澳
县
镇
北回归线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青海
陕西
西藏 甘肃
湖北
安徽
江苏
湖南
江西
浙江
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云南 海南
台湾
新
藏
黑 吉 辽 京 甘 冀 津 宁 晋 青 鲁 陕 豫 皖 沪 川 渝 鄂 浙 湘 赣 贵 闽 云 台 桂 粤 澳港 琼
陕西
新疆
吉林 北京
湖北 甘肃 西藏
浙江
广西
辽宁
青海
四川
湖南
黑龙江
宁夏重庆江西Fra bibliotek海南台湾
内蒙古
广东
山东
山西
云南
河北
贵 广 北 重 澳 山 香 天 西 上 京 海 庆 州 门 港 壮 津 台 海 海 直 直 西 港 特 南 特 省 族 直 直 口 辖 湾 辖 别 香 别 省 自 省 辖 辖 市 行 市 贵 港 省 行 治 市 市 琼 晋 政 市 或 政 京 区 渝 台 区 津 区 沪 黔 太 桂 北 重 台 澳 天 原 上 京 贵 庆 南 北 澳 津 市 海 市 宁 市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 ) 阳 西藏自治区 黑 江 福 青 湖 安 辽 河 山 江 浙 广 吉 四 陕 云 龙 甘 西 建 海 徽 南 宁 北 苏 江 东 林 川 西 南 江 肃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市 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市 市 市 市
呼和浩特市 ( ( ( 川或蜀 陕或秦 黑 冀 云或滇 甘或陇 ( 赣 (粤 闽 青 鄂 湘 皖 豫 辽 鲁 苏 浙 吉 藏 )) 哈尔滨市 石家庄市 ) 南昌市 ) 福州市 西宁市 武汉市 长沙市 合肥市 郑州市 沈阳市 济南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广州市 长春市 拉萨市 ) )) 成都市 西安市 昆明市 兰州市 ( 宁 ) 银川市 ( 新 ) 乌鲁木齐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成都
吉林
呼和浩特 西宁
银川 宁 夏 自 治区
河北京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辽 北
济南
沈阳
宁
肃
陕 山 西
西安
西
郑州
河南 湖北
武汉
山东 江 安 苏
合 肥 南京 杭州
四川
徽
南昌
重庆
长沙
浙江
福州 台北
贵州 湖南
云南
昆明 贵阳
江 西 福建
广西自治区 南宁
海口 海南
广东
广州
南澳岛
崇明岛
四大邻海 5000多个岛屿
海南岛
台湾岛
基本上划分为省、县、镇三级。 根据需要还设立特别行政区。 全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轮廓特征
吉林 北京
陕西 新疆
湖北
浙江
甘肃
广西
西藏
辽宁
青海
四川 湖南
黑龙江
宁夏
重庆
江西
海南
台湾
内蒙古
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由来(三)
省名
简称 简称的由来 因秦朝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 广西壮族 桂 自治区 云南省 滇 境内东北战国时为滇国故地而得 名 海南省 琼 明初设琼州府,辖境包括整个海 南岛,故得名 重庆市 渝 隋文帝时,因重庆位于嘉陵江畔, 嘉陵江古称渝水,重庆名为渝州, 故得名
黑龙江
乌鲁木齐 哈尔滨 长春
黑 新 内蒙古 青 藏 宁 甘 川 黔 滇 桂
琼皖 赣 苏
沪
豫 鄂 湘 粤
澳 港
浙 闽
台
南 海
南海诸岛
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 • • •
A、辽、鲁 B、鲁、苏 C、冀、辽 D、冀、鲁
A
地理谜语:猜一猜是哪个省级行政区或 哪个省级行政区中心? • • • • • • 船出长江口 碧波万顷 宝地 银河渡口 千里戈壁 久雨初晴
中国的行政区划2
复习
邻国:14个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蒙 古 吉尔吉斯 朝鲜 阿富汗 尼泊尔 印 度
俄罗斯
塔吉克
巴基斯坦
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不 丹
缅 甸 老挝 越 南
日本 韩国
相望国:6个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辽东半岛老铁山
补充:P7
济州岛西南角
蓬莱角
四大邻海
启东角
台湾鹅銮鼻
肃
陕 山 西
西安
西
郑州
河南 湖北
武汉
山东 江 安 苏
合 肥 南京 杭州
四川
徽
南昌
重庆
长沙
浙江
福州 台北
贵州 湖南
云南
昆明 贵阳
江 西 福建
广西自治区 南宁
海口 海南
广东
广州
90°E
100°E
110°E
120°E
省级单位简称分类
取全名字的:京、津、辽、吉、黑、苏、浙、藏、 陕、甘、青、宁、新、港、台等
广东
山东
山西
云南 河北
黑龙江
乌鲁木齐 哈尔滨 长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成都
吉林
呼和浩特 西宁
银川 宁 夏 自 治区
河北京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辽 北
济南
沈阳
宁
肃
陕 山 西
西安
西
郑州
河南 湖北
武汉
山东 江 安 苏
合 肥 南京 杭州
四川
徽
南昌
重庆
长沙
浙江
福州 台北
贵州 湖南
云南
昆明 贵阳
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由来(二)
省名 简称 简称的由来 上海市 沪 相传吴淞江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 渎,而得名 江西省 赣 因境内有赣江而得名 湖南省 湘 因境内有湘江而得名 福建省 闽 因境内有闽江而得名,也有说古 为闽越族居地 贵州省 黔 省境秦代属黔中部,唐代属黔中 道,故称黔 广东省 粤 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
江 西 福建
广西自治区 南宁
海口 海南
广东
广州
1 问:下图为中国的东南西北四极 包含几个省级行政区域?
2 问:这四点中属于中俄边境的是?
黑龙江
乌鲁木齐 哈尔滨 长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 青 海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成都
吉林
呼和浩特 西宁
银川 宁 夏 自 治区
河北京
太原 天津 石家庄
辽 北
济南
沈阳
宁
用本省区历史名称的:冀、豫、鲁、粤、琼、渝、 蜀、黔、滇、鄂、桂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闽、赣、湘、皖
一省两简称的: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由来(一)
省名
山西省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湖北省 安徽省
简称 简称的由来
晋 冀 豫 鲁 鄂 皖 春秋时代大部分地方为晋国领地 因古为冀州之地而得名 因古为豫州之地而得名 春秋时代部分地方为鲁国领地 隋以后为鄂州辖地而得名 省内的霍山,又名皖山,故简称皖
上海 青海 贵州
天津 长沙 贵阳